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知识问答(二)

1、为什么要强调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是一项科学施肥的决策。这是由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性质与特点所决定的。现就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特点,对比分析如下:

(1)优质有机肥料大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常年施用优质有机肥料,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并能使土壤有机质得到不断地更新,从而使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因而有明显的改土作用:而化学肥料不含有机质,一般没有直接的改土作用。这说明有机肥料是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基础物质。

(2)有机肥料种类繁多,所含养分全面,人们常称它为完全肥料,但是有机肥料的养分含量很低,大约1000公斤优质厩肥中只含有5公斤氮素(N);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例如,100公斤尿素中就含有46公斤的氮素,按1000公斤计算,含氮素460公斤,是厩肥的92倍。不过,化学肥料的缺点是它所含养分的种类比较单一。就拿尿素来说,它只含氮磷钾三要素中的氮素,不含磷和钾,而过磷酸钙中只含磷,不含氮和钾,单独施用不能满足作物的需求。

通过两者的比较,不难看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各有优缺点,而且有机肥料的某些优点,正是化学肥料的缺点,而化学肥料的某些优点正是有机肥料的缺点。因此,两者配合施用就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这就是二者配合施用的必要性和科学道理。

2、施用碳酸氢铵为什么要强调深施覆土

碳酸氢铵简称碳铵,目前仍是我国主要的氮肥品种之一。这种氮肥品种最大的缺点是化学性质不稳定,极易挥发损失,农民称它为气肥。

生产上农民习惯把碳铵撒在地面上表施,由于土壤中水分的影响,碳铵就会很快分解,容易造成氮素的挥发损失,因而利用率不高,这是碳铵肥效低的根本原因。

3、大水漫灌对硝态氮肥的肥效有什么影响

硝酸铵是硝态氮肥的代表。现以硝酸铵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硝酸铵简称硝铵,含氮量为33%~34%,其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各占一半,是速效性氮肥。

硝酸铵施入土壤后,很快溶解在土壤溶液中,解离成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都能被作物根系直接吸收。但是硝酸根与铵离子不同,它是阴离子,不能被带负电荷的土壤胶粒所吸附,因而随着水分的运动而流动,流动性很大。如果大水漫灌,会引起土壤中硝态氮的严重淋失。

此外,大水漫灌后,由于土壤水分大量增加,为反硝化作用创造了条件,从而使硝态氮还原为氧化氮及氮气而引起脱氮损失。因此,大水漫灌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还会使硝酸铵的肥效大大降低。正确的方法应进行畦灌,既能节约用水,又可保证肥效。

不仅硝态氮肥施用后不能大水漫灌。尿素施用后也不应大水漫灌。因为土壤对尿素的吸附属分子态吸附,吸附能力比铵态氮肥弱多了。大水漫灌可使尿素下移至较深土层中,从而使尿素不能及时发挥肥效。

4、尿素属于哪一类氮肥为什么提早几天施用效果好

尿素是酰胺态氮肥的典型代表。它的性质与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尿素是分子态的氮肥,作物不能大量吸收,但施入土壤后在土壤微生物分泌的脲酶作用下,转化成为碳酸铵,它属于铵态氮肥,作物可以大量吸收利用。所以说,尿素与铵态氮肥的不同在于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尿素转化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脲酶的数量和活性,而脲酶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

(1)土壤酸碱度尿素在中性土壤中的转化速率明显高于酸性或碱性土壤。中性环境更适合土壤微生物活动的要求。

(2)土壤肥沃性由于肥沃土壤中脲酶含量比贫瘠土壤高,因此肥沃土壤中尿素的转化速率快。

(3)土壤温度土温对尿素转化速度的影响较为明显。据资料,当土温在10℃时,尿素全部转化需7~10天;20℃时,需4~5天;如果土温达30℃时,只需2天就可全部转化。

(4)土壤水分土壤含水分较多的粘壤土脲酶水解作用强烈。据研究,在25~30℃时,施用尿素1天后就出现氨化高峰,有28%的尿素转化为铵态氮素。

总之,根据尿素施入土壤后需要转化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肥效,应根据具体条件适当提前3~6天施用,以便它能及时地转化成铵态氮,供作物吸收利用。

5、尿素是化学性质稳定的氮肥,为什么也要强调深施覆土

6、尿素为何是根外追肥最理想的品种一般喷施浓度是多少

尿素是根外追肥最理想的氮肥品种,它与其它氮肥相比,有3个特点:

(1)尿素是分子态养分,分子量小,作物叶片吸收快;不含副成分,直接与作物茎叶接触,伤害较小。

(2)尿素分子体积小,易透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而且它具有一定的吸湿性,扩散性能好,易被吸收。

(3)尿素分子呈中性,渗入叶片内,一般不易造成作物组织细胞的破坏。

应当强调指出,进行根外追肥时,不能用含缩二脲大于0.5%的尿素,否则容易引起毒害。

7、当前氮肥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据统计,几种主要氮肥品种的氮素利用率是:碳酸氢铵为25%~30%,尿素为30%~35%,硫酸铵为35%~40%。目前我国氮肥利用率平均为35%。氮肥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

(1)养分损失大量事实表明,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是:铵态氮肥的氨挥发,也包括尿素转化后氨的挥发:硝态氮肥和尿素的直接淋失,以及水田中反硝化作用所引起的气态氮损失。要想提高氮肥利用率就应设法防止这3方面的损失。施肥方法不当是养分损失的主要原因。

(2)施肥量过大最突出的是氮肥施用量过大。根据氮肥利用率的定义是作物吸收来自肥料的氮量占施入肥料的氮量的百分数,由此可见,加大了氮肥的投入,必然会降低氮肥利用率。因为,虽然作物的吸氮量会随施肥量提高而有所增加,但作物的吸氮量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和施肥量同步增加。其结果是,超过正常需氮量越多,氮肥利用率就越低。

(3)养分配比不当由于偏施氮肥,使得施肥养分比例不平衡,也会影响作物对氮肥的吸收利用,因而氮肥利用率不高。这一点往往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应当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提高氮肥利用率是可能的。关键在于施肥数量化和方法科学化。

