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8文号魏政发【2023】20号关键词文件下载时效关于印发《泗洪县魏营镇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西瓜)基地建设技术方案》的通知各绿优基地创建村(社区):
为规范我镇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西瓜)基地建设,切实保障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我镇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水平,现印发《泗洪县魏营镇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西瓜)基地建设技术方案》,请遵照执行!
泗洪县魏营镇人民政府
2023年9月28日
泗洪县魏营镇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西瓜)
基地建设技术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产品绿色化、标准化,逐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我镇积极创建省绿色优质农产品(西瓜)基地。依照《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要求,根据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标准,结合魏营镇西瓜种植实际情况,特制定泗洪县魏营镇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西瓜)基地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
1、基地概况。泗洪县魏营镇人民政府为省绿色优质农产品(西瓜)基地建设单位,魏营镇地处泗洪县西南岗片区,全镇耕地面积10.3万亩,镇域内西南片区为丘陵岗地,主要土质为砂礓岗黄土;东北片区为平原,主要土质为粘性沙壤土。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主要位于镇域东北片传统西瓜种植区内。基地总建设面积3.04万亩,包括:刘营、前营、魏营、宋桥、王拐、陈冲6个基地生产单元,覆盖6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642户,户均47.3亩,土地流转率75.4%。
基地内主要生产模式为西瓜与蔬菜轮作。西瓜以8424、美都等品种为主,1月上中旬移栽完毕,5-6月下旬收获。
2、基地环境。基地地处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区,年均总日照2400小时左右,年日均气温14℃左右,年均降水量近900mm,雨热同期,适宜作物生长。种植基地方圆3公里,上风向10公里内无污染工矿企业,依靠地下水源灌溉,水源无外源污染;耕作层土质经历史传统耕作,土质疏松,肥力中等,本地养殖企业自加工优质有机肥,无土壤污染事件发生;受地貌环境因素影响;基地内西瓜作物适期种植,作物能够在正常生育期内完成生长发育,生长空间受到保护地设施防护,为生产出安全绿色农产品提供了优良环境保障;基地内田间管理精细,病虫草害防治严格按照绿色用药、防治标准,及时到位,田间病虫害蓄积量低;基地内生产的西瓜农产品产量稳定,安全优质,为县内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二、组织管理
1、政策支持。魏营镇政府积极推进我县“两山”理论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认真贯彻执行生态绿色发展战略,“省绿色优质农产品(西瓜)基地建设项目”是切实践行省委省政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新体制机制,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推进江苏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镇政府对该基地建设项目高度重视,多次召开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西瓜)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建设工作动员会,部署会、推进会等专题会议,并将其作为落实推进村居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制定实施方案,在专业人员配置、资金运行保障、村居推进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目标责任,为了保障基地建设各项政策、资金的落实到位,建设工作、任务目标有序推进,制定《魏营镇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目标考核办法》。
2、建设基础。魏营镇政府紧抓优质农产品生产不放松,按照全镇农业产业规划方案,积极整合建设发展的项目资金,新建设施大棚、温室、水肥一体化、农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提升西瓜优质、稳产、高效生产,为我镇省级绿色优质西瓜基地的基础性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基地所辖的范围内,实施了多轮大棚设施建设项目,投入资金4000万元以上;2018年对王拐村周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投入资金2200万元,2018年示范区续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麦玉豆)标准化生产基地”,2020年成功申报“魏营西瓜”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2021年成功申报了“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花生)基地”,2022年刘营、魏营等基地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推进西瓜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提升基地土地综合生产能力。镇政府还通过“百园工程”“产业富民”“集体经济增收”等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农业绿色生态发展,将“绿色、优质、高效”融合发展,为基地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建设基础。
