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不复合!化肥“忽悠团”为何频频得手?民生

原标题:焦点访谈丨“复合肥”不复合!化肥“忽悠团”为何频频得手?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农民种地,少不了要用到化肥,要是碰上假劣化肥,别说增产,可能庄稼都长不好。可是最近几年,有一些化肥“忽悠团”打着“厂家直销”的幌子流窜乡村,通过车接车送、给农户授课、请农户吃饭等方式拉近关系,忽悠农民掏腰包购买伪劣农资,让农民受伤不轻。这些化肥“忽悠团”为什么能频频得手呢?江西省景德镇市多部门联手,破获一起跨省市制售假化肥案件,挖出了背后的隐秘团伙,“忽悠团”诈骗链条也随之浮出水面。

每年的3月至5月是农资销售的高峰。但最近几年,在一些地方,从春耕开始,化肥“忽悠团”就不请自来。

说是请客吃饭,到了地方却要先上课。“忽悠团”售卖的所谓“化肥”总是号称“比复合肥更好用”,但又比正规复合肥便宜十几二十块钱。买来的化肥到底怎样?这几年出的事可不算少。

检验报告印证了农业执法人员的判断,所谓的“大锅菜”复合功能肥,缺磷少钾,其实只是单一的氮肥。那么,单一氮肥可以标注“复合功能”这样的字眼吗?

国家化肥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汪洪: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和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382里,对复合肥都有明确定义,是指氮、磷、钾三个元素。强制性标准里对肥料的通用名称有明确规定。复合功能肥、聚控肥都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规定。它就是简单的氮,不能称为复合肥,加上“复合”两个字,更多是有点诱导和忽悠的成分。

国家强制性标准还明确要求复合肥包装袋上的养分元素要按照氮、磷、钾的顺序标识各元素所占的百分含量。“大锅菜”的包装上也印了一些养分元素,又是什么呢?

按照现行的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在农业农村部门,对这类“忽悠团”行为只能进行最高三万元的行政处罚。执法人员发现,仅2023年,这伙人就已经在南昌、上饶、九江等地接受过多次农业行政处罚,到这起案件时,罚款总额已达八九万元。

江西景德镇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党支部副书记、一大队大队长裴戈:不惧怕行政执法打击,这就是“忽悠团”的典型特征。他希望把农业部门的行政处罚尽快处理掉,把这件事抹平,不要往深里抓。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执法监督处副处长彭嘉瑶:所以要加大执法合力,加大监管合力,来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专案组三次往返河北、河南、安徽、山东等省,行程上万公里调查取证。在河北邢台市临西县,专案组人员终于见到了隆昌生物肥料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某华。

专案组发现,张某华曾用自己注册的河北隆昌生物肥料有限公司的名义向河北、山东等地的六家小化肥厂订货,让他们代工生产最便宜的单一氮肥,装在隆昌公司精心设计的“复合功能肥”包装袋里。河北立强肥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对代工生产的要求,立强公司其实很清楚。立强肥业有限公司并不具备复合肥的生产能力,但他们却欣然接单,把单一氮肥装进了“复合功能肥”的包装袋。

2023年7月,当专案组来到这家工厂,该公司负责人对自己的行为矢口否认。但执法人员却在这家企业的仓库里发现了大量已经装好、还未运出的化肥,标注的生产商就是河北隆昌生物肥料有限公司。

这次发现的隆昌公司订制的化肥又有了新变化,品牌从“大锅菜”换成了“隆茂昌”,通用名也从复合功能肥变成了更加不知所云的“碳酶聚控肥”。显然,这是“忽悠团”化肥的再一次“变装”。被发现的供货合同也坐实了这家企业和隆昌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眼见事情暴露,立强公司的负责人只得承认。

氯化铵和硫酸铵都属于氮肥的生产原料,成本价为800—900元/吨。据专案组调查,几个代工厂将原料简单搅拌装袋后,卖给订制化肥的总经销商张某华,价格就变成1100—1200元/吨,中间差价约300元/吨;总经销商张某华把化肥交付给代理商张某昌,价格为1375元/吨,差价约200元/吨;张某昌转卖给实体“忽悠团”的价格为1900元/吨,中间差价约500元/吨;“忽悠团”卖给农户的最终价格为3250元/吨,其中,业务员抽成500元/吨,讲师抽成150元/吨,“忽悠团”几位负责人获利700元/吨。就这样,成本不到1000元/吨的氮肥,披着复合肥的外衣,在农户手里翻了三倍多。