8、怎样才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呢

总的来说,氮肥利用率是可以适度提高的。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从农艺方面看,可采取:①深施覆土;②配方施肥;③水肥结合等措施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从工艺方面看,可采取:①碳铵改性,生产长效碳铵;②采用涂层技术,生产涂层尿素;③生产可控缓释尿素等,这些措施均可大大提高氮肥利用率10-30个百分点。

9、哪些氮肥品种不宜作种肥

严格来讲,种肥是在播种时与种子混合或施于种子附近并在作物苗期能够发挥营养作用的一种施肥方式。虽然施用种肥有良好的效果,但并非所有的氮肥品种都能作种肥。例如:①碳酸氢铵不能作种肥,因为碳酸氢铵分解时产生的氨气会影响种子萌发,致使出苗不齐。②硝酸铵由于吸湿性强,空气潮湿就能使之液化,也有沾在种子上的危险,所以也不能作种肥。③尿素也不宜作种肥。因为尿素含氮量高,影响种子的萌发。④氯化铵和氯化钾中都含有大量氯离子,氯离子浓度过高时,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不能作种肥。此外,高浓度复混肥也不能作种肥。

如果,生产上急需施用种肥,而又没有理想的肥料品种时,则必须掌握种子和肥料隔开的原则,要严格控制种肥用量。尿素对小粒种子的毒害最为明显,因此每亩不能超过5公斤。

总之,凡是挥发性和吸湿性强,养分浓度过高、含氯的氮肥品种以及高浓度复混肥均不能或不宜作种肥,否则会影响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10、过磷酸钙究竟是深施效果好还是浅施效果好

根据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易被固定、移动性小的特点,从理论上讲,磷肥应该深施作基肥,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这是因为磷肥深施可以满足作物生长中后期对磷的最大需要,又能克服中后期追施磷肥的实际困难。但是为什么在生产实践中,有时又表现出磷肥浅施的效果好呢这种现象应作具体分析。

当土壤速效磷含量极度缺乏时,苗期又是磷营养的临界期,由于深施磷肥不能解决作物苗期对磷的迫切需要,缺磷已成为限制作物生长的首要因素。此时浅施于地表的磷肥有利于幼苗生长,所以磷肥浅施会获得较好的效果。此外和作物种类有关,对根系分布较浅的须根系作物,如大麦、小麦,磷肥浅施的效果可能会比直根系作物,如棉花、大豆的肥效好。对土壤速效磷含量极低的新垦地,建议磷肥采取深施,分层施的方法并用少量磷肥作种肥,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11、为什么过磷酸钙当季利用率不高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过磷酸钙施入土壤中会发生化学变化,最突出的变化是磷的固定。在南方酸性土壤上易产生磷酸铁、磷酸铝沉淀,而在北方石灰性土壤上则形成磷酸钙沉淀,从而降低了磷肥的有效性,使肥效大大降低,这就是磷肥当季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此外,磷肥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移动距离一般为1~3厘米,而绝大部分集中在施肥点周围0.5厘米范围内。因此,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原则是,既要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避免固定,又要增加肥料与根系的接触,以利作物吸收。一般应采取以下措施:

(1)集中施用过磷酸钙无论是作基肥、种肥或是作追肥均应集中施用,以减少它与土壤的接触。对中耕作物可采用条施或穴施的方法:水稻田可采用塞秧兜或蘸秧根的方法。通常作基肥的效果比追肥好。

(2)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可以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因此也能减少水溶性磷酸一钙的固定。实质上,是利用有机肥料保护磷肥,减少固定。

(3)制成颗粒磷肥制成颗粒磷肥也是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面的一种做法,与集中施用有相同的意义。颗粒磷肥的粒径一般以3~5毫米为宜。

(4)分层施用在磷肥用量较多的情况下,可将用量的70%作基肥,其余30%作种肥,以保证苗期和中后期有充足的磷供作物吸收。

(5)根外追肥根外追肥是经济有效施用磷肥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完全避免土壤对水溶性磷酸一钙的固定。尤其是在作物生长的后期,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减弱时,叶面喷施磷肥能够增作物的千粒重,提高果树的坐果率。

喷施过磷酸钙时,应先在磷肥中加入少量水配制成母液,放置澄清,取上层清液稀释到所需浓度后喷施。喷施浓度应根据作物种类和生长状况而定。一般双子叶作物适宜的浓度为0.5%~1%,单子叶作物适宜的浓度为l%~2%。

12、常年施用高浓度磷肥为什么土壤会缺硫

以往施用低浓度的普通过磷酸钙时,土壤并没有缺硫问题,而这几年改用高浓度的重过磷酸钙以后,某些地区却出现了土壤缺硫现象。这是为什么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普通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的成分说起。普通过磷酸钙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一钙,肥料中含磷(P205)14%~18%;副成分为硫酸钙,约占50%左右。因此,施用普通过磷酸钙不仅能为作物提供磷营养,而且还可使作物获得硫营养。但是过磷酸钙含磷量低,含副成分多。为了克服其缺点,才有了重过磷酸钙这一磷肥品种。

重过磷酸钙在制造方法上进行了改进,使肥料中不含硫酸钙等杂质,从而使磷的含量大大提高,成为含磷(P2O5)46%的高浓度磷肥。因此,常年施用重过磷酸钙自然就会出现缺硫问题。

作物缺硫症状与缺氮十分相似,主要物片是叶片失绿黄化,但从细微的表现看,它们是有区别的。缺氮的症状是首先从下部老叶开始,而缺硫的症状是从上部新叶开始。如马铃薯缺硫,首先上部叶片普遍黄化,严重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

因此,建议种植喜硫作物时,应选用普通过磷酸钙,或者采取交替施用普通过磷酸钙和重过磷酸钙办法,使常年施用高浓度磷肥而导致缺硫的问题得以缓解。

13、如何根据作物特性和轮作换茬特点合理分配磷肥

由于作物对磷的利用能力和敏感度不同,因而不同作物对磷肥的反应也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说,豆科作物(包括豆科绿肥作物)、糖用作物(甘蔗、甜菜)、淀粉含量高的薯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棉花、油菜以及瓜果类、茶、桑等吸磷能力强,都需要较多的磷,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既能提高产量,又能改善品质;而谷类作物吸磷能力弱,需磷量也相对少一些。但是必须指出,豆科作物吸磷能力强,需要增施磷肥,而吸磷能力弱的谷类作物,更应注意磷的供应,磷营养不足常常是这类作物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由于它们吸磷能力弱,应施用水溶性磷肥。

