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含碳有机化合物,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作物生长状况的好坏。近几年,由于农业的过度开发,尤其是长期偏施单质化肥,没有适当给土壤补给有机质,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和土壤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及其功能减弱,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退化严重,最终影响农业生产。
我国目前的土壤资源现状迫切需要通过人为措施来补充土壤有机质,以确保农业种植水平和农作物产品水平。如何提高耕地有机质的含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增施有机肥料是土壤提升有机质的主要方法
1、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堆肥的堆制过程分以下几个阶段
(2)高温阶段,当堆内温度高于50℃时,进入了高温阶段,此阶段复杂的有机物如半纤维素、纤维素、蛋白质等强烈分解,同时产生黑色物质—腐殖质。此时要防止堆内温度过高,干燥和缺水,温度应保持在60℃左右为好。可采用加水、压紧的方法控制堆温。
(3)降温阶段,堆内温度超过70℃后,大多数微生物不能适应而大量死亡或进入休眠状态。温度开始下降下降到50℃以下时,中温性微生物又重新占优势,堆肥可进一步腐熟,腐殖质不断增加。此时大部分有机质被分解,剩余部分是难分解的成分,微生物活动逐渐减弱,产热量减少,堆温逐渐下降。
(4)腐熟保肥阶段,大部分有机质被分解后,堆内温度下降,仅高于气温,此时进入了腐熟阶段。此阶段重点是保存己形成的腐殖质和各种养分,特别是氮素养分。为此应将堆肥压紧,造成嫌气条件,以提高腐殖化系数和保存氮素。
二、秸秆还田是土壤提升有机质重大举措
1、秸秆直接还田的作用
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解分解转化为土壤有机质。
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耕性变好。并能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增产5-15%。又能提高化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提高l5~20%,磷肥利用率提高30%左右。
2、秸秆在土壤中分解的一般过程
三个阶段,首先在霉菌和无芽孢细菌为主的微生物作用下,大部分水溶性有机物和淀粉等被分解。随后逐渐过度到以芽孢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为主主要分解蛋白质、果胶类物质和纤维素等。再后就是以放线菌和某些真菌为主,主要分解木质素、单宁、蜡质等。初期分解速度较快后期较慢。秸秆分解的快慢与环境条件及秸秆自身的特点有关。
3、影响秸秆分解的主要因素
(1)秸秆的化学组成,凡是含糖量高、碳氮比窄、木质素含量低的秸秆易于分解。分解速度快,反之则慢。
(2)秸秆的细碎程度,秸秆短而小易于吸水与土壤接触面大、微生物作用面也大,因此易分解、速度快。不经粉碎整株翻入的,既不利于分解,也不利于保墒。
(3)土壤的水、热条件,土壤温度高,湿度大、微生物活动旺盛,分解就快。若土壤温度低,湿度小,秸秆分解就慢。
4、秸秆还田的技术
秸秆直接还田的效果与技术有密切关系。若处理不当,反而会使作物幼苗生长不良,导致减产。秸秆直接还田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补施养分,一般粮食作物秸秆的碳氮比很宽,如不增施化学氮肥微生物为了分解有机质,必然要和作物争夺土壤中速效氮肥,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同时应适量施用一些氮肥。以促进微生物活动有利于秸秆的腐解。一般氮素用量约为秸秆还田量风干重的1%。
(2)秸秆应切碎后耕翻入土,一定要覆土严密,防止跑墒,随后应镇压,促使土壤沉实,有利于秸秆吸水分解。
(3)秸秆还田应注意翻压量不易过多,一般每亩应控制在500ks以下,否则影响分解速度,而且秸秆分解过程中产生各种有机酸,对作物根系有危害作用。
(4)为了减少病虫害传播,应避免把病虫害严重的秸秆直接还田,这样的秸秆应制成高温堆肥后施用,防止病虫害漫延。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有机质行之有效,但农民对其并不认识,大量的秸秆被焚烧,造成了极大浪费。提高认识,重在示范,是搞好秸秆还田的关键所在。
5、秸秆还田的方式
有二种:一是经过堆沤后再施入土壤,二是直接还田。直接还田是在作物收获后直接或粉碎还田,可节省运输和劳力。而且在保墒上、促进土壤团粒结构上、固定和保存氮素上以及促使土壤难溶性养分的溶解等方面有作用,比经过沤制的有更好的效果。
三、种植绿肥是土壤提升有机质的重要手段
绿肥是绿色青嫩的植物,在一定的生育时期直接翻压到地里或收割下来经过堆沤后用来作为肥料用的称之为绿肥。种植绿肥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尤其是对低产田的改良效果极佳。绿肥作物含有较多的有机质,平均为15%左右。养分含量丰富,绿肥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除可释放大量养分外,还可合成一定的腐殖质。
绿肥的翻压技术要点:
1、翻压时期:一般最好选择在鲜草产量和养分含量都比较高,而木质化程度相对较多的时期翻压过早虽易分解但产量低,翻压过晚,植株老化不易腐解。紫云英—盛花期,麻柽—初花期,田菁—现蕾期。
2、翻压深度:一般为10~15cm,因为这层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有利于绿肥分解。具体深度应根据土壤、气候条件、绿肥作物的种类以及老熟程度而定。
3、翻压质量,应做到不使植株外露,随后耙耱镇压,使土壤细碎沉实,以利保墒和绿肥分解。绿肥作物翻压后,一般增产20~40%,瘠薄土壤增产作用更明显。
要提升土壤有机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要花费很多的劳力积存有机质——积肥和制肥,和运输力量,秸秆直接还田应注意调节秸秆的碳氮比。是最节省劳力的办法,利用绿肥提升有机质则需要扬长避短,补充其有机质数量不多的不足之处,如在豆类绿肥中混种适当比例的禾本科产草量丰富的作物一起翻压。如用有机肥料,尽少掺土,尽多地堆积有机物质。
四、粮肥轮作、间作,用养地相结合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复种指数越来越高,致使许多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肥力下降,实行粮肥轮作、间作制度,不仅可以保持和提高有机质含量,还可以改善土壤有机质的品质,活化已经老化了的腐殖质。
提升土壤有机质方法还有很多,笔者整理了以上两种较为实际且操作简易的方法,有利于推广和在农村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