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形势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业经济形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夏粮和油菜籽增产,棉花、糖料和生猪预计减产

(二)农产品价格整体走低,主要农产品价格有涨有跌

(三)农产品贸易规模保持增长,棉花净进口再次下降

1.农产品贸易逆差规模将创新高。2014年1~9月,农产品进出口1452.1亿美元,同比增长8.5%。其中,出口、进口和净进口分别为512亿美元、940亿美元和428亿美元,分别增长6.7%、9.5%和13%。贸易逆差增速较快,主要是因为2013年同期农产品贸易逆差增速为-0.4%。在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的刺激下,预计2014年农产品贸易规模和逆差规模将延续上涨趋势,贸易逆差规模将逼近或突破600亿美元大关。2.谷物净进口大幅反弹,棉花净进口明显下降。受国内外谷物价差拉大的影响,我国谷物在2013年同期净进口大幅下降后,2014年谷物净进口出现了大幅上升。1~9月,谷物及谷物粉净进口1400万吨,同比增长77.9%。其中,稻谷和大米、小麦、玉米净进口分别为166.3万吨、286.5万吨和160.3万吨,分别增长21.6%、0.2%和4.4%。玉米净进口恢复量占谷物及谷物粉净进口恢复量的28.4%,是谷物净进口大幅反弹的主要原因。同时,2014年1~9月,棉花净进口199.3万吨,下降38.4%,棉花进口下降主要受国内外棉花价差收窄、配额数量减少和国内市场供大于求影响,全年棉花进口量下降基本成定局。

(一)农业经济增速预计在4.2%左右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年提升,农业经济增速保持了平稳态势。2009年~2013年,农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速4.3%,平均增速上下浮动不超过0.3个百分点。2015年,尽管面临国内粮食和棉花高库存压力,以及国际低价农产品的冲击,国内农产品价格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但国家“三农”支持政策将继续加大,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目标价格政策有望进一步落实,货币政策可能适度放宽,主要农产品产量有望保持稳定,农产品价格稳中趋升,推动农业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4.2%左右。

(二)粮食产量可能与2014年持平

除了不可预测的气候因素和较为稳定的农业科技因素之外,我国谷物产量主要受农业政策的影响。借助于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8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2015年农业生产条件将进一步改善,为单产提高奠定了基础。2015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有望提高,将有利于稻谷和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014年较高玉米价格的刺激下,2015年玉米播种面积可能增加。然而,随着多年粮食持续增产的负面影响日趋凸显,2015年刺激粮食生产的政策力度可能会减弱,但增产型政策措施的惯性依然较大。因此,如果2015年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预计粮食产量与2014年持平。

(三)大豆和棉花产量可能继续下降

根据德国“油世界”10月底报告,2014/1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计为3.08亿吨,供大于求的经济形势将延续,国际大豆价格仍有可能下跌,而我国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价格支撑作用并不明显,农民种植意愿将受大豆价格走低预期拖累,导致2015年大豆产量可能继续下降。同时,当前我国国内棉花正承受大量库存的压力。2014年~2015年度,美国棉花产量预计将达到1750万包,创4年来新高。同时,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因素的影响,棉花需求增长缓慢,棉花供过于求的局面仍将持续,从而导致2015年我国棉花价格可能继续下降。预计2015年,棉花产量将延续下降态势,降幅约在1%左右,产量可达610万吨左右。

(四)生猪价格和产量将“双回升”

2007年以来,全国猪肉价格大体3年经历一个波动周期,2015年生猪价格处于新一轮波动周期的上行通道。同时,鉴于当前生猪存栏量已处于低点,能繁母猪数量同比或环比均连续下降,生猪养殖中的宰杀率过高情形将直接导致供给持续下降,进一步强化2015年猪价逐渐稳步上涨的趋势。在后续猪肉价格上涨的刺激下,生猪养殖收益增加,加之各地规模化养殖比例逐年提高,预计2015年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将出现恢复性上升,生猪产业发展将好于2014年,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

三、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粮食增产刺激政策不断加码,降低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

当前,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连续多年托市收储,目前的粮食库存消费比超过40%,远超国际公认的17%~18%的安全水平,如此之高的库存消费比,意味着大量生产出来的粮食消费不了。而且,谷物类粮食净进口数量有限。综合判断,目前谷物类粮食已经供过于求,但国家仍不断强化粮食生产刺激政策,对主产区和农业部门实行粮食增产政绩考核,导致耕地和水等农业资源过度消耗,农业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持续生产能力堪忧。例如,为满足粮食增产需要,华北地区主要靠打井灌溉种粮,地下水长期超采,水位持续下降。随着近年来北方旱情逐渐常态化,地下水超采状况只会更加恶化。长此发展下去,华北地区可能会出现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现象,直接威胁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

(二)粮食仓储建设财政负担沉重,社会资本遭遇收储资格歧视

(三)农业保险补贴新规落实走样,各级政府责任不清

按照2014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但在实际操作中,始终没有明确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的比例,也没有出台实施细则和落实主体责任。为减轻财政负担,许多产粮大县已减少或取消了县级农业保险补贴,但中央和省级财政没有及时弥补保费补贴缺口,导致农民参保意愿下降。此外,由于农业保险大范围推广地区多为农业比重较高地区,多为“吃饭财政”,仅仅依靠地方财政无力增加农业保险品种和扩大农业保险支持范围。如,在北京和成都探索实施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因为得到地方政府财力支持,降低了前期市场风险才得以推行,而东北地区因为缺乏财政支持而难以实施。

(四)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不足,威胁常规作物品种生长环境

2014年接连发生海南、湖北等多起非法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事件,引发民众恐慌。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转基因作物管理体系,制定了多个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法,实行“0阈值”强制标识制度,但目前还没有出台针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法律,转基因食品强制性标识制度仅限于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番茄等5类作物17种产品,上市转基因食品不标识、标识不清、虚假标识现象普遍存在,转基因种子销售市场混乱,转基因作物定点种植控制能力弱。对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的情况,缺乏有效惩处机制,对“基因污染”的防范措施不足。长此以往,违规种植转基因作物事件将会频繁发生,威胁常规农作物生长环境,并形成愈发不利于转基因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舆论环境。