14、怎样选择钾肥的品种

硫酸钾和氯化钾是常用的两种钾肥。从作物营养角度来看,它们都能为作物提供钾营养,有利于作物增产,但从产品品质来看,有的作物施用硫酸钾的效果比氯化钾好,但也不是所有作物都需要施用硫酸钾。

选择钾肥品种的原则是:

(1)从土壤条件看,缺硫的土壤应选用硫酸钾;盐碱地应施用硫酸钾,不应选用氯化钾,以避免增加土壤氯离子的含量。

(2)从作物方面看,对氯敏感的作物如烟草、马铃薯、西瓜、甘蔗、茶树、柑桔等应选用硫酸钾。对喜硫的蔬菜作物如葱蒜等蔬菜也应选用硫酸钾。

(3)从肥料价格看,硫酸钾价格比氯化钾贵,所以除特殊原因和要求外,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选用氯化钾。

(4)从灌溉条件看,有灌溉条件或多雨的地区,只要土壤排水条件良好,大多数作物均可选用氯化钾,对产量和品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15、为什么说草木灰是好钾肥应如何合理贮存和施用

长期以来,广大农村普遍以麦秸、玉米秸秆、棉柴、树枝、落叶等为燃料。所以草木灰是农村中一项重要的钾肥资源。

草木灰中含有植物体内各种灰分元素,如磷、钾、钙、镁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其中钾和钙的数量较多,一般把它看作是钾肥。草木灰中含有各种钾盐,其中以碳酸钾为主,其次是硫酸钾,氯化钾含量较少,一般含钾(K2O5)5%~10%。草木灰中的钾90%都能溶于水,是速效性钾肥。

草木灰可作基肥、种肥或追肥。其水溶液也可用于根外追肥。马铃薯用草木灰拌种既有杀菌作用又有一定的营养作用。

不过在贮存和施用上要注意以下问题:

(1)由于肥料中以含碳酸钾为主,所以是碱性肥料。它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也不能与人粪尿、圈肥等有机肥料混合,以免引起氮素的挥发损失。农村中常把草木灰撒在粪坑或猪圈中的做法都是不对的。

(2)正确的贮存草木灰的方法是单独存放在室内,防止风吹雨淋。经水淋洗过的草木灰肥效很差。

(3)我国西北地区和内蒙古的某些内陆盐碱土以及沿海的滨海盐碱土上生长的植物中含大量钠和氯,由这些耐盐植物所得到的草木灰不能用作肥料,以免大量盐分又进土壤。

(4)草木灰通常以集中施用为宜,采用条施或穴施方法均可。施用深度约10厘米,施后立即覆土。草木灰质地轻松,易飞扬,施用时很不方便。因此,可在施用前与2~3倍湿土拌和,或喷撒少量水分使其湿润,然后再施用。

(5)草木灰应优先施在对氯敏感而喜钾的烟草、马铃薯、甘薯等作物止。

16、我国钾肥资源不足,应怎样合理分配和施用

我国大约有三亿五千万亩缺钾的土壤,大多数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目前北方地区高产田和砂性土均有缺钾的趋势,合理施用钾肥的增产潜力很大。由于我国钾肥资源不足,仅青海省产有少量钾肥,大多数钾肥依靠进口,因此,合理分配和施用钾肥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合理分配和施用钾肥的一般原则是:

(1)施于喜钾作物豆科作物对钾最敏感,施用钾肥增产显著。含碳水化合物多的薯类作物和含糖较多的马铃薯、甜菜以及一些浆果等需钾量也较多。经济作物中的棉花、麻类和烟草等也是需钾较多的作物。禾本科作物中以玉米对钾最为敏感,水稻中的杂交稻需钾也较多。因此钾肥应优先施于喜钾作物上。

(3)施于高产田一般来讲,低产田因产量水平不高,需钾程度并不迫切。当作物产量逐年提高后,作物每次收获都要带走包括钾在内的大量养分,致使一些高产田出现供钾不足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作物高产的限制因素。因此,钾肥优先施于高产田,可以充分发挥平衡施肥的作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增产措施。

17、什么叫生理酸性肥料和生理碱性肥料

大多数化学氮肥施入土壤后均可生成阳离子和阴离子两部分。由于作物吸收化学氮肥中阴、阳离子数量不相等,当吸收阳离子多于阴离子时,能使土壤酸化的肥料叫做生理酸性肥料。例如,硫酸铵或氯化铵施于土壤后,作物吸收铵离子多,吸收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少,多余的硫酸根或氯根可分别生成硫酸或盐酸,而使土壤酸化,所以硫酸铵和氯化铵都是生理酸性肥料。同样的道理,硫酸钾和氯化钾也是生理酸性肥料。

然而,硝酸钠和硝酸钙这两种氮肥的情况则不同。它们施入土壤后,因为作物吸收硝酸根离子的数量比钠或钙离子多,能使土壤反应呈碱性或弱碱性,因此硝酸钠和硝酸钙属于生理碱性肥料。

硝酸铵施入土壤后,其所含成分全部都可被作物吸收,土壤中不会有残留物,对土壤酸碱度也没有影响,所以它是生理中性肥料。一般来讲,酸性土壤应选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如硝酸钠、硝酸钙等。如果没有选择余地时,应注意增施有机肥料或配施石灰以减少酸化的影响。碱性土壤应选用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等。对于盐碱地,虽没有酸化土壤的问题,但也不宜施用氯化铵和硝酸钠,以避免因氯离子和钠离子过多造成危害。

18、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应注意哪些问题

为了提高微量元素肥料的肥效,施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作物对微量元素养分的反应各种作物对不同种类的微量元素养分有不同的反应,通常应选择相应的微肥施在敏感程度高的作物上。例如,油菜对硼很敏感,施硼肥效果很好。

(2)土壤供应微量元素养分的能力土壤是否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与母质和成土过程有关,而且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受许多条件的影响,尤其是pH影响最为明显。例如,土壤碱性会降低铁、硼、锰、铜、锌的有效性,而钼的有效性却有所提高。在酸性土壤上,土壤的酸性会增加铁、锰、铜、锌的有效性,而钼的有效性却比较低。所以,施用微肥时应有针对性。