3、组织体系。镇政府成立“魏营镇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镇农村工作局、财政所、国土所、城管队、水务站、文化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基地各生产单元所在村的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和协调管理等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魏营镇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办公室”(以下简称基地办),负责基地建设统筹协调、统一指挥和日常管理等工作。由镇农村工作局负责人兼任基地办主任,并设置财务监督、质量监管、技术服务和综合管理等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配备1名熟悉绿色食品标准知识的农业技术人员和1名掌握基地服务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协助基地办日常工作。
各生产基地单元成立基地单元工作小组,负责生产基地具体生产、环境监测、技术推广、制度执行、安全监管、应急处置等工作。
各生产单元的主要任务:
(2)负责协同基地办安排调度投入品集中统一发放,并协调种植户进行病虫害全面统防统治;落实包括耕种、用药、采收、运输等各环节的全覆盖。
(3)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落实与执行,发放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书,根据自然条件与种植基础特异性向基地办技术组提出并共同讨论符合绿色食品规范要求的技术、制度调整方案。
三、技术服务
1、规范生产技术规程
为规范魏营镇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生产流程,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全面提高基地农产品品质和商场竞争力,依据绿色食品生产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肥料使用准则和农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和《江苏省绿色防控联合推介产品目录》)等规范文本,制定适宜本基地地区的西瓜种植技术规程,明确西瓜优良品种、播种育苗、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收获、储运等关键控制措施和技术实施要点(附件1:魏营镇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2、开展生产技术服务
根据部门单位实际农业技术力量以及上级农技推广部门的支持政策,建立健全以市县农技推广中心技术专家组为基、以乡镇农技中心技术队伍为干,以村级技术团队为枝、以规模生产主体及大农户为脉络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建立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体系。我镇将绿优基地建设作为持久性工作来抓,围绕技术服务建立完整而长效的生产技术培训体系。
培训对象。对种植主体、投入品经营主体、技术服务人员、监管及协管人员,以及加工企业进行专业化培训。
培训重点。对种植主体从土地保墒肥田、良种选购、秧苗优育、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专业技术培训。
培训形式。主要是举办培训班,开展互动式、现场式培训,与示范观摩等形式相结合。
(2)建立多方联动的技术推广体系魏营镇基地办依据《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苏农规[2018]3号)文件精神,根据基地地域特征及种植传统,编印魏营镇绿色优质西瓜生产技术规程、推荐使用的投入品清单、主要技术顾问人员名单、投入品定点采购名录等资料,通过培训会议发放解说、农技人员入户走访、投入品采购点推介、基地单元村居集中发放讲解等渠道,让技术资料切实帮助种植户解决实际问题,规范生产各环节,保证绿色优质农产品种植技术覆盖全镇所有基地单元种植户。
3、建立生产示范片(户)
魏营镇绿色优质西瓜基地建设面积3万亩,主要分布在刘营社区、王拐村、陈冲社区、宋桥村、魏营社区、前营居6个基地生产单元。基地内土地流转率达到75.4%,土地流转率较高,基本实现规模化经营。结合病虫害统防统治、科技入户等项目,在每个基地单元各选建1个示范片和2个示范户。按照适度规模经营原则,以及主体经营综合效益,示范片面积500亩,平均面积70亩左右。
每个示范片均设置示范片展示宣传牌,标明示范片区编号、覆盖面积、涉及户数、片区负责人、片区技术服务团队;示范户按照绿优基地生产规范要求详实记录生产档案,包括农事活动记录、投入品购买明细、病虫草害防治农药使用记录、肥料使用记录等内容;基地办对示范片(户)进行以提升产品品质为目标的重点技术指导与服务,同时引导示范片与加工企业或优质农产品经销商对接洽谈,达到优质优价,提质增效的总目标。
按照生产节点开展绿优基地观摩评比活动,组织基地单元种植户到示范片、示范户现场观摩,对示范片、示范户田间管理、示范片建设、台账资料等进行现场评比,对优秀示范片、示范户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充分调动生产主体的积极性,有效发挥示范片、示范户在基地建设推进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魏营镇绿优基地示范片及示范户基本信息汇总:
魏营镇绿优基地生产单元示范片汇总表
序号生产单元示范片区编号面积
1刘营社区32132407017209刘?婷18014556702
2前营社区32132407026087李生辉13852830001
