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解决措施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解决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原因可持续利用保护对策

引言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基础,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家之一,它有的生物物种数量约占全球的十分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但是由于自然、人为及制度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资探讨。

1.生物多样性概述

1.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含义

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各国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条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解释:

1994年我国政府制订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对生物多样性作如下概念:

所谓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但上述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缺乏全面性、准确性和简练性,故本文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反映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境和所包含的组成部分的综合体。

生物多样性包含三层含义,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物种内个体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态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三者之中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基础,而物种多样性是关键,遗传多样性含有的潜在价值最大。

1.2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都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物种的多样性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野生和养殖的植物、鱼类及动物产品;遗传多样性则对培育新品种、改良老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人们可利用一些农作物的原始种群、野生亲远种和地方品种培育高产、优质和抗病的作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维持生态平衡。因此生物多样性不仅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满足人类社会对食品、药物、能源、工业原料、旅游、娱乐、科学研究、教育等的直接需求,而且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土壤肥力、净化空气和水,从而支持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和其它活动。此外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1.3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我国在1987年公布的《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期中,公布的濒危种类有121种,受威胁的158种,稀有的110种,共计389种,其中一类保护植物8种、二类的157种、三类的22种。另据中国红皮书的估计显示,超过1/10即500多种脊椎动物物种和15%~20%即400~500种高等植物已经受到威胁。而我国对境内的物种及其数量尚无确切的统计数字,尤其对濒危物种的调查尚不全面。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国家未列入濒危物种名录的物种面临生存威胁,有的甚至濒临灭绝,而另一些则由于人为的保护、繁育、利用而使种群数量有所增减,因而有必要调整其保护级别或划出、划入保护之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药用动植物,如黄草,急待保护。

此外,近年来野生生物贸易已经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粮食、中医药、服装等对野生生物的需求日益增加,野生动植物的非法交易也急剧增长,对几种濒危动植物物种以及一些没有列入国家保护名单之内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已经构成威胁。如:藏羚羊。

2.生物多样性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既有自然发生的,也有因自然发生的,但就目前而言,人类活动(特别是近两个世纪以来)无疑是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的最主要原因。此外制度特别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则是引起损失的另一主要原因。

2.1自然原因

一是物种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其一是物种的形成与灭绝是一种自然过程,化石记录表明,多数物种的限定寿命平均为100~1000万年。其二是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或变异性、适应性比较差,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难以适应,因此而面临灭绝的危险。如大熊猫,其濒危的原因除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以外,与其本身食性狭窄、生殖能力低等身体特征有关。二是环境突变(天灾),如地震、水灾、火灾、暴风雪、干旱等自然灾害。

2.2人为原因

由于人类对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同时又过多的重视经济发展,而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淡薄,从而导致生境破坏时有发生;对生物资源开发过度,有些甚至是掠夺式的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对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重视不够以及制度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2.2.1生境的丧失、片断化、退化

栖息地破坏和片段化已成为我国一些兽类数量减少、分布区缩小和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伐木和占地是中国生境被破坏的两大主要原因。天然林的大幅度减少直接威胁到从苔藓、地衣到高等物种的生存。此外伐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在过去25年内因森林火灾共损失了860万公顷的森林。以农业和建设为目的的占用森林、湿地和草原则是生境破坏的另一个原因。据估计,中国目前农田的1/3本来是处女林,这一问题在中国热带地区尤为严重。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沿海湿地的一半左右已经发生改变,高原湖泊周围的湿地也损失严重。另外,1950~1980年间中国湖泊面积减少1/10。

生境退化则是生境部分的失去原有功能,如由于经济发展、过度放牧等原因,使得草场退化严重,引起草原生物生理机能衰退,从而对其生存构成威胁。

草原的退化。

2.2.2掠夺式的过度开发

许多生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直接的经济价值。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全球商业化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人类对之的需求随之迅速上升,其结果导致对这些资源的过度开发并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而当商业市场对某种野生生物资源有较大需求,通常会导致对该种生物的过度开发。典型的实例是人类对海洋鲸类的猎捕活动与鲸类数量的消长之间的关系。我国许多药用植物,如人参、天麻、砂仁、七叶一枝花、黄草、罗汉果等,野生的植株都已经很有限了,如果仍不加限制必然导致灭绝。其中偷猎、滥挖走私野生动物行为对生物的多样性威胁最严重。

2.2.3环境污染

2.2.3.1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能够对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生命周期的任何发展阶段,产生亚致死或致死作用,影响他们的捕食、寻食和繁殖。其中亚致死的水体污染对水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普遍、久远。在这种环境中的生物繁殖能力下降、生长缓慢或者死于环境胁迫有关的疾病。而水体富营养化能使水体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昆明滇池即是一例。

2.2.3.2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通常会使当地植被退化,甚至变成不毛之地,同时土壤动物也会变的稀少甚至绝迹,其生物多样性比未受污染区显著下降。如矿区、尾矿堆积地一、矿区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废弃地都少有树木生长。

2.2.3.3空气污染

2.2.4外来物种入侵

外来物种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很大威胁。其入侵方式有三种:一是由于农林牧渔业生产,城市公园和绿化、景观美化、观赏等目的的有意引进或改进,如在滇池泛滥的水葫芦、转基因生物;二是随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传入的物种,即无意引进,如因船舶压仓水、土等带来得新物种;三是靠自身传播能力或借助自然力而传入,即自然入侵,如在西南地区危害深广的紫茎泽兰、飞机草。在全球濒危物种植物名录中,大约有35%~46%是部分或完全有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2002年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的食人鱼又名食人鲳在我国掀起轩然大波。其一旦流入某一水域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会大量屠杀其他鱼类,给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带来危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制度原因