(3)与大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在生产中作物对大量营养元素需要量大,而且土壤中经常缺少,需要补充,而微量营养元素只有在满足作物对大量营养元素需求的基础上,才会有良好的肥效。因此,微肥应与氮磷钾肥料配合施用。

19、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微量元素肥料有固体和液体两种,施用方法很多,根据不同的条件和目的,可作基肥、种肥或追肥。施用时可直接施入土壤,也可进行种子处理(浸种、拌种)、蘸秧根或叶面喷施。

(1)土壤施肥一般是在土壤严重缺乏微量元素时,才向土壤施用固体微量元素肥料,且多施用工业上含微量元素的废弃物。土壤施用固体微肥有后效,一般可每隔3~4年施用一次。

(2)植物体施肥它是微量元素肥料最常用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施用方法:①拌种。用少量温水将微量元素肥料溶解,配成较高浓度的溶液,喷洒在种子上,边喷边搅拌,使种子沾有一层微肥溶液,阴干后播种。拌种所用肥料量虽比浸种多,但种子吸水比浸种少,比较安全。拌种时用量一般为每斤种子用微肥l~3克,最好能先作预备试验,确定最适用量,以不影响种子正常出苗为原则。

③蘸秧根。这是对水稻及其它移栽作物的特殊施肥方法,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用于蘸秧根的肥料应没有有害物质,酸碱性不可太强。

④叶面喷施。叶面喷施微肥是经济、有效施用微肥的方法。固体微肥常用的浓度为0.0l%~O.1%,具体用量和喷洒次数应随微肥种类、作物种类、植株大小等而定。液体微肥的稀释倍数以产品使用说明为准。

20、为什么说合理施用微肥是21世纪的重要施肥决策

根据当前农业生产上缺乏微量营养元素的面积越来越大,施用微肥的效果日益明显的情况,合理施用微肥是21世纪的重要施肥决策,是出于以下3个原因:

(1)作物产量越高,带走的微量元素养分就越多

从植物营养的角度来分析,随着高产良种的推广应用,作物单产不断提高,需要从土壤中带走相当可观的养分,其中自然也包括微量元素养分。因此,需要及时补充微量元素养分,才能进一步提高作物产量。

(2)氮磷钾化肥用量增加,加剧了微量元素供应的矛盾

随着作物单产的不断增加,氮磷钾化肥的每亩投入量也在逐年上升;从而加剧了土壤中营养元素供应的不平衡性,致使各地农田缺乏微量元素的面积逐年扩大,有的土壤还不只缺乏一种微量元素。因此,土壤缺乏微量元素将成为农业生产发展和作物单产提高的重要制约因素。

(3)有机肥料用量减少,微量元素养分难以得到补充

目前各地农田有机肥料的用量明显减少。因此,土壤中微量元素得不到及时补充,从而使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与土壤供应微量元素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施用微肥具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总之,从养分平衡和平衡施肥的角度出发,可以预期,在增施氮磷钾化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微肥将是2l世纪的一项重要施肥决策。

21、为什么在作物生长中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能增产

磷酸二氢钾是含磷、钾的二元复合肥料,含磷(Pzo5)24%,含钾(K20)27%,吸湿性小,物理性状好,易溶于水,是理想的叶面喷施的肥料品种。虽然磷酸二氢钾也适于浸种和拌种,但因其价格较贵,最适合用于喷施。

在北方小麦生长的中后期,喷施0.1%~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既能补充磷钾养分,又可减轻干热风的危害。磷有利于灌浆期籽粒中淀粉的合成。钾不仅能促进光合作用产物的运输,增加千粒重,而且有明显的抗倒伏作用。在干热风到来之前,喷施磷酸二氢钾因补充了水分,可以减轻干热风的危害,降低灾害性损失;又可补充磷钾营养,有利于小麦灌浆。目前,很多地方已将中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作为小麦生产的一项常规措施了。

22、复合肥料与单质化肥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复合肥料一般是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二元复合肥料,如磷酸二铵、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钾等;而经二次加工配制成的三元肥料称为复混肥料。通过对复合肥料与单质化肥的对比,可更加了解复合肥料的优越性。

(1)复合肥料的优点①养分种类多,含量高复合肥料中所含养分种类比较多,有效成分含量也高。例如,磷酸二铵是一种18—46一O的复合肥料,表示该肥料是含氮18%、含磷(P2O5)46%的二元复合肥料。它比单质的氮肥或磷肥养分种类多,含量也高。②物理性状较好,施用方便复合肥料的颗粒比较坚实、无尘,粒度大小均匀,吸湿性小,便于贮存和施用。复合肥料既适于机械化施肥,也便于人工撒施。③副成分少,对土壤无不良影响单质化肥一般都含有大量副成分。如硫酸铵只含20%的氮素,而其中含有大量硫酸根副成分,除少数缺硫土壤需要补充硫以外,大部分硫酸根存留在土壤中,造成硫资源的浪费;而复合肥料所含养分则几乎全部或大部分是作物所需的,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由于副成分少,对土壤性质基本没有影响。④成本低,效益高生产一吨20—20一O的硝酸磷肥比生产同样成分的硝酸铵和过磷酸钙可降低成本10%左右。1公斤磷酸二铵相当于0.9公斤硫酸铵和2.5公斤过磷酸钙中所含的养分,而在体积上却缩小了75%。这样可节省运输费用和包装材料等。

(2)复合肥料的缺点①养分比例固定,难以满足作物的需要。许多作物在各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并不相同。各地区土壤肥力以及养分释放的状况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养分比例相对固定的复合肥料难以同时满足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的要求。②各种养分释放速度与作物要求不同步。各种主要养分在土壤中的移动规律各不相同,如氮肥的移动性比磷、钾大,而肥料的后效却远不如磷、钾长。因此,复合肥料在养分所处位置和释放速度等方面很难完全符合作物某一时期对养分的特殊要求。

