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科院4项成果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表彰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获奖情况的通报》,表彰奖励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4项成果荣获表彰。其中,经济作物研究所牵头完成的“早熟高含油量油菜品种培育及高效技术集成应用”荣获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一等奖;甘蔗研究所牵头完成的“甘蔗绿色轻简生产技术推广应用”荣获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二等奖;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尼章光、甘蔗研究所研究员刘少春荣获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

《通报》显示,2016-2018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包括成果奖一等奖80项、二等奖160项、三等奖159项,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500名,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20项。

据悉,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是1987年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奖,是农业农村部授予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一线作出创造性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或组织的荣誉。1987年设立至2006年,每年评选一次;2007年,因国家对表彰奖励进行清理,丰收奖暂停评审。2009年12月,丰收奖作为全国行政等系统中央单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项目予以保留,奖项设置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评奖周期由原来每年1次改为3年1次。

获奖成果简介:

1、推广成果奖一等奖“早熟高含油量油菜品种培育及高效技术集成应用”。该成果培育出生育期180天以内、含油量44%以上、性状优异的3个双低品种、登记品种5个、获品种权1项;研究集成油菜“三精”高产栽培、低纬高原山区油菜避灾高效栽培、旱地油菜轻简高效栽培、蚜虫生物防治等4项核心技术;4个品种、3项技术分别入选云南省主导品种和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成果建立“科研+推广+基地+加工”的推广服务模式,在旱地及山区大面积应用,创两项全国早熟油菜高产纪录,实现“一斤菜籽产半斤油”理论产油量,成果累计应用505.5万亩,总经济效益3.66亿元。近年来,该成果的应用在云南省覆盖率达45%、在旱地和山区达60%以上。

2、推广成果奖二等奖“甘蔗绿色轻简生产技术推广应用”。该成果针对云南冬春少雨干旱、甘蔗施肥量大、生产成本高等关键问题,在云南大规模推广应用甘蔗绿色轻简生产技术。在新植蔗上研究形成了以全膜覆盖、一次性施肥为主、在宿根蔗上以机械化铲蔸为主的绿色轻简技术;构建省、州市、县市、乡镇四级甘蔗技术推广体系;2016-2018年,累计在云南蔗区推广甘蔗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205.22万亩和甘蔗铲蔸技术175.59万亩,累计在缅甸、老挝等境外蔗区推广甘蔗绿色轻简化栽培技术102.00万亩。成果推广应用促进云南境内甘蔗增产468.26万吨,蔗农增收9.44亿元,增糖59.28万吨,增加税收4.38亿元;通过技术推广应用,使全省甘蔗农业单产从3.69吨/亩提高到4.24吨/亩,甘蔗平均出糖率从12.44%提升到12.83%,连续三年创全国同行业第一,为保障我国食糖安全、深化云南跨境甘蔗产业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3、推广贡献奖尼章光。尼章光研究员33年扎根基层,长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潜心钻研,选育出了系列品种,集成了一批关键技术。选育出适应云南怒江流域、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不同生态区早、中、晚熟芒果品种13个,全部通过省级品种审(认)定,其中3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四季芒、金煌、贵妃、帕拉英达、圣德隆和南逗迈4号等6个品种入选农业部热带作物主导品种,帕拉英达和南逗迈4号入选为2018年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通过尼章光带领研究团队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云南芒果产区和品种熟期相适宜的产业化发展的格局,优良品种在区域内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培育形成选育的鲜果供应期达7个月的怒江流域、红河流域、金沙江流域早中晚熟芒果优势产业带,优良品种覆盖率达78.6%。通过良种的示范,2016年云南芒果种植面积达到十年前的3.4倍,成为我国第二大芒果产区。近三年品种与技术累计推广面积116万亩,新增总产量10.15万吨,新增总产值5.15亿元。构建的云南芒果优势产业支撑技术体系,为云南省芒果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4、推广贡献奖刘少春。25年来,刘少春研究员长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从事甘蔗栽培推广示范工作,针对云南甘蔗主产区土壤施肥利用率低,施肥水平上升的突出问题,联合甘蔗制糖企业和肥料生产企业,系统研究主产蔗区土壤养分变化规律,研制测土配方肥、甘蔗制糖废弃物(滤泥和糖蜜酒精废液)生物有机肥,研究形成无机有机集成配套的甘蔗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出版专著5部,研发的4个肥料获得登记。良种及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让与临沧市镇康县接壤的缅甸境内县区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到59.6万亩,入榨甘蔗总产达184.9万吨,经济效益显著,也为云南甘蔗制糖企业实施走出去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帮助缅方发展巩固甘蔗替代种植,减少中缅边疆地区毒品危害,带来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近三年,在云南省甘蔗主产区应用推广测土配肥配施322.48万亩,累计增产甘蔗203.706万吨,总经济效益8.6亿元。在云南甘蔗主产区应用推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为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甘蔗科技进步,产业发展,促进云南省蔗糖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农村产业脱贫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马伟曾江)

THE END
1.全国农技推广网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最新热点: 2024年冬小麦科学冬灌技术指导意见2024年全国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2024—2025年度油菜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蔬菜冬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绿色种养循环堆肥科学施用技术指导意见 2024年冬小麦科学冬灌技术指导意见2024年全国小麦冬前管理技术意见2024—2025年度油菜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技术https://www.natesc.org.cn/
2.关于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成果申报的公示(2)根据《关于开展2021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申报工作的通知》(粤农推奖〔2022〕1号)要求,现对我单位作为主要完成参与申报农业技术推广奖成果申报公示。 如对项目信息有异议的,可在公示之日起7日(2022年5月24日-2022年5月30日)以书面形式向我单位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https://kjc.zhku.edu.cn/info/1009/3172.htm
3.2013年北京农业技术推广奖.docPAGE PAGE 62 附件1: 2013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初审推荐成果序号成 果 名 称推荐单位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 1 HYPERLINK 遥感监测技术在京郊小麦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顺义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北京市通州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617/8062015130002030.shtm
4.“轻骑兵”优秀代表系列·全国神内基金奖②南方+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是我国面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全国性重要奖项,是基金会奖励金额最大、涵盖省份最广、荣获人员最多的奖项之一,充分调动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户的积极性,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和社会各界产生了积极影响,已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 【统筹】梁朝通 徐建华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7/28/c7942300.html
5.农业部关于《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违反此规定者一经查明,取消报奖单位申报农业部科技进步奖资格三年。已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满三年,做了大量推广工作并符合申报丙类条件者可再次申报丙类奖。凡已获本奖后,发现同时申报并获得其他省(部)级科技奖励的,均予以撤销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http://www.110.com/fagui/law_111104.html
6.正在进行!2023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申报奖励对象范围及标准二、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励等级数量及标准 (一)等级和数量。农技推广奖设一、二、三等奖,本次奖励不超过300项,其中一等奖不超过15%(45项)、二等奖40%(120项)、三等奖45%(135项)。各奖励等级中,对基层单位或个人的授奖数量应占一定比例。申报资料正式提交后,申报等级不得变更。 http://www.ahwt.org/display.asp?id=25255
7.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申报及评审条件8篇(全文)(1)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2)获部、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以上的等级内额定人员。 (3)主持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取得显著的成果,推广面积和技术水平达到规定要求,并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一等奖以上的主要贡献者。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ay28c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