此外,由于经济发展;新的城镇、水坝、水库、矿区的开发、建设;旅游活动以及国际合作不充分也会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3.保护对策

保护生物样多性不仅需要加快治理环境污染,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更重要的是在生态系统水平上采取保护措施,传统的做法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通过排除或减少人为干扰来保护生态脆弱区,在一般情况下,确是保护某些物种或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加以完善,有必要通过立法的途径解决,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立法。鉴于外来物种对生物样多性的影响日益严重,而我国却没有专门立法保护措施,故建议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而且随着人口和用地的不断增长,被动的保护已很难真正达到保护的目的,为此提出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同时生物多样性对全人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需要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积极参与,故特别强调国际合作和加强国民教育。

3.1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和制定《自然保护区立法》

自然保护区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双重性质,并且是一定的空间范围的区域。在我国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惜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和具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地的陆地水域和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因此,许多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进行了专门立法。如,英国《国家公园和乡土利用法》,日本的《自然公园法〉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与野生生物保护法》加拿大的《国家公园法》,韩国的《自然公园法》等。另外,一些国家制定了自然保护区或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并将自然保护区纳入其中。例如,日本的《自然保全法》、新西兰的《自然保护法》、韩国的《自然环境保护法》等。这些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取得很大成效。

3.2防止外来物种和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

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对当地生物构成威胁,同时对经济和人体健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一些国家对此进行了立法。如美国先后颁布或制修订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外来物种预防和执行法》、《国家入侵生物法》、《外来有害生物预防和控制法》、《联邦有害杂草法》等;新西兰《生物安全法》等。

另外,对外来物种进行普查和有计划清除,也很有必要。

3.3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

虽然全世界已建立众多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多形式保护方法方式,但相对于地球生物圈而言,其保护的生物多样性是有限的。因此人们认识到,有效和长期可信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是持续利用生物资源。指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应以使生物多样性在所有层次上得以保护、再生和发展。对保护而言,没有合理利用也就没有保护。利用自然保护和发展旅游业就是一例。不但有经济效益,实际上也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这本身就是社会效益的体现,也是自然保护的价值体现。

另外建议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的重要部门(如农业、林业、渔业、科研机构)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他们的生产计划中,鼓励生物的资源利用方式的多样化。包括根据当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实施传统的农业和林业措施;推进科研与教育;采取必要的办法使保护区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进行迁地保护。

3.4国家合作与行动

在生物多样性问题上,世界各国的共识是生物多样性问题不是局部的、地区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联合国有关组织、世界科学界和各国政府部门认为国际合作是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方面。因此我国政府应积极的参与国际合作加入协定,联合打击跨国非法贸易与捕猎。加强科研协作,但要注意主权与产权问题。

3.5加强环保教育

此外,加快对全国生物多样性的清查;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动植物保护级别;恢复破坏的生态系统;及对一些重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人工繁育和扩群工作,也很有必要。总之,一个物种的消亡往往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是一件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参与,不仅需要政府,更需要民众;不仅需要单个学科,更需要多学科;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全球的共同参与与合作。参考文献:

[1]王羲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8

[2]韩德培主编环境保护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3]曹志平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4]毛文永、刘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伊武军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海洋出版社2001

[6]熊治延环境生物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7]中国外来物种黑名单科学生活2004(3)

关键词:农药污染;环境保护;防治建议

1我国农药的使用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农药不合理使用将导致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们对环境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农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天然药物时代、无机合成农药时代和有机合成农药时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使用品种多、用量大,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

2农药的危害表现问题分析

2.1农药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农药既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又是对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即具有毒物的属性。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三条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其中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有误服、误食、食用不卫生的水果、蔬菜和不注重个人的清洁卫生的情况而引起药物性中毒,而有些农药能溶解在人体的脂肪和汗液中,特别是有机磷农药,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危害人体的健康。

2.2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尤为严重。如果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本底值,并达到一定数值就称为污染。污染物浓度超过卫生标准或生物标准,一般称之为污染或严重污染。这些都危害着人体健康,危害着生物和环境:

3基本结论与几点建议

我们必需实施持续植保,使植保作的功能兼顾持续增产、人畜安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多方面的要求。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1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新思想体系

生物防治是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生物防治作用物(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来调节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通过生物防治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以生物多样性来保护生物,使虫口密度能持续地保持在经济所允许的受害水平以下。传统有害生物控制主要是通过抗病、虫品种植物检疫、耕作栽培制度以及物理化学防治等措施。

3.2大力发展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具有在环境中生物降解快,对人畜及非靶标生物毒性低,虫害不易产生抗性,成本低,易得等优点。在克服害虫的抗约性及减少环境污染方面,植物源农药具有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关键词]若尔盖高原湿地湿地退化

若尔盖高原是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缘,海拔在3400-4000m之间,平均海拔3500m,因地质为若尔盖地块而闻名,地貌类型主要以丘陵、山地、河谷及低山为主。若尔盖高原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在700mm左右,这些特点都为若尔盖地区形成湿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1]。

1若尔盖湿地现状的透视

湿地是指水生与陆生生态系统的中间过渡地带,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及涵养水源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湿地也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组成了地球三大生态系统[2]。

