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沧州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内外化工市场激烈竞争的局面,沧州市化工发展要坚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5—10年内,形成以临港化工园区为龙头,若干个企业集团为骨干,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的化工产业格局。确立沧州市化工产业在河北省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使沧州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二、本规划的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方法
作为沧州市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本规划将:
1、通过对沧州市基本情况及行业现状的分析,找出行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2、通过对国内外现状和趋势的分析,发现我市石油化工行业的机会和挑战。
3、通过对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分析,确定行业发展方向。
4、提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全市石油化工行业2010年及2015年发展远景。
5、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三)规划原则
1、符合国家化工产业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2、充分发挥沧州市的资源优势
3、研究和分析市场,使规划的产品目标市场明确,有竞争优势
4、规划项目对国内外投资有吸引力,有较好的投融资条件
5、总体规划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符合沧州市的实际情况
?
三、发展现状
(一)条件与优势
2、资源优势:
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5亿吨,天然气282亿立方米。境内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线已于全国联网,拥有临沧、沧石等石油输送管线,以及天津大港至沧州和山东淄博、河南濮阳至沧州的天然气输送管线,还将建设陕甘宁天然气西气东输二期配套的衡水至河间、任丘管线。随着,朔黄铁路与我市地方铁路接轨后,我市可供支配的原煤可达500万吨,为发展化学工业提供有力的原料保障。沧州市海盐产量约为200万吨,有长芦、中捷、军区等盐场,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地。
土地资源丰富。沧州沿海地区拥有大面积的低产盐田、滩涂和地势平坦的盐碱荒地,工程地质条件好,开发成本低,而且不占用农田,适合建设大型化工园区。
电力资源充裕。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规划容量480万千瓦发电项目,一期工程2×60万千瓦燃煤机组1#机组将于2006年底建成投产,2008年并网发电,2#机组2007年建成投产,二期工程4×6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将于2010年前建成投产。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可达300万千瓦以上,将为沧州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电力支持。
人才资源雄厚。据统计,沧州有化工产业工人3万多人,技术人员8000多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达30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的800多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技术中心2个。
3、发展机遇: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热点地区,沧州市在河北省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战略地位迅速提升,河北省已将沧州市作为其实现第二个翻番的“重要增长极”。另外,随着国际化学工业的战略东移,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已成为海外化工集团投资的热点。
4、较强的石油化工生产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沧州市石油化学工业已经形成了包括石油化工、盐化工、农用化工、基本化工原料、精细化工等门类较完整的石油化学工业生产体系,成为我市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境内有入统石油和化工生产企业131家,销售收入331亿元,占全市入统工业企业的42%。
石油开采:年产原油435万吨,天然气5.7亿立方米;
石油化工:原油加工860万吨/年,聚丙烯22.5万吨/年;
海洋化工:原盐200万吨/年,20万吨加碘食用盐,烧碱17万吨/年;
化学材料:PVC29万吨/年,TDI3万吨/年
化肥:合成氨64万吨/年(大化38万吨,东光12万吨,河间10万吨,青县4万吨),尿素93万吨/年(大化58万吨,东光20万吨,河间15万吨),碳铵20万吨/年,磷肥和复合肥50万吨/年
精细化工:DSD酸15000吨/年,居世界第一位;氨基蒽醌1300吨/年,酞菁系列染料8000吨/年,居亚洲第一位;氯化胆碱产量占全国70%。
重点企业:目前,沧州境内云集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神华集团等国内超大型企业,沧化实业集团公司在聚氯乙烯行业内举足轻重,沧州大化集团是国内知名的化肥和TDI生产厂,以捷虹颜化公司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企业,产品极具特色,远销海外。一批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很大影响的大型骨干企业已经形成,其中: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中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中石化沧州炼油厂、河北沧州化工实业集团公司、沧州大化集团等企业已进入国家大型企业行列。
(二)存在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沧州市油化学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整体规模和水平仍落后于国内先进水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1、产品结构初级,缺乏上下游一体化的完整的产品链。从我市石油化工的产品结构看,仍以原油加工、氯碱、化肥等初级产品为主,以石油为原料的石化产品加工深度不够,以石油为基础的石油化工产品在整个石油化工产业中所占比重明显偏低。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后续产品加工延伸度不足,产业关联度差,一些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石油化工产品如乙烯、丙烯及其衍生产品在我市基本属于空白,高附加值产品比例偏低。
2、行业整体水平和抗风险能力还不高。虽有一些市场占有率高,竞争力强的产品,但大多数装置仍未达到经济规模,生产成本较高,竞争力差。企业规模小而散,集中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这使得一些如石油化工、盐化工、化肥、烧碱等必须靠经济规模谋求经济效益的行业长期效益不佳。抗风险能力差。
