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课件.pptx

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信息化就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发展过程;信息化就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

第一节信息化的基本概念1.3.1不同的概念:

信息化就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1.3.2概念: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第一节信息化的基本概念1.3.2概念:第一节信息化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信息化的基本概念1.4信息化特征高渗透性表现为对一个国家、地区甚至全球范围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以及社会和人们日常生活各个层面的深刻影响或改变。生存空间的网络化

网络化不仅仅包括技术方面的网络之间的互通互联,而是强调基于这种物质载体之间的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活形态的网络化互动关系。第一节信息化的基本概念1.4信息化特征

信息化发展不仅表现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而且表现为人民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信息化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各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速度与效果。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必然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素质的普通提高。第一节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信息化发展不仅表现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而且表1.5信息化发展的区域目标

第二节农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2.2农业信息化的历史与发展现状第二节农业信息化的基本

从50年代初美国首次利用计算机进行饮料问题的研究至今,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农业的各个方面。

美国信息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了50%,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也超过了50%。更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农业信息化强度高于工业81.6%,而我国农业信息化强度则低于工业288.9%。

第二节农业信息化的基本概念从50年代初美国首次利用计算机进行饮料问题的研第三节信息化农业的组成体系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信息化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农业科技信息化农业教育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化第三节信息化农业的组成体系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信息化3.1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信息化农业的资源与环境包括:土地、大气、水、生物等。目的:建立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达到既高效利用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信息化是整个农业信息化系统的重要基础。建设内容:建立各种农业资源与环境数据库及其相应的检索系统。第三节信息化农业的组成体系3.1农业资源与环境的信息化农业的资源与环境包括:土地、大3.2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

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指动植物栽培、养殖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主产的精确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的消耗达到农业生产的高效益。例如:第三节信息化农业的组成体系3.2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3.2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

农业科技信息化主要包括建立和完善农业文献数据库、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和农业科技信息网络,以便农业科技人员交流和共享科技信息资源,协同攻关,避免重复,少走弯路,多出快出成果。信息交流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推广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农业文献数据库和农业成果数据库中国农科院于1997年建立了“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大量的农业数据库在网上运行,已开始在农业科技信息化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第三节信息化农业的组成体系3.3农业科技信息化农业科技信息化主要包括建立和完3.4农业教育信息化农业教育信息化是指农业教育和培训手段的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无论是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的正规教育,还是农业技术培训将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课件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并有利于更新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提高农民的科技和文化素质,加快求业科技普及的步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第三节信息化农业的组成体系3.4农业教育信息化农业教育信息化是指农业教育和培训手段的3.4农业教育信息化针对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分散,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发展计算机网络与广播电视相结合的远程教育和交互式的多媒体教育。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手段。第三节信息化农业的组成体系3.4农业教育信息化针对我国农村幅员辽阔、分散,农民文化程3.5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是将种子、种苗、种禽、化肥、农药、饲料、兽药、农业机械、农用薄膜等各种农业主产资料的供求信息建立数据库上网运行,并逐步开展农资电子商务,从而加快农业生产资料供求信息的传输和交流降低经营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杜绝假冒伪劣农资侵害农民利益的现象,促进农资生产和经营企业效益的提高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三节信息化农业的组成体系3.5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3.6农产品市场信息化

农产品市场信息化是将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和价格信息全面、系统、及时、准确上网运行,并逐步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从而达到保证基本农产品的充足供应和销路畅通、保证合理稳定的市场价格。

保证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保证清晰的市场透明度等目标,使其成为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第三节信息化农业的组成体系3.6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农产品市场信息化是将农产品的第四节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建设内容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农业信息服务与产业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特征第四节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4.1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4.1.2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综合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专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企事业单位网络建设4.1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4.1.2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4.1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4.1.3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对已经建立的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库、农业宏观经济数据库、农业科技管理数据库和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等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更新和维护、实现标准化和网络化,做好建设规划,进行持续的、系统的信息资源基础建设。建立以我国主要农作物为主的多媒体事例数据库群,实现基于自然语言的概念检索和图象检索,利用基于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的数据开采和知识发现技术。4.1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4.1.3农业信息资源建设

b.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c.农业生产技术信息化;

d.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e.农业市场信息化;

f.农业管理信息化。

这6个方面较全面地涉及到了农业信息化的各个领域,但缺乏水平测度操作的可行性、不易于转化成具体的指标来衡量,

★基础层★技术层★数据层★人力层

★维护层

★系统层

★政策层

★管理层

于是5.1农业信息化内涵农业信息化内涵是研究农业信息化的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于是5.1