我国湿地面积占全球湿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中,若尔盖湿地是我国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最原始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由于若尔盖湿地位于黄河、长江的上游源区,若尔盖湿地每年可以为黄河提供约30%左右的水量,因此,若尔盖湿地对黄河及长江的生态和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但是,随着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作用,若尔盖湿地正面临着沙化、湿地萎缩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截止到2000年,若尔盖湿地17个大型湖泊中已有6个干涸,湖泊总面积萎缩近850hm2,濒危物种已超过50种,还有很多物种数量在不断减少。因此,分析影响若尔盖湿地退化的原因,对该地区实现生态恢复及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气候变化对若尔盖湿地的影响尤为重要。

2若尔盖气候变化对湿地退化的影响推断

若尔盖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是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若尔盖湿地在喜马拉雅山的作用下,中间地块正出现隆起的趋势,使得地下水量减少;气候对若尔盖湿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温度、降水及蒸发量对湖泊、沼泽的影响和对植被的影响[3]。

2.1气候变化的趋势判断

经过近几年的观察,若尔盖地区的气候变化主要表现在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及蒸发量增加。

通过分析过去30年的气候数据可以看出,若尔盖地区年平均温度比以往增加0.226℃,春季温度升高0.165℃,夏季升高0.268℃,秋季升高0.378℃,冬季升高温度为0.249℃;年平均降水量比往年减少11.56mm,其中,春季降水减少0.175mm,夏季有所增加,增加了4.439mm,秋季减少17mm,冬季减少1.17mm;年均蒸发量增加7.621mm,春季增加1.265mm,夏季3.165mm,秋季2.348mm,冬季为0.844mm。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温度比以往呈升高趋势,秋季增温最为显著;降水除夏季外都呈减少趋势,秋季最为突出;而蒸发量与温度呈相同趋势,一直在增加,且增加幅度很大。

2.2气候变化对若尔盖湿地的影响判断

2.2.1气候对湖泊、沼泽的影响解析

据有关部门统计显示,近50年来,该地区气温升高近1℃,尤其是夏、秋两季,增温最为显著,且升高速度越来越快,温度升高使蒸发量增加,地表水严重流失;而降水量却有所减少,这就造成若尔盖湿地的水量不足,加快了湿地湖泊及沼泽的退化。截止到2000年,湖泊较1975年萎缩近35%,沼泽萎缩20%左右,河流更是萎缩48%左右,对人民生活和自然环境的远期影响不可估量。

2.2.2气候对草地沙化的影响解析

气候条件中的水分及热量对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草地的影响。近几年,气候的变化也加快了草地的沙化。此外,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冻土融化,土壤水分流失,不利于植被的生长,使沼泽变成草甸;温度升高也使得若尔盖地区的积雪量减少,从而减少了地表水的供给,造成土壤变干结板,随着地表颗粒的不断堆积,草地的沙化也越来越严重。据统计,2004年草地沙化面积比1999年增加了4300hm2,也减少了湿地的面积,造成湿地退化严重,进而给自然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3对若尔盖湿地的整治措施选项

3.1建立健全气候检测系统

在对若尔盖湿地进行整治时,首先要建立健全气候检测系统,实时了解湿地的气候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降水较少的春季和冬季,可以适当的进行人工补给,确保湿地的水量需求。

3.2大力恢复生态系统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湿地环境越来越恶化,而湿地环境的恶化,也使气候条件不断恶化,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已经退化的湿地积极进行恢复,可以通过排水沟渠改造、植被恢复及实行放牧管制等措施,来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恢复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实践和试验,才能真正的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

4结束语

[1]赵建,朱建清,张杰,王建东,王松涛,罗浔,杨志荣.若尔盖退化、沙化草地的治理[J].四川草原.2011(14).

川北河是发源于昌平区东北山麓的山区河道,起点是望宝川村,位于北纬40°19′55″,东经116°18′01″,终点是北庄村,位于北纬40°21′51″,东经116°20′58″(图1)。主河道全长约12km,主河槽宽10~50m,流域面积约45km2,河流上游建有南峡水库。川北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245mm,无霜期170~200天,平均降水量为616.2mm,年降水量80%集中在7—9月,径流系数为0.3。川北河流域内第四纪地层中存在一层地下水,其类型为潜水,水位埋深随基岩起伏而变化,含水层岩性为卵砾石,川北河流域地形西高、东北低,故水力梯度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川北河生态环境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河床、水源缺乏、湿地退化、植被稀少、生物多样性缺失,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2川北河生态设计目标

川北河生态设计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健全生态功能。具体而言就是在恢复川北河水文特征的前提下,根据水源条件拦蓄雨洪,建设由水系、护坡、滩地、水生动植物、陆生植物及微生物等构成的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增强河流自净能力,涵养水源,恢复河流的生态功能(图2)。

3川北河生态设计

3.2生态护岸设计为恢复河岸的综合功能,需要将河岸抗冲能力和生态系统重构进行有机融合。具体来说是结合自然条件,保护具有防洪功能的天然岩体岸坡;以适当修整方式利用自然边坡;对不同的河岸形态下的乱坡构建对应的生态护岸模式。生态护岸范围从南峡水库至北庄段,总长度约15km。采用的主要护岸形式如下。1)植被护岸。在岸坡缓、水流慢处采用草地和灌木护岸,这种自然舒缓的边坡是理想的亲水空间。2)驳石生态护岸。采用自然石砌筑护岸,以植物点缀,具体方法是在卵石缝隙中种植垂柳等植物,以河卵石和芦苇等水生植物点缀坡脚,这一做法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环境。