3、科研和创新能力不足。在品种和质量上不能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要求,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重要份额的产品不多。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精细化工产品、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比重过低。部分产品的原料技术路线落后,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科研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生产与市场的要求。
4、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的任务繁重,部分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一些小型化工企业环境污染严重。
5、水资源严重短缺。规划中的石油化工项目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巨大,沧州市是我国最缺水地区之一,水资源的落实与否,将对规划实施产生重大影响。
6、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目前,资金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沧化集团40万吨PVC项目因为建设资金短缺已经停工一年多,大化集团5万吨TDI项目因为资金问题进展缓慢。一些立市立县的标志性项目由于缺少建设资金迟迟不能开工。
我国政府一贯扶持并支持石油化工的发展,对化工高新技术的引进给以政策优惠;鼓励外商联合投资联合建设。今后我国发展石油化工将坚持“大型、先进、深度、系列、集约”的发展战略。坚持主要立足于现有企业进行改扩建,同时选择具备条件的地方适当建设大型联合企业或装置。新建装置要采用国际先进技术,达到合理经济规模。现有装置尽量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创造条件向经济规模靠拢。发展深度加工,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和先进技术生产品种新颖、附加值高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升级换代产品。
中国化学工业今后几年的发展重点是:
为保证农业发展的需要,继续稳定地发展农用化学品;大力发展石油化工有机原料及中间体,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服务,提供所需的配套化工产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开拓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化工产品。
未来十年是中国化工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的发展将成为化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石油化工会在量上和质上有较大的飞跃。相应需要建设一批大型石化项目,并引进一批先进技术,淘汰国内落后工艺和装置,以保证在质量和数量上赶上世界水平,从而使石化工业真正成为支柱产业。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将进入以技术进步和规模经济为标志,以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的新一轮发展时期。
根据国家2005年底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规定,石油化工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产品均属于鼓励类产品,部分原料项目属于限制性项目:
(一)鼓励类
1.化工原料矿产资源勘探及大中型化工原料矿山建设
2.资源节约和环保型氮肥装置建设以及原料本地化、经济化改造
3.优质磷复肥、钾肥及各种专用复合肥生产
4.高效、低毒、安全新品种农药及中间体开发生产
5.用清洁生产技术建设和改造无机化工生产装置
6.环保型涂料生产
7.新型生物化工产品、专用精细化学品和膜材料生产
8.新型高效、无污染催化剂开发及生产
9.有机硅、有机氟及高性能无机氟化工产品生产
?10.无机纳米及功能性材料生产
11.新型染料及其中间体开发及生产
12.大型芳烃生产装置建设
13.提高油品质量的炼油及节能降耗装置改造
14.大型乙烯建设(东部及沿海80万吨/年及以上、西部60万吨/年及以上)及现有乙烯改扩建
15.大型合成树脂及合成树脂新工艺、新产品开发
16.大型己内酰胺、乙二醇、丙烯腈的生产技术开发和成套设备制造
17.大型合成橡胶、合成乳胶和热塑性弹性体先进工艺开发、新产品制造
18.新型环保型油剂、助剂等纺织专用化学品生产
19.复合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及低成本化、新型塑料合金生产
20.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的大型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
21.高等级道路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和特种沥青生产
22.低硫含酸重质原油综合利用
23.合成树脂加工用新型助剂、新型吸附剂、高性能添加剂和复配技术开发
24.20万吨/年及以上氧氯化法制聚氯乙烯
25.氧化法钛白粉生产
26.高等级子午线轮胎及配套专用材料、设备生产
27.醇醚燃料生产
(二)限制类
1.10万吨/年以下及DMT法聚酯装置
2.7万吨/年以下聚丙烯装置(连续法及间歇法)
3.10万吨/年以下丙烯腈装置
4.10万吨/年以下ABS树脂装置(本体连续法除外)
5.60万吨/年以下乙烯装置
6.8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炼油装置
7.50万吨/年以下催化裂化装置、40万吨/年以下连续重整装置、80万吨/年以下加氢裂化装置、80万吨/年以下延迟焦化装置
8.20万吨/年以下聚乙稀装置
9.20万吨/年以下乙烯氧氯化法聚氯乙烯装置、12万吨/年以下电石法聚氯乙烯装置
10.20万吨/年以下苯乙烯装置(干气制乙苯工艺除外)
11.10万吨/年以下聚苯乙烯装置
12.22.5万吨/年以下精对苯二甲酸装置
13.20万吨/年以下环氧乙烷/乙二醇装置
14.10万吨/年以下己内酰胺装置
15.20万吨/年以下乙烯法醋酸装置、10万吨/年以下羰基合成法醋酸装置
16.100万吨/年以下氨碱装置
17.30万吨/年以下联碱装置
18.20万吨/年以下硫磺制酸装置、10万吨/年以下硫铁矿制酸装置
19.常压法及综合法硝酸装置
20.以石油(高硫石油焦除外)为原料的化肥生产项目
21.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废酸、亚铁能够综合利用,并实现达标排放的除外)
22.1000吨/年以下铅铬黄生产线
23.5000吨/年及以下氧化铁红颜料装置
24.2.5万千伏安以下(能力小于4.5万吨)及2.5万千伏安以上环保、能耗等达不到准入要求的电石矿热炉项目
25.5000吨/年以下的电解二氧化锰生产线
26.15万吨/年以下烧碱装置
27.2万吨/年以下氢氧化钾装置
28.单线2万吨/年以下或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装置
29.氯化汞触媒项目
30.单套1万吨/年以下无水氟化氢(HF)生产装置(配套自用和电子高纯氟化氢除外)
31.单套反应釜6000吨/年以下、后处理3万吨/年以下的F22生产装置(作为原料进行深加工除外)
32.2万吨/年以下的(甲基)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
33.8万吨/年以下的甲烷氯化物生产项目(不包括为有机硅配套的疑虑甲烷生产项目)
34.8万吨/年及以上、队副产的全部四氯化碳没有配套处置设施的甲烷氯化物生产项目
35.斜交轮胎项目
36.力车胎项目(手推车胎)
37.高毒农药原药(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甲基异柳磷、甲拌磷、甲基硫环磷、乙基硫环磷、特丁磷、杀扑磷、修甲烷、灭多威、涕灭威、克百威、磷化锌、敌鼠钠、敌鼠酮、杀鼠灵、杀鼠醚、溴敌隆、溴鼠灵)生产项目
38.以滴滴涕为原料的生产三氯杀螨醇项目
39.以六氯苯为原料的生产五氯酚钠项目
40.林丹生产线
41.3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生产装置(综合利用除外)
(三)淘汰类
