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农资网络体系建设背景及发现环境分析
一、我市农业生产现状
2023年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6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增速居德阳第一;第一产业增加值12.85亿元,同比增长4.1%,居德阳第一;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86.09元,同比增长7.21%,居德阳末位。小春粮食播面29万亩,产量9.4万吨,增长4.4%;大春粮食播面40.09万亩,粮食总播面达69.09万亩;油菜播面10.82万亩,产量2.06万吨,增长12.1%。生猪出栏20.19万头,同比增长4.94%。蔬菜及食用菌播面6万亩,产量18.38万吨,同比增长4.9%。
二、农资需求现状
最近五年,我市全年化肥平均总需求量23000吨,农药630吨。2022年以来,受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化肥、农药、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被推高,粮食种植成本不断推高。根据绵竹市2022年夏粮中间消耗调查数据显示,小麦亩平均中间消耗(包括复合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为506.8元,较同期的406.9元/亩,增加了99.9元/亩;中灿稻亩平均中间消耗为703.1元,较同期的535.8元/亩,增加了167.3元/亩。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影响种粮收益,导致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
绵竹市农资销售门市大概有130家左右,其中连锁经营加盟门店25家,具备跟踪配套服务的门店不到20%,行业带动和引导性的龙头企业相对缺乏,各经营主体之间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相互杀价,形成恶性竞争。
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供应体系处于线断网破、业务停滞、经营不佳的困境。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绵竹市供销合作社进行体制改革后,除原孝德镇供销社、亨通农资公司保留农资仓库资产外,全市大部分基层社资产被置换或拍卖处置,农资供应网点瘫痪、网络残缺,系统的农资企业散弱小差,未实际开展农资供应业务。全系统的农资供应以原改制企业及基层社员工以个体户经营为主。
(二)农资企业发展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
政策优势明显。我市将高标准农田与粮油园区建设结合起来,集中连片在三个粮油园区实施2022年2.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及补建项目。围绕打造新时代“天府粮仓”绵竹片区破好题、发好力,在4个区域试点推进集中连片建设,涉及5个镇11村。截至目前,我市核定入库高标准农田42万亩,占耕地面积86%。农资整体需求量大。
2.劣势分析(W)
(1)企业实力不足。绵竹市供销社现有的农资企业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发展动力不强,导致产销渠道拓展受限。
(2)缺乏新型经营管理人才。绵竹市供销社现在建立农资销售体系的话,现有的企业经营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经营管理理念陈旧。
(3)品牌效应日益降低。随着市场经济的改革,供销社逐渐淡出消费者视野,供销社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逐步降低。
3.发展机遇(O)
(1)市场发展前景较为广阔。当前处于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时期,对粮食生产效率要求进一步提高,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下,农资的合理使用是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关键。
(2)政策大力支持。供销社开展综合改革以来,在培育农资企业、打造农资配送中心、建设农资流通网络等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农资企业发展动力增加。
4.面临的威胁(T)
(1)市场竞争激烈。农资企业数量众多,经销商分布广泛,抢占农资市场份额,进一步挤压供销系统农资企业生存空间。
(2)农资使用者显著变化。目前我市农业经营主体主要集中于一个或几个专业品种,他们把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一揽子”托管,把小农户选择和使用农药的权利转移过来,形成了较强的议价能力,业务水平较一般的农资经营者更胜一筹。随着土地经营规模和产出产品数量的增大,促使其对农资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农资经营者有稳定的货源渠道以及专业的服务能力。目前,我市供销系统农资经营者在渠道、技术服务方面与市场需求方脱节。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落实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总要求,全力加强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建设,提高系统网络整体效能,夯实系统农资保供稳价根基,更好发挥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主力军作用。
(二)主要目标
加强供销合作社主导、社有农资企业牵引、农资市场主体联合合作,力争通过3—5年,培育壮大农资龙头企业,改造新建一批农资仓储物流设施,发展一批农资基层经营服务网点,基本形成密切联结农民、农资农技融合、市场化运行高效的运营模式,层级紧密、协同运转、一体发展的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初步呈现,农资供应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供销农资、放心农资、绿色农资”形象进一步彰显,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主力军地位持续巩固提升。
三、重点任务
一是以原下属社有企业亨通农资公司为项目实施主体,通过争取财政资金、农资公司自筹资金等方式改扩建化肥、农药仓库及经营门店,建成县城农资配送中心;二是以加盟和特许的形式,在全市建设乡镇级农资配送中心5个,村级加盟经营农业生产资料农家店12个;建立以农资公司城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三级连锁经营网络,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的规模化经营。
四、重点建设项目
2023年至2025年我市农资网络体系重点建设任务是搭建县、乡、村三级连锁经营网络骨架。由市联社牵线搭桥,争取原下属社有企业亨通农资公司与我市境内的龙蟒大地农业有限公司达成产品直供战略合作协议。突破传统经营模式,由过去农资供应中间商向现代农业的物流商和服务商转变,农资公司直接对接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签订农资联采直供协议,采取”点对点”直供,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让利于农,让新型服务方式引导销售。
拟建县级农资集配中心,该中心位于绵竹市紫岩街道原亨通农资公司火车站仓库;镇级分拣中心分别在汉旺镇、孝德镇、新市镇、富新镇、麓棠镇。以“三社融合”基层社建设为契机,依托汉旺镇高柏村农资配送站试点经营,加强农资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之间合作,发挥好系统仓储、配送、网络等资源优势,拓展经营服务网络。
五、保障措施
(二)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建设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总体布局和统筹谋划。规划编制参照《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加强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供销农棉〔2023〕22号)文件,确保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建设方向、规划重点任务、目标举措有效衔接,形成推动系统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建设的合力。
(三)争取项目、政策和资金支持。统筹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对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建设的支持。充分用好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建设。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加强同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支持。
(四)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提炼先进经验模式,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宣传推广,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利用各种媒体资源,进一步加大对系统农资经营网络体系建设工作成效的宣传。
主管单位: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主办单位:绵竹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