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主题:我市春耕备耕和春季田管工作
访谈嘉宾:
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柏发哨
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张洁
淮南市农业农村局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学林
淮南市农业农村局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大队大队长余丽
访谈地点:淮南人民广播电台
主持人:淮南人民广播电台
现场图片:
发布内容:
一、全市春耕春管情况介绍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柏发哨
亲爱的农民朋友们:大家中午好!
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当前正是春耕备耕和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始终坚持春耕、春管两样都要抓,两样都要实。
春耕备耕方面:我们立足“早”字做好准备。
二是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控准备。小麦赤霉病防控是一项政治任务,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分别制定了防控预案,落实好防控经费,做好物资准备,确保防控投入不减少、防控措施不疲软、防控时机抓的住,我们一定要打赢“虫口夺粮”攻坚战,努力夺取小麦丰产丰收,提升小麦生产品质。
三是做好农机作业准备。及时兑付了全市2024年提前批次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911万元,确保农机具有效投入春耕春管。计划投入农机6380台套,其中植保无人机1186架、大型自走式喷雾机533台。春季以来,全市开展了病虫草害防控面积约290万亩次,其中化学除草240万亩次,防治病虫面积25万亩。
四是抓好农资储备供应。今年春季农资供应呈现出品种繁多、总量充足、价格平稳的好现象,其中优质水稻、大豆等种类备受欢迎。全市肥料储备68794吨,农药储备1268吨,种子储备约10720吨(稻种8879吨、玉米种子703吨、大豆种子1138吨),农膜储备53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3%、-5.1%、6.5%和10.2%,农资供应充足,且市场价格平稳,较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
五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春季农资专项整治行动,对巡查、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深挖一查到底,为农户用上“放心农资”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执法检查15次,出动执法人员200多人次,检查农资经营主体170家次,监督检查种子生产企业6家,抽取水稻种子样品4份,发放宣传资料1.2万余份。
春季田管方面:今年全市325万亩小麦、29万亩油菜,目前来看,长势总体不错。我们的宗旨是不误农时,坚决打好夏粮丰收基础。
首先,是把农情采上来。全市农技、土肥、植保部门积极行动,加强苗情、墒情、病虫情和灾情等农业“四情”监测,结合专家诊断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指导技术意见,实现生长动态监测和技术指导融合,提高农业生产力。今年以来,市、县两级累计开展“四情”监测调查55次,印发《苗情信息》14期、《土壤墒情》20期,《病虫情报》10期,以及其他技术指导意见5期。
二、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
市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张洁
一、淮南市小麦春季苗情分析
本年度小麦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四次低温过程,12月中旬、1月中旬、2月中旬和2月下旬四次强寒潮天气,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出叶速度和生育进程,小麦生育期较常年推迟了3-5天左右。
早春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小麦生产有利有弊,总体影响不大。有利的方面:一是有效地补充了土壤水分,二是抑制了部分早播和基本苗偏大的小麦旺长,三是控制主茎出叶速度,同时促进了根、蘖的发生。不利的方面:一是少部分早播旺长的小麦有轻微冻害,二是部分麦田产生了渍害。
据各县区3月14-15日小麦苗情监测:拔节期小麦苗情总体好于上年和常年,其中一类苗占比34.1%;二类苗占比55.6%;三类苗占比10.3%。平均亩总茎蘖数82.7万,平均主茎叶片数7.9片,平均单株茎蘖数3.6个,平均单株次生根9.2条。主茎叶龄较常年同期略减,其他各项指标均略增。
二、在地小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隐患
1、后期有倒伏风险。尽管今年小麦旺长面积和比例不大,但由于播量偏大、且本年度的天气极其有利于分蘖发生,小麦茎蘖苗数普遍高于以往:拔节期前高峰苗数,部分麦田可见100万/亩以上,少部分麦田高达120万/亩以上,为历史最多。加之大多农户有趁雨施肥的习惯,今年的春雨(雪)恰逢2月20日前后,处于拔节前的返青期,此时提早施肥导致基部一、二节间拉长,后期有加剧倒伏的风险。
2、病虫害发生风险高。今年小麦返青后雨水多,部分田块群体大,随着气温回升,容易滋生喜湿性、郁蔽性病害。拔节前后要重点防治好纹枯病、白粉病。
3、部分麦田有渍害发生。由于2月底和前几日的降雨量较大,部分三沟不配套的麦田有不同程度的渍害。
三、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建议
(一)“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清沟理墒是稻茬麦重要的管理措施。“尺麦怕寸水”,尤其小麦拔节后对水分反应比较敏感,渍害对小麦根系影响较大,要注意清沟理墒,预防渍害,确保根系稳健生长。
(二)拔节期管理技术建议
拔节期小麦分蘖两极分化加剧,是决定亩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生长的第二个吸肥高峰期。
管理目标:壮秆大穗增粒数。
正常生长小麦,当春季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小麦基部节间开始伸长,节间露出地面1.5~2.0cm时称为拔节(以节间长出地面2厘米左右为拔节期的主要标志),全田有50%左右麦苗拔节称为拔节期。
拔节肥的作用:1、满足拔节孕穗期快速生长的营养需求;2、巩固和促进分蘖成穗,确保穗数;3、促进小花分化,减少退化,增加粒数;4、促进叶片光合能力和根系活力,提高粒重。
(三)抽穗扬花期管理技术建议
抽穗扬花期小麦开花授粉受精、籽粒形成,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此期对水分敏感。
管理目标:促开花结实,增加穗粒数。
1、对有脱肥趋势的麦田,可结合降水亩补追纯氮2~4千克,或用1%尿素+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促进小麦籽粒正常灌浆,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
2、防治赤霉病
(四)灌浆期管理技术建议
灌浆期是决定小麦粒重的关键时期。
管理目标:促灌浆,增粒重。
技术措施:可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可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杀虫剂、杀菌剂等混配液1~2次,每次间隔7天~10天,起到防病虫、防早衰、防干热风,提高粒重的作用。