1.没有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油气田,不符合国家油气资源整体开发规划的油气田2.安全环保达不到国家标准的成品油生产装置3.100万吨/年及以下生产汽煤柴油的小炼油生产装置(2005年)4.4万吨/年以下的硫铁矿制酸生产装置(2005年)5.50万条/年及以下的斜交轮胎,或以天然棉帘子布为骨架的轮胎生产线6.1万吨/年及以下的干法造粒炭黑生产装置7.1000吨/年以下黄磷生产线
8.单线1万吨/年以下有钙焙烧铬化合物生产线
9.土法炼油10.汞法烧碱
11.5000千伏安以下(1万吨/年以下)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12.排放不达标的电石炉
13.铁粉还原法工艺14.生产氰化钠的氨钠法及氰熔体工艺15.高中温钠法百草枯生产工艺16.农药产品手工包(灌)装设备17.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2004年)18.KDON-6000/6600型蓄冷器流程空分设备19.直接火加热涂料用树脂生产工艺
20.氯氟烃(CFCs)生产装置(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21.主产四氯化碳(CTC)生产工艺(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22.四氯化碳(CTC)为加工助剂的所有产品的生产工艺(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23.CFC—113为加工助剂的含氟聚合物生产工艺(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24.用于清洗的1,1,1—三氯乙烷(甲基氯仿)生产装置(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25.甲基溴生产装置(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26.100吨/年以下皂素(含水解物)生产装置(2007)
27.盐酸酸解法皂素生产工艺及污染物排放不能达标的皂素生产装置(2006)
28.含滴滴涕的油漆生产工艺(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29.采用滴滴涕为原料非封闭生产三氯杀螨醇工艺(根据国家履行国际公约总体计划要求进行淘汰)
结合沧州的实际情况,重点鼓励创新,开发国家鼓励的高技术产品,如新型聚氨酯材料,碳四生产顺丁烯二酸酐,共聚材料,复合材料,电子化工材料等。
五、“十一五”目标和措施
(一)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以沧州市、临港化工园区、任丘为基地,以华北石化公司、沧炼、沧化、大化等大型企业集团为骨干,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形成石油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互相补充,上下游一体化、资源配置合理、技术先进的特色产业,确立我市化工产业在河北省乃至环渤海地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十一五”期间全市化学工业预计投资24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全行业工业销售收入1000亿元;利税达到200亿元.
主要产品产量:PVC达到70万吨,炼油能力达到1500万吨,己内酰胺24万吨,TDI10万吨,聚丙烯53万吨,甲乙酮8万吨,尿素113万吨。
(二)发展重点
1、适应我市石油化工产业战略东移的需要,重点支持沧州临港化工园区建设
沧州临港化工园区的建设主要依托沧州大化集团公司、沧州化工集团公司和正在建设的黄骅大港液体化学品码头,以公用工程建设和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广泛招商引资进行。
首先确保支柱性项目的顺利实施:包括沧州化工集团在投资20亿元40万吨/年PVC项目,投资8.5亿元建设5万吨/年TDI项目;其次,对一些标志性项目,如目前已签协议的沧州化工集团公司与香港华士达公司投资40亿元合作生产12万吨己内酰胺、30万吨醋酸及副产15.5万吨硫酸铵项目前期工作抓紧推进,争取在“十一五”中期建成投产;同时,加大力度,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2、高度重视大项目的带动作用,积极抓好化工基地、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区域化工的发展工作
(1)石油化工基地
近期内,炼油企业将继续把扩大生产能力作为重点,同时发展气体分离及石油化工产品,进行产品链延伸;中期,利用现有炼厂基础,利用SHMP技术,建设乙烯丙烯等石化原料生产装置,形成较为配套的炼化一体化生产体系;远期,依托港口特别是原油码头和液体化学品码头,建设大型炼油—乙烯一体化工程,以形成强大完整的石油化工产业链和产业群,充分发挥化工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和高产业关联效应。
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现有350万吨/年常压装置,原油加工能力350万吨。企业投资10.8亿元正在进行改扩建项目,新增一次加工能力为500万吨/年,预计2006年5月完工,主要用于主体生产装置新建、改造和配套公用工程及辅助系统建设,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可达到850万吨。“十一五”期间,投资39亿元新增部分设备,改造现有设备,炼油综合能力达到850万吨/年,最终达到1000万吨。然后考虑建设建设80万吨乙烯项目,同时延伸发展下游化工产品。
中国石化集团沧州炼油厂:目前原油加工能力350万吨/年,炼油化工配套改造工程分二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结合产品质量升级,总投资6.8亿元,完成350万吨/年综合配套改造,汽油质量部分达到欧Ⅲ标准,柴油质量达到欧Ⅱ标准。主要建设和改造装置有:新建14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新建13万吨/年苯抽提装置,催化重整装置从15万/上扩能到3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从50万吨/年扩能到100万吨/年。建成后,年新增销售收入28亿元,;第二阶段投资15亿元新建120万吨/年催化裂解装置,使原油加工能力达到450万吨/年,然后采用SHMP或CPP技术建设生产丙烯、芳烃等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装置。投产后年新增销售收入38亿元;投资7亿元采取连续法新建30万吨/年聚丙烯,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21亿元。
华北石油管理局:投资12亿元建设8万吨/年苯乙烯、8万吨/年聚苯乙烯、3万吨/年甲乙酮和2万吨/年顺酐,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24亿元;投资50亿建设40万吨/年聚丙烯、60万吨/年全密度聚乙烯、16万吨/年苯酚丙酮、10万吨/年丁二烯抽提、16万吨/年EVA树脂、40万吨/年裂解汽油加氢、24万吨/年苯乙烯、6万吨/年丁苯橡胶、10万吨/年MTBE,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170亿元。
河北中捷石化集团公司:现有原油加工能力100万吨/年,重交沥青50万吨,2005年5月3万吨甲乙酮项目正式投产。“十一五”期间计划不再扩大原油加工能力,而是着重下游产品的开发。其中,投资1.8亿元,将甲乙酮扩大至5万吨,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
大港石化公司:现原油加工能力60万吨/年,大港石化公司现有原油加工能力60万吨/年,“十一五”末达到1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同时投资2亿元建设20万吨/年气分装置、8万吨/年聚丙烯装置、2万吨/年MTBE项目;投资3.63亿元,建设延迟焦化装置、40万吨/年加氢精制装置、1万标米3/时制氢装置、60万吨/年催化裂化改造项目;投资1.2亿元,建设40万吨重质油加工项目。项目完成后,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
?到”十一五”末期,我市炼油能力将达到1500万吨,聚丙烯53万吨,甲乙酮8万吨,炼油及石油化工新增销售收入442亿元,利税52.8亿元.
