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构建“1+4+16+N”体系农资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初见成效

11月27日,聊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聊城市供销合作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李树群对2024年以来贯彻落实《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供销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政策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李树群介绍,《实施意见》出台以来,全市系统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全国总社举办的业务培训班上,聊城市围绕流通网络建设、培育社有企业等方面先后作了2次典型发言;省社主办的《综合改革典型经验》,对聊城市建设农资流通服务主渠道、盘活资产搭建流通网络、建设乡镇土地托管综合平台等3个典型经验予以刊发;全省供销社企业改革发展暨资产清查深化提升行动推进会在聊城市召开。

着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对接乡镇党委、政府,依靠村党组织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保底+分红”的利益分配方式,开展全程托管服务,实现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全市供销系统在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全程托管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土地托管服务站”“双社共建”等多种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共服务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367个,全程托管土地20万余亩。培育供销社控股的农业服务公司11家,建设基层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82家,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605.7万亩次。深化“供银担”合作,推广“供销农耕贷”“供销农资贷”等金融产品,为参与社会化服务的经营主体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参加多险种农业保险,投保金额6180万元,为降低规模化经营风险提供保障。

着力增强农资保供稳价能力。构建“1+4+16+N”的农资仓配体系(即1处省级农资集配中心、4处县域农资仓配基地、16家农资旗舰店和N家乡镇、农村服务网点),农资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1处省级区域性农资集配中心已建成,具备了仓储、分拣、配送等功能,农资仓储能力2万吨,周转能力5万吨;4处县域农资仓配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5家农资旗舰店,全市系统农资仓储能力达到8万吨。农资直供99个综合网点和130个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截至目前销售农资12万吨。

着力构建县域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县域供销综合集配中心,升级改造乡镇商超网点,积极为村级综合服务社提供综合集配服务,举办“供销大集”“名特优”产品推介会等多场次活动,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目前全市建设县域供销综合集配中心8个,乡镇综合服务超市36个,村级(社区)综合服务网点365个,满足农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着力开展社有资产清查深化提升行动。制定《全市供销社社有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在全市系统集中开展社有资产清查。创新建设全市社有资产数字化管理平台,直观掌握每处资产的分布信息和存续状态,持续推进问题合同专项整治,积极稳妥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推动“老场所”发挥新作用。此次清查摸清了系统资产底数,目前,全市系统243个单位,共有房屋677处,土地773宗,已全部纳入平台管理。通过清查,全市系统收回资产10余处,新盘活资产28处,增加收入172.54万元。

着力优化基层供销社组织保障体系。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因地制宜推进基层社改造提升,推动落实基层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三会”制度健全的基层社73家,创建总社“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示范基层社2个。大力领办和发展农民合作社,全市系统领办3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层社93家,领办、创办、合办的农民合作社318个,入社社员2.8万人。推动县级社统筹县域资源,加强对基层社统一管理,培育壮大规模化服务优势。

THE END
1.吉林省社:主动作为强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农资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省社投入省级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农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目前,全省系统共有农资企业110家,建设农资配送中心19个、农资经营网点1969个。通化市供销合作社依托社有企业组织成立通化市供销农资联盟,采取“1+6+N”运营模式,打造服务“三农”新平台。 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825554
2.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本网讯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推动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软件系统协同创新和优选复用,有效降低农业农村部门软件开发投入,在农业农村大数据协同创新体系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大数据中心”)于11月29日在广州第https://www.agri.cn/zx/zxfb/202411/t20241129_8694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