四、政策建议

(一)破除谷物类粮食必须持续增产的思维惯性

一是实施相机抉择的粮食产业政策。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调控水平大幅增强的背景下,打消粮食出现持续减产的恐慌性顾虑,树立粮食产量随供求状况正常波动的市场化理念。当粮食供过于求时,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主,兼顾刺激粮食产量,鼓励主产区适当多元化种植、生态休耕和加工转化,避免被粮食持续增产意愿“绑架”,将“储粮于库”转变为“储粮于地”;当粮食供不应求时,以刺激粮食产量为主,兼顾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二是调整粮食增产激励政策。在当前谷物类粮食供过于求的情形下,适时降低对农业部门及地方政府粮食增产业绩考核指标,建立农业可持续生产能力指标考核体系。由农业部牵头,联合环保、气象、水利、地质等部门,根据各地农业生态条件和农产品生产结构,尤其是地下水水位变动趋势,研究制定农业生态预警标准,建立农业生态预警监管体系,划定农业生态分级区域,对不同等级区域设定不同的粮食生产任务,在生态脆弱区域加大休耕、水土流失治理和农业生态恢复建设。

(二)实施国家粮食收储向社会资本开放政策

一是鼓励发展粮食仓储混合所有制经济。采取贷款贴息、投资补助、费用补贴等方式,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建设粮食仓储库,对经营困难、仓储设施陈旧简陋的国有粮库,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改制重组。二是改变国有粮食企业垄断经营储备粮的格局。放宽粮食储备承储主体资格限制,赋予农民合作社、民营企业同等参与国家粮食储备的待遇,只要符合条件,经审定后即可进行储备粮经营业务。同时,强化对所有国家粮食储备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对国家储备粮食违规违法处置行为,从重从严追究刑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

(三)明确农业保险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责任

(四)规范转基因食品和作物安全管理制度

二、多元农业经济:结构与特征

(一)多元个体农业经济结构

1、多元个体农业经济概况

J村多元的农业经济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及其产量两方面。2010年J村全村播种农作物面积共12462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为2717亩,产量896.4吨(早、晚稻总量);甘蔗共播种面积3602亩,产量15008吨;蔬菜种植面积4468亩,产量2904.2吨;马蹄种植面积1025亩,产量3300吨;桑叶种植面积为1849亩,蚕茧产量为252吨。水稻、甘蔗、蔬菜、马蹄以及桑叶的种植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8.87%、25.01%、31.03%、7.13%、14.84%,在作物产量上各占总产量的3.94%、65.89%、12.75%、14.49%、1.11%。因此,无论是在种植面积还是在农作物产量上,这五种农产品所占比重都远远大于其他农产品,成为J村农业经济的五大主导产业。

2、五大主导农业产业

(二)低层次的农民合作组织

J村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的程度仍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目前J村仅有邓家屯一个自然屯存在着正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邓家抽水站协会,它主要负责邓家屯全自然屯的生产生活用水供应,每到生产用水高峰期,村民们都会组织起来统一抽水并将其引到稻田或者其他耕地中。该抽水站协会并没有拓展其他的功能和业务,合作的层次较低。此外,在甘蔗行业,J村也存在着初级的低层次的砍甘蔗的合作小组,以15户J村农户为例,杨某、韦某、韦某某等户自愿组成一个砍甘蔗的互助组,每户出两个劳动力。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只要互助组内的任意一户需要砍甘蔗,其他户都会去帮忙。每一个榨季结束,互助组内都会进行结算。据杨连秋主任介绍,她一户两个劳动力去年参加互助组,一个榨季下来只赚了28块钱,而她家砍甘蔗的人力支出则是以劳动力补偿的方式进行偿还。这种砍甘蔗的互助组在J村普遍存在。

三、多元农业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问题与困境

(一)市场化背景下多元个体农业经济的出现,使村庄集体经济功能逐步弱化

(二)村民个体对经济利益的偏好,造成了村庄政治参与动力的不足

(三)村庄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的分离,弱化了村庄政治精英的权威

(四)低层次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淡化了村民对村庄整体的认同

(五)多元治理中心的出现,冲击了村庄传统内生型的秩序

“乡村治理中各参与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在权力配置上必然产生严重分歧,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博弈,力争扩展自身权力范围,从而形成了乡村治理中的博弈格局与路径轨迹。”[4]改革开放30年来,随之上层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基层农村政治经济体制也随着发生变化。就J村而言,政治经济体制也先后发生了数次较大的变化。在时期,原来J村生产大队的村庄组织模式,管理着政治、社会和经济事务,采取的是一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权力高度集中,行政的力量决定一切。此时,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身份重合,在村庄治理当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乡政村治基层治理模式确立后,随着的建立,村庄治理体制逐渐从村庄经济领域退出,村庄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开始出现分离,但是由于J村经济领域市场化程度仍然比较低,经济精英尚未形成,使得政治精英仍然掌握着村庄治理的主导权。

12011年广东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1.1主要农产品实现生产稳定,产量增加

2011年,广东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供给,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耕地资源日益短缺以及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压力下,粮食、蔬菜、水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均实现了种养稳定、产量增加。其中,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3.042万hm2,比2010年下降0.1%;糖蔗种植面积14.058万hm2,增长3.1%;油料作物种植面积34.334万hm2,增长1.8%;蔬菜种植面积120.850万hm2,增长2.4%(表1)[1-2]。产量方面,除肉类产品因生产成本增加、疫情及前期补栏偏少等因素影响,产量有所下降,其他产品产量均有不同幅度提升。其中,全年粮食产量1360.95万t、增长3.4%,是1997年以来首次连续3年增产;糖蔗产量1202.69万t、增长6.0%,油料产量91.90万t、增长4.2%,蔬菜产量2859.96万t、增长5.2%,水果产量1210.43万t、增长7.2%,茶叶产量5.81万t、增长9.0%,全年肉类总产量434.58万t、下降1.5%。其中,猪肉产量270.97万t、下降1.6%,禽肉产量150.28万t、下降1.8%。全年水产品产量762.14万t、增长4.5%,其中,海水养殖265.57万t、增长6.6%,淡水养殖331.47万t、增长5.3%(表2)[1-2]。