3魏营社区32132407033222魏秀闯18751026897
4宋桥村32132407047089朱?淼18083739092
5王拐村32132407065258石曼丽18851399053
6陈冲社区32132407055079房宗海13515186018
魏营镇绿优基地示范户统计表
序号生产单元示范户类型负责人种植面积(亩)位置
1刘营社区合作社刘?婷500刘营居二组、三组
种植大户马?云120刘营居四组
2魏营社区种植大户夏传超240魏营居二甲组
种植大户刘志强80魏营居二甲组
3前营社区合作社李生辉375前营居三组
种植大户王洪代80前营居17组
4宋桥社区家庭农场张志红225宋桥村南庄组
种植大户李?新80宋桥村大三组
5陈冲居家庭农场张德彦125陈冲居九组
种植大户胡?劲77陈冲居九组
6王拐村种植大户韩杰龙450王拐村夏拐组
种植大户王?义265王拐村夏拐组
四、生产管理
2023年以来全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土地流转和统一管理、合作经营等形式,规范了规模经营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初步具备了产业化对接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基地日常生产管理、监督与营销的条件,目前基地覆盖区域土地流转率已超过75.4%,为标准化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及“五统一”管理创造前提,为推进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奠定基础。
1、标准化生产管理
基地办为规范基地生产流程,建立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主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由基地办主任直接负责标准化生产工作,安排2名同志负责标准化生产日常工作。从基地办到基地单元,逐级明确责任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做到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
(2)综合治理,优化基地生态环境
基地办制定《泗洪县魏营镇关于印发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基地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禁止在绿优基地及其附近建设污染生态环境的项目,禁止排放、倾倒有毒有害物质,严禁在基地和农田灌溉水附近堆放固体废弃物,基地方圆3km和上风向10km范围内禁止新建有污染源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污染基地。加强基地内肥料使用情况调查,提出基地主要农作物的最佳施肥建议。随着近年来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了水清、地绿、村洁的目标。
(3)强化管理,规范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
按照合理规划、规模种植的原则,绘制了全镇基地分布图,并对基地单元田块进行统一编号;健全基地办、基地单元、种植户生产管理体系;基地办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生产管理档案规范;编印《绿色食品(西瓜)生产者使用手册》,并发放给各基地单元、村组、科技示范户;基地办和宣传站印发各类技术资料3万余份,指导基地农户按照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编制了《农产品生产记录本》,发放到基地每家每户,由基地办发文要求基地单元农户及时、如实记录生产过程,并由基地办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走访抽查。
(4)狠抓监管,确保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
基地办制定了基地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办法以及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定期公布基地允许使用、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实行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基地建有农资专供点1个,良种、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在镇农技中心统一指导下购买,严禁在基地销售绿色食品生产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从源头上保证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
(5)多措并举,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
镇、村二级分别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组建技术服务队伍。邀请湖南农大、江苏省农科院、宿迁市农科院等西瓜领域的专家到基地指导工作,实地调研,反馈问题,加强新技术的引进、研究、攻关和推广。制定技术培训计划和制度,系统地培训基地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产业化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基地农户。
一是建立农业科技指导员制度。做好科技入户工作,破解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颈,在全镇落实科技指导员6名,村级科技示范户40名,科技指导员进村进行技术指导和抓点示范,定期培训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效应,引领效应,辐射效应,推动基地生产良性发展。