(2)化肥工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在继续扩大合成氨和尿素生产的同时,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国产化肥的满足率,提高高浓度化肥的比重及化肥的复合化率。大力发展新型肥料品种。氮肥行业重点调整高浓度尿素的比例,适当发展大颗粒尿素,以适应掺混肥料的需要。“十一五”末,尿素113万吨,复合肥80万吨,三聚氰胺3.6万吨。
沧州大化集团有限公司:合成氨尿素改造做大做强的同时,为了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品链条,生产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实现更大效益,可在股份公司现有产品基础上继续发掘,加大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力度。如:建设10万吨/年硝酸装置,以满足8-13万吨TDI生产需要。建设年产3万吨三聚氰胺装置,建设2万吨尿醛树脂胶粘合剂,以提高产品加工深度,提高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下游产品一体化,大化集团可考虑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建设TDI下游聚氨酯加工项目,以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聚氨酯的辅助原料-三羟甲基丙烷,形成完美的聚氨酯产品链,成为北方聚氨酯生产加工基地。
东光县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建设24万吨尿素填平补齐项目,“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的项目:1万吨增白剂项目、20万吨尿素复合肥项目、新增20万吨尿素项目,使尿素产量最终达到50万吨。
河间市瀛洲化工有限公司:目前企业正在改制阶段,“十一五”期间计划新上5万吨/年甲醇项目、10万吨/年尿素复合素项目、1万吨/年二甲醚项目。
(3)有机化工(合成材料)基地
“十一五”期间,利用沧州丰富的原盐资源和现有技术,发展氯碱化工,把聚氨酯和聚氯乙烯产业作为“十一五”发展重点,在此基础上,鼓励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塑料制品,如塑料管材、板材等新型建材和日用塑料制品等。
沧州大化集团有限公司在完成TDI2改3的基础上,投资11亿元,建设5万吨TDI项目和6万吨DNT项目,再经过填平补齐,使生产能力达到10万吨。再新建一套10万吨TDI,10万吨MDI,万吨级HDI,为沧州发展品种齐全的聚氨酯材料打好基础。
沧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建项目40万吨PVC工程、化学品罐区工程完成后,在“十一五”末期和“十二五”期间再投资15亿元继续扩大生产能力,使PVC的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吨。同时积极推进与香港华士达公司合作生产12万吨己内酰胺、30万吨醋酸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在“十一五”投产。
在“十一五”期间,为实现规模效应,企业在达到PVC树脂70万吨/年、烧碱16万吨/年、己内酰胺12万吨/年、醋酸3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将扩能至己内酰胺24万吨/年、醋酸60万吨/年。总投资7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8.5亿元。
到”十一五”末,己内酰胺达到24万吨,醋酸60万吨,TDI10万吨,新增销售收入61.2亿元,利税15亿元。
(4)精细化工基地
华煜、捷虹、建新等精细化工企业应进一步完善现有产品系列,扩大规模,增加下游配套产品品种,提高附加值。通过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区的合作,开发生产具有较大市场前景和附加价值的精细化工产品。重点建设30万吨氰化钠、10万吨三聚氯氰、10万吨香精香料、5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同时增加配套烧碱40万吨;重点发展替代高毒有机磷杀虫剂的新品种、地下害虫防治剂、新型旱田除草剂、用于水果蔬菜和新型杀菌剂和病毒抑制剂、高效农用生物抗生素等农用化工系列;饲料添加剂中的蛋氨酸、赖氨酸、泛酸钙、维生素、丙酸等;染料主要是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扩散染料、水性染料、粉末染料和聚氨酯油漆等;重要中间体和助剂中的氯苯、硝基苯、苯酚、苯胺和增塑剂等产品。
3、抓好项目谋划工作
在项目规划上,以沧州市资源比较优势和骨干项目为载体,从石化和化工中下游项目入手,逆向发展,利用液体化学品码头,进口大宗石化原料,生产有竞争力、市场前景好、高附加值的合成材料和有机原料等产品。重点发展乙烯丙烯联合装置、乙烯下游产品、丙烯下游产品、氯碱下游产品。主要产品系列包括:醋酸系列;苯乙烯系列;环氧丙烷系列;丙烯腈系列;苯酚丙酮系列;丙烯酸系列;PVC系列;聚氨酯系列;己内酰胺、尼龙系列;氰化钠、三聚氯氰、农药、除草剂、医药中间体系列。
化工产业体系表
重点谋划项目介绍
乙烯丙烯联合生产装置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和沧州炼油厂计划对现有的炼油装置进行改造扩建,使其炼量分别达到850万吨和450万吨,为我市利用国内新开发的SHMP工艺渣油裂解建设乙烯,丙烯项目奠定了基础。主要改造和建设内容为:常减压装置由350万吨改造到850万吨,最终达到1000万吨;建设60万吨连续重整和50万吨芳烃抽提装置;建设150万吨催化裂解装置;建设100万吨直馏加氢装置以及配套工程等装置。项目总投资37亿元。计划在“十一五”中期实施。该项目的实施将带动下游产品的发展。
年产10万吨醋酸酯