经查证,该团伙共售卖伪劣化肥800余吨,涉案金额200余万元,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为农户挽回损失120余万元。2024年4月,售卖“大锅菜”牌复合功能肥的“忽悠团”成员以“销售伪劣产品罪”被提起公诉,由行政案件升级为刑事案件,意味着对这类案件打击力度的加大。

江西景德镇市公安局食药环分局副局长罗勇: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从刑事范畴来讲打击难度极大。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专门制定和修订针对化肥的条例法规,到底属于行政处罚范畴,还是作为公安刑事打击范畴,这是个难点。

近年来,我国一直大力推进农资领域的法治建设。2021年颁布了《种子法》、2022年新的《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实施。与种子、农药、兽药、饲料等主要农业投入品均有法律法规的情况不同,化肥至今还没有专门的法规。

就在售卖“大锅菜”假化肥的“忽悠团”案件开庭审理期间,记者再次来到河北立强肥业有限公司。作为上游生产端,这家公司目前没有人被追究法律责任。在另一家没有被执法人员调查过的工厂,负责人的胆子就更大了,直接报出了价格。

这位负责人所说的“企业标准”是指化肥生产企业自己申报的标准。按照规定,企业标准的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河北隆昌生物肥料有限公司就先后申报了“复合功能肥”“碳酶聚控肥”等多个企业标准,打开“标准信息”可以发现它们几乎都是单一的氮肥,但这些名字均获得了生产许可。将企业标准生产许可标志印在包装袋上,隆昌公司就可以去订制“忽悠团”所需的任何肥料了。

编辑丨肖津谢元森杨萍哈乐摄像丨席鸣曹子啸陈丹阳刘阳剪辑丨张文庆策划丨牛彦敏余仁山

THE END
1.单一肥摇身变为“复合肥”?打击农资造假乱象刻不容缓打击农资造假乱象,离不开有关部门扛起责任,严格依法监管。今年,国家七部门联合行动,对化肥“忽悠团”问题进行专项治理,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威慑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通过综合运用刑事、行政、民事等追责途径,对农资造假进行更高效、全面地治理。只有监管形成合力,才能严厉打击违法乱象,呵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守https://www.cnr.cn/newscenter/comment/cnrp/20240516/t20240516_526706397.shtml
2.销售到假化肥怎么办,我是一名刚从事农资经营的个体户,在什么都律师您好、我是一名刚从事农资经营的个体户,在什么都还不是太懂的情况下进了一批化肥,本人一再要求质量要合格的,经销商把货送到时我直接送到客户地里,现在用户送到质监局进行了化验,结果是不合格,我该怎么办,用户找律师我该承担什么责任,请解答谢谢。 https://m.66law.cn/question/7050402.aspx
3.化肥企业范文12篇(全文)李霞向记者举例, 前段时间《农资导报》曾关注过的“乌兰浩特惊现无磷二铵”事件, 称为“美磷二铵”的产品居然不含任何磷养分;价格低廉引得河南省尉氏县农民蜂拥订肥的复合肥, 标识竟然是M25-Ca10-S10, 丝毫没有氮磷钾养分, 坑农害农行径恶劣……历数这些假化肥事件, 李霞显得很愤怒。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1e6oq24.html
4.识破年底新招数!这些都是骗人的假化肥,千万别买!识破年底新招数!这些都是骗人的假化肥,千万别买! 每到用肥旺季,化肥市场激战正酣,同时,更是假劣化肥横行的时候。金色颗粒、黄色外包装的“金尿素”,钻地缓释不怕晒的“晒肥”,中微量元素计入总养分凑出46%的“含锌、含硫尿素”肥明目张胆地摆放在各农资经销店。还有各种微信上面被推广的没听过名字没有许可证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612/15/c216301.html
5.2022年农业综合执法工作总结范文(通用7篇)如农资打假方面 ,利用“送科技下乡”“放心农资下乡”进行宣传周活动 ,面对农民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宣传 ,讲解辨别假种子 、假农药 、假化肥知识 ,提高农民维权意识 。为此共下发宣传资料500余份 ,接待农民来信来访50余人次 。如打击非法捕捞方面 ,县公安局 、县农业农村局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严厉https://www.ndcksc.com/fanwen/100960/
6.肥料圈肥料圈,是专业农资化肥行业门户,汇集肥料、机械各种优质产品,提供行业资讯、展会、价格、农业技术等信息。https://www.feiliao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