二是制定和完善农业技术标准。根据生产实际,制定了《绿色优质农产品西瓜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农村工作局在技术推广和投入品使用上的指导,实施标准入户工程,初步实现了按标生产。
三是开展全程质量督查。为保证生产过程符合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要求,基地办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基地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和全过程质量督查,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基地土壤、水样进行检测,确保西瓜生产全过程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四是加强技术标准指导和培训。镇技术指导小组明确分工,逐村举办技术培训班;利用农贸集市、百姓大舞台、广播、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绿色食品知识和生产技术,向基地农户发放技术资料和《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指导示范户和群众生产,确保每户至少有1名基本掌握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的明白人。基地办制定农民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确保每年至少举办3次专门培训会议,培训人数200人以上。
2、全程质量控制管理
(3)建立完善的环境控制体系,完善例行监测制度。一是进行基地环境例行巡查,建立基地环境档案,严格控制基地周围的生态环境条件,确保基地周围3公里以内无污染企业;二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制定《魏营镇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施肥建议方案》,通过增施优质农家有机肥,适量使用磷钾肥料,控制氮肥用量;通过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适时科学用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减少农药用量;三是根据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范,每个生产季节对基地的土壤、水、大气环境条件进行动态的监测与管理,保证基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绿色食品行业标准。
(5)建立西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推行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与批发市场准入制度。一是成立速测站、检测站,配置速测仪器及其配套试剂、速测灵等,实行仪器测定与速测灵测定相结合;二是田间定期测定与随机抽检相结合;三是推行质量安全产地准出与批发市场准入制度,实行产地检测与批发市场检测相结合,产地检测后记录档案并发放产地准出卡,批发市场检测合格后发放准入卡。四是加强基地产品去向监管,防止鱼目混珠,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订单;五是健全检测记录档案,妥善保管作为质量追溯依据。
3、“五统一”生产管理
为提高基地生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达到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的目标,基地生产过程实施“五统一”管理,高质量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西瓜)基地建设。
(1)统一优良种苗?我镇在县主管部门领导下已开展西瓜良种推广工作10余年,通过补贴政策,推进西瓜良种统供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基地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由乡镇农村工作局统计各生产单元以及种植大户对西瓜品种和数量的需求;由繁育基地承担良种统供项目种子公司供应优质种苗;繁育基地享受镇财政奖补,基地种植户享受优惠种苗价格,集中采购后连片种植。
(2)统一生产规程?根据本基地自然条件及种植传统,制定西瓜生产操作规程,明确西瓜关键技术节点,西瓜的蔓枯病、炭疽病、枯萎病等主要多发病虫害防治措施。同时,注意总执行方式可调整原则,关键是在绿色食品规程范围内指导各基地单元种植户按照生产操作规程因地制宜地调整,以满足各种条件下生产方案的有效实施。
(3)统一投入品管理?以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2021年江苏省绿色防控联合推介产品名录》以及《国家禁用和限用的农药名录》为管理依据,由基地单元技术员将病虫发生情况反馈至基地办,根据病虫测报和往年发生规律,统一农药和肥料配方,编制植保信息,由基地办向基地定点农资经营店或植保服务专业服务合作社推荐,生产经营主体在基地办的指导下,由统防统治专业服务社进行统一防治。
(4)统一田间管理?各生产单元以及农户按照生产操作规程,规范农事作业操作流程和投入品使用,施行肥料测土配方、减量施用,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进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
(5)统一收获贮运?基地办及基地单元根据订单需求及市场情况,统一调配收获、储运合作社及企业服务基地单元农户进行集中收获、运输;对农产品交付订单过程进行监督,出具市场准入证明,并加强与订单企业对接,保证双方顺利达成订单约定。
4、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
(1)制作基地分布示意图?为全面准确展示基地整体情况、便于工作部署,基地办根据基地单元及种植区具体位置分布,编制基地整体概貌示意图、生产单元分布图;图中标明基地区域主要道路、河流、主要企业单位等参照物,生产单元分布图中生产单元田块统一编号,便于查找和管理。