应该指出,复合肥料应该作基肥施用,以满足作物中后期对磷钾养分的需要,而它也是生产复混肥料最重要的基础肥料。

23.为什么说复混肥料是当前我国化肥工业的发展方向

根据土壤类型和供肥状况以及作物的营养特点,发展复混肥料是国外发展复合肥料的重要经验之一。由于复混肥料克服了一般复合肥料的缺点,具有配比多样化、产品系列化的优点,因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不少单位也开始生产专用复混肥料,如棉花专用肥、西瓜专用肥等。这和国外发展复混肥料的做法有些相似。生产复混肥料常常需要进行肥料的二次加工。一般用尿素、磷铵和氯化钾或硫酸钾等高浓度化肥做基础肥料,配以单质肥料制成三元复混肥料。这会给农民带来方便,增加效益。所以说,复混肥料是我国化肥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我国复混肥料起步较晚,发展速度不快,到目前为止,我国复混肥料的生产总量只占国产化肥总量的10%左右,而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复混肥料的比重均在70%以上,相比之下,差距很大。总之,我国发展复混肥料的潜力很大。

24、是不是任何单质化肥都能混合制成复混肥料

由于单质化肥的性质不同,所以并非任何单质化肥都适合混配制成复混肥料。决定肥料能否混合的原则是在混合后应保证:

(1)肥料的物理性状不能变坏;

(2)肥料中的养分不受损失;

(3)肥料在运输和施用过程中不发生析离现象;

(4)有利于提高肥效和工效。

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就不应进行混合。例如,铵态氮肥与碱性肥料不能混合,混合后易损失氮素;尿素与过磷酸钙直接混合会发生加合反应,而生成溶解度很大的物质,引起潮解吸湿;粒径大小悬殊的肥料混合后容易发生养分析离现象等等。这些肥料是不能混合的。所以说复混肥料是技术和物质结合的产物,并非象一些人所想的那样,把两、三种化学肥料倒在一起,搅拌一下就成了复混肥料。

25、我国复混肥料的技术标准是什么

目前我国生产的复混肥料应符合表2规定的各项技术标准。

表1复混肥料技术要求(GB1506—2001)

项目指标

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

注:①组成产品的单一养分含量不得低于4.0%,且单一养分测定值与标明值负偏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l.5%

26、应如何选用复混肥的料品种

我国土地辽阔,作物种类繁多,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供肥特点及各种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特性,有针对性地选用适宜的品种。只有品种选择适宜,才可能明显提高作物产量,充分发挥复混肥料的优越性,否则只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产量不高。一般粮食作物宜选用氮磷含量高的复混肥料;豆科作物宜选用磷钾含量高的复混肥料;对于某些经济作物应选择与土壤、作物相适应的三元复混肥料或含有微量元素的复混肥料。

此外,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性质等也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例如在南方水稻产区不宜选用硝酸磷肥系列的复混肥料;对于盐碱地或对氯敏感作物,则不能选用含氯的三元复混肥料。还有土壤供肥水平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对三元复混肥料来说,选用不同氮磷钾比例的品种应参考土壤供肥的水平。表3可供选用复混肥料品种时参考。

表2土壤供磷、钾水平与选用三元复混肥料品种的关系

土壤供钾水平土壤供磷水平

低中高

低1:2:21:1:(1.5~2)2:1:(3~4)中1:(1.5~2):11:1:12:1:3高1:3:12:2:(0.5~1)2:1:(1~2)

27、复混肥料的施用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复混肥料的施用技术可以归纳为以下3点:

(1)作基肥或种肥施用复混肥料应作基肥施用,也可作种肥,作种肥时要注意肥料与种子分开。复混肥料原则上不宜作追肥。因为复混肥料作追肥,磷钾养分不易发挥肥效,反而造成资源浪费。追肥应以单质氮肥为主。但目前有的复混肥料厂家出于推销产品的目的,往往对农民有误导之嫌。

(2)与单质肥料配合施用复混肥料的配方虽然是针对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土壤供肥特点确定的,但很难完全符合实际的要求,因此在施用复混肥料时,还应根据田间作物的生长状况用单质氮肥调节营养元素的比例,使之最终适合作物营养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

(3)采取相应的施肥方法复混肥料中所含养分的形态不同,应采取相应的施肥方法。例如,对含铵态氮的复混肥料,应深施覆土,减少养分的损失;对含硝态氮的,应避免施于水田:对含磷、钾养分的复混肥料,应集中施用,并施于根系附近,这样既避免养分被土壤强烈固定,又便于作物吸收利用,提高肥效。

28、什么是配方肥料?

配方肥料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用各种单质化学肥料(或)复混肥料为原料,配制成的适合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的肥料。

29、TYS土壤给养保养剂为什么使用效果好?

TYS土壤保养剂是利用甘肃天然独特镁质硅酸盐(坡缕石式凹凸棒石)无机非金属生态材料制成的,兰州大地生物工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该产品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分期性、膨胀性和阳离子高模等物理特性,并含有众多农物必需的生命元素,氮、磷、钾、镁、硫、硼、锋、钼、铁、锌、铜、锰、硅、硒、钇营养元素,能有效促进农作生长。亩施10公斤,TYS土壤给养保养剂矿物肥做种肥使用,可以有效解决农家肥不足,带来的作物缺乏中,微元素问题,同时能改良土壤,疏松土质,治理盐硷和提高阳离子代换量,提高化肥利用率。

30、为什么说配方肥使用多少,标志着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力度?

配方肥料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度物化的产弱,配方肥料的应用面积和数量,标志着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在目前和未来。我国的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31、为什么大棚(温室)蔬菜施二氧化碳能增产

二氧化碳(Co2)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成分。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通过叶绿素就可以制造出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碳水化合物一单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只有0.03%(300毫克/升)。在大棚(温室)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就等于增加了光合作用的原料,因而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增加二氧化碳的方法很多,有液化二氧化碳(钢瓶装),二氧化碳发生器和增施有机肥等。目前在生产上采用碳酸氢铵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硫酸铵的方法,简便易行。具体做法是在大棚中,不同位置放置容器,内衬塑料薄膜,放入稀释4倍的硫酸1~2公斤。在晴天上午8时左右,向稀硫酸中投入一定量的碳酸氢铵。

人工增施二氧化碳的最适浓度与蔬菜种类、品种和光照强度有关。一般瓜类为1000~1300毫克/升,其它蔬菜为600~800毫克/升。

32、大棚蔬菜施肥中存在哪些问题

大棚蔬菜是一种高产集约化的栽培方式,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因此各地发展速度很快。据典型调查发现,大棚蔬菜施肥中存在的问题有:

(1)养分投入大大超过蔬菜需要根据山东省某市49个大棚黄瓜施肥的实地调查,黄瓜平均产量为6671.4公斤/亩,而施用的化肥数量,氮(N)为131.3公斤/亩、磷(P2O5)为191.7公斤/亩、钾(K2O)为70.9公斤/亩。对比亩产7000公斤大棚黄瓜的养分吸收量,氮(N)为19.1公斤/亩,磷(P2O5)为9.1公斤/亩,钾(K2O)为24.3公斤/亩,显然养分投入大大超过蔬菜的实际需要,氮为5.87倍、磷为20倍、钾为1.9倍。这种施肥现状不能认为是合理的。

(2)养分投入极不平衡大棚蔬菜氮的投入普遍偏高。最低为每亩52.39公斤氮;最高的为每亩134.9l公斤氮,平均为每亩89公斤氮;磷的投入差别很大。最少的每亩只有16.09公斤磷(P2O5),最多的每亩高达150.24公斤;钾的投入普遍很少。一般在每亩15.17~61.08公斤钾(K2O)之间。显然养分投入极不平衡,因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氮肥利用率很低上述施肥量加上有机肥的投入才换来8664公斤蔬菜产量,从大棚蔬菜实际吸收养分来看,投入大于实际吸收若干倍,因而氮肥利用率明显降低,由于化肥施用不合理,极易造成耕层土壤高浓度的盐害,从而引起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33、叶面肥的种类、效果和特点有哪些

作物不仅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养分,而且也可以通过茎叶吸收养分,前者的施肥叫做根部施肥,也叫土壤施肥,而后者的施肥则称为根外施肥,也称叶面施肥。不同营养元素两种施肥方式各有侧重,比如,大量营养中的氮磷钾因作物对他们的需要量大,应以根部施肥为主,根外施肥为辅,相反,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主要应采用叶面施肥的方式,避免土壤对养分的固定,从而有利于提高微肥的使用效果。

叶面肥的种类很多,品种各异。(1)从营养成分来分有:大量元素(N、P、K)的,也有微量元素的(以微肥为主):(2)从产品剂型来分有:固体的、液体的,也有特殊工艺制成的膏状的,如云南产的容大丰膏肥。(3)从产品构成来看具有复合化的特征,一般将氮磷钾、微肥与氨基酸、腐殖酸或有机络合物复合形成多元、复合的叶面肥。例如北京产的氨基酸液肥,云南产的腐殖酸为特色的容大丰膏肥,以及北京产的燕都牌络合肥等。

34、如何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冲施肥

冲施肥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施肥方法,它常用于蔬菜保护地栽培中,是一种主要的追肥手段。这项技术是将肥料溶于水后,随水冲施到栽培地中。考虑到大棚土壤一般含磷丰富的特点,因此对冲施肥的技术要求是:

(1)肥料应是全溶性的,一般不含或少含有残留于土壤的副成分:

(2)肥料配方中磷的含量宜少不宜多;

(3)不易发生突发性浓度障害;

(4)氮素具有持续的效果。

果菜冲施肥的养分配方,设计为N,P2O5、K2O总养分为45%,根据果菜类蔬菜的营养要求,确定冲施肥的配方为18-6-21,当然根据大棚土壤的具体情况配方也可作适当调整。总之,应选用氮钾含量高的冲施肥,否则对磷资源是个浪费。为了防止蔬菜发生浓度障害,冲施肥中的钾源宜选用硫酸钾或硝酸钾而尽量不用氯化钾。其中氮源也尽量少用氯化铵,一般控制在20%以内,硝态氮为10%其他的氮为尿素;冲施肥中的磷素由磷酸一铵提供。这样设计的冲施肥,有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

在使用冲施肥过程中应防止出现的偏向有:(1)使用单质的尿素、磷肥和钾肥,容易造成盐类浓度过高的障害;(2)使用一般的复混肥由于它不是全溶性的,往往会产生过多的不溶物;(3)选用冲施肥的养分比例不适合冲施肥高氮低磷高钾的要求。

在正确使用冲施肥的情况下,冲施肥应具有以下4大优点:

(1)施肥均匀,不烧根;(2)施肥方便,不伤根;(3)作物吸收养分快,肥料利用率高;(4)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产品的品质和增加经济收益。但是,一般冲施次数不宜过多,以免菜苗徒长。

35、如何评价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

(1)增加作物产量。据有关资料,化肥在各项增习因素中的作用占40%-60%。国外如此,我国也不例外,一般中低产田(无限制因子时)化肥的增产作用大于高产田。合理施用化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

(2)提高土壤肥力。农民对施用有机肥料能提高土壤肥力深信无疑,但化肥的后效易被人忽视,连续多年合理施用化肥后效将叠加,生产实践证明耕地肥力不但能保持而且能越种越肥。不同年代无肥区作物单产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是生产力不断提高的有力证据。

(3)发挥良种潜力。一般高产品种可以认为是对肥料高效应的品种,肥料投入水平成为良种良法栽培的一项核心措施。

(5)可补偿耕地不足,我国耕地由于多种原因正在逐渐减少。对农业增加化肥施用量,实质上与扩大耕地面积种的效果相似。按我国近年的平均肥效,每吨化肥养分产粮食7.5吨,若每公顷耕地的粮食单产也是7.5吨,则每增施1吨化肥养分,相当于扩大耕地面积1公顷。

(6)是发展经济作物,森林和草原的物质基础。我国在农业实现良种化,持续提高施肥量、获得粮食连年丰收的基础上,我国经济作物获得大幅度发展。粮食的丰收有力地促进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大面积实施,因而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巨大,难以取代。

36、我国肥料技术政策的要点是什么

1983年5月国家科委制定的中国肥料技术政策,其要点是: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实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这是指导作物合理施肥、科学用肥以及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重要依据。

这一技术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从国家根本利益出发的施肥策略,而不是因化肥供不应求的权宜之计。其理由是:

(1)我国目前可开垦的荒地不多,发展农业生产只能走提高作物单产的道路。实行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仅显示了化肥投入是保证作物高产的物质基础,而且也表明合理利用有机肥源是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重要措施。

(2)我国有机肥源种类多、数量大,合理利用有机肥源,可以充分发挥它在平衡养分中的重要作用,变废为宝,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循环利用;目前作物所需要的大部分钾,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有机肥料补充。