1.2农产品价格上升较快,生产效益提高

1.3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农村生活持续改善

在各级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措施的实施效应和经济逐步回暖的形势下,今年农村居民外出务工环境好转,政府惠农政策措施力度也进一步加大,广东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71.73元、比2010年增长1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9%(图1),增幅创1983年以来新高,城乡居民收入比8年来首次降至3以内(2.87∶1)[3]。农村居民生活方面,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1%,比2010年上升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6.0%。农村居民居住住房总建筑面积人均30.73m2。农村最高20%收入组人均纯收入20292.35元,最低20%收入组人均纯收入3379.01元,最高收入组和最低收入组农民人均纯收有所改善[2]。全省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新农合政府补助进一步提高,新农保参保人数达1157.6万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和梅州等地实现了新农保制度全覆盖。

2存在问题

2.1农资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产品供给存在压力

2011年,因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农产品流通监管体系不健全,加之受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影响,广东农产品价格依然延续了2010年的价格高、波动大等特点,供给抵消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不强。如肉类、蛋类、蔬菜类农产品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波动上涨。其中,猪肉价格水平持续高于2010年同期,6~7月生猪出场价、总肉批发价和猪肉零售价涨幅分别达82%、44%和54%;鸡蛋零售价比2010年上涨16.72%;水产品价格也明显上扬,其中原条鲮鱼、原条草鱼、鲈鱼、黄鳝、原条鳙鱼、开刀草鱼零售价分别比2010年上升了24.67%、11.49%、10.51%、9.07%、8.1%、8.09%。农资推动的农产品价格上涨,给全省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造成了一定压力。

2.2农业科技创新不足,生产依然依赖物质投入

从农业各要素对于农业增长的贡献程度来看,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呈现出较为重要的贡献份额。2011年,广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18%,但物质费用投入仍是广东农业增长的重要贡献因素。广东农业生产依然依赖物质费用投入,一方面与物质费用弹性系数本身较大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仍显不足,尚未实现全面的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因此,面临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广东应根据自身区域优势,加快农业科技研发,进一步发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从而加快实现传统生产资料的可替代产品推广,将有效降低物质费用弹性系数,提高各区域投入产出比。

2.3价格水平持续高位运行,民生成本增加

自2011年上半年以来,物价指数逐月上升,通胀压力逐渐加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几个月高于5%,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虽然略低于整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但也处于高位,物价上涨导致农民生活费用支出急剧增加。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高达26.5%,不仅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也给经济运行带来了隐患。生产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超过8%,推动农业生产成本上涨,影响农民增加生产投入的积极性[4]。

3对策建议

3.1创新农业生产流通方式,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统筹规划全省农产品流通设施布局,推进全省性、区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打造农产品产供销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开展农产品全程信息管理及追溯技术研究,建立安全农产品产供销科技支撑体系,加强对农产品数量安全的实时监测、预警和追溯,减少农产品供需波动。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模式,整合农业生产基地和农业企业资源,建立全省安全农产品产供销联盟,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准确把握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措施,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使价格保持合理水平。

3.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打造现代农业科技强省

以推进建设广东现代农业科技强省为契机,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大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逐步构建适应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大力推动广东现代农业科技强省建设[5]。重点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新型科技支撑服务体系、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发展、振兴现代农业教育、深化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9个方面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增加。今年以来,张掖境内气候条件较好,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降雨充沛,夏粮长势良好,农业生产形势健康向好,经初步统计,2016年上半年完成农作物正茬播种面积414.2万亩,同比增长2.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7.8万亩,同比增加5.6万亩,增长1.99%.在粮食作物面积中,夏粮面积106.45万亩,同比减少0.45万亩,下降0.42%;秋粮面积181.3万亩,同比增加6.05万亩,增长3.5%.制种面积128.46万亩,同比增加9.97万亩,增长8.4%.其中玉米制种面积109.68万亩,同比增加10.62万亩,增长10.7%.

(二)粮食总产量呈现"夏减秋增"态势。预计夏粮总产量达到4.14亿公斤,同比减少572.4万公斤,下降1.36%;如果后期农业生产不再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秋粮单产按530公斤/亩计算,秋粮总产将达到96099万公斤,同比增加3002万公斤,增长3%左右。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75亿公斤,增长2%左右。

(三)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的绝对量和速度均有上升,油料、蔬菜、中药材和蔬菜及其它制种分别达到38.21万亩、32.09万亩、23.55万亩和15.56万亩,其中蔬菜及其它制种面积增幅较大,增长13%,四大作物占到经济作物面积的94.8%.

(四)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从青饲料面积达到10.96万亩,增长42.5%;预计大牲畜存栏90.38万头,增长2.1;牛存栏78.22万头,增长5.09%;牛出栏10.35万头,增长5.5%猪存栏72.13万头,增长2.53%;猪出栏48.19万头,增长3.1;羊存栏341.67万头,增长6.6%;羊出栏77.37万头,增长7.81%.