(2)汇总编制基地农户档案?基地生产单元内所有农户建立统一、完整和准确的基本档案,农户档案包括农户姓名、文化程度、所属村组、田块编号、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到户技术人员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
(4)省级追溯管理系统入网管理?2021年10月底基地内规模企业在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的主体注册率达100%。加入农产品追溯系统管理的规模以上经营主体名单(部分)如下:
追溯体系入网
主体名称地址主要追溯
产品
泗洪县张永凯家庭农场jssqwyzzhangjian西瓜
泗洪县浩威家庭农场jssqwyzzhangdedi西瓜
泗洪县富园西瓜种植家庭农场jssqwyzyangzhaoxi西瓜
泗洪县魏营镇前营居土地股份合作社jssqshxwyzqyjtdgfhzs西瓜
泗洪县魏营镇魏营居土地股份合作社jssqshxwyzwyjtdgfhzs西瓜
泗洪县魏营镇王拐村土地股份合作社jssqSHXWYZWGCTDGFHZS西瓜
泗洪县国应红蔬菜家庭农场jssqzzhzzh西瓜
泗洪县魏营镇陈冲居土地股份合作社jssqshxwyzccjtdgfhzs西瓜
李新宋桥jssqlxsq西瓜
泗洪县魏营镇宋桥村土地股份合作社jssqsongqiaotudihezuoshe西瓜
泗洪县加珍蔬菜种植家庭农场jssqcjgcjg西瓜
泗洪县德艳家庭农场jssqzhangdeyan西瓜
5、建立农业废弃物回收网络
魏营镇为有效降低全镇农业生产面源污染,保护基地生产环境,结合公共空间治理及美丽乡村工作,成立农业面源污染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制度,印发《魏营镇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建立“农资店+农户;村委会+农户,回收点+农户”多种渠道统一回收,县财政+镇补贴进行资金保障,基地办及农技中心委派专人进行定期统一回收工作,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派第三方进行定期集中回收进行100%无害化处理。
截至2023年9月份,绿优基地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3%,集中回收3批次,补贴金额3.2万元;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已经从使用者回收农药包装转变为种植户或普通农户开始自发回收田间残留农药包装的局面,在全镇范围内大大降低了农药包装废弃物面源污染问题。为将此项工作持久地开展,基地办将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是根据多项规范制度,建立多元化回收责任主体分布网络。根据农药经营主体农药包装回收责任制度,依托全镇农资经营店设立农药废弃物回收点14处;落实基地办环境保护制度,依托基地单元规模农户设立回收点6处;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依托各村委会设立村居农药包装回收点12处。多管齐下,建立网格化回收体系。
三是加强巡查督查,特别是田间地头、沟渠路埂的农药包装残留情况巡查,基地办按照实施方案,加大处罚力度,切实加强基地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执行力度。
四是加大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回收的社会宣传,沟通农林牧副渔多环节多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治理合力。
五、投入品全过程控制管理
1、严格限定农药使用范围
基地办依据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江苏省绿色防控联合推介产品名录》以及《国家禁用和限用的农药名录》,制定基地防治病虫草害农药使用品种推荐表:
1氟菌唑杀菌剂可湿性粉剂30%白粉病
2苯甲·醚菌酯杀菌剂可湿性粉剂80%白粉病
3苯甲·硫磺杀菌剂水分散粒剂50%白粉病
4硫磺杀菌剂水分散粒剂80%白粉病
5苯甲·醚菌酯杀菌剂可湿性粉剂40%炭疽病
6代森锰锌杀菌剂/杀虫剂可湿性粉剂80%炭疽病
7嘧菌酯杀菌剂水分散粒剂50%炭疽病
8溴氰虫酰胺杀虫剂可分散油悬浮剂10%粉虱、蚜虫
9螺虫·噻虫啉杀虫剂悬浮剂22%粉虱
11氟啶虫胺腈杀虫剂水分散粒剂50%蚜虫
2、投入品定点供应及规范管理
定点农资供应点以及经营人员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是必须参加由县植保站组织的定期培训和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部门的定期检查抽查;如发生两次以上的取消定点供应点资格。
二是熟练掌握投入品使用专业技术,按照农业投入品管理有关规定,掌握农药和病虫草害绿色防治专业知识,能够指导农户准确安全有效使用。
三是经营场所规范经营管理。物资存贮保持干燥、通风阴凉;消防器材齐备,并能熟练操作;具备简单的农药中毒辨别处理知识;农资供销有完善台账,并保存完整。
四是建立绿色农资供应展示柜,张贴绿色食品农资供应清单和江苏省绿色防控联合推介产品目录,并定期公布基地允许使用以及禁用、限用的农业投入品清单。
2、促进化肥减量,科学规范用肥
一是添加有稀土元素的肥料。
二是成分不明确的、含有安全隐患成分的肥料。
三是未经发酵腐熟的人畜粪尿。
四是生活垃圾、污泥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
五是转基因品种(产品)及其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肥料。
六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不得使用的肥料。
4、制定投入品管理规范制度?全力推进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督促各生产组织、投入品经营单位严格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质量安全长效机制,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切实保障全镇人民群众消费安全,根据基地建设文件规定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完善投入品使用、监管制度,制定《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常态化监测制度》等制度文件。