(3)减少厩肥、鸡粪等有机肥料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37、土壤保肥性能是怎么产生的对合理施肥有什么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施用一定数量的氮肥,除了被作物吸收外,土壤中总会存留一部分氮素,它们为什么不会随水向下层淋失呢这是因为土壤具有很强的保肥性能。实质上,土壤保肥性能与土壤胶体吸附性有密切的关系。

土壤胶体一般有3类:

第一类是有机胶体,也就是腐殖质,它带有负电荷。有机胶体的颗粒不仅很小,而且性质很活泼。

第二类是无机胶体,主要是指带负电荷的极微细的粘粒。

第三类是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有机—无机胶体形成后,往往相互结合成团,形成微团聚体。

正是因为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和充沛的表面能,才是它能吸附分子态物质的根本原因;正是土壤胶体一般带有负电荷,它才能吸附阳离子,而具有保肥性能。因此,土壤保肥性能对合理施肥的意义在于:①根据保肥性能的大小,合理掌握施肥量,过量施肥不仅是资源浪费,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施肥不足则会造成减产。②应通过增施有机肥料的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肥能力,使化肥施用更加高效。

38、连年施用化肥,土壤会不会板结

不少人常常担心,连年施用化肥,土壤会板结。不少宣传材料也多有误导。

土壤板结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发生过的事,尤其是含有机质少的低产田比较突出。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当时国产化肥很少,进口的氮肥主要是硫酸铵。当硫酸铵施入土壤后,铵离子便把土壤胶粒上吸附的钙离子交换下来了,而钙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就形成不溶性的硫酸钙。这样长此下去,由于硫酸钙沉积在土壤中,逐渐堵塞土壤孔隙;再加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本身就不疏松,因而使土壤发生板结。

现在氮肥品种有了更新,已不再是单一的硫酸铵,而主要品种是碳酸氢铵和尿素,这两种化肥,本身不含副成分,它们施入土中后,不给土壤留下任何残留物,就不会出现堵塞土壤孔隙而造成板结的问题。

目前在贯彻中国肥料技术政策的前提下,走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道路,许多情况已发生了变化,因此这种担心就不必要了。在一般情况下,施用化肥不会造成土壤板结。其原因是:

(1)由于有机肥料的合理利用,虽然每亩用量不多,但对改善土壤性状,增强保水、保肥能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或秸秆覆盖的土壤有机质,在克服土壤板结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3)在提高单产的同时,作物根茬残留量也相应地增多了,它对熟化土壤,消除板结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注意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即使化肥用量增多,也不会出现土壤板结问题。相反,将会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为作物丰产提供良好的条件。

40、如何根据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合理施用磷肥

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往往是判断土壤肥力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该土壤供磷能力的大小,了解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对指导磷肥施用有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南方是酸性土壤,而北方是偏碱性的石灰性土壤,因而测定有效磷的方法不相同,其标准自然也就不一样了。酸性土壤有效磷(P)的标准(毫克/公斤)是:0~15为低;16~30为中等;>30为高。石灰性土壤有效磷(P)的标准(毫克/公斤)是:<6为低;6~10为中等;>10为高。

当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时,表示土壤缺磷或严重缺磷,增施磷肥有明显或极明显的效果;当土壤有效磷为中等时,说明施磷肥有一定的效果;当土壤有效磷含量高时,表明土壤含磷丰富,施磷肥的效果往往不明显。但是对于高产田来说,土壤有效磷含量虽高,还应考虑到养分平衡的原则,因此适当施用少量磷肥也是必要的。

应当指出:①土壤有效磷的含量明显受施磷肥情况的影响,随着每年施用大量磷肥,土壤有效磷含量会逐步提高。因此,应随着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对磷肥用量进行适当调整。②实践证明,氮磷配合施用有利于作物增产。可见,只施磷肥或偏施氮肥都是不对的,应树立起养分平衡的观念。

41、为什么在缺磷的土壤上施用磷酸二铵,效果一年不如一年

磷酸二铵是一种含N18%,含P20546%的二元复合肥料。如果用于缺磷的土壤,第一年玉米增产效果极其显著。其主要原因是这种高磷低氮的复合肥解决了土壤供磷不足与玉米需磷较多的矛盾,所以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但是第二年仍然只施同样数量的磷酸二铵效果就不如第一年的效果好。这是因为土壤缺磷的主要矛盾解决了,而氮素不足又成为影响玉米高产的限制因素。这样下去连年施用磷酸二铵,自然效果一年不如一年。总结教训一句话,就是没有按平衡施肥办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南方各省陆续出现作物缺钾症状,经测定是土壤缺钾,在施用氮磷化肥的基础上,增施适量钾肥,在多种作物上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而当时北方石灰性土壤,由于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为丰富,并未发现作物缺钾症状,因此有人认为北方石灰性土壤不需要施用钾肥。用这种观点说明过去是正确的,但要说明现在和将来就未必正确了。

这种观点说明过去为什么是正确的呢这是因为南方酸性土中的粘土矿物,基本上不固定钾,也没有钾向外释放,因而土壤容易缺钾,加之南方降水量充足,矿物风化较快,土壤养分容易流失,因此南方土壤速效钾含量很低,多数在30~60毫克/公斤;而北方石性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固钾能力强,所固定的钾在一定的条件下会释放出来,加之北方雨水较少,土壤中的钾不易流失,所以北方土壤速效钾含量较为丰富,一般都在100毫克/公斤左右,因此那时作物很少出现缺钾现象。

只有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按照土壤的供钾能力和作物的需钾特性科学地施用钾肥,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增产作用。这是北方农民值得重视的问题。

43、碱土为什么要施用石膏

首先说明,只是pH大于7的碱性土壤不是碱土,例如北方大面积石灰性土壤pH都在7以上,但它不属于碱土。只有土壤交换性钠超过5%、pH达到9以下的才属于碱土的范畴。

一般常用溶液中的碳酸根和重碳酸根的含量来表示土壤的碱度;用交换性钠占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土壤碱性的强弱。当交换性钠超过5%以后,土壤就开始表现出碱土的性质,这时土壤的物理性质即开始恶化。当交换性钠超过15%时,土壤就相当明显地出现碱土的不良性状。如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干旱地区有零星分布的碱土,其特点是pH值很高,一般可达9以上,土壤粘重,通气性差,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施用石膏可以改良碱土。因为,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可与土壤溶液中的碳酸钠和重碳酸钠起化学反应,用钙离子把钠离子交换出来,形成易溶于水的硫酸钠。硫酸钠可通过灌溉随水排出耕作层,从而消除耕层土壤中的交换性钠,改变土壤胶体的分散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从而达到改良碱土的目的。