二、上半年农业生产主要特点

2016,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建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建设,发展高原夏菜、绿色有机农产品、草食畜牧产业,建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予以大力支持。

(一)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县区通过整合惠农资金、政府贴息贷款、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设施农业发展得到长足发展。如甘州区对连片新建50座以上的日光温室,每座补助5000元;临泽县从2014开始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00万元,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高台县对当年采用新型材料连片打建,种植温室30座、50座、100座以上的,每座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3000元奖励补助;民乐县对连片新建10座以上的高标准层架式食用菌大棚,每座一次性补助资金6000元。由于各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进一步调动了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从事设施种植的积极性。2016年新建日光温室4890座、钢架大棚9250亩,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6.5万亩,设施种植业面积呈两位数增长态势。

(二)创新经营机制增活力。将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作为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资源大量流转,催生了一大批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农作物制种、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了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2016年,全市农地流转面积122.35万亩,比上年增加5.6万亩。整村流转60个,面积20.67万亩。全市50-100亩规模经营单位3148个,100-500亩规模经营单位2093个,500-1000亩规模经营单位497个,1000亩以上规模经营单位245个。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化经营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高台县绿洲农业有限公司,在高台县的南华、宣化两镇以亩均800—1000元价格流传农民土地1.8万亩,新建活动式钢架大棚3000座,陆地标准化种植蔬菜1.5万亩,今年亩均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

(三)龙头企业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生力军。各级政府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培育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呈快速发展势头。2016年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1个,省级41个,市级101家。如张掖市绿涵公司积极发展以高原夏菜为主的特色蔬菜产业,先后投资1.3亿元在荒滩上修建5万吨、占地2万平方米的全市最大的蔬菜水果保鲜库、6000平米集约化全自动育苗中心、618座钢架拱棚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区,采取订单种植、最低保本价收购、保鲜贮藏、定点运销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在甘州,高台,临泽、民乐等地落实高原夏菜面积4万多亩,年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2016年2月28日,绿涵公司与俄罗斯CTK贸易公司成功签订了50万吨果蔬出口协议,首批300吨果蔬产品于5月27日正式启运。今年1-4月份,张掖市农产品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实现自营出口总额6437万元,同比增长29%.

(四)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以建成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市建设为主线,狠抓政策扶持、规模养殖、疫病防控、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全市畜牧业生产呈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初,市、县区党委、政府均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引导鼓励扶持的办法支持散养户出院入区,鼓励养殖大户以区建场,以区带户,以户促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今年已新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17个,其中:肉牛36个、肉羊65个、奶牛11个、生猪5个。2016年张掖调查队畜禽监测大型规模养殖户,生猪饲养量5000头以上27户,比上年增加2户;牛饲养量1000头以上的32户,比上年增加13户;羊饲养量1000头只以上的149户,比上年增加6户,禽饲养量10万只以上的3户,比上年增加2户。

三、农畜产品价格形势分析

根据这次调研及农业、畜牧部门提供的资料分析,今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波动不大,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

(一)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上半年主要农产品小麦、大麦、马铃薯价格维持在2.1元/公斤、1.8元/公斤、1.5元/公斤,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稳定,略有上涨,玉米价格从去年年底的1.7元/公斤,恢复性上涨到目前的2.1元/元左右。

(二)蔬菜价格波动较大。今年春节前,受冰雪冷冻灾害天气影响,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春节期间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比上涨2-3倍。进入5月份以来,以娃娃菜、甘蓝、西兰花、叶菜等为主的大宗蔬菜出现价格大幅度下跌,下跌幅度达到50%以上,蔬菜批发市场娃娃菜、甘蓝、叶菜类批发价格在0.4-0.5元/公斤之间,种菜效益大幅度下滑,特别是规模种植户出现严重亏损状态。

(三)牛肉价格保持稳定,羊肉价格开始回升。二季度,牛肉价格达到54元/公斤,与一季度环比基本持平;肉羊生产经过一年多的价格低位运行,现已企稳回升,平均价格在42元/公斤左右。

(四)生猪产品价格继续走高。一季度,生猪及猪肉价格平稳,分别达到19元/公斤和27元/公斤。二季度,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走高,分别达到22元/公斤和32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15.8%和18.5%.受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仔猪价格居高不下,15公斤仔猪出售价格达到800-900元,20公斤仔猪价格达到1200元,仔猪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猪产能下降,供小于求。经历了2013-2014年近2年的养殖亏损之后,大量中小散户退出养猪业,淘汰自繁母猪,压缩存栏量,缩小养殖规模,导致母猪存栏下降,仔猪补栏不足,产能下降;二是部分自繁自育规模养殖户,囤栏惜售仔猪,导致仔猪价格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或待贾而沽,不愿出售,造成有意愿养猪的养殖户望而却步;三是在微利和亏损的情况下,很多散养户坚持不下来,从事散养的人越来越少。

(五)禽类产品价格逐步回暖。一季度,鸡蛋和活鸡价格走低,分别达到8.2元/公斤和16元/公斤。二季度,鸡蛋和活鸡价格逐步回暖,分别达到8.8元/公斤和18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7.3%和12.5%.麸皮、胡麻饼、育肥猪料、蛋鸡饲料、肉鸡饲料价格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2.9%、3%、17.2%、20.7%、7.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灾害性天气影响农业生产。进入4月下旬,全市出现大风、扬沙天气,部分地方发生沙尘暴,使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拱棚和大田覆膜作物受损。4、5月份气温温差波幅较大,甚至出现极端低温、霜冻,导致正值出苗的玉米制种及沿山地区油菜幼苗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二)农畜产品价格波动大。进入5月份以来,以娃娃、甘蓝,叶菜等为代表的大宗蔬菜价格创历年新低,菜农种植效益严重受损,种植效益下滑,规模种植户出现严重亏损状态;羊出栏价格连续两年持续走低,进入5月份以来价格虽有所回升,但规模养殖户仍处于亏损状态,养殖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补栏积极性不高;生猪价格近期居高不下,价格超出了理性上涨预期,加大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五、意见建议

一是切实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抓好"三夏"、"三秋"农业生产,指导农户加强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秋收作物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的预报和防控,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加强与气象、水务部门的协作,及早预防干旱、冰雹、洪涝等灾害,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二是强化科技指导和信息服务。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其他技能的培训,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对农产品市场前景、供需状况、价格趋势等调查和预测,及时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确保农民群众产得下、销得出,价格稳、收益高。

