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对外公布。这意味着,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有了具体路线图,进入了全面施工阶段。《意见》出来后关心者众,解读甚多。应大家要求,特选取十个问题以自问自答的形式作为多年研究者的一个普及性解读。
一、什么是全国统一大市场?
《意见》中并没有给出统一大市场的定义,因为它的重点是进行工作部署。《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所以可从统一市场的定义及其特征来理解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概念。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去年一百一十万多亿元的GDP,就伴随有四十多万亿元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和三十多万亿元的进出口总额的市场流通体量,成为世界人口最多和流通量第二的市场。所以现在需要用全国统一大市场来取代原来统一市场的概念。我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指具有巨大体量、合理结构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发挥市场功能的一个国家范围的整体市场。《意见》正是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加上了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三个特征要求。
二、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概念的发展历程。
在过去,统一市场一般是从商品流通的范围来使用。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以来,建立统一市场,就已不仅是保证商品流通的需要,而是作为市场机制作用的重要环节和体制作用的重要基础,成为需要通过改革大力推进的重要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一直到4月10日这个《意见》的正式发布。由上述政策演进过程来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部署,是一个逐步由点到面、从内涵到外延的深化发展过程,从一开始的针对现代流通业到如今面向整个市场经济体系。所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历史继承,又有新的发展。它是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概念,不过现在的内容更加丰富,建设任务更加紧迫。
三、为什么现在发布这个文件?
一是从技术层面看,有一个文件办理的程序问题。《意见》在去年年底的中央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后,需要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发布。二更加重要,特别选在今年两会以后作为实现稳中求进,应对超预期的国际局势发展的重大措施择时推出,体现了中国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坚定决心与实际行动。
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意见》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意义,即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去年我把8字倒过来形成说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个理论图型。大圈是国内大循环,小圈是国际循环。中国几十万亿元的商品进行内外流通,自然需要全国统一大市场作为支撑,商品的畅通流通也就是循环的物质基础和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内在要求。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必然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而现在的重中之重是扩大内需,挖掘和释放潜在中国超大市场的消费需求。
《意见》第一条的最后一句是目的,即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依靠作为资源配置和运行调节的主要力量,所以市场机制运行所需要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成为市场体制发挥作用的组织基础。基础支撑和坚强支撑这“两个支撑”,说明了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意义和目的。具体又有五条。第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第二,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第三,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产业升级的现实需要;第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第五,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释放市场潜力、激发发展动力、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举措。前面两条是长远和宏观的,后面三条是当前和具体的。可见,建设统一大市场与搞计划经济是风马牛不相及。不能一看见统一就想到是整齐划一,一二一,齐步走。
五、怎么样理解统一大市场的体系与内在结构?
从上可见,建设统一大市场要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支撑。所谓市场体系就是各个市场的复合体,它们共同存在形成一个合理的市场结构,并且协调一致地发挥联动作用,才能实现市场的整体功能与作用。所以《意见》特别具体提出了加快发展目前还比较薄弱的若干市场领域的建设问题。如:健全城乡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加快发展统一的资本市场;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等等。这些市场与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等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这个最稀缺资源的作用。
六、什么是统一大市场的“硬件”与“软件”建设?
看得见摸得着的市场设施就是硬件,如《意见》中提到的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数字化建设,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完善市场信息交互渠道,推动交易平台优化升级,等方面,就是目前发展比较滞后的市场“硬件”建设。而市场各种规则就是市场的“软件”。在《意见》中特别提出的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四个制度和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的两个推进,就是目前需要进一步完善的“软件”。硬件与软件互相匹配,运行时才能赋能市场,发挥活力
七、统一市场与区域市场两者是什么关系?
由于发展的禀赋条件和路径不同,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就要求通过发展区域市场来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进程。为此《意见》提出: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总结并复制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
八、建立统一大市场为什么要反垄断?
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必须依靠整体范围的市场力量。市场垄断破坏了这个机制作用的力量和范围,使一些企业获得“不当得利”,所以市场经济必须反垄断。为此《意见》特别提出要着力强化反垄断。指出要目前完善垄断行为认定法律规则,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反垄断审查制度。破除平台企业数据垄断等问题,防止利用数据、算法、技术手段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
九、统一大市场为什么要打破地区分割?
统一大市场,顾名思义就是要统一,它的反面就是不统一,具体表现就是由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形成市场分割和地区封锁。它不仅会影响商品在市场范围的自由流通,而且会影响市场机制所需要的真实价格信号产生和依靠价格进行供求调节过程。这个问题的存在与我国的财政体制有关。1992年我写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当时十分突出的地区间市场封锁问题。1994年实行分税制后市场封锁情况有所好转,但并没有绝迹。2001年国务院还出台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三十年后的今天,明显的市场封锁基本消失,但是隐形的市场封锁仍大量存在。特别是在经济发展遇到一定困难时。就会故态萌发。因此,《意见》特别指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
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关系。
(本文作者陈甬军系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大湾区双循环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