3.3湿地恢复与保护设计1)湿地设计。川北河湿地面积约5万m2,主要分布在河流开阔处的北庄村、黑山寨村、延寿寺及辛庄村等地段。在河流内通过开挖子槽和涵养水源等措施构成湿地水系,引进多种湿地生物,以此形成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架构。由于湿地存在水面狭小和水深不足的问题,导致水生动物稀少和食物链简单,需要从上游南峡水库挖取适量底泥以培育底栖动物,如长三肢轮虫、枝角类、环棱螺等;引进鱼类等大型水生动物,如中华鳑鮍、高体鳑鮍、彩石鲋、小似鲴、无须矞、赤眼鳟、鳙、罗非等;引进水生动物约8万尾。2)湿地水质净化设计。在川北河外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收集处理后在进入河流内部之前,先通过入河口处沙子和碎石组成的过滤床排除杂质,再经过湿地内水生植物群落吸收和降解N、P等污染物质,以及利用昆虫、鸟类、鱼类取食微生物等浮游生物,使污水和污染物消除率达到60%~70%,净化后的水体最后流入川北河水域内。

3.4生态公益林设计1)河岸防护林带设计。防护林带改造有利于川北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和洪涝灾害预防。在暴雨和洪水发生过程中,河流林地能够大量地蓄积水源,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岸坡抗冲刷能力,减少水土流失;也减少了下游洪水的威胁。另一方面,防护林带改造为川北河水、陆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是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防护林带分布在黑山寨村(林带长约1300m,宽约20m)、辛庄村(林带长约1000m,宽约20m)、北庄村(林带长约1200m,宽约20m)等川北河两岸的村庄和主要交通路附近。在改造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因水位变化而产生的生态环境、景观及污染防治等问题。2)上游水土涵养林设计。水土涵养林位于川北河主要支流分水岭沟和川北河的汇合口(图2-1),分水岭沟东部是怀九路和上黑路的交叉口,是十三陵景区进入川北河沟域主要通道,是主要的景观廊道之一。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此汇合口是川北河上游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目前该区域植被稀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急需通过建设水土涵养林完善调节流量、减少洪害及涵养水源等生态功能。具体措施是种植油松、桧柏、国槐、黄栌、山桃、银杏等植物形成面积约3.5万m2的大片自然林地。

3.5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设计

3.5.1营造多样化生物群落根据川北河的土壤、气候、水源、植被及地域结构等自然条件,培育滨水区的水陆复合生物群落。具体来说,首先是在河岸水际带及堤内地带形成生态关系完善的生物群落;其次是结合各区域不同自然环境,营造特色鲜明的生物群落,例如水生生物群落、陆生生物群落等。

4结论与展望

2林业资源管理对生态环境影响

2.1涵养水源

一般来说,每公顷的林地能蓄300m的水资源,而670公顷的森林的蓄水量为100万m的水库。据统计,我国林地的面积为1.34亿公顷,其林地每年的蓄水量大概为3400亿吨,占我国水库容量的3/4左右。由此可见,林地涵养水源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林业资源信息化的管理,林地涵养水源的功能能降低和减少灾害的发生,对水文进行有效地调节。林地上的灌木层以及林冠层均能进行截流,可以显著地降低降水对地面土壤的冲击,防止土壤被侵蚀。对地面土壤起到涵养水源以及保护水土资源的作用。水作为生物生存的必备因素,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能调节生物体的生理活动。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能提高人们环保的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林业资源的重要性,丰富林业资源。使林业资源能够更好地涵养水源,保护水土资源。

2.2防风固沙

2.3净化空气

2.4保护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灌区退水;人工湿地;净化

湿地净化灌区退水模式的建立

源头控制

我国农村目前多采用大引大排的灌溉技术,这种灌溉方式不但水资源浪费严重,且灌溉水的利用率不高,灌溉退水的量也较大,农药化肥随灌溉退水或地表径流,流入水体,造成水体和地下水的污染。节水灌溉是以后灌溉农业的发展趋势,滴灌、喷灌等技术应成为以后主要的灌溉方式,可有效的减少由灌溉退水带来的农药化肥污染水体。建立和完善农村的污水处理系统和管理机制,处理农村生活产生的污水,并做好农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分类和处理工作,对秸秆和地膜类的白色污染进行处理。规范畜牧业养殖,使畜禽养殖业由粗放化向集约型发展,形成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减少水体污染。

灌区退水量主要由于工程配套建设的不完整、设备老化失修、渠道渗水漏水严重等造成的。投入人力和物力对工程配套建设进行整修、改善设备老化、解决渠道渗水漏水现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过程中水量的过度输出,从根本上减少灌溉退水量。加强对科技和文化的宣传,使农民从根本上认识,大量施肥和使用农药带来的浪费和污染,从而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有毒有害物质及重金属的输入。

加强管理

自然净化

湿地是水体、土壤、植物和微生物共同组成的一种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抗旱、防治土壤流失、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功能的生态系统。为了保持湿地的自然净化功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我国境内尚存的自然湿地,使之不再发生破坏,更好的发挥水体净化的功能,为了使湿地发挥更好的功能,要使进入湿地的污水在湿地能维持自然净化的范围内。

同时,利用人工湿地自身的处理和净化能力来处理灌区退水造成的污染,通过人工湿地这种自然生态的方式,不但能够得到好的处理效果,能为动植物提供一定的栖息地,提高了生物多样性,节约成本,减少其它污染的产生。

建立模式

1)建立灌溉退水污染的预测模型,对灌溉退水污染进行分析预测,找出污染敏感因子和对河流的污染贡献率。

3)发展生态农业,在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灌区退水的同时,建立家畜、水禽、瓜果、蔬菜、沼气池结合式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先进技术。