以稳定价格为核心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以调整结构、完善体制为根本方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以强农惠农、改革创新为主要手段促进农民增收

以强化生产功能为取向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以创新发展模式为抓手推动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为探索中国特色农村工业化道路作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在不同时期,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出现过阶段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

销售,采取“离土不离乡”的就地工业化模式。在产业限制逐步放开后,乡镇企业又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拓宽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但乡镇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的事实说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单一模式不利于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乡镇企业应实行多元发展模式,既发展外向型经济,又发展内向型经济,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广阔的农村市场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当前,促进乡镇企业发展,需要体现三点基本政策取向:一是坚持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原则。贴近农业,就是围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业,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贴近农村,就是围绕转移农民就业、合理配置农村资源要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性和生活业;贴近农民,就是形成以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增收、增收促创业的良性循环。二是在地域分布上重点鼓励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劳动力回流较多的省份发展乡镇企业,引导这些地方承接东部地区和城镇的产业转移,壮大县域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三是[,!]推动产业集聚,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和城镇集中布局,使乡镇企业职工的职业转移与空间转移相结合,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

关键词:新形势;农业经济;有效途径

农村经济是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最直接的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能缩短城乡差距,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农村经济目前存在形势多样化,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一些特征,因此,需要将农村产业一产、二产、三产有机结合,三产联动,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实现三产全产业链的整合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1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1科技推广力度小,科研成果转化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当然,这里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但是更多的是我国目前农业发展水平和综合能力是比较弱的,农业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也很低,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政府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的人员结构和财务规划不合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因其工作环境不好、工作强度较大、专业技能要求还很强等特点,让很多大学生都不愿意选择这个职业,即使大学主修农业,但是毕业后都改行了,导致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的专业人才较少,尤其是偏远地区更是没有综合素质较高的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再加上当地政府财务资金规划不合理,没有留给农业科技推广足够的专项资金进行运作,很多的资源配置也不够科学合理,最终导致了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贡献率都不高,从而限制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步的脚步。

1.2自然灾害严重,抗灾能力下降

我国农业种植生产一直以来都受到自然资源的限制,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民经常说“靠老天爷赏饭吃”,在一些农业种植技术比较落后的地区,还是采用传统的耕种模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使得我国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极大程度降低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随着工业、农业等产业发展,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的伤害,让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暴风天气、冰雹天气、虫灾等自然灾害层出不穷,每年因为自然灾害,我国农村经济都要遭受较大的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农村资源配置不合理,也使得农村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年下降。再加上农村的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这也是农业产业抗灾能力下降的原因[1]。

1.3资源利用率低,发展动力不足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对于农业生产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要实现较高的产量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由于一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工作的局限性,并没有将农业科技进行广泛应用,导致一些地区一味追求种植产量,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导致周边环境被污染,水土大量流失等现象,从而降低了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另外,有一些地区盲目追求发展,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资源利用率极低,并出现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浪费情况,注重短期利益,不从大局着手,土地资源被非法占用的情况时有发生,浪费了耕地资源,导致种植面积急剧下降,肆意扩张,不合理地开山挖路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自然资源。

2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和策略

2.1加强农业科技的推广力度

新时期,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深化改革和创新,将更多的自动化、智能化科技成果应用到企业的运营中,在新形势下,农业科技也在日趋成熟,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动力,因此,各地政府的农业机构必须重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利用一切资源大力宣传农业科技的重要性和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让当地农民深刻认知到农业科技的力量,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工作中,另外,对于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要进行完善和革新,必须明确规定农业机构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并且要将农业科技人员的激励奖惩制度明晰化,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体系的监督管理和约束作用。

2.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2.3促进农业向多元化集约型方向发展

想要快速实现农业经济的增长,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农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式,将农业发展目标从单一种植向多元化目标迈进,同时也要将农业发展方式从传统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以此来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动力,另外,加大开发生态农业的发展,有效地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融合,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拓展更多的销售渠道,大力发展农村物业经济和特色经济,从而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2]。对于地理位置比较优越,资源相对丰富、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发展空间的乡镇和村屯,村民意识比较靠前的,以村屯为单位,利用好国家的惠农政策和土地补贴政策,积极鼓励当地农民进行创业,发展多元化经济,自主进行日用品和农产品的销售。和一些互联网销售企业合作建立村屯销售线下推广网点,帮助当地农民进行网上代购,积极开展村级物业经济的发展;而对于那些相对比较偏远,地理位置不佳,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的地区,要以乡镇为单位,开展镇级物业经济,相对于一些城区和郊外,可以创建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积极引进大型经济项目,建立房产、物流仓储中心、工业生产厂房等等,来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2.4加强建设特殊农村社区

2.5各机构加大扶持力度

2.6构建高素质农业管理队伍

管理人才是一切发展的根本,再好的政策和战略没有执行力强的队伍也是空谈,因此,想要发展农业经济,新形势下,就必须构建一支综合能力、业务能力和素质等方面都比较强大的管理人才队伍和村干部领导班子,各乡镇和村级在领导干部选举中,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选拔,合理安排村部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管理专业、农业专业的人才积极引进到管理队伍里来,并给予重用,为农业经济发展储备人才,同时,让当地致富带头人或种植大户进入村部,起到更好的带头作用,带领其他村民一起奔小康,另外,需要定期对村干部进行培训和再教育工作,管理人员必须了解当下最新的形势,紧跟国家的脚步和时代的步伐,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带领一方人民共同努力,建设新时代下的新农村,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业经济的稳定增长。

2.7加强中小城镇建设规划

近些年,我国二胎政策的颁布,使得我国人口的增长又出现了历史新高,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都在同步增长,这给城市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未来城市交通、儿童就学、学生就业都会面临很严重的问题,在这些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的情况下,就会阻碍城市的发展,造成城市资源的枯竭,大城市对于新进劳动力的容纳能力也会越来越低,农民进城就业将要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困难,因此,各地乡镇政府应该加大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工作,做好城镇建设规划工作,合理布局,逐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将村级过剩的劳动力吸引到就近的城乡就业。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转型;风景式茶园;设计理念;应用探讨