???醋酸酯类是醋酸的主要下游产品之一,用途广泛,主要用作溶剂,用于涂料、粘合剂、医药等领域。近年来醋酸乙酯消费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大量代替甲乙酮在涂料中的应用;醋酸丁酯主要用于快干涂料。醋酸乙酯/丁酯还可用作油墨的溶剂及医药、胶片、粘合剂、化妆品、有机合成等中的反应介质或溶剂,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应用增长较快。目前,国内的醋酸乙酯/丁酯生产装置的规模多数较小,不能形成经济规模,从生产成本到产品质量均无法有效地同国外产品抗衡,将逐步被淘汰。在人类日益注重环保的今天,采用高档溶剂用于涂料、油墨生产,是大势所趋。作为高档溶剂,醋酸乙酯可以代替甲乙酮,醋酸丁酯可以代替甲基异丁基酮、芳烃溶剂等。我国近年来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建筑、汽车等行业发展迅速,会带动对醋酸酯类溶剂的需求。
??沧州化工实业集团与香港华士达公司合资建设的年产30万吨醋酸装置,为醋酸酯项目提供了可靠的原料保证。醋酸酯是醋酸增长较为迅速的下游产品之一,联合建设可形成一条产品链,有助于降低市场风险,增强竞争实力,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内外市场容量和装置的经济规模,本项目确定生产规模为年产10万吨醋酸乙/丁酯。产品方案暂按酷酸乙酯和醋酸丁酯各50%。产品有市场潜力,装置规模经济,成本竞争力较强。
年产10万吨醋酸乙烯
??醋酸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醇、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或共聚树脂、聚醋酸乙烯、醋酸乙烯-氯乙烯共聚物、乙烯-聚乙烯醇共聚物等。
????醋酸乙烯的工业生产方法有乙烯法和乙炔法两种,由于生产成本和环保方面的优势,乙烯法在世界醋酸乙烯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目前,国内现有醋酸乙烯生产装置60%以上仍采用电石乙炔法路线,成本较高,环境污染大,而且大部分装置运转均在20年以上,将逐步被淘汰。因此,在国内采用乙烯法建设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醋酸乙烯生产装置是非常必要的。乙烯/丙烯联合装置投产后,利用该装置提供的乙烯原料,与醋酸装置相结合,将具有生产醋酸乙烯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国内市场空间和装置合理的经济规模考虑,推荐采用乙烯气相法建设20万吨/年醋酸乙烯生产装置。
年产20万吨苯酚丙酮
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主要用于酚醛树脂、双酚A、水杨酸、苦味酸、己内酰胺、合成橡胶、农药、染料、香精香料等的生产。丙酮也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原料,用于制造甲基丙烯酸甲酯、双酚A、甲基异丁基酮和醋酸纤维素胶片等,也用于塑料和涂料溶剂,在医药方面作各种维生素和激素的萃取剂。
在我国苯酚现有生产能力中,多数硫化法和焦化法装置,由于规模小,成本高,污染严重。该项目采用异丙苯法装置,生产规模达到12.5万吨/年苯酚。
近年来,我国丙酮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45%需要进口。国内大多数企业采用粮食发酵法,由于生产规模小,能耗大,高污染,很难保持正常生产,预计2010年,我国丙酮需求量为45万吨,而生产能力仅达到30万吨,市场缺口较大。该项目采用异丙联产装置,生产规模达到7.5万吨/年丙酮。
项目所需的主要原料丙烯,可考虑利用液体化工码头外购,在乙烯丙烯联合装置投产后可实现原料自给。
?年产10万吨丙烯腈项目
丙烯腈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高分子材料中占重要地位。以丙烯腈为原料可生产腈纶,丁腈橡胶,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和苯乙烯-丙烯腈树脂等。
我国现有丙烯腈规模较小,国际向大型化发展的总趋势,我市依托临港优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在临港化工园区建设一套10万吨/年丙烯腈生产装置,项目所需主要原料丙烯,可先考虑利用液体码头和贮运设施外购,在乙烯丙烯装置联合装置投产后再实现原料自给。项目总投资9亿元,达产后年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新增利税1.4亿元。
年产10万吨双酚-A项目
双酚-A是需求量增长最快的苯酚衍生物,主要用于生产多种高分子材料。它是环氧树脂、聚碳酸酯的主要原料,另外在生产聚苯醚树脂、聚砜树脂、不饱和树脂等多种高分子材料,还可以作PVC热稳定剂、橡胶防老剂、农用杀虫剂、油漆油墨抗氧剂、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等,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近几年来,世界双酚-A产量年均增长率达5.7%,在亚洲地区年均增长率高达10.5%,其主要驱动力是开发聚碳酸酯的需求,在我国聚碳酸酯正处于大力开发的新时期,所需双酚-A的市场潜力巨大,预计今后几年双酚-A的市场需求量将以7-8%的速度递增。
一、该产品的生产技术:
生产双酚-A是以苯酚、丙酮为原料,在酸催化剂存在下缩合而成。根据所采用的催化剂,可分为硫酸法、氯化氢法、离子交换树脂法。
二、技术路线的推荐:从设备材质要求不高,产品易分离,生产流程短,生产成本相对低,产品质量高,环境污染轻的角度考虑,推荐采用固定床树脂法,具体产品以聚碳级环氧级为主。
对外接触上可以和美国通用电器公司,联碳公司、杜邦以及日本和千代田公司和波兰全面接触,最后选择确定合作伙伴。
三、生产规模及主要原料:生产规模10万吨/年,生产原料:苯酚8.5万吨/年;丙酮2.75吨/年.
