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农民通过“淘宝代购”买到假中药材种子损失百万元。事实究竟如何?
“代购”跑不了,赔偿不会少
记者莫志超
农民受损失而又得不到赔偿,乍一听问题确实不小。但事情的原委到底如何,农民是否会因为“代购”的“知假买假”行为而丧失了索赔的权利?
在种子销售领域又是否允许“代购”的出现?
带着疑问,记者联系了有关管理部门,并采访了业内人士,从《种子法》、产业发展、农民利益维护等角度对这一事件展开分析。
“代购”不是挡箭牌,“知假买假”也可追偿
实际上,农民根本不用担心“代购”会跑路,因为根据《种子法》的规定,种业领域并不存在代购这个身份,所谓“代购”也只是一种戏称。“不论获得种子的渠道为何,只要卖家没有对种子再进行分装,那么性质就属于销售,出了问题需要直接负责。”业内专家表示。
因此,对于黔西县的农民来说,他们的损失当然要由朱裕家承担。不过,另一个焦点随之而来,以“防风”种子冒充“前胡”种子并声称朱裕家“知假卖假”的淘宝店主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呢?
“从法律上讲,知假买假行为如果证据充分,可能影响索赔的数额,但并不改变卖家销售假种子的事实。”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翟振锋表示。据了解,在《种子法》里,以“此品种种子冒充其他品种种子”的行为明确界定为经营假种子,也就需要受到相应处罚。
“对于朱裕家来说,他必须对农民负责,不过他的损失则可以向淘宝店主追偿,这是《种子法》明确规定了的。”翟振锋说。在法律专家看来,“知假买假”并不是卖家逃避责任的借口。
沭阳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公开的行政处罚公示显示,早在6月底,涉事的三家淘宝店主就因销售假种子而分别受到了2万元左右的罚款。可以说,在前后两个种子买卖中,不论是涉及到农民的损失补偿还是对售假者的处罚,都已经有了相应的结果,也就不存在“农民网购受损又赔偿无门”的情况。
对于农民来说,假种子造成的损失,不仅仅让一年的辛劳耕作颗粒无收,甚至会造成上千万的经济损失。
假种子案例
2、刘德明的种植专业合作社花了100多万元买的萝卜假种子致1600余亩土地经济损失上千万元,犯罪嫌疑人也抓了,但损失的种植户却被告之过了收获季节,较难估价。
3、江苏连云港东辛农场数十户瓜农种植了苏垦农友种苗公司培育的“早佳8424”西瓜,出现部分硬如石头的畸形西瓜。农科院的专家前往现场调查,证明这是一起假种子事件。其事件导致1000多亩地瓜难卖!
目前,蔬菜种子真假辨识普及度不高,那么秋茬播种迫在眉睫,小编汇总几种蔬菜种子的特征,希望能帮到各位菜农!
蔬菜种子在生产上使用年限为1至2年。
十字花科蔬菜
菜豆、豇豆种子
陈种子颜色发暗,不光滑,脐发黄,子叶深黄色或土黄色,子叶与种皮脱离,从高处落地声音发空。
黄瓜种子
葱类种子
菠菜种子
芹菜种子
茄子种子
辣椒种子
怀疑自己购买了假劣种子应该怎么办?
发现假劣种子应向哪些部门举报投诉?
农民朋友如发现假劣种子及违法种子案件应及时向省农资打假办公室(省农牧厅政策法规处)或省种子管理局举报。
生产销售假劣种子应负什么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五十九条规定:违反《种子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责令停止生产、经营,没收种子和违法所得,吊销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经营许可证或者营业执照,并处以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处以违法所得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