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内容4.染色标本的制备—革蓝染色
实验目的与要求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该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上好实验课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实验课的目的是:
1.使学生加深理解并巩固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术,为以后的医学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实验的动手能力及独立工作的能力。训练学生严格的科学作风、严肃白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工作方法。
3.培养学生在集体工作环境中互帮互让,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好实验的精神品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
1.实验课前做好预习,明确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及其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3.详细讨论实验结果,提倡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并紧密联系理论课内容。要注意不论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与否,都有讨论的价值,并分析其原因,有可能的话还应重复实验;
4.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上,要树立“有菌观点”,严格掌握和不断完善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室规则
一、进入实验室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除必要的书籍文具外,其它个人物品一律不得带入实验室。
二、在实验室内,禁止饮食、吸烟及与学习无关的其它活动,不得大声喧哗或嘻戏。
三、未经老师许可,不得擅自搬动实验器材及示教物品,不准随意摆弄和旋转实验仪器上的开关及旋扭等。
四、按照实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安排要进行的实验,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争取顺利地完成实验。
五、实验中使用完毕的器材和试剂,必须放回规定的位置。废弃物必须按规定进行处理或归放于指定的容器内,不能随便乱丢乱放。
六、实验中万一有菌液打翻、有菌材料污染桌面或衣物、割破手指等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老师进行处理,切勿自作主张不按规定处理。
七、爱护实验室内一切设备、挂图、仪器。注意节约使用消耗材料及药品试剂,注意用电安全及节约水电。
八、实验结束,要清理桌面,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值日同学要搞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保持室内整齐,离开实验室前要关好门窗、水、电,并将手洗干净。
九、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带出实验室。
实验一细菌形态学观察技术
将细菌培养物或含菌标本材料制备的染色标本片,置显微镜油镜头下,可以观察到细菌的形状、大小、结构、排列及染色特性等,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鉴别各种细菌。
一、显微镜油镜头的使用与保护
【使用原理】
用油镜观察标本、是在使用高倍镜的基础上,采用同玻璃折光率相似的油状物(如香柏油、液体石腊等),滴加在标本与油镜头中间,以避免光线散射,提高显微镜的清晰度和分辨能力。使观察物象更加清楚明了。
【操作方法】
1.调试:打开电源,先采用低倍镜,使视野达到清晰光亮。
2.加油:双手向上转动粗螺旋,使镜筒上升,将标本片固定于载物台上,使染色面对准集光器央,加镜油于标本面,调换油镜头对准标本面。
3.调焦点:用左手向下轻转粗螺旋,使镜筒下降,同时眼睛从右侧观察下降程度,待镜头入油后接触上玻片,用眼观目镜,反转粗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待看到模糊物象时,改用细螺旋上下调节,使物像达到完全清晰为宜(一般转动细调节前后半圈)。
4.观察:观察时只使用细调。需改换视野时,右手操纵推进器,左手转动细螺旋,做到配合自如。并养成左眼观察,右眼绘图的习惯。
【油镜头的保护】
油镜头使用完结后,必须用擦镜纸滴加少量二甲苯将油擦洗干净(二甲苯用量宜少,以免镜片间粘胶溶解)。下降集光器,半接物镜转成“八”字,再下降镜筒,轻触镜台表面,双手平持显微放入镜箱,避免直射日光,置于干燥处,以防受潮。
【注意事项】
1.使用直筒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必须两眼同时睁开,训练使用左眼观察,右眼绘图。如用油镜头观察,勿将镜身歪斜,避免镜油流出片面。
2.观察染色标本时,光线宜强,可上升集光器,开大光圈。观察不染
色标本时,光源宜弱,可下降集光器,缩小光圈。
3.使用完毕,一定擦去镜油。
二、细菌不染色标本
不染色的细菌和标本镜检,虽可观察细菌在自然生活状态下的大小、形态、活动等,但主要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
(一)悬滴法
【材料】
1.细菌:枯草杆菌8~12小时肉汤培养物。
2.凹玻片,盖玻片,凡士林等。
【方法】
1.取凹玻片一张,于凹窝周围涂少许凡士林(见图1)。
图1悬滴法
2.用接种环沾取枯草杆菌8~12小时培养物,置于盖玻片中央。
3.反转凹玻片,使凹窝对准盖玻片中央,盖于其上,轻压后,迅速翻转玻片,使盖破片面向上。
4.标本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弱光线,低倍镜找物象,再改换高倍镜观察,密切注意,勿压破盖玻片。
5.观察:细菌在镜下为灰色半透明体,并呈现真运动,如在明亮的海洋中,深入浅出游来动去。
(二)压滴法
用途同悬滴法。
2.载物玻片:盖玻片等。
1.取无油污物玻片1张。
2.用接种环沾取枯草杆菌8~12小时肉汤培养物置于载物玻片中央。
3.加盖玻片于菌液表面,观察方法同悬滴法。
三、细菌染色标本片的制备(操作)
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基本上无色透明,故将其用适当染料染色观察,方能显示它的形态、大小、构造及染色特性等,在细菌和鉴别上有重要意义。
1.葡萄球菌大肠杆菌18~24小时普通琼脂斜面培养物。
2.革兰染色液。
3.生理盐水,载物玻片,接种环等。
(一)细菌涂片的制作
1.涂片:取清洁无油污载物玻片一张,接种环沾取生理盐水1~2环置于玻片中央,再将接种环火焰灭菌待冷后,沾取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菌苔少许,混于生理盐水中,轻轻涂成均匀薄膜。
2.干燥:室温自然干燥,也可将涂面向上,远离火焰上方微加温干燥(切勿加热过度,以防将标本烧枯)。
3.固定:标本干燥后,通过酒精灯火焰三次(约2~3秒钟),以杀死细菌并使之固定于玻片上。
4.染色:可根据不同的染色要求,用相应染色液进行染色。
(二)革兰染色法:涂片的制备方法同前,革兰染色方法可分为四步。
1.初染:于涂抹面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数滴,覆盖整个涂面,室温作用一分钟。用自来水轻轻冲洗,甩干水分。
2.媒染:滴加鲁戈碘液,室温作用一分钟,自来水冲洗,甩干水分。
3.脱色:将载物玻片浸于95%酒精缸中,上下提取,边提边看,见涂面无色素下流为止(约30秒钟)。自来水冲洗,甩干水分。
4.复染:加稀释复红染液染30秒钟,自来水冲洗,吸水纸吸干玻片水分。
5.加油镜检:染色片待干后,于油镜下,调强光视野观察,呈紫色的为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