年产5万吨聚碳酸酯项目
聚碳酸酯(PC)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和尺寸稳定性好,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和产能规模最大的通用工程塑料。目前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光学存储(光盘基材)、建筑建材、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材、医疗保健等领域等高科技领域。
我国对聚碳酸酯的需求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年产量不足1万吨,2004年进口30多万吨,在建装置能力约10万吨,预计在2006年达产后,市场缺口仍有30万吨。
聚碳酸酯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光气法和非光气法。
光气法一:光气和双酚A钠盐反应,以甲烷氯化物为溶剂,三乙胺为缩聚催化剂,生成聚碳酸酯。
光气法二:光气和苯酚反应生成聚碳二苯酯,聚碳二苯酯再与双酚A进行酯交换缩聚反应得到聚碳酸酯。
光气法是生产聚碳的主导工艺,产品质量性能优越;而非光气法目前没有成熟工艺,产品质量不如光气法产品,尤其不能满足光盘的应用。
“十一五”期间,沧州大化集团计划投资13.5亿元,建设5万吨聚碳酸酯项目。聚碳酸酯项目如能与TDI项目和本规划建议的苯酚丙酮和双酚A项目联合建设,将形成完整的产品链互供,大大降低产品成本,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8万吨丙烯酸及酯项目
丙烯酸及酯的主要应用领域有涂料和油墨、化纤、纺织、皮革、塑料、粘合剂、造纸等。丙烯酸甲酯主要用于合成纤维(丙烯腈)的第二单体,丙烯酸酯(特别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丁酯)可以与不同单体共聚,包括乳液聚合和溶液聚合,聚合物作涂料有优良保色性、耐候性、柔软性等。丙烯酸聚合物用于纤维和非编织物间的粘合剂及化纤与纺织方面,在皮革工业和造纸工业中丙烯酸酯聚合物也得到不同应用。
近年来,我国对丙烯酸及酯的需求迅速增加,每年需要大量进口。2002年,国内生产丙烯酸及酯38.7万吨,进口近30万吨。据预测,2005年国内需求量将达到77万吨。
我市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资11.5亿元,建设年产8万吨丙烯酸及酯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利税2.8亿元。
PA6(尼龙6)工程塑料项目
“十一五”期间,沧化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建设12万吨己内酰胺项目,PA6是我国己内酰胺主要应用领域。主要用于汽车、机械工业、电子电器、健身器材、化工建材等方面,在国外,PA6工程塑料的开发和应用发展迅猛,汽车塑料化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国内,PA6工程塑料消耗量较少,国内产品仅为总消耗量的8%左右,生产能力的缺口相当大。现在中国工程塑料行业正以每年超过20%的增长率高速发展,是国内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
“十一五”末期,12万吨己内酰胺建成后,沧化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建设一套年产PA6专用料10万吨生产线,年销售收入可达20亿元,利税3亿元。
年产10万吨MDI项目
二苯基甲烷异氰酸酯(MDI)是聚氨酯(PU)产品的主要原料。由于PU制品具有塑料与橡胶的双重优点,是目前世界上迅速发展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之一,广泛应用在建筑、汽车、船舶、制鞋、航空、电子、玻璃纤维、金属等领域的粘合。同时MDI还可生产聚氨酯彩色涂料、聚氨酯弹性纤维(即氨纶)和PU合成皮等产品。由于MDI的应用广泛,其应用程度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现代生活的标准之一。现阶段由于MDI系列产品,在原料易得、技术成熟、应用广泛,故吸引许多生产厂商进行投资,可说是现今极具潜力的产业,利润也非常良好。
??????????与TDI的生产制程相同,目前MDI的生产普遍采用光气法,为了因应光气的毒性及安全等问题,非光气法技术的开发已成为MDI技术发展的趋势,但基于技术和成本等方面的考虑,目前尚无非光气法的工业化生产制程。
在“十一五”期间,投资27亿元,建设10万吨MDI项目,项目建成后,年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利税4.2亿元。
年产20万吨氰化钠项目
氰化钠在化工行业主要用于生产三聚氯氰、氰化亚钾、甲基丙烯酸甲酯、丁腈橡胶等产品;冶金行业主要用于黄金、白银、铜等贵重金属的提炼;医药行业主要用于生产氰基乙酸甲酯、丙二酸二异丙酯、巴比妥等药中间体。以氰化钠为主要原料结合新型技术工艺生产的主要产品有:
甲基丙烯酸甲酯:制造有机玻璃的原料,也是丙烯酸酯类单体中的重要品种之一,还可作离子交换剂、增强树脂粘结剂、涂料、润滑油添加剂等。
己二腈:是尼龙66的重要中间体,聚氨酯橡胶加硫促进剂。70年代美国迅速发展己二腈。传统方法以苯为原料,两步加氢两步氧化制己二酸,己二酸氨化脱水生戌己二腈,新工艺与传统工业相比工艺流程短,工程投资少。
???N-苯胺基乙腈:以苯胺、甲胺和氢氰酸为原料,主要用于靛蓝染料的生产,与原有的氯乙酸工艺相比,生产过程缩短。成木下降、污染小、产品收率高、经济效益显著。
???亚氨基二乙腊(IDAN):以氢氰酸、甲醛为原料反应得到羟基乙腈,再与氨反应得到亚氨基二乙腈,它是制备除草剂草甘磷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孟山都公司应用最多)。
???甘氨酸:甘氨酸即氨基乙酸,在国外主要用作医药和食品添加剂;另一重要用途是用于除草剂草甘磷的中间体。用氢氰酸作原料,生产成本低。三废量少。
???叔丁胺:叔丁胺作为有机合成原料,在医药、农药、染料和橡胶工业中有重要用途。国外主要用于生产橡胶硫化促进剂NS,以替代NOBS。作为NS的原料,叔丁胺有着较大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国内NS需求量将达到1.4万吨,约需叔丁胺7000吨,此外叔丁胺在其他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以发展的眼光看叔丁胺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以氢氰酸为原料合成叔丁胺的方法有异丁烯法和甲基叔基醚法,工艺简单、收率高、产品质量好、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
年产10万吨三聚氯氰
???三聚氯氰三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是许多农药、除草剂、活性染料和荧光增白剂的重要原料,同时也可用于生产氮肥增效剂、杀虫剂、杀菌剂、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稳定剂、橡胶硫化促进剂、聚合物发泡剂、树脂固定剂、聚合催化剂、防火剂、耐久性高静电整埋剂、照相感光剂、粘合剂、氰醛树脂、反向渗透膜、稳定性火药和多种药用药物。
