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落户青岛

首批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落户青岛

7月27日—28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青岛莱西组织召开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研讨会,来自农业农村部及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专家现场“论剑”,把脉我国种植业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的问题,针对问题导向交流研讨,为今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提出建议和思路。

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荣获首批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授牌

山东深化重塑大农技推广体系架构,积极提升体系综合能力水平;青岛聚力打通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全链条,全面激发农技推广队伍创新活力和服务能力;湖南打造“互联网+”农技推广矩阵,开辟农业信息化服务新航道......山东省、青岛市、湖南省等八个省市(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会上作典型发言。

作为此次大会的主办地,青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经验及现场观摩环节广受好评。会上,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荣获首批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授牌,这标志着青岛市农业技术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农技推广的蓬勃力量

农业历史已有万年,比任何行业更悠久。以历史视角看农业版图,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性决定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科研人员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上联农业科技的源头,下联技术落地的末端——农技推广系统承担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的责任重大,成绩斐然。近十年来,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1%、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迈入世界第一方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加快技术集成熟化和示范推广,成为农技推广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研讨会上,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科技体系处处长熊红利指出,由全国农技中心牵头创设的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主要的目的就是搭建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集成创新平台,加快集成一批区域性先进性的全程综合技术模式,加快技术集成熟化和示范推广。

全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研讨会的现场观摩环节

目前,已经在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北、西南、华南六大种植生态区域的14个省份,布局建设国家农业技术集成创新中心技术集成示范基地,承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技术集成熟化、示范培训等功能。

从科技到农技,从实验到实地,让更多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走出实验室,走进市场,走向田野。为期两天的全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研讨会的举办,吹响了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力量集结号,秀出藏粮于技的农业科技“肌肉”,展现出科技兴农的蓬勃力量。

藏粮于技的青岛路径

全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工作研讨会现场

产学研融合不深、科技转化成果不强、科技创新力度不够等,是当前全国科技兴农普遍面临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些卡脖子难题,青岛农技推广工作围绕稳粮保供、绿色发展等方面,通过打造多个高标准的长期性、创新性、开放性技术集成示范基地,组建多学科融合技术团队,高效推广多项引领性技术,成功探索出新时期农技推广新路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平西栓表示。

青岛农技推广工作亮点在于,以产业发展为主线,组建农业技术协同推广团队,形成农技专家指导种植大户、种植大户带动小农户共同发展的推广新机制,有效打通了农业科技的源头和技术落地的末端,畅通农业技术集成创新的全链条,让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为农民增收赋能。

在技术落地末端,布局农业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和示范点,扁平化推广新技术,让科技创新直通农户,有效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如:集成创新的小麦—玉米滴管水肥一体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从技术研究初期就组织种粮大户参与,通过对种植模式优化调整、滴管设备低成本改造、农机农艺的不断融合提升,有效破解粮食规模化生产存在的浇水难、中后期追肥难和雇工难用工贵三大瓶颈问题,攻关田连续多年实现小麦亩产800公斤以上、玉米亩产1000公斤以上超高产水平,其中“夏玉米精准滴管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入选2023年全国农业主推技术。

截至目前,青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联合70多家产、学、研、推、用单位,组建10个农业技术协同推广团队,协同开展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多元融合”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新格局加快构建;集成推广农业主推技术模式50多项、引领性技术20多项,入选技术推广全国全省典型案例12个,指导育种企业选育农作物新品种600多个。

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打响种业振兴,牢牢掌握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主动权;推进农业机械化,为粮食保障和乡村振兴装上推进器;推广农业智能化,让传统农业长出智慧的大脑......青岛锚定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踔厉发展农业全产业链,走好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由平度乡镇农技站起步的种子企业——青丰种子有限公司,得益于科技的力量,在设立之初为攻克小麦种源“卡脖子”困境,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合作成立青岛首个农业科技院士工作站,从此走上企业发展快车道。近年来,企业先后培育出青丰1号、青农2号、青农6号、青农7号、青农1931等10个优质、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带动良种繁育面积10万余亩,年产小麦良种4万吨,销往黄淮海流域百余个县市,种植面积达400余万亩。

对产业发展精准有效赋能,是青岛农技推广工作的重点思路。具体为:以创新技术推广为抓手,培育打造蓝莓基质栽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葡萄避雨栽培等创新技术引领示范基地,成为产业发展示范样板,从而辐射带动周边形成优势产业带。此次研讨会选择的观摩地,如青岛茂芝场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基地企业的发展历程就充分佐证了这一点。