通过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灌区退水污染形成主导因素是人为原因,主要包括:农田灌溉系统工程配套建设设施的不完整、设备老化失修、渠道渗水漏水严重等;为了追求粮食产量大量施用农药、化肥、杀虫剂,虽地表径流进入附近水体造成水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固体废弃物、养殖业畜禽粪便的无组织排放,造成区域水环境污染。灌区的用水、取水制度不完善、灌区退水未能及时有效的治理亦是灌区退水形成污染的一个诱因。

(2)灌区退水的主要环境影响体现在:对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及水体生物的影响。

(5)从灌区取用水量进行合理控制、加强灌区用水的管理制度,并且选择灌区周围湿地进行自然净化,可从源头到末端有效控制灌区退水的污染问题。

(6)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为净化退水载体,以芦苇、香蒲、水葱等为湿地净化退水植物,并据实际污染负荷选择合适的基质,是灌区退水污染防治的最优模式。

(7)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将人工湿地和先进的农业技术相结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大大提高灌溉退水的净化效率。

(8)灌区退水的净化可以通过多种措施共同配合来完成的,利用人工湿地来净化灌区退水,可以相应结合一些其它的水处理措施共同完成,使灌区退水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净化。

【关键词】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应该以不损害环境为前提,以保持中药资源永久性的可持续利用为关键,以满足中医临床医疗、康复保健和其他社会需求为目的,只有在兼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方可实现中药资源高效的、可再生的、兼有保护性的永久性利用。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涉及政策环境、经济条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本文对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中药资源管理中涉及到的技术性对策进行探讨,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可再生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2.1普查现有资源,保护濒危物种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第3次全国中草药资源普查以来,我国已有二十多年未进行过新的资源普查,目前所引用的中药资源方面各种数据大多为1983~1985年的数据。近三十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生产经营从原来的计划生产转变为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安排;基层药材公司大多已经改制,中药生产收购统计工作长期处于中断状态。近三十年也是野生中药资源变化最大的时期,由于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剧增,中药工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例如,自1985年后,新研发的中成药达八千多种。与其形成剧烈反差的是野生中药资源急骤减少,有些品种资源面临枯竭,例如野生甘草上世纪50年代蕴藏量达二百多万吨,而目前还不到三十五万吨;麝香资源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70%;千金藤、松贝、霍山石斛、冬虫夏草、蛤蚧、人参、铁皮石斛、厚朴、杜仲、黄柏、黄芪、麻黄等野生资源的破坏也十分严重,有些种类的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因此,急需开展新的全国范围内的中药资源普查,拯救野生濒危药用动植物。

建立大型的药用植物种子库,有利于培育和选择高产、抗逆性强的新品种。临床最常用中药约四百种,主要依赖栽培的种类有二百多种,约占常用中药的50%~60%。由于栽培品种的栽培历史长短不一,普遍存在种质混杂和种质退化问题。大量收集和保存现有的多样性的种质资源,结合种质特性进行科学评价,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优良种质,选择和培育新品种是种子库建设中长远的战略性任务。

2.3控制采收总量,促进自然更新中药野生资源的自然更新过程是缓慢的、渐进性的,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若采收过量,直接影响其自然更新过程和再生数量。应通过生长恢复能力、繁殖特性等资源恢复的实验来测算“年最大允收量”。

“年最大允收量”应根据药用部位不同而加以控制。一般根和根茎类药材为10%,茎叶类药材为30%~40%,花和果实类药材为50%。确定“年最大允收量”应建立在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注意植物种类不同,其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繁殖效率和药用部位的形成过程等各种因素。资源恢复的能力和周期存在较大的差异,确定“年最大允收量”和采收控制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加强野生抚育是指在生物原生态环境中,特别是生态环境明显退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的地区,实行围栏保护封育和控制采收,保护生物生长繁殖条件,促进其生长发育,促进动植物的自然更新或加强人工辅助更新,是促进野生资源自然更新,增加生物个体数量和生物总量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由于甘草需求量逐年猛增,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2001年,魏胜利等对我国中西部地区野生甘草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密度盖度大且连续分布面积较大的甘草群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的杭锦旗、鄂前旗以及宁夏盐池和灵武,原因是这些地区采取了围栏保护等封禁措施(封禁3~5年),使野生抚育得到加强的结果。相反,宁夏同心(曾是甘草密集的商品主产区)、甘肃黄土高原等地甘草密度却异常小,原因是常年连续采挖所致。另外,人们对森林资源采取“封山育林”,对江河湖泊实行“禁鱼期”管理,就是加强野生抚育的重要措施。

2.4扩大家种家养,加强人工培养野生资源总是有限的,保持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除了保护好现有的野生中药资源外,还应加强中药材的野生变家种、家养技术研究,大力发展绿色环保药材,培养高产、优质、生长年限短、抗病能力强、易于栽培或便于人工饲养的新品种。实现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管理、产业化发展,首先应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简称GAP)指导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使中药材生产实现工程化和可控制化。