从茶园的经营内涵及经营业态上看,其实际上是整个茶叶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传承载体,而茶园中所具有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内涵,不仅是整个茶文化体系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茶园经营过程中,通过融入必要的文化元素和时代价值理念,从而实现整个茶园经营建设的最大价值。

1当前现代农业产业转型的实施背景分析

2风景式茶园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认知

3现代农业产业理念及风景式茶园内涵

4现代农业产业转型背景下的风景式茶园设计思路

5结语

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转型这一发展背景,可以看到传统的茶园经营设计理念与实际需要之间存在极大差距,而想要实现整个茶园最大价值的利用,就需要从根本上对茶园的时代价值和消费者自身的消费理念形成全面认知,其必然能实现整个茶园经营发展的最优化效果。农业产业转型,不仅为茶园经营设计提供了思路,更重要的是其为风景式茶园设计活动开展奠定了相应基础。

参考文献

[1]余庆来.大地艺术与当代景观设计的研究———体验中心景观区域的概念设计[J].福建茶叶,2014(9):207-208.

[2]崔丽娜.江南传统建筑符号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南京白酒坊民俗风情街景观设计为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119-121.

[3]李云歌.茶园规划设计中茶文化旅游的应用研究———以古蔺县马嘶乡建新茶园规划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5(3):32-33.

[4]孙红霞.把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成现代农业转型升级[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5(12):216-219.

将此模式继续细化,并在杨凌示范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是有效地将杨凌金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凌新大陆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杨凌食用菌产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杨凌鹏程生物有机肥厂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其发展壮大,增加了企业间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社会效益。将各环节细化如下:

(1)有机肥+水—(种子)—粮食/秸秆、谷壳等

将杨凌鹏程生物有机肥厂生产的生物有机肥用于粮食、水果、蔬菜生产,得到有机绿色食品,同时废弃物有秸秆、谷壳、烂菜叶等。这部分废弃物由杨凌金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杨凌食用菌产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共同消纳。

(2)菌种+秸秆、谷壳等—(培养)—食用菌/菌糠

杨凌金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秸秆、谷壳等进行粉碎灭菌处理,加入食用菌菌种后在生产车间生产食用菌,目前可以生产杏鲍菇、鸡腿菇等。生产的废弃料主要是菌棒,也就是接种后的菌糠。这部分废弃物由杨凌新大陆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消纳用作养牛场舍的垫料。

(3)菌糠(干燥破碎)—(畜禽)—肉奶/养殖垫料—发酵—有机肥

杨凌新大陆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奶牛养殖场,原有养殖模式产生的牛粪尿很多,经过使用菌糠做生物发酵床垫料后,污染物基本实现零排放,实现了生态养殖。主要过程是上一产业的废弃料菌棒经过破碎、干燥后按照30~50厘米厚度均匀铺设在牛圈底层,牛在垫料层上排泄污染物,经过30~45天初次发酵后进入杨凌鹏程生物有机肥厂进行二次发酵、腐熟,并最终生产出生物有机肥。至此,一个完整的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应用链得到了提升,各产业达到了有机结合,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二、效益分析与推广应用前景

(1)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效益分析

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该模式很好地将废弃物进行了循环综合利用,使农作物秸秆、谷壳、食用菌菌糠、牛粪便等变废为宝,减少了污染物的形成与排放。按照目前生产能力,食用菌日产6吨,出废菌糠20多吨,奶牛场存栏奶牛500头,日产牛粪尿量约为25吨。这些废弃物都很好地得到了再次利用,有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量。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该模式中食用菌、牛奶、蔬菜品质得到了增强,增加的经济价值超过10%,而通过鹏程有机肥加工厂可以实现每年减少畜禽粪污排放量2万吨,并为陕西省内提供果树专用生物有机肥1万吨,仅此一项可增加收入约400万元。对于畜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的地区,可以通过有机肥生产等方式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问题。该模式最明显的社会效益是通过对杨凌及周边地区种植业、畜牧场和食用菌生产工厂等进行串并联,将各产业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实现生态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从固、液、气三方面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示范作用意义重大。

(2)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应用前景

种养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基于循环经济的理论,为了延长生态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意义在于废物重新变成有用的资源,循环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社会服务价值,使资源利用形成生态农业循环闭合链,符合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因此是我国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生态农业;都市型农业;技术路径;马鞍山市

马鞍山市农业定位为都市型生态农业生态。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受资源、环境的约束愈加突出,因此,大力倡导和发展生态农业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倡导生态、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二是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有利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的美好乡村建设。

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必须坚持生态循环、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为重点,以培育发展生态型主导特色产业为纽带,进一步理清发展重点和技术路径。

1生态型种植业

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工程,重点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测土配方施肥、滴灌施肥、根外施肥等技术,推广生物农药、有机肥、控缓释肥料、可降解地膜等新产品,降低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到2017年,全市农药、化肥使用量下降10%,化肥利用系数提高到0.6,产地监测合格率达98%,“三品”认证覆盖率达80%。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培肥地力。调整丘陵岗地作物结构,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发展高效林果和“五早”(早花生、早玉米、早毛豆、早薯类、早瓜类)等旱地作物。推广稻田养鸭(鱼)、稻田套菇、稻虾混养等高效种养模式,提高综合效益。