★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兼容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结构基础技术数据人力维护系统管理政策5.2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基础技术数据人力维护系统5.2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5.2农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

5.3信息化水平的不同测算方法

第一种是马克卢普法。第二种是波拉特法。第三种是信息化指数法。第四种是国际电联指标体系法。第五种是国际数据公司法。第五种是国际数据公司法。第六种是电子经济评估体系。第七种是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第八种是信息化综合指数法。5.3信息化水平的不同测算方法第一种是马克卢普法。5.3.1马克卢普法马克卢普(Macluph)是一位较早研究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的经济学家,他于1962年发表的《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一书,开创了信息化测算的新时代。马克卢普对信息元素的分类:将知识分为世俗知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艺术知识和没有文字的知识。将知识产业划分为五大类,即教育、研究与开发、通信媒介、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服务。将知识职业分为教师、科学家、演员、计算机工程师、律师等。5.3.1马克卢普法马克卢普(Macluph)是一位较早研马克卢普在书中主要考察了信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研究了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比例问题,提出了一套测算信息经济规模的理论与方法。马克卢普的计算公式为:

(2)式中,Ⅱ代表信息化指数,X代表某项指标的实际数据值,S表示基年的某项指标值。5.3.3信息化指数法用公式表示为:5.3.3信息化指数法5.3.4国际电联指标体系法1995年,国际电联在西方七国集团召开的“信息社会”大会上,提出了一套评价七国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共包括6大类12小类(见图2)5.3.4国际电联指标体系法1995年,国际电联在西方七国为简便实用,国际电联在设计中着重考虑了近年来以西方七国为代表的世界信息化发展的新特点与新趋势,忽略了各国信息产业划分与研究角度等方面的差异,从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赢得各国的称赞。

以上简要介绍了信息化测算的9种方法,特点:勿庸置疑,这些方法马克卢普的GHP算法:马克卢普的GHP算法是最早的信息化水平测算方法。优点:在马克卢普的测算体系中,他主要是通过对知识职业收入分配的统计,为人们提供了一项有关知识产业迅速发展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这是最主要的贡献。缺陷:如关于“教育”划归信息产业的问题、关于“知识”、“知识产业”概念的范畴问题、关于测算指标体系设计问题等。

马克卢普的GHP算法:马克卢普的GHP算法是最早的信息化水平波拉特法:优点:比较合理地把信息经济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信息部门,从而使测算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足之处在于:一些概念或定义如“信息”、“知识”等不够严谨、关于产业的具体分类也缺乏科学性、某些测算不尽合理。马克卢普法具有开创性,而波拉特法则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波拉特法目前仍是世界上信息化测度最权威、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信息化指数法的最大特点是便于操作,具有可比性。但也有两个缺点:一是指标体系不完善,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二是各个指标的重要性没有轻重之分,不符合实际的情况。

波拉特法:优点:比较合理地把信息经济划分为第一信息部门和第二国际电联指标法与IDC法:主要侧重于电信网络,不够全面,难以从整体上反映信息化的水平。国内的方法,如综合信息产业力度法、信息化综合指数法虽有所创新,但都没有超出国外几种典型的评价方法。对测度中国及部分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总的来说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方法体系不够完善、计算标准不统一、个别数据取舍困难、操作性不够强等。

国际电联指标法与IDC法:主要侧重于电信网络,不够全面,难以5.6综合评述方法西部地区信息化评价中的应用胡平通过DEA和聚类分析、综合加权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了西部各个省区分类信息化和综合信息化水平,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信息化测评的原则