任何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当被人们利用时,野生资源就会受到威胁,直至枯竭。例如市场应用良好的中成药原料如果完全依赖野生资源时,往往3~5年就很难维持。因此,国家鼓励对资源紧缺的大宗动物类药材进行引种驯养和对植物药进行野生变家种研究以及技术推广。药用植物栽培是保护、扩大利用药用植物资源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例如银杏叶制剂的开发,随着需求量增加,野生资源远不能满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采用取叶栽培。五年之后,我国的生产能力就达到一万吨以上,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还有杜仲、黄柏、黄连、厚朴、栀子、桔梗、川贝母、山茱萸、金银花等种类,都是在20世纪50~60年代野生资源严重减少的情况下,开始人工栽培的,现已成为市场供应的主要货源。全国已经进行人工种植(养殖)的药材约二百种,大部分为野生资源匮乏品种。栽培生产的天麻、西洋参和人参,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黄芩、细辛、五味子、半夏、桅子、绞股蓝、金银花、丹参、防风、知母、柴胡、甘草、款冬花、麻黄、中国林蛙、海马等通过家种家养,许多已经成为主流商品。

红豆杉是珍贵的抗癌植物。据测算,每生产l公斤紫杉醇,需16.67吨树皮,需采剥1500~2000棵大树,即使将全世界的现有红豆杉全部砍伐,所提供的紫杉醇也只能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可谓杯水车薪。发展种植是实现红豆杉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对策,而扦插育苗、发展人工原料林基地是最直接、最简单、周期最短、成本最低的方法。

人工培育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应将优选种质资源,防止变异,减少有害物质,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应按照《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要求,“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研究,建立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及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全面提高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

我国在中药材变野生为家种、家养方面,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如牡丹、麦冬、地黄、桃、梅、姜、桑等栽培历史都超过了数百年,栽培技术成熟。近几十年来,野生转家种家养的药材约两百种,能够提供大量商品的有百余种。例如人工种植天麻,已从无性繁殖达到成功地有性繁殖;野麝经人工驯化后,已达到人工家养繁殖并活体取香的水平;人工牛黄的研制成功,较好的解决了天然牛黄资源稀缺的问题;在引进国外药用物种方面成功引种了颠茄、西洋参、洋地黄、金鸡纳、番红花等品种,解决了一些进口药材资源紧缺的问题。

2.5保护濒危物种,保持生物多样性每一种生物都是构成生态资源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整个生态资源和自然资源而独立存在。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是构成生物圈趋于稳定的重要基础;某一物种的灭绝或者种群个体数量的下降,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保护一个物种免于灭绝,必须保护该物种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因此说物种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资源的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保护濒危物种最紧急、最关键的措施是努力恢复其种群数量,使之达到维持种群生存安全线以上。增加物种数量的主要途径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动、植物栖息环境,建立野生动物饲养场和人工抚育。

在植物药替代品研究方面同样取得可喜成果,例如成功地进行了虫草菌丝发酵物的研究和生产,从冬虫夏草的深层发酵培养液中分离出三十多种化合物,其中虫草素的含量为2.17%,远远高于天然冬虫夏草的虫草素含量,且培养周期仅为72h,远低于人工栽培冬虫夏草的周期。虫草菌丝发酵物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占有一定的份额。另有报道发现某种紫杉醇共生菌可以产生紫杉醇类化合物,如果该研究获得成功,有可能替代红豆杉资源。

2.7扩大药用部位,注重综合利用扩大药用部位,倡导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例如人参、西洋参,过去只用其根,现代研究表明其茎叶、种皮都含有大量的人参皂苷,可作为提取人参皂苷的原料。红豆杉最初采用树皮提取紫杉醇,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叶不但含有与皮相同的紫杉醇,而且含有含量远高于皮的紫杉醇前体化合物,可作为提取或合成紫杉醇的原料;叶还具有再生能力明显大于树皮的优势。枸杞传统用法主要取其果实,其叶虽然也作为药用,但用量很少。目前我国栽培了大量的枸杞,每年在整枝时都要修剪下很多茎叶,枸杞茎叶具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对其进行深入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有望开发出安全、有效的降血糖药物。另外,在药渣的综合利用方面,尚属刚刚起步,有待进一步加强。

2.8应用生物技术,扩大药用资源现代生物技术在中药资源中的开发应用,促进中医药工业飞速发展。一是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对中草药资源进行改造改良;二是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将药用植物或农副产品原材料加工成商品,如用发酵法生产虫草菌丝体,灵芝菌丝体;三是对生物技术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形成新的产品,如生产功能性的低聚糖、保健食品添加剂等;四是利用酶工艺、发酵技术、生物反应器等对传统中草药加工工艺进行改造,降低能耗,提高产率,改善中草药品质。例如在植物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有效成分方面,将莨菪胺生物合成的关键酶——莨菪胺6β羟化酶基因导入颠茄中,使转基因植物中的底物天仙子胺被大部分转化为莨菪胺。又如采用东北红豆杉进行细胞培养直接产生的紫杉醇含量达0.09%,是天然品的45倍。

三、矿物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矿物药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

3.1矿物药应用历史祖国传统医学将矿物作为药物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二世纪已能从丹砂中炼制银。汉代《神农本草经》中载有玉石类药物41种。梁代陶弘景编著的《名医别录》增加矿物药32种,并将“玉石”类药单独立卷,放在卷首。唐代《新修本草》增加矿物药14种,《本草拾遗》新增矿物药17种,共记载矿物药161种。至宋代末,矿物药已近200种。清代《本草纲目拾遗》又增加矿物药38种。目前全国常用的矿物药约80种。

矿物类中药分为三类。一是直接来自自然界的天然矿石,称原矿物类药物,如朱砂、炉甘石、自然铜、寒水石等;二是以矿物为原料的加工品,如秋石、轻粉、芒硝等;三是动物或动物骨骼的化石,如石燕、浮石、龙骨等。矿物药除少数是单质状况外,绝大多数是自然化合物,且多为固体,少数是液体和气体,如水银,硫化氢。

