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部门联合发布通知: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化肥保供稳价工作
通知强调:
要强化组织协调调度,优先保障化肥企业原料、能源等生产要素供应;
要提高化肥生产企业产能利用率,优先保障重点化肥厂生产用能指标,允许A、B级化肥生产企业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期间自主减排;
允许磷肥企业在磷石膏年度控制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调整平衡企业月度、季度间新增磷石膏考核指标;
要强化储备调节作用及时投放钾肥储备,鼓励引导本地区化肥生产流通企业保障国内市场供应,严格按照最新规定对进出口化肥实施法定检验;
要全力畅通供应国内的化肥运输配送,落实好农用化肥运价优惠政策,确保散装钾肥运输所需敞顶箱配用量,积极保障进口化肥海运需求;
充分发挥各级供销合作社化肥流通主渠道作用,加大在重点产粮区的运销备肥力度;
要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化肥市场流通秩序;
要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倡导有机肥替代化肥;
要形成化肥调控工作合力。
此前,针对化肥市场哄抬炒作、价格快速上涨的问题,国家有关部委已采取一系列措施。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消息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派出联合调研组,赴河南、河北两省开展专题调研,了解化肥期现货市场运行情况。
8月4日市场监管总局消息,针对化肥市场哄抬炒作、价格快速上涨的问题。近日,市场监管总局根据举报线索,对涉嫌哄抬钾肥等化肥品种价格的生产和经销企业立案调查。
上半年化肥价格涨势较快,持续高位运行
国家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中心9月22日发文称,2021年上半年,化肥类农资市场呈现供需两旺态势,氮、磷、钾、复合肥等化肥产品行情持续向好,价格上涨势头明显,近期一直保持在高位。
国内农业生产夏季用肥主要以高氮肥为主,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氮肥、复合肥价格持续提升。
1-7月份,小颗粒尿素出厂均价为2267元/吨,同比上涨33.27%;大颗粒尿素出厂均价为2255元/吨,同比上涨32.26%;45%含量复合肥出厂均价为2528元/吨,同比上涨15.8%。
7月30日,碳酸氢铵、尿素和三元复合肥等化肥价格分别为0.9元/公斤、2.74元/公斤和3.4元/公斤,较年初分别上涨45.53%、49.87%和38.78%,较去年同期分别上涨28.78%、66.59%和36.00%。
从往年情况看,通常夏季农业生产对磷酸二铵的需求较少,但随着社会库存降低,企业、基层库存有限,今夏市场供应出现短缺,特别是无现货供应导致磷肥价格持续上涨。
2021年1-7月份,64%二铵出厂均价3012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41.08%;截至2021年7月30日,64%磷酸二铵出厂均价3300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54.78%。
由于钾肥大型龙头企业控货能力较强,即使在需求淡季,市场“高价待售”情况也逐渐增多起来,推动钾肥价格上涨。
7月30日,氯化钾价格为3.95元/公斤,较年初价格上涨61.08%,较去年同期上涨83.70%。
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出口拉动、国内库存有限和需求增加等因素共同影响,化肥部分产品现货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上半年煤炭、硫黄、硫酸、磷矿石及合成氨价格不断上涨,无烟煤洗中块价格涨至1373元/吨,较年初上涨51.05%,湖北地区硫酸价格涨至近1000元/吨,上涨122.00%,28%品位磷矿石价格涨至530元/吨左右,涨幅约51.43%,拉动尿素、磷肥成本的不断增加。
由于原材料成本增幅快且大,化肥企业储备原料不及时,未能及时缓冲压力,导致尿素价格较年初提涨843元/吨,磷酸一铵价格较年初提涨1450元/吨以上,钾肥价格较年初上涨1800元/吨以上,拉动复合肥价格持续上涨。
市场需求方面,粮食价格提升和国家补贴利好提高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农产品耕种面积有所增加;下游复合肥、三聚氰胺等行业生产在今年亦有一定幅度增长,生产和需求两端共同发力,助推化肥、农药价格不断创出新高。
由于原材料成本继续高位运行,10月份秋季用肥启动后,市场价格或维持高位整理。在国家“保供稳价”政策作用下,预计价格上涨幅度将有所放缓。预计秋季备肥阶段,复合肥45%出厂参考价格在3400-3450元/吨,45%高磷肥出厂价参考3200元/吨左右;64%二铵主流出厂价格3200-3600元/吨;尿素主流价格2700-2750元/吨。
原标题:《价格会降吗?十三部门齐出手,关乎化肥保供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