44、种子包衣还是敌委丹好

作物产量会因病害的侵袭而减产或绝收。像大麦条纹病,小麦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等病害,一但发生可减产20-30%。过去大家都是在病害发生时进行喷药防治,这样费力、费钱,有时还会耽误防治时期。大麦条纹病、小麦根腐病等病害发生后、喷药防治效果很差。用敌委丹包衣来处理种子,可安全、经济、有效地防治这些病害。

敌委丹是瑞士先正达公司开发的新型种衣剂。经敌委处理的种子出苗整齐、均匀,幼苗健壮。种植者必加大播种量来保证基本苗数,还可适当减少播种量。经过敌委丹处理的种子,在适当的储存条件下,可安全存放一年而不影响发芽率。

应用技术

敌委丹剂型先进,成膜性好,不脱落,干燥快,使用中无粉尘污染。包衣方法简便,可直接包衣,无需再加热敖制成膜剂。即可供农户简易拌种,又可供种子行业大批量机械化处理。

农户拌种:用塑料袋或桶盛好要处理的种子,将敌委丹用水稀释(一般每100公斤种子兑水1-1.5公斤),充分混匀后倒入种子上,快速搅拌或摇晃,直至药液均匀分布到每粒种子上(根据颜色判断)。

45、影响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性的土壤因素有哪些

从理论上讲,土壤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足以满足作物几十年的需要。尽管如此,为什么还经常出现微量元素的缺乏症状呢这是由于土壤微量元素的特点——全量高而有效性低所决定的。更重要的是许多环境因素,影响着微量营养元素有效性。它们是:

(1)土壤酸碱性(即pH)如图4所示,一般在酸性(pH<6.5)条件下,由于铁、硼、锰、铜、锌的溶解度增加,因而它们的有效性也随之提高;而钼相反,其有效性会降低,所以酸性土容易缺钼,而当土壤pH下降到5.0以下时,锰、铜、锌、硼的有效性也会下降。

在碱性(pH>7.5)条件下,提高pH值能显著降低土壤中铁、硼、锰、铜、锌的有效性,所以石灰性土壤容易缺乏这些微量营养元素。

(2)氧化还原状况在相同pH条件下,还原态铁、锰、铜的溶解度一般均比氧化态的大,因而有效性较高。

(3)有机质土壤有机质是一种天然螯合剂,它可以与金属微量元素螯合,如铁、锰、铜、锌等,使其有效性降低。但是一些简单的螯合物可以被作物吸收利用。

THE END
1.肥料知识大全6、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有什么差别? (1)有机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具有明显的改土培肥作用;化学肥料只能提供作物无机养分,长期施用会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使土壤“越种越馋”。 (2)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养分,所含养分全面平衡;而化肥所含养分种类单一,长期施用容易造成土壤和食品中的养分不平衡。 https://www.xifeng.gov.cn/zxfw/bmlqfw/snfw/nykjfwzs/202107/t20210713_69001485.html
2.增施哪种肥可促使磷肥的转化吸收磷肥增强作物的什么能力过磷酸钙作基肥、种肥、追肥均可。为了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磷营养的需要,可以将磷矿粉作基肥供作物中后期吸收,以过磷酸钙作种肥供作物苗期吸收,这样不同品种的肥料相互搭配是比较科学的施用方法。对水溶性的速效磷肥,为了减少土壤对磷的化学固定,应提倡集中施用,如条施、穴施、与有机肥混合施;对难溶性的迟效磷肥https://liumingwang.com/106654.html
3.土壤持续利用(精雅篇)有机肥之所以能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除了它含有某些可以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有机物质外, 主要得益于它的养分全面, 既有大量元素N、P、K, 中量元素Ca、Mg、S、又有Zn、Mn、Fe、B、Mo等各种微量元素, 同时它的养分释放缓慢, 肥效长久。二者配合施用, 可以互为补充, 取长补短, 缓急相济, 充分发挥土壤肥料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7vnam1.html
4.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技术规程第1部分:马铃薯ICS 65.020.20 CCS B 05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 2769.1—2022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技术规程 第 1 部分:马铃薯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chemical fertilizer Part 1: potato 2022-08-30 发布 2022-09-30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https://dbba.sacinfo.org.cn/attachment/downloadStdFile?pk=eebcfca78bd855b87e06410e9b4e8cc8984ca23ab0308f41bfd988aed484147e
5.答复关于眷制订实施水果蔬菜种植使用有机肥农家肥的国家标准的您提出的关于尽快制订实施水果蔬菜种植使用有机肥农家肥的国家标准的建议收悉。经商市场监管总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果蔬化肥、激素和农药超标问题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先后制定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到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持续推进化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665801&moduleid=21
6.有机肥是指什么肥料有机肥料的价格制作及使用方法→MAIGOO知识农业生产离不开肥料,除了常用的化肥外,有机肥料凭借种类多、来源广、肥效较长、能改良土壤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生态农业领域。现代农业将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相配合施用,可以取长补短、缓急相济。那么有机肥价格多少钱一吨?有机肥是什么原料做的?有机肥料怎么使用呢?下面和Maigoo网编辑一起来看看有机肥https://www.maigoo.com/goomai/292788.html
7.化肥是否属于农药?如何更有效的使用化肥?④需要追肥的话,就需要多选用高浓度速效化肥如尿素、磷酸二氢钾等; ⑤灌溉施肥及叶面喷肥时,要选用高浓度、易溶解、残渣少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铵、磷酸二氢钾及种类繁多的叶面肥等。 4、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 ①增施有机肥对发展可持续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更显重要。 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19738.html
8.包括推广复合施肥技术全面改进施肥方法和化肥有机肥配合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包括推广复合施肥技术、全面改进施肥方法和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标签:利用率方法复合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农作物/植物种子繁育员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B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371c530e608f42c083efd4d3fbda09b6.html?fm=bdbdsa9b08e6fda1f4d81717a25123da0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