3.2矿物药资源日益减少矿物药的数量少,但疗效肯定。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对矿物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例如我国每年仅医疗行业就需用石膏4580吨、滑石3500吨、雄黄930吨、赭石560吨等。而在其它行业的用量可能远远大于此数量。特别是矿物药属于非再生性药物资源,用去多少,自然界就会失去多少,最终将会消耗殆尽。矿物药往往存在于地下,位置相对比较固定,容易实行人工监管,同时亦容易被人为破坏。加强矿物药资源的保护,寻找替代品是当前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3.3矿物药可持续利用的途径矿物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途径比较局限,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加强开采的计划性,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每年应根据市场需求下达开采任务,不能一味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而采取掠夺式的开采;二是扩大进口数量,对储量小的矿物药种类适当加大进口数量,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减少国内资源的消耗;三是淘汰劣势种类,通过实验研究,对矿物药种类进行筛选,淘汰那些毒性大、疗效不确切的种类;四是加大废物利用研究,通过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例如有些大型工矿企业在冶炼过程中,只保留主要的所需元素,一些含量低的元素通常作为废渣弃除。今后应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中的有用元素,注重废物的综合利用开发,节约矿物类中药资源。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基本特征决定了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社会发展的协调性,需要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政府部门在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应统筹安排。可再生中药资源的自然更新过程是缓慢的,再生能力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必须遵从中药资源的自然属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资源,其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中药农业;不可再生的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应加大栽培品的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16部门联合实施.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4):225.

[2]黄璐琦,郭兰萍,崔光红,等.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理论研究[J].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8):4.

[3]陈士林,郭宝林.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2004,6(1):1.

[4]秦路平,郑汉臣.中药材生产的工程化和可控化研究[J].药学实践杂志,2000,18(5):268.

[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J].中国药事,2002,16(6):323.

[6]张恩迪,李冰.中药资源与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4:10.

4.与其它热带沙漠相比,阿塔卡马沙漠被称为“干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副热带高压更强,形成降水更少B寒流更强,降温减湿更明显C光照更强,蒸发更旺盛D东南信风更强,上升气流明显5.推测阿塔卡马沙漠出现“沙漠开花”的原因,应是()A受沿岸寒流的影响,产生大量的雾并凝结成降水B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带来大量的降水C亚马孙平原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D副热带高压推动雨带带来强降水6.智利瓦尔哈拉公司计划在阿塔卡马沙漠建造一座水电站,抽引太平洋海水到山顶水库发电。相比当地太阳能、风能发电,智利抽海水发电的优势在于()A保障供电的稳定性B成本较低C清洁、无污染D能源可再生分值:12分查看题目解析>3冰塔林(如图2所示)是冰川各部分运动速度的不同,或下垫面的变化,在冰川表面慢慢形成一些垂直裂缝和裂隙的现象。近乎直射的太阳光穿过这些裂隙深处,加深这些裂隙,使得冰塔林变得更显著。近期,珠穆朗玛峰冰塔林出现高度降低的退缩现象。据此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冰塔林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大陆可以看到该景观B冰塔林结构脆弱,易崩塌C海洋冰川消融快也能形成冰塔林D冰塔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8.珠穆朗玛峰冰塔林出现高度降低的退缩现象,反映了()A低纬度地区降水减少B该地区获得太阳辐射减少C气候变暖D地壳垂直下降运动分值:8分查看题目解析>4由于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我国某羊绒企业在图3所示岛国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该岛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人口超过两千万,年增长率为3%。据此完成9—11题。

12.对比甲河流域,说明乙河流域沼泽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分布特点的成因。(8分)13.分析图中甲乙两河段被描述为“恣意流淌”的可能原因。(6分)14.图中向日葵分布地为世界规模的向日葵产地之一。分析该区域大量种植向日葵的原因。(8分)分值:22分查看题目解析>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图7),地广人稀,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17万人,因污染少,被称为“世界最后一方净土”。依托西*特的水、土壤、空气、人文环境这“四不污染”的特色资源优势,拉萨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有机生命产品、保健药品、心灵休闲旅游产业等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净土健康产业”,大力培育和引进加工销售型企业,全力打造“拉萨净土”品牌,打造绿色GDP增长极,同时带动了周边农牧业区的发展。

造成河底生物栖息地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易造成堤岸崩塌;影响河道水流,易发生洪涝;河床坑洼不平,影响航运;水质变坏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影响水产养殖。(每点2分,任答5点10分)解析

河道非法采砂带来的不利影响。(10分)河道非法采砂影响河底的生物多样性,易造成堤岸崩塌,影响河道水流,易发生洪涝,河床坑洼不平,影响航运,水质变坏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影响水产养殖。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河道非法采砂带来的不利影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解题思路

关键词:港口;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1.港口建设在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1海洋生物种类的减少

1.2建设中海洋环境的污染

1.3港口建设导致的水土流失

在港口建设中重点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建设中的挖掘土和一些废气土的丢弃,所以港口建设要重点考虑水土流失这个问题,它是需要重点研究的。

1.4港口建设导致的景观问题

港口的建设是人类创造的,所以它具有人文色彩和海洋景观的相结合,沿海一带的港口有了一些新的建筑物,增添了不少新景观,使得沿海的景色不在单调,有了些许的人文生机。这一点也是港口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优势。