2生态型水产业

以河蟹为主,兼顾发展青虾、龙虾、鳜鱼、塘鳢等地方名特优品种,全面推广标准化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努力提高单产、品质和质量。以大水面湖泊、河沟和宜渔稻田为重点,积极推广虾蟹混养、蟹鳜混养、蟹鳢虾混养等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到2017年,全市水产规模养殖比重达50%,生态养殖比重达85%,名特优水产品比重达60%以上,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依据生物生态位差和食物链关系,积极研究推广具有生态循环特点的渔业模式,如稻田养殖、草基鱼塘养殖、鱼鸭(鹅)立体养殖、猪鱼生态养殖等,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减少养殖自身污染,提高养殖效益。通过自然水系调控、生态养殖、河(湖)底清淤等措施,加强水域综合治理,改善水体质量,使水质达到国家三类标准以上,充分满足渔业生态、安全生产的要求。发展休闲渔业。

3生态型畜牧业

以生态平衡和环境承载力为限,大力发展规模适度的生态特色畜牧业,优化区域布局,重点建设“两区”(即博望区丹阳现代牧业优质高产奶牛养殖核心示范区、含山县清溪蛋鸡现代化养殖示范区),“五基地”(即大公圩沿圩堤生态畜禽养殖基地、丹阳生态畜禽养殖基地、和含北部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含山林头铜闸畜禽标准化养殖基地、畜禽产品加工基地)。推广畜禽发酵床饲养技术和“养殖场+沼气+果园(菜园、鱼塘)”等生态系统(模式);积极创建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小区),建立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促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利用。到2017年,全市生猪、家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5%,建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场60个。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加强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建立产品质量追溯和监测预警制度。推广先进饲料配方技术,推广环保型饲料、添加剂。推广稻田养鸭、林间养鸡等种养结合模式。发展草食性畜禽品种,推广种草养殖模式,生产绿色畜禽产品。

4生态型林业

加快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着力发展以经果林、花卉苗木和竹业为主的“高效林业”。到2017年,全市建设经果林基地10000hm2,重点发展桃、杏、葡萄、猕猴桃、石榴等5大树种,适当发展樱桃、草莓、薄壳山核桃、果桑、板栗等树种;花卉苗木基地8000hm2,重点发展乡土树种苗木、观赏花卉、大规格绿化苗木种植和家庭盆景园艺栽培;笋材两用林基地(雷竹等)1000hm2。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网格体系,森林覆盖率达21%。依托特色林业资源,发展以经果林、苗木花卉和森林公园为重点的生态休闲林业旅游。推行林间种植、林间养殖模式,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5生态型农产品加工业

以发展蔬菜、豆制品、乳制品、肉制品、油脂为重点,培育发展一批产业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生态效益显著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如黄池食品、蒙牛乳业、雨润食品等。推动企业利用生物技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对农产品及其初加工后的副产品、有机废弃物进行系列开发、深度加工,扩大规模,不断增值,在严格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的同时,建立以生态型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加工产业链条。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和工艺,推进清洁生产,变污染末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控制,实行“零”排放达标。引导生态型龙头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实施源头控制,创建绿色品牌。以生产要素为纽带,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推进生态型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整合、协调园区内企业能源、水、原料的配置关系,深入推进水资源、原材料多层次利用和循环使用,节能和能源重复利用,实现“三废”控制与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6生态型农村能源业

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源等高效、安全、清洁可再生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采用生物质气化、沼气发酵等技术,加快农业“三废”(秸秆、粪便、垃圾)向“三料”(燃料、肥料、饲料)的转化,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秸秆气化、秸秆固化成型,提高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重点推广如“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沼气综合利用模式,引导农村庭院经济发展。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为载体,以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积极示范推广太阳能日光温室、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

关键词: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问题

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乡镇农业经济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在我国,农业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人均生活所需的重要基础。而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乡镇农业经济又起到重要的主导作用。因此,要想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必须重视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

二、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问题

(一)思想观念陈旧

近年来,我国乡镇农业经济发展迅速,但在部分落后乡镇,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许多农加大加强民思想观念陈旧,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转型意识弱,农业生产与经营模式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在资金投入与项目开发方面仍然依赖于政府资助。另外,许多落后乡镇在人口与土地方面存在着诸多矛盾,资源利用率不高,个别干部仅仅将工作重点放在养殖业、捕捞业、种植业的发展上,而忽略对山林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国家延长休渔期鼓励部分捕捞业尽快转型的形势下,导致沿海乡镇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二)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在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农业生产人员对经济发展水平产生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大多数年轻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而选择外出务工。在当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作人员中,中年人群占据了大部分比例,他们文化水平不高,文盲与小学文凭的居多。在农业生产中,主要依靠长期的生产经验,并未掌握专业的生产技能,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对农业生产中的新技术了解不深,使得乡镇农业经济发展逐渐落后。

三、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一)转变农业发展理念

(二)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农业生产人员的素质对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人员素质建设,实施扫盲行动,提升农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在广大农业生产人员中,挑选出文化素质高、文化基础好的农民对广大农民和待转型渔民实施文化教育。同时,对接受力强的年轻人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将其作为农业技术的带头者,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讲授给其他农民,以此提升农业生产总水平,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乡镇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沿海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贡献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促进沿海乡镇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科.乡镇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发展问题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4):21-22