5、建立基地农药使用报备制度?为规范农药投入品使用,及时掌握投入品使用情况和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绿优基地建立基地农药使用报备制度,定点农资供应点和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在农药进货后据实填写农药进货报备单并于购货后1天内交基地办;各生产单元及种植户在采购农药之前,填写农药使用需求申请表交基地办,经基地办审核同意后到定点农资供应点或正规农药经销商处购买,购买后将农药信息如实登记在生产记录中。
魏营镇省级绿色优质农产品(西瓜)基地
农药进货报备单
报备单位:
序号进货
规格进货
证号登记作物防治对象
1
2
报备人基地办受理人
农药使用\采购申请单
用药/采购单位:
序号药品名称使用作物防治对象农药登记证号使用\采购数量备注
申请人采购对象基地办审核人
6、建立基地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模式
基地为了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融合,探索绿优基地病虫防控环保、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安全,持续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西瓜病虫灾害损失,建立农药减量控害+全生育期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用量、环保农药等绿色防控融合发展模式,以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控制基地花生病虫害。
一是加强病虫害预测监测工作。通过完善病虫监测网络,建立实施测报任务专人负责,重大病虫趋势预报集体会商制度,严格按照有关测报规范要求,规范开展监测和普查,为精确施药,减量增效控害奠定基础。
二是运用新型施药技术达到精准施药目标。引进、示范、推广一批高效自走式、静电喷雾器、植保无人机等新型施药机械及其配套使用技术,提高施药技术。推广对靶施药、静电喷雾、循环喷雾、防飘喷雾技术,逐步实现精准施药。
四是绿色防控引领农药减量。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构建生态缓冲带,因地制宜集成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重点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高效防控技术,推广全程绿色防控。特别是加大生物农药和促进作物增产、抗逆、农药减量使用的植物免疫诱导剂、植物健康产品、喷雾助剂等推广力度。
五是技术培训推进农药减量。举办形式多样的农药减量控害农民培训班,把农民“请上来”,农技专家“沉下去”,开展农药减量控害培训活动,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重点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配方选药,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
基地建立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融合模式后,西瓜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每季作物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2次,统防统治防治总面积2万亩,辐射带动防治面积3万亩以上。据调查,基地单元区内,西瓜重大病虫防效均在90.0%以上,比农民传统防治区防效增加15个百分点以上,每季作物减少用药次数1-2次,减少农药使用量15%,防治成本降低9元/亩;示范区比常规区增产5.5%,增加收益94.5元/亩。
7、建立西瓜种苗统供激励政策?基地已实现西瓜良种推广覆盖率95%以上,总体上按照“二主二辅”原则确定西瓜种植推广品种,按照镇农业部门推荐,基地单元根据市场需求筛选的模式进行。目前我镇基地根据当下品种表现情况形成了西瓜种植品种以8424、美都为主,苏梦6号、苏蜜518为辅的品种组成格局。种植主体以优惠价格订单采购西瓜苗,镇财政对瓜苗繁育环节进行定向补贴。
六、创新举措
1、创新运用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
基地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作物病虫防治服务组织、农药生产企业,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要形式,以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为重点内容,加大资金扶持、强化指导服务,打造高标准融合示范基地,建立全程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加快建立“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多元主体、专业服务”推广机制,辐射带动大面积应用,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促进基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3、齐抓共管建立多元化农田废弃物回收体系
基地办为有效降低全镇农业生产面源污染,保护基地生产环境,通过建立“农资店+农户;村委会+农户,回收点+农户”多种渠道统一回收网络体系,齐抓共管实现废弃物回收全覆盖。
为激励和发动群众参与,基地办在财务预算中建立由县财政+镇补贴的模式进行资金支持,县财政60%,镇财政40%,充分保障回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基地办委派专人进行定期统一回收工作,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派第三方进行定期集中回收,并于双沟处理站进行无害化处理。
4、多措并举推广基地标准化生产技术?