?三聚氯氰下游典型产品:
活性染料
三聚氯氰是染料工业的主要原料。可用来生产活性染料、直接染料、金属络合染料、酸性染料和分散染料等。由三聚氯氰制得的直接染料,具有色泽光艳。耐晒、耐洗、耐高温、合成工艺简单、原料易得、价格便宜、应用广泛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棉、麻以及粘胶等纤维的染色。
??我国活性染料的产量约为35kt/a,消耗三聚氯氰约3.5kt/阿;直接染料消耗三聚氯氰约2kt/a。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由三聚氯氰为原料合成的染料所占比重将会有所提高。
???在世界纤维素纤维消耗的各类染料中,以吨位计,活性染料占33%,硫化染料占21%,直接染料占18%,颜料占13%,还原染料占10%,冰染染料占5%;;以金额计,活性染料占43%,还原染料占20%,直接染料占17%,颜料占8%,冰染染料和硫化染料各占6%。无论从消耗的吨位数,还是从消耗金额来看,活性染料均居各类棉用染料之首。
???均三嗪类除草剂
???在农药行业,三聚氯氰主要用于合成均三嗪类除草剂。该类除草剂
具有除草效果好、选择性强、杀草谱广、低毒、低残留等优点,是我国
?九五、十五期间农药工业重点发展的品种。可用于玉米、高粱、甘蔗、大豆、小麦、马铃薯等田地及果园、茶园去除一年生杂草以及阔叶杂草;池塘中去除藻类;铁路、公路、油田、仓库等地除去杂草等。产品品种主要有西玛嗪、扑草净、西草净、阿特拉津、秀去津、秀灭净、秀去通、抑草通净、可乐津,阔叶散、阔叶净、氰草净。嗪草酮、绿黄隆以及甲黄隆等。由三聚氯氰和邻氯苯胺反应制得的敌菌灵,是一种重要的杀菌防霉剂,可用于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瓜类的炭疽病、霖霉病、黑星病和各种作物的灰霉病等,效果良好。此外,三聚氯氰还可合成均三嗪系列杀菌剂、杀虫剂。
???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农药产量已经达约460kt/a,除草剂则达约1l6kt/a,消耗三聚氯氰约17kt/a,同时杀菌剂以及三嗪类杀虫剂消耗三聚氯氰约2kt/a。
医药
???在医药行业,以三聚氯氰为原料可以合成多种药物的中间体。如肼基均三嗪是有效的中枢神经抑制药物和降血压药物;硫酰胺基均三嗪既是杀菌剂又是降血糖药物;以三环丙胺取代的均三嗪是有效的抗癌药物;三聚氯氰与己烯亚胺合成的三乙烯亚胺均三嗪是一种治疗白血病、淋巴肉瘤的抗癌药物。22氯242甲氧基262哌啶基均三嗪可对冠状动脉起扩张作用;氨基242环己氨基262派啶基均三嗪具有抗硬化作用;二氨基二苯乙烯双磺酸与三聚氯氰缩合物具有抗肿瘤作用;哌啶基均三嗪具有止痛及消炎作用。
合成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是一种无色的,能产生荧光的有机化合物。它本身并不能使物质染色,但它却能提高物质的白度和光泽,故是一种染色助剂。目前世界上荧光增白剂有15种基本结构,400多种以上的化合物。按化学结构分类,它可分为5大类。用量最大的一类是二苯乙烯型。它是三聚氯氰与DSD酸及其氨基性烷基等结合构成的各种各样的荧光增白剂。特别是当两分子三聚氯氰与DSD酸结合后,其四个氯原子被取代,若再接上各种不同的取代基团,便可构成数百种荧光增白剂。
???在荧光增白剂方面,三聚氯氰主要用于合成大宗通用型品种,其中主要用于合成荧光增白剂VBL,该产品是目前我国荧光增白剂的主导产品,约占国内荧光增白剂总产量的70%,而且大量出口到国际市场,其它品种国内也有生产。随着我国洗涤剂、造纸、合成纤维、合成材料、纺织印染等工业的快速发展,以三聚氯氰为原料合成的大众型荧光增白剂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出口前景看好。
(三)发展石油化工产业主要措施
1、规划的实施措施
(1)抓紧实施龙头骨干项目,高度重视大项目的带动作用
重点在沧州临港化工园区、沧州石化基地、华北油田化工基地谋划布置一些大型项目,拓展产业园区及加工基地,抓紧对一些标志性重大项目如大型炼油化工联合装置、大型乙烯装置、黄骅港原油码头的前期工作,以便尽快争取一些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项目落户临港化工园区。
规划的落实依赖于龙头骨干项目的实施建设。应抓紧实施已获国家批准或已具备建设条件的项目。如:沧州化工集团40万吨/年PVC项目、沧州化工集团与神骅集团合资建设的液体化工码头项目、沧州大化集团5万吨/年TDI项目。
本规划的重点是以石油化工和盐化工为龙头,通过基地建设和产业链的延伸,实现我市石油和化工行业产品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和行业重心的战略性东移。由于化工产业上下游联系紧密、技术含量和聚集程度高、产业链条长,大型基础化工原料项目的建设是基地发展的龙头,大项目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基地工业的布局和发展,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如沧州炼油厂利用SHMP技术生产乙烯、丙烯装置的建设与否直接关系一系列下游产品和项目的建设与开发等。
(2)抓紧落实有意向的外资项目。如台湾中石化公司与沧州化工合资的己内酰胺项目和醋酸项目、沧州大化集团聚碳酸酯项目等应抓紧落实。
(3)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规划中的化工园区,要组建强有力的招商引资队伍,广泛宣传、广交朋友,以规范的管理,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吸引投资者;同时在现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加强与大集团、大企业的合作,如大化集团与中化集团的合作等。
(4)?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为资本在我市的良好运营提供平台。特别是各级政府部门,既要当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更要做好经济发展这条跑道清道夫和守护者,为经济发展的主力—企业和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比赛环境。
(5)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为保证规划的实施,必须重视各种配套支撑条件的落实。这些措施包括:交通运输、能源、供水、城市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配套条件以及各种政策法规配套条件,如建立和完善产业政策引导机制,建立优质高效的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政府效率,做好资金、人才、技术等配套条件的准备等。
2、规划实施过程中瓶颈问题的解决