干热风是小麦灌浆期温度(14时)超过30℃、田间相对湿度低于30%、风速大于3米/秒,连续出现3—5天,可使小麦植株水分蒸腾加剧,根系吸水能力下降,光合强度降低,干物质积累提前结束,灌浆时期缩短,往往导致小麦籽粒灌浆不足,粒重严重下降,空粒瘪粒增多,轻则减产5%,重则减产10%—20%。
三、小麦赤霉病等穗期病虫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市植保站站长、高级农艺师王学林
全市小麦赤霉病等穗期病虫发生趋势会商会于4月1日召开。会议就当前小麦苗情、病虫基数、气象预报,结合历年病虫害消长规律等因素综合研判,我市小麦大面积齐穗扬花期在4月20日前后,预计小麦赤霉病大发生,穗蚜中等偏重发生,白粉病、锈病轻发生,部分感病品种中等发生,其他病虫害轻发。具体结果如下:
一、小麦赤霉病
(一)发生趋势
预计小麦赤霉病大发生,自然发病300万亩。
(二)预报依据
1、未来气候条件对赤霉病发生有利。
小麦抽穗扬花期雨日、雨量、空气湿度对该病的发生程度起决定性作用。据省气象部门预报,4月份沿淮降水量接近常年,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0.5~1℃。4月16-18日和25-27日(淮河以南)有2次降水过,正值我市小麦大面积的抽穗扬花期,适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侵染流行。
2、田间菌源量充足。受秸秆还田、田间湿度偏高、温度适宜等影响,田间菌源量高。据市站及市县区基层测报点3月27日—29日稻桩带菌率调查,丛带菌率5—25%,枝带菌率为2.8—7.7%,随着气温上升,菌源量将进一步增加。
3、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小麦易感生育期(抽穗扬花期)吻合度高。我站3月29日镜检病菌子囊壳成熟度2-3级,成熟度指数为37,推算子囊孢子释放盛期为4月17—21日,与我市大面积小麦齐穗扬花期吻合度高。
4、品种、栽培措施及土壤湿度有利病害发生。全市主栽品种多不抗赤霉病;小麦群体大,偏施氮肥多,植株嫩绿;土壤湿度高,部分田块出现不同程度的渍害,影响根系发育,小麦抗逆性下降,有利于病害流行。
二、穗蚜
(一)发生趋势预计穗蚜中等偏重发生。
(二)预报依据据各地植保站近期调查,田间蚜量总体偏低,蚜虫百株蚜量0-15头,高的20头左右。由于蚜虫世代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近期及未来气候条件对穗蚜无不利影响,预计小麦抽穗后,田间蚜量将快速上升。
三、小麦锈病、白粉病
1、发生趋势轻发,部分感病品种中等发生。
2、预报依据锈病、白粉病在我市发生普遍,田间菌源广泛存在,且我市主栽小麦品种抗性不强,加之田间郁闭,十分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四、防治技术意见
1、防治策略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重点,兼治穗蚜、锈病、白粉病。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两次预防”的原则。
2、防治适期抓住小麦齐穗期至初花初期(见花打药)开展第一次预防,施药后5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预防。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选择雨停间隙或抢在雨前施药,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施。
3、防治方法防治赤霉病用药推荐使用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45毫升/亩或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60毫升+25%丙环唑乳油40毫升/亩或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60毫升/亩等。也可选择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叶菌唑、戊唑·醚菌酯、氰烯·己唑醇,或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氰烯菌酯等单剂与三唑类药剂混用。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避免或延缓产生抗药性。
四、农资市场监管
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大队大队长余丽
一、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时期,农业执法开展了哪些工作来保障我市农业生产安全?
我们采取“三个加大”举措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助力春耕备耕生产。
一是加大市场检查力度。节后对全市农资市场开展拉网式检查,采取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经常性巡查和突击性检查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尤其是乡镇偏远地区,做到“春耕不结束,执法检查不间断”。
二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专项整治中发现的、社会举报投诉的违法案件,依法依规从严从快查处,如果涉嫌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同时,我们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同时创新探索柔性执法方式,本着处罚与教育相结合,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为农业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二、今年春季的专项行动重点对哪些农资产品进行监督检查?
此次春季专项执法检查突出重点农资产品,以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为重点,精准开展执法检查。
(一)种子方面。依法查处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无证生产经营种子、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未审先推、生产经营标签内容不符合规定种子和未按规定备案、未按规定建立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等违法行为。
(二)农药方面。依法查处无证经营农药、超范围经营限用农药、经营假劣农药和禁用农药、经营包装标签不符合规定农药和不执行农药采购、销售台账制度等违法行为。
(三)肥料方面。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应当登记而未登记的肥料、假冒伪造肥料登记证号、有效成分或含量与登记批准内容不符的肥料。
(四)其他。与打击网络违法销售假劣农资、制假黑窝点、农资下乡“忽悠团”结合起来,严防假劣农资以“社会化服务”和“订单农业”为名行坑农之实。
三、农民在购买农资产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遇到问题如何维权?
为使农民朋友买得放心、用得放心,在这里提醒大家选购农资产品时,首先做到“三看”。
三看说明。要仔细阅读产品使用说明、适用范围,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避免因使用方法不当而造成损失,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应向农资生产者、经营者或地方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咨询。
二要留样。妥善留存农资产品样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证据,便于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