2.港口竣工调查的重点内容

2.1港口基本情况的调查

2.2港口生态环境的调查

生态环境的调查是港口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方法探讨要要研究的重点内容。它也包含了许多调查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内容:港口所选海岸带的自然环境优势;港口海岸带的生态环境的现状调查分析;港口建设对于海洋中的海洋生物的影响严重程度;港口的建设对于海水水质的影响程度;海底淤泥的污染研究,重点是废弃的挖掘土;关于港口建设的水土流失问题的研究调查;港口建设的景观研究;港口建设的附近环境污染的研究;公众意见的调查分析。

2.3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港口建设项目的验收调查技术方法

3.1对于港口建设的技术路线

3.2对于港口建设的技术方法

列清单法:所有的建设都需要明确的目的,也应该明确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必须要列出方案的清单,才能够使得方案正确,也同时使得方案简单明了;文件资料审核:资料准备就绪,并不代表就能实际操作,因为那毕竟是理论的东西,所以要进行资料审核;现场的勘察:它要求收集当地港口建设的实际资料,环境保护的实施方案,方案的报告数据以及批复等的数据报告,同时也少不了明确的一些要求,紧接着也要得到些许的感性认识,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得出所要的目标准则;在环境监测方面也是多方面的,包含了以下五个重点:监测海水的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海水的污染是港口建设直接影响的内容,所以海水的PH、DO、SS等是必须监测的;海水的生物监测:由于港口的建设项目导致了海地面积的减少,从而也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因此要对海洋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海底淤泥的监测:由于港口的建设使得污染物以及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海水中有许多的污染物最后沉积在海底的淤泥中使得海洋底层突然严重受损,所以要对淤泥进行监测;公众意见的调查:所有的一切准备工作实际实施都是为人类服务的,所以必须要通过人们自己的审核,要进行公众意见的调查。

THE END
1.化肥起名大全化肥的种类化肥起名大全 化肥的种类 第1篇农药化肥起名大全集2023第2篇农药起什么名字好高端大气的农资名字第3篇化肥农药厂起名第1篇农药化肥起名大全集驰欧顺化。 化肥农药公司起名 公司起名要注重公司名称合法性、专业性、品牌战略、行业特点,同时,从现代市场紧密结合的角度看,还要注意企业名称的“国际性”。https://www.16757.com/ysh/xingming/4295.html
2.化肥有哪几种?常见肥料的种类特点及作用→MAIGOO知识农业生产离不开各种化肥养料,肥料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它能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肥料有哪几种?肥料一般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生物性肥料,也可按来源分为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不同植物的各个生长期所需的肥料种类各不同,下面买购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常见肥料的种类特点及作用,一起来看看吧。 目录https://m.maigoo.com/goomai/7275.html
3.肥料知识大全(2)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养分,所含养分全面平衡;而化肥所含养分种类单一,长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和食品中的养分不平衡。 (3)有机肥料养分含量低,需要大量施用,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施用量少。 (4)有机肥料肥效时间长;化学肥料肥效期短而猛,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污染环境。 https://www.xifeng.gov.cn/zxfw/bmlqfw/snfw/nykjfwzs/202107/t20210713_69001485.html
4.化肥是否属于农药?如何更有效的使用化肥?农资产品的种类有很多,其不同的种类的类目中都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其中就不少刚接触农业的人,对有些物品的所属概念不是很了解。下面农交网小编将针对化肥是否属于农药这一问题进行解答。 一、化肥是否属于农药? 化肥是不属于农药的,化肥是肥料的一种,和农药完全是不同的农资产品。具体分析如下: https://www.nongjiao.com/news/read-19738.html
5.常用农药的类型(10)篇1 . 化肥农药利用率稳步提高 提前三年实现零增长目标 2015年以来,农业部按照中央部署,深入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促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取得了明显成效。经科学测算,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为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目前,农药https://www.nygq.net/sites/post/W5mDPqqXm0
6.农药与化肥特点总结(精选5篇)篇1:农药与化肥特点总结 农药分很多种,1,农药对昆虫的神经有害,而植物没有神经2,农药本身是植物成分或者类似于植物成分,如菊酯类3,可以用对昆虫有害的微生物做农药,让虫子生病死亡4,激素类,让虫子不能正常生长。 常用农药根据不同的用途一般可分为七种类型。(1)杀虫剂 是用来防治各种害虫的药剂,有的还可兼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69dy24w.html
7.绿色肥料有机无机复合肥绿色有机化肥生物有机肥施用时也不宜与单一化肥混施。 单一化肥因其成分单一,且酸碱程度不同,如果大量施用,势必影响生物有机肥的生物活性。因此,生物有机肥最好单独施用。 生物有机肥与农家肥(生鸡粪)、磷酸二铵复合肥配比要合理 给瓜果施肥的原则施生物肥要优质,有机肥要腐熟,化肥要元素全(根据瓜果种类不同合理配比)。https://liumingwang.com/106669.html
8.美国富美实甘乐叶面肥「化肥」主营产品:农药化肥 进入店铺 产品分类 有机肥料 化肥 塑料分散剂 产品详情 品牌:其他 产品名称:甘乐 化肥元素种类:微量元素肥 供应商信息 公司地址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秋滨街道黄元村13排7幢一楼(自主申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70269704087XL 组织机构代码69704087-X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http://china.makepolo.com/product-detail/101039145933.html
9.阳谷县化肥农药两减措施存在问题及建议.docx阳谷县化肥农药两减措施存在问题及建议.docx,PAGE PAGE 1 阳谷县化肥农药两减措施存在问题及建议 阳谷县化肥农药两减措施存在问题及建议 引言 20世纪,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化肥、农药利用率在降低,病虫害加剧[1],土壤对农作物的供肥、供水、供气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513/700500200300412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