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局、畜牧兽医局、财政局:
根据农业部、财政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及《关于地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为提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高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和完善我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有效整合优化现有农业科技资源,并促进我省发展现代农业,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保持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相衔接的基础上,省农业厅和省财政厅共同研究制定了《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三月十六日
附件: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为加快推动我省农业科技资源的整合优化,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现根据我省农业产业实际,制定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业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为核
心,以整合资源、联合攻关和创新机制为手段,以粮食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任务,围绕我省农业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提升我省农业科技综合实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我省农业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依托全省现有的具有创新优势的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建设从研发到市场、从生产到消费、从产地到餐桌各个环节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全方位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增强我省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
(二)基本任务。
围绕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整合省、市、县等有关农业科技优势资源,进行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创新、集成、试验和示范推广;收集、分析农业产业发展信息与动态,系统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产业经济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开展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
1.重点工作:通过深入调研,确定各产业区域布局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组织开展重点研究、示范和推广。
三、基本原则
(二)突出优特产业,强化技术集成。优先发展具有广东优势或特色的农产品,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资源,按照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科学配置遗传育种、栽培与养殖、病虫害防治、肥料与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和产业经济等技术环节,对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创新与集成,形成条块结合,稳定、持续和高效的系统链条,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
(三)整合优化资源,层级联动共建。细化分解体系建设任务,有计划、分层次落实到每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合理配备各层级的机构、设施、人员与资金,建立共同参与、上下贯通、高效联动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四)创新管理机制,规范体系运行。创新组织结构、管理和运作机制,构建农科教、产学研结合的高效模式,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制度,完善资金管理与绩效考核办法,确保技术体系建设和运行的规范化。
四、体系架构
根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思路,结合我省实际,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二个层级构成。
(一)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针对每一个优势或特色产业,各设置一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及一个首席专家岗位;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分别建立遗传育种、栽培或养殖、病虫害防治、肥料与营养、产后处理与加工、设施设备和产业经济等功能研究室,每个功能研究室配置一个研究室主任岗位和若干个专家岗位。各产业功能研究室和专家岗位数量依据各产业特点和需求具体设置。
(二)综合试验站。
根据全省优势或特色农业产业的区域特征、市场特色等因素,在主产区设立若干个综合试验站,每个综合试验站设一个试验站站长岗位。综合试验站主要依托市、县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等建设。
五、管理机制
(一)管理结构。
在不打破现有管理体制的前提下,根据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层面权责明晰的原则,由省农业厅负责成立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管理咨询委员会、执行专家组和监督评估委员会。
(二)技术依托单位和专家遴选。
各产业技术体系的研发中心与首席专家、功能研究室与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与站长等采取单位推荐的形式产生,具体遴选办法另行制定。
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依托省直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建设,要求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条件、综合能力较强的创新团队、较高的管理水平。首席专家在研发中心依托单位的骨干专家中产生,要求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协调能力,在产业研究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学术威望和社会影响力。
功能研究室依托省、市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建设,功能研究室主任在相应单位的专家中产生,功能研究室的岗位专家在该产业的专家中产生。
综合试验站由各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并考虑生态特性、区域代表性等情况进行申报,主要依托各市、县农业科研和推广机构等建设。
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及首席专家、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的候选名单经广泛征求意见后,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评议、公示和批准。
六、运行机制
(一)规划制定。
(二)任务执行。
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首席专家根据下达的体系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制定任务分解方案,经执行专家组讨论通过后,分解落实到各功能研究室和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和站长。首席专家与省农业厅签订任务书;功能研究室主任、综合试验站站长分别与首席专家签订任务委托协议书。
(三)绩效考核。
建立两级绩效考评制度。
一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内部绩效考评制度。具体做法是:由执行专家组根据考核办法(另行制订),组织对功能研究室和研究室主任及专家岗位、综合试验站和站长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报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
二是监督评估委员会对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首席专家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管理咨询委员会办公室。根据考核结果,对未完成任务指标或完成不好的,提出整改要求。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管理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管理以及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发挥执行专家组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发挥监督评估委员会对体系建设的绩效考核与监督作用,扎实推进我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
(二)资金保障。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关系到广东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公益性、基础性重大工程,必须多方筹集和广泛利用国内外社会资金,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系建设。建设资金由中央、地方和依托单位共同承担。各级有关单位要不断加强项目资金的规范管理和有效使用,保证科技投入的效益最大化。
(三)制度保障。
制定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项目管理办法;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首席专家,功能研究室和研究室主任、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和站长等遴选办法与实施细则;建立绩效考核与激励制度,规范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运行机制。
(四)人员保障。
(五)条件保障。
主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承办: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