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民所需为农服务——记农业系统公益服务专用号码12316

(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农业信息化有关战略部署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实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这是第一次比较完整和系统地提出了“三农”领域信息服务的目标、任务和建设要求。据此,农业部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向当时的信息产业部,即现工业和信息化部申请了12316公益服务专用号码,开启了12316“三农”信息服务之路。可以说,是党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动了12316顺利起航并持续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主动顺应信息化发展客观规律

当今时代,信息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信息化的引领、支撑和驱动。十二年来,12316不断在实践中创新与成长,既是农业信息化的重要部分,又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支撑,自2006年开通以来,农业部和地方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党组有关农业农村信息化的重大决策部署,紧密围绕“把握需求、精准服务、融合创新、开放共享”的服务理念和发展路径,因地制宜探索出了多样化的服务手段和运行机制。

(三)全面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

12316始终坚持需求导向的建设原则、线上线下的融合路径、开放协同的发展理念、与时俱进的推进方式,服务范围和对象不断增加,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资源不断丰富,服务机制不断健全,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效能大幅提升,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民的信息需求。很多地方的农民都说“一拨12316,啥事儿都办了”,感觉“政府就在身边”。如今的12316,是综合利用政府平台及社会化平台,发挥农业组织体系、资源体系和专家体系等优势,以专业系统、社交网络及新闻媒体等为载体,以数据集中、资源共享和应用协同为要义,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以制度、机制创新为动力,面向“三农”开展综合信息服务的总称。

为农服务,成效斐然

目前,12316服务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被誉为农民和专家的直通线、农民和市场的中继线、农民和政府的连心线,近年来更成为信息进村入户的“高速路”、企业拓展农村市场的“直通车”、农村“双创”的“好平台”。

(一)建立了上下联动的服务体系

已经初步形成了以部级中央平台为支撑监管、省级平台为应用保障、县乡村级服务终端为落地实施的服务体系;组建了一支覆盖农民生产生活的专业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专兼职专家队伍,建设了一支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的信息员队伍,培养了一批训练有素、爱岗敬业、服务热情的专业话务员队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进一步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提供了覆盖全面的服务内容

12316服务内容不断拓展丰富,已从农业政策、产销、动植物疫病防控等信息的提供,逐步延伸到通讯、金融、法律咨询、民事调解、文化传播等“三农”公共服务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更凸显了在对接生产、对接流通、搞活农村金融等方面的作用。辽宁省12316累计受理咨询近1000万例,帮助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及帮助农民增收约50亿元;甘肃省12316制作广播电视节目6000余期,发送各类短彩信千万条,为农民解决了大量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三)形成了有效多元的服务模式

(四)探索了统筹协调的服务机制

各级农业部门秉持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政企合作,积极接入科技、商务、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水利、气象等涉农部门资源,积极与电信、金融、邮政、电子商务等有关企业合作,充分发挥资源集聚的作用,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服务机制,探索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路径。

(五)积累了完整丰富的服务数据

12316逐步形成了稳定性强、覆盖广泛的用户资源,积累了生产、销售、服务等数据,为农业部门科学决策和应急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与发布服务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有13个省(区、市)的数据接入12316中央平台监管中心,积累经典案例及知识库300余万条,为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

多方协同,共建共享

12316顺应了党和政府的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意愿,顺应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顺应了各建设与服务主体的需求,也顺应了信息服务业在农村的发展趋势。12316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社会性事业,其成功经验,可以总结为五个“1+N”。

创新驱动,长足发展

未来12316将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续写服务“三农”、助力农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与创新发展,为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服务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THE END
1.构建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土地种植线上化与集约化管理为了实现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平台成为了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这一平台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农民朋友实现“种地不下地,离地不失地”的梦想,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的便捷性与效率,还促进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http://www.cangdoudou.com/szxc/202411/00000440.html
2.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简称中国农服平台)是农业农村部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全产业链在线化服务平台,覆盖粮棉油糖、果树茶叶、蔬菜花卉、畜牧养殖、渔业养殖五大领域,将服务组织提供的农业信息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事生产服务、农机租赁与维修服务、废弃物回收利用服务、农产品加工采购服务等内容以产品形式汇聚在平台https://www.zgnf.net/mobileApp
3.首页安徽省“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试点方案2020-06-01 河北省加快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2020-05-07 山东省费县创新“四位一体”管理体系 推动县乡农经体系建设显著加强2020-03-19 滁州“田保姆”缓解种田困局仍面临三大问题值得关注2020-03-18 兰西县开展“线上”农业生产托管的做法与经验2020-02-28首页http://www.hzjjs.moa.gov.cn/nyshhfw/
4.湖南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支持“语音、短信、视频、网络、广播”等多方式接入,集成“远程呼叫、双向可视、产业交流、专业服务”等多功能的湖南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广大基层农业生产者、农村中小企业和产业化组织提供实时互动的“扁平化”信息服务,有效解决当前科技的日新月异与农村信息http://www.hn12396.cn/
5.农村农业资讯网农村农业资讯网,农村农业资讯网是一个关注农村农业领域的综合资讯平台,为公众提供最新的农业资讯和农村政策动态,涵盖了农产品市场、农业技术、农村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等多方面的信息,促进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http://www.ncnyzix.org.cn/
6.三农信息网智慧服务乡村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三农信息网的建立,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它不仅能够为农民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政策导向。 促进农业生产管理与服务 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三农信息网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捷的管理和服务平台。例如,它可以帮助农民获取最佳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建议,从而提高作https://www.3ex3y4s7.com/qin-lei-yang-zhi-ji-shu/325644.html
7.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简介国情:中国工业化进程(造成的问题和人民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消费习惯根本性改变)、中国社会老龄化,经济全球化。 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的必然和产物! 数字社区综合服务平台是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的载体、一期重点项目、一期产品。 三大平台: 一:〈基础信息管理平台〉: https://www.meipian.cn/2fgk3u8t
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全面赋能农业细分行业,种植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数据开放共享服务更加完善;养殖场直连直报系统实现横向互联、省部互动,养殖技术线上指导服务广泛开展;渔业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加快,产销对接平台逐渐普及;数字化育种平台成功应用,种业大数据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农机装备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https://xczx.nwsuaf.edu.cn/sndtB/750260a4569b4153b2a20a6e3c0f4ef7.htm
9.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关于征集2024年农业信息化行业标准项目制修订立项建议的函11-23 农业农村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08-15 农业行业标准 《肥料质量监督抽查 抽样规范》(NY/T 4198-20203-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651号02-17 https://www.agri.cn/xxh/
10.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隆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建立,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全面建成,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高品质宜居乡村基本建成,农村生态环境良好,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基https://www.bidcenter.com.cn/newscontent-156296677-1.html
11.农村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3篇)(二)信贷服务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我社支持“三农”信贷投入不断加大,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简单生产信贷需求 农村调研报告 4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央连续几年以中央一号文件的形式,强调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庄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63153.html
12.关于完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试点工作三方服务平台技术。 10、电子政务软件技术 政务资源、环境、服务体系建设技术;政务流程管理技术;政务信息交换及 共享技术;面向政务应用的决策支持技术等。 11、企业管理软件技术 商业智能技术;基于RFID 和定位系统的物流管理技术;集群协同供应链管理 技术;面向个性化服务的客户关系管理技术等。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1.asp?id=34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