本文力求建立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测评的指标体系首先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在把握整体性的前提下,注意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此外,我们所选取的指标体系及测评方法必须是科学可行的,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从众多可行方案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方案。5.6综合评述方法西部地区信息化评价中的应用胡平通过DE测评指标体系框架

测评指标体系框架西部地区分类评价结果

国际电联运用这套指标体系法,对西方七国的信息化程度进行了测算(见表4)5.3.4国际电联指标体系法为简便实用,国际电联在设计中着重考虑了近年来以西方七国为代表5.3.4国际电联指标体系法5.3.4国际电联指标体系法5.3.5国际数据公司法1996年国际数据公司(IDC)提出了信息建设指数法(亦称信息社会指数法),以评价各国收集信息、吸收信息及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2000年IDC在1998年《信息社会指数》的基础上发布了包括世界55个国家的1996/1997和1997/1998和1998/1999信息社会指数报告,比较系统地概括了所测算国家的信息化水平。IDC指数法在近几年又有所发展,与1996年相比有较大修改,去掉了一些指标,新增了一些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指标,两项合计约占原指标量的20%,形成了一套具有四大类23小类的完整的指标体系(见表5)。5.3.5国际数据公司法1996年国际数据公司(IDC)提5.3.5国际数据公司法5.3.5国际数据公司法5.3.6电子经济评估体系2002年3月,英国制定了电子经济评估体系。电子经济评估体系由四级要素构成,具体包括4个第一级要素(环境、准备度、应用、影响

THE END
1.现代农业科技的核心驱动力——揭秘智能技术如何改变农田面貌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和资源压力日益增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数字农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科技,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农作物生产全过程的精准管理和智能化决策,从而大幅度提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推动可持续发展。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CMM43L055247OE.html
2.农业信息化包括哪些内容爱问知识人农业信息化包括“四化”,即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和服务的网络化。开发农业信息资源是https://iask.sina.com.cn/b/6hrPf3LSIMZ.html
3.农业信息化开题报告(通用6篇)农业信息化开题报告(通用6篇) 农业机械化开题报告一、总体说明在开题报告中要求给出你对课题的理解,类似的研究在国内外的`进展情况,你对系统设计的初步设想,主要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思路,同时应给出课题的时间安排。二、开题报告内容1.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目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ohqft3dp.html
4.公民科学素质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技术。它是高技术的前导,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光导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 29、人类的日常活动哪些与辐射相关? 辐射存在于整个宇宙空间,日常生活中,辐射可谓无处不在,除了来自太空的放射线以及地球上各种放http://www.jzkx.org.cn/index.php?c=show&id=1144
5.农业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农业信息技术名词解释10、国外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如何? 答:(1)美国农业信息技术。美国的农业属于现代化、一体化农业,集合了自动化技术、机械化技术、计算机网络以及遥感遥测等新近技术,其在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模式与 经验上受到多数国家认可和借鉴。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已经超过百分之六十,从七十年代初期,美国已https://blog.csdn.net/lingchen1906/article/details/127602491
6.数字农业包括哪些内容?数字农业的三大特点介绍!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下面农交网小编带来数字农业包括哪些内容?数字农业的三大特点介绍! 一、数字农业包括哪些内容? 一是农业生产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打通农业资源、环境、生产和管理数据,对各类信息进行整合分析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35521.html
7.906农业信息化导论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复习资料农业信息技术(李军( )智慧的城市 6. A 农业要素的数字信息化的特征包括生物要素、环境要素、技术要素和( ) ()社会经济要素 ( )自然要素 A B C D ()空间要素 ( )人文要素 下列哪一项不是数字地球的特点( ) 7. B ()空间性 ( )时间性 A B C D ()数字性 ( )整体性 数字农业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的农业要素没有以下哪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108/5000124341010042.shtm
8.农业经济信息化分析12篇(全文)农业信息化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广泛, 核心是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民生产作业信息化、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科技活动信息化、农业基础教育信息化、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信息化及农产品市场信息化等。而农业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有地域广博性、涉及内容复杂, 更重要的是, 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具有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 通过全面认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lu8n8b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