镇、村分别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组建技术服务队伍。邀请湖南农大、省市农科院等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加强加速西瓜新品种,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的引进和新的种植模式更新。制定基地技术培训计划和培训制度,系统地培训基地生产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产业化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基地农户。
一是通过建立基地农业科技指导员制度,做好科技入户
工作,树立典型技术示范,定期培训示范户,推动基地生产良性发展。
二是制定和完善农业技术标准,通过农技集中运作,在技术推广指导上和农业投入品调配供应服务上努力,全力实施标准入户工程,初步实现安全生产。同时,切实严格执行基地农产品、环境质量的监测,确保基地西瓜生产全程标准化。
七、资金预算(预算表)
基地建设面积3万亩,2023年度基地建设项目预算费用合计27.26万元,具体如下:
1、基地环境及产品检测费用?3.7万元
环境检测数量标准为每年抽检基地单元数量不少于总数的20%,确保所有基地单元5年内至少被检1次;
环境检测费:2023年至少检测一个基地单元的环境样本,1万元。
产品检测数量:每个基地单元每年至少检测1个样品(0.25万元/个×8个=2万元),其中随机抽取1个做农药全项检测,单次7000元;
2、基地标牌及技术宣传栏制作费用?4.2万元
基地标牌(包括基地单元示意图、基地单元编号、生产面积、主要品种、基地责任人及技术团队)0.4万元/个×6个=2.4万元(每个基地单元1块);基地农技宣传栏(栽培管理技术要点,投入品清单及使用情况等内容)0.3万元/个6个=1.8万元(每个基地单元1块)。
3、定点农资点建设费用??0.2万元
基地建设1个定点农资供应点,农资店设置绿色基地专用投入展示柜,制作专用标识标牌,每个农资点建设费用0.2万元。
4、统防统治服务费补贴资金?12万元
按照每亩每次服务费3元计算,西瓜统防统治累计3次,基地3万亩西瓜累计需要植保服务费补贴40万元左右。按照政府补贴30%资金计算,镇每年投入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补助资金12万元。
5、人员培训费用??1.2万元
全年开展培训3次,参加培训200人次。讲课费:0.25万元,资料费0.2万元;场地费0.15万元,餐饮费:30元/人×200人=0.6万元。
6、废弃物处理费用??1.7万元
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回收处理人工补贴标准:1元/亩,补贴费用:1元/亩×3万亩=1.7万元
7、技术标准制定以及资料印制费用?2.5万元
生产技术标准制定费用1万元。
操作手册和明白纸:500份,0.5万元(其中发至基地所有农户400份);
新媒体、PPT等制作推广费用1万元。
8、基地质量安全协管员巡查费用?0.96万元
8人(生产单元协管员)×0.12万元/年=0.96万元
9、基地办办公设备和用品??0.8万元
计算机:0.45万元
扫描仪与打印机一体机:0.25万元
打印纸等耗材用品:0.2万元
目前,预算经费由镇财政安排到位,并实行专人监督,确保专款专用。
附件1:
绿色食品?西瓜种植技术规程
一、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本合作社绿色食品西瓜栽培的产地条件、茬口安排、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产品采收、包装、贮运。
二、要求
1、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的要求。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应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
2、茬口安排及品种选择
茬口安排。本合作社采用多层塑料薄膜覆盖,大棚春提早栽培,在12月上旬育苗,3月中旬定植,5月下旬采收,6月份清园。夏茬在5月中下旬育苗,6月上旬定植,9月中下旬采收,10月底清园。
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病、适合本地消费习惯的品种。以早佳8424、美都为主。
三、栽培方法及管理
西瓜可以直播,也可以育苗移栽。早春西瓜采用育苗移栽。利用塑料薄膜拱棚、温室育苗。
1、选种:根据种子特性,按其大小、色泽、形状、饱满度等进行挑选,剔除畸形、破碎及色泽、形状等不符本品种特性的种子。