THE END
1.红四方:70年的央企化肥龙头领农业种植,高质量发展引领央国企市值$N红四方(SH603395)$$国企改革(BK0683)$$农业种植(BK0888)$随着国企改革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央国企的核心竞争力有望在本轮国企改革中得到加强。在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背景下,24年央国企市值管理热度持续升温,农业种植事关国计民生,红四方作为化肥行业央企龙头,坚持深耕农化服务,服务“三农”。央企的主导可以https://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41126112205512726110
2.民生财新周刊频道财新周刊|国企医院再洗牌 剥离改制的主旋律已至尾声,重归体制的“参公”管理新政能否推动国资平台上沉重的“航母”? (12) 多地号召大学生捐精背后:用精需求在下降|编辑荐读 不孕不育发病率上升,社会对供精的需求却在减少 (22) 财新周刊|国产新冠口服药之憾 快马加鞭仍错过最佳上市时机,背后是国产新药研发的共https://weekly.caixin.com/m/cwcivil/
3.重庆农资集团国企待遇农投公司员工有编制吗汇博招聘好了以上以上就是小编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我们可以看到在重庆农资集团国企的工资一般是6000左右,而且农投公司的员工是带编制的,所以薪资待遇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很多人都认为重庆川仪集团是一个国有企业,但并不是。它的运营模式是一个股份制的,营业范围主要是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电子机械类哦。http://www.huibo.com/zixun/detail/33428.html
4.安徽辉隆农资集团公司国企还是私企安徽辉隆农资集团公司是地方国企,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安徽辉隆农资集团公司为a股上市公司,股票简称:辉隆股份,股票代码:002556.SZ,公司主营业务为:从事化肥、化工和农药产品的内外贸分销业务,以及自主品牌复合肥和农药的生产与销售。根据公司最新公告,公司员工(正式工)人数为:3543。 https://www.plfrog.com/review/47535.html
5.年度经济工作计划集合八篇三是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出台市属国企增资扩股选择投资者管理办法,确立主要通过产权市场择优选择合资合作对象的方式。分类有序、依法依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严防内部人控制造成国资流失。功能类、公共服务类集团公司重点推进子企业股权多元化;竞争类国企要积极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jh/20220804145456_5392326.html
6.吴齐超有着20多年的政府机关、国企、民企管理经验,从基层管理人员做起,先后担任过大中型农垦农化农资国企央企集团团委书记、办公室主任、工厂厂长兼书记、分公司经理、集团企管部部长、总经理等职务,后担任大中型建材制造行业民企行政人事经理、总监、运营总监、总经理等职位,了解国营企业、民营企业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https://www.58kaocha.com/h-nd-401.html
7.四川供销农业发展集团官网3、四川农资集团是国企吗 4、中国供销集团是国企还是央企? 5、天府供销是什么意思? 供销集团是什么企业 供销集团是一个多元化、跨行业的企业集团,以商贸流通为主要业务,涵盖了农产品销售、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日用消费品批发零售等多个方面。在农业领域,供销集团积极参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农产品的购销,为保障国家粮食http://www.guabaoshu.cn/post/187922.html
8.国企改革看山东丨从田间地头看农担如何推动寿光菜全链条绿色发展为支持寿光蔬菜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山东农担与寿光市国资平台金投集团合作,为其投建的1500亩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整体授信3000万元。政府给政策、国企来运营、农担做担保、银行出资金,多家主体联合为种植户量身设计产品,真正解决了种植户后顾之忧。 http://sd.dzwww.com/sdnews/202208/t20220831_10748517.htm
9.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精选8篇)三、解决国企党员管理人员思想纯洁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 落实工作责任, 增强党员教育的坚定性。 要认真落实党建工作“一岗两责”制度, 把“两张皮”合成“一张皮”, 具体做法是:一是把党员教育工作与各级班子经营目标任务考核相挂钩, 把“软指标”变成“硬任务”, 促进各级班子成员切实重视党员思想教育并形成抓https://www.360wenmi.com/f/filemu7qr7ci.html
10.农资销售经理/主管(国企/正式/双休/六险一金)招聘具有5年以上农资行业从业经历。具有国企部门经理以上岗位从业经历优先。 2.具有团队管理经验,有很好的农资客户关系。 3.个人年销售复合肥4000吨者优先。 4.个人年销售原料肥4000吨者优先。 5.具有优秀的沟通协调、表达、理解能力、能够及时准确的执行公司制定的政策。 6.沟通能力强,能够带好团队,能够协调外部资源。https://www.liepin.com/job/1954880197.shtml
11.国企贸易性的农资采购需要招标吗已帮助419098人 · 响应时间平均4分钟内 https://www.findlaw.cn/138700/wenda_29613186.html
12.北京中鼎经纬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农资企业升级为国企:如何实现成功该农资企业原来以生产复为主导业务,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逐渐意识到需要转型升级。在项目融资方面,企业采取了以下策略: 1.明确转型目标:企业明确了转型升级为国企的目标,并制定了详细的转型升级计划。 2.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等方式,为转型升级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https://www.yirshuo.com/qita/33274.html
13.四川三农新闻网●实行“1+1帮1”,即由1户在川央企和1户地方国有企业结对共同帮扶1个欠发达县,其中,在川央企39户、省属国有企业29户、市州属国有企业10户,共组织78户企业帮扶“四类地区”39个欠发达县 ●在具体帮扶中,将开展国有企业带县三级联帮,也就是在川央企和地方国企集团层面牵头帮县、二级公司分批帮乡、三级及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page=448
14.浙江省国资国企涉企服务平台浙江省国资国企涉企增值服务平台https://www.zjpse.com/page/zzfw/infoDetail?id=1
15.乐陵国企服务三农出实招:农资良种统采直供实现三方共赢启动仪式上,山东冀鲁边乡村振兴投资运营有限公司与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李斯深、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合作统购农资良种,通过聘任公益岗人员担任农资良种“经纪人”,推广优质农资良种,为农民节本增效。 据了解,山东冀鲁边乡村振兴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是乐陵一家独立法人的市属国企,自2021年成立以来,立足服务三农,围绕市场开https://m.dz24hour.cms.dezhoudaily.com/xianyu/p/130804.html
16.蔬菜产业发展推进方案(精选10篇)采取示范基地带动、国企筹资建设、乡(镇)监督管理、村级经营、分户种植、政府服务的模式,明确各方权责,形成合力,确保我县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新建大棚设施蔬菜基地 1.科学选址、高标准设计(4月30前完成)。成立大棚选址工作专班,由县蔬菜办、振兴集团、自然资源局、水利局、林业局等单位业务人员组成。选址应优https://www.ruiwen.com/fangan/6660739.html
17.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国企吗)中农集团控股四川农资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是。中农集团控股四川农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中国供销集团成员,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家以从事批发业为主的企业。中农集团控股四川农资有限公司的性质是国有企业,属中央在蓉企业,是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https://liumingwang.com/4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