(1)关于水资源问题。沧州市及其周边是我国的严重缺水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变化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我市已经形成了国内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对生产生活用水的正常供应造成威胁。此次规划的重大项目都是用水大户,水资源是这些项目发展的必要条件,尽管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的实施将为我市补充部分淡水资源,但要从根本上解决淡水资源匮乏的矛盾,必须寻求新的途径。我市实施和谋划的大部分项目位于临港化工园区,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海水淡化的成本已经大为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已经降至4-7元/立方米,苦咸水淡化的成本为2.5元左右,如果进一步综合利用,把淡化后得到的浓盐水用来制盐和提取化学物质等,则其淡化成本还可以大大降低。沧州化工实业集团已通过该方法成功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用水问题。
基于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前景以及沧州地区严重缺水现状的认识,可在临港化工园区设立海水淡化产业示范区,推动海水淡化的产业化进程。
同时既考虑开源又考虑节流问题,各基地要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要求企业节约用水,具有较高的水重复利用率。对于排放的污水能回用的要考虑回用,以满足工业用水需要。
(2)环保问题??由于石油化工产品生产的特点,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治理“三废”污染,保护环境,是石油化工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碧水、蓝天、绿地”工程的实施,为我市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沧州市石油化工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治理污染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产生总量然居高不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三废”排放,仍是制约规划能否按期实现的关键。今后,我市石油化工行业的环保工作必须以节水和污水资源化为水污染防治的核心、以节能和综合利用为大气防治的关键、以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为固体废物防治的有效手段,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创建清洁文明工厂活动,推动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措施是:
第一,转变以大量消耗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搞好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
第二,新建、扩建、技术改造以及外商独资、合资石油化工建设项目,必须采用少废、无废的先进生产工艺与技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落实环境保护对策、治理技术方案和所需资金,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第三,依托老企业的改建、扩建和新建项目,必须执行以新带老、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治理污染的原则,使新老污染源一并得到治理。
第四,大搞化工资源的综合利用,重点推广和开发废物资源化技术。
第五,不准从国外引进污染严重而又无妥善治理措施的化工生产技术与装置,凡引进的化工生产技术与装置,其污染防治技术国内不能配套解决的,必须同时引进。
第六,对于污染严重而无治理技术以及剧毒和有致癌作用的化工产品,必须严格限制生产,并限期采用新的生产工艺或者停产、转产,企业不得任意扩大产量。
第七,按着集中控制和分散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在石油化工生产装置集中的化工基地、区域化工生产地、建立集中的综合污水处理场,各化工企业要强化对难降解、不易集中处理的“三废”污染源的预处理,提高排污达标率。
第八,加强环境保护的管理工作,逐步推动ISO14000国际系列标准认证,使石油化工环境保护管理科学化。
(3)节能石油化工是高耗能行业,特别是石油化工、盐化工、氮肥等行业,能源消耗成本占产品完全成本的很大比例,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节能降耗措施,保持行业竞争力的提高。今后要积极推广热电联产等措施,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淘汰高消耗、高能耗的落后工艺和技术,使化工行业的能耗保持在较低水平
(4)推广使用的石油化工高新技术
第一,新分离技术重点是超临界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精细精馏技术、变压吸附分离技术。
第二,聚合物改性技术重点是接枝共聚技术、聚合物合金化技术、交联互穿网络技术、纳米材料改性技术,实现聚合物品种多样化、系列化、差别化、功能化、高性能化。
第三,精细加工技术重点是超真空技术、定向合成技术、表面处理和改性技术、插层化学技术、纳米级产品生产及应用技术、超纯物质加工与纯化技术。
第四,生物技术重点是菌种培养技术、产品分离及精制技术、发酵设备大型化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外围技术等。
第五,新型节能和环保技术重点是热管技术、热泵技术、贮存氢技术、新型氧化技术、高效预处理技术、高效生化处理技术等。
第六,计算机化工应用技术重点是计算机生产控制与优化技术、集成制造技术、化工故障诊断技术、监控与安全系统技术、工程设计技术、分子设计技术、仿真技术等。
化肥推广先进的气化技术;大型化的MDEA(二甲基乙醇胺)、NHD(聚乙醇胺二甲醚)脱硫、脱碳技术;缓释尿素生产技术;二水法湿法磷酸技术;管式反应器技术;硫酸低温位余热回收技术;大型化硝酸钾生产技术。
第七,农药推广生物酶拆分、转位技术,酶反应器技术,定向合成技术,推广先进的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及大型化反应器,连续化反应技术。
第八,基本有机原料发展新型碳一化学合成技术,如以羰基合成工艺替代酒精法和乙烯法醋酸工艺;合成气直接合成二甲醚生产技术等。
第九,氯碱推广金属阳极隔膜法烧碱节能配套技术;离子膜法烧碱生产技术;氧氯化法PVC技术;水相法替代溶剂法生产氯化高聚物技术。
第十,精细化工推广新型反应床技术;新型高效精馏技术;新型氧化、硝化、磺化、氟化、还原技术;新型耐候性涂料、水性涂料、粉末涂料和气干性高固体份涂料生产技术;国产生物法生产赖氨酸、长链二元酸、聚丙烯酰胺等生产技术、松香产品系列加工生产技术。
十一,化工新材料推广工程塑料生产和加工技术;通用塑料改性技术;有机硅、有机氟材料生产技术、电子配套材料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