在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类食用菌菌种在育菇车间整齐排列,静静成长。在这里,温度、湿度、光照、氧气、二氧化碳等全部实现可控化操作。“以科技赋能,不断提升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全链条智能化水平。”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宏志表示,企业深耕食用菌培养设施设备研发与制造,拥有食用菌生产培育国际领先设备和核心技术,产品年产值达3亿元。

山东艾泽福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今天看到的观摩园区,我们深切感受到青岛农技推广的创新力量。”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刘学琴认为,避雨葡萄、鲜食玉米、设施香菇等技术及基地,为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带来很多思考。一方面,这些示范基地标准高、技术新、辐射带动能力强,达到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示范效果,另一方面,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示范,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让青岛成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新模式、新业态的领航者。

这次会议既是对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力推动,也是对青岛农技推广工作的有力促进。以大会的召开为契机,青岛将更大力度推进农业与科技深度融合,将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强大动能,更好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压舱石。一个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正加速到来!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聂艳林

责任编辑:李冬明

本网特约法律顾问:北京市中伦文德(青岛)律师事务所李维岳、马伟中、王文贵律师

THE END
1.媒体报道【总台中国乡村之声】《新闻纵横》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4》居民膳食如何持续升级? 2024-06-13 【CCTV2】《第一时间》月度经济观察 5月份全国鸡蛋价格环比上涨5.12% 2024-06-12 【光明网】报告建议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区域布局,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向乡村集聚 2024-06-12 【光明网】我国居民https://iaed.caas.cn/xwzx/mtbd/index.htm
2.濮阳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中心精准灌溉系统、液体配肥设施、储存气膜仓……在“绿色农业链”展区的数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内蒙古中化农业MAP达旗中心所服务地块的作物生长情况及气象、土壤等环境数据,展台上一座微缩版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示范园生动地讲述着道劳村的蝶变故事。从一亩农田到“一条链”,达旗中心的变迁,正是数字农业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http://www.pystis.cn/web/detailed.x?id=71572&type=7
3.19项!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公布种植业技术推广典型案例南方plus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公布种植业技术推广典型案例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技(种子、植保、土肥)站(中心),天津市、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省农业农村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有关单位: 近年来,各地农技推广部门积极探索创新推广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2/27/c7209992.html
4.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个人标兵点评: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影响,农民可能不理解不接受新品种、新技术,陈立军总是不厌其烦地做工作,从农民的利益出发,用科学技术说话,最终让农民信服。凭着诚心和兢兢业业的精神打动农民,陈立军成了农民的科技使者。 黑龙江省富锦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麻晶莉 http://www.guoyou.org.cn/show.asp?id=343
5.中药生态农业开辟新天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开展中药生态从被忽略到进入国家战略,越来越多的人和地方政府开始认同和重视生态种植才是中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2020年,国务院提出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出后,中药生态农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同年,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成立“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全国协作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为技术支撑组长单位https://www.cacms.ac.cn/comprehensive_news/detail/838.html
6.会计视野法规库: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5年度广西科学技术主要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植保总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员:陈生斗、王华生、龙丽萍、谢茂昌、辛德育、张雪丽、陆明红、黄成宇、罗金仁、王丽、刘万才、唐洁瑜 4. 大型还原法二氧化氯制备系统开发及其在纸浆无元素氯漂白中的应用 主要完成https://law.esnai.com/mview/176388/
7.农业技术近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科学施肥专家指导组联合发布《秋冬季设施蔬菜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分别对设施番茄、设施黄瓜、设施草莓提出科学施肥建议。设施番茄种植户要配合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根据作物产量、茬口和土壤肥力合理分配化肥,大部分磷肥基施,氮钾肥追施。推广滴灌施肥技术https://www.sckjw.com.cn/nongyejishu
8.“云南农业大学农业科技这十年”之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科技成果与支部共建,药材种植推广见成效 2018年至2021年,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与南华县沙桥镇新华村总支开展支部共建。由陈军文、徐绍忠、希从芳、海梅荣、赵艳等人组成“三区”服务技术团队,根据南华县沙桥镇新华村自然气候和农业生产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重点开展科技服务、科技咨询工作,协助http://www.ynau.edu.cn/info/1170/218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