2、浸种:可采用常温浸种、中温浸种等方式。常温浸种即用一般常温水12℃~25℃浸泡种子12小时~24小时,每隔4小时~5小时搅动、搓洗一次。中温浸种即用55℃~60℃水浸种,边浸泡边搅拌,大约持续7分钟~8分钟,使水温自然降至30℃左右,再浸种12小时,中间换水并搓洗,将种子上附着的黏液洗净。
3、苗床准备:将园田土过筛,填入事先备好的育苗钵内,厚度10厘米,抹平,稍干后划成10厘米见方的土块,用小棒在每个土块中央戳一个2厘米~3厘米深的播种穴或移苗穴,即成育苗土方。
4、播种:播种前容器内先浇灌底水,以保证营养土内有足够的水分,水渗后将发芽的种子播于容器中,播后覆盖1.5厘米厚洁净过筛的潮润细土。而营养土方已经调湿,可将发芽的种子直接播其穴内,一穴只播一粒,播后立即盖上1.5厘米厚洁净过筛的潮润细土,苗床上覆盖薄膜,四周用泥土压紧封严。
5、温度管理:从播种到子叶出土,床温要保持在28℃~30℃,播后4~5天,大部分种子顶土时,揭膜放风。当70%~80%种子破土出苗时,将床温降至18℃~20℃,白天气温控制在20℃~23℃,夜间15℃左右,以抑制幼苗徒长。当第一片真叶展开,幼苗胚轴已健壮,白天再把温度提到25℃~27℃,夜间18℃~20℃。定植前10天要降温炼苗,白天床温降至18℃~22℃,夜间12℃~15℃。
6、水分管理:苗期严格控制浇水,幼苗顶土后撒一层0.2厘米细潮土,助种皮脱落,弥缝保墒。若后期床土较干,可洒水,之后再撒一层细潮土,保持床土水分,降低空气湿度。
7、光照管理:西瓜是典型的喜光作物,光照不足,易徒长感病,为了增加光照,一要保持薄膜清洁;二要早拉草苫,使瓜苗多见光;三要注意通风排湿,防止膜内结露,影响光照,最好采用无滴膜育苗。容器育苗可通过移动位置改善受光条件。
四、大田准备
每亩施腐熟有机肥4000kg,深翻30厘米以上,与土壤混匀。在施肥沟上作宽2.5米,高10厘米的定植垄,每个棚2个,并覆盖地膜。
1、定植
定植密度。西瓜定植密度应根据品种和株距来决定。每个棚栽2行,株距30~50厘米,每亩栽400~600株。定植前按定植株距打穴孔,将西瓜苗坨放入穴孔内,然后填土将穴孔复原。如要扣小棚可采用幅宽1.8米—2.0米棚膜,棚高50厘米—60厘米,跨度1.2米—1.3米,四周用土压严。待外界气温适宜后拆除小棚。
五、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育苗移栽的西瓜在定植后2个月内穴施K2SO4复合肥每亩20公斤。在申蔓期每亩追施45%高钾冲施肥10公斤,待果实直径达4厘米~5厘米时,即进入生长盛期,开始浇大水,在果实接近成熟后,土壤最大持水量80%左右,果实成熟前8天停止浇水,以促进糖分积累,增加甜度。若留二茬瓜,可在第一茬西瓜采收结束后每亩再追施一次三元复合肥20公斤。
2、整枝。本合作社西瓜采用2蔓整枝,保留主蔓及一条健壮侧蔓,其余侧蔓全部去除。
3、摘心和打杈。当瓜秧铺满行间,瓜已坐住,进入膨大期时,为防止营养生长与果实争夺养分,瓜后留5~7叶进行摘心,生长期间出现的侧枝也应打掉。
4、授粉。为保证坐果,晴天上午7~10时,雌花盛开,应进行人工授粉,将雄花花粉抹在雌花的柱头上。
5、留瓜。选留第二、三雌花所结的瓜,保留其中一个果形圆整的,若两个果形都圆整,保留第三雌花的瓜。?
6、病虫害防治
早春西瓜病虫害不多,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蚜虫、烟粉虱。
绿色食品生产应从作物到病虫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又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态防治,在必须使用化学防治的时候,应遵循“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6.1农业防治
选择高抗品种进行栽培。采用浸种、晒种、选种的方式控制种子传播病害;减少无机氮肥的使用量,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培育壮苗,优化肥水管理。
6.2物理防治
尽量使用防虫网减轻虫害的发生;使用银黑膜避蚜;使用黄板诱杀蚜虫;振频灯诱杀害虫。
6.3生物防治
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维持生物多样性。
6.4化学防治。
炭疽病: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亩用量50-75克防治西瓜炭疽病。
白粉病:喷施80%硫磺水分散粒剂,亩用量250g用于防治白粉病。
蚜虫:用50%氟啶虫胺腈3-5克/亩喷雾防治。
烟粉虱:22%螺虫·噻虫啉亩用量30-40毫升/亩于坐果初期防治。
六、采收
待西瓜果实达到生物学成熟特性时采收。采收时注意农药安全间隔期,达到才可采收。开始采收后不得再使用农药。采收时用剪刀把瓜柄从藤上剪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