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真假化肥

如今市面上什么都有假的,包括化肥,因此农民们在购买化肥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辨别化肥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

1、检验外观

2、闻味法

通过肥料的特殊气味进行判断。如碳酸氢铵有强烈氨味,硫酸铵略有酸味,过磷酸钙有酸味等。而假冒伪劣肥料则气味不明显或异常,如劣质过磷酸钙有很刺激的怪味。

3、用手摸

一般优质化肥质地都比较硬,不会掉渣,即使掉渣也是很少。而劣质的化肥很容易碾碎,满手是粉末,而且特别多。

4、检验溶解情况

除磷肥和某些含磷的复混肥以外,大部分化肥是可以溶于水的。各种肥料在20℃100克水中可溶解的重量为:尿素105克、氯化钾34克、硝酸铵188克、硫酸铵75克、硫酸钾11克、磷酸二氢钾33克、氯化铵37克、碳酸氢铵20克。在溶解度范围内能够完全溶解的化肥才是优质肥料。

5、检验肥料溶解的酸碱度

大部分化肥溶液呈中性或微酸性反应,只有碳酸氢铵、氨水、液铵、钙镁磷肥溶液呈碱性反应。过磷酸钙中含有5%的游离酸,尽管过磷酸钙不溶于水,但过磷酸钙加水后的上清液呈强酸性反应,用废渣等假冒过磷酸钙,加水后的上清液多呈强碱性反应。

6、烧灼试验

将少许化肥放在铁片上加热烧灼。尿素:很易挥发,加热时有少许白烟,并有氨味产生。

氯化铵:加热挥发,有少许白烟,有氨味,在溶融过程中呈黄色。硫酸铵:与尿素、氯化铵相比,溶化较慢,加热后也产生少许白烟,并有氨味。由于钠在燃烧时发出特殊白黄色亮光,所以烧灼氯化钠可以产生白黄色亮光,也可作为化肥中是否掺入食盐的检验方法之一。在作烧灼试验时应特别注意安全。硝酸盐(如硝酸钠、硝酸钾等)受热有爆炸危险,所以作烧灼试验时,取样量一定要小(绿豆大小足够了),人不能距烧灼物太近,以免烫伤。

如何正确使用农药化肥

1、合理调控化肥农药施用的必要性

农业生产中长期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带来了较大面积的农业污染,严重影响到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化肥、农药、农膜等的过度使用时造成农业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每年的化肥使用量高达4700万t,而利用率却还不到40%;农药的年使用量在140万t作用,利用率仅为30%。大量的氮和磷化物进入水体、空气和土壤中,造成严重的农业污染,农产品质量受到威胁。因此,合理调控化肥、农药的施用,提高其利用率是治理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今天,农业也要节能减排,不能盲目增施化肥、农药,而是应找寻一条适合农业高效发展的增收途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不合理化肥农药施用带来的问题

2.1、土壤恶化

化肥的施用非常简单,许多农民大量施用氮、磷、钾等品种的化肥,长期下去导致化肥残留于土壤中或是被雨水冲刷到河流中,出现土壤板结等问题,一部分耕地转变成中低产田,需要进行改良治理。而大量的动物粪便等肥料废弃不用,影响了农村的卫生,也造成了大量浪费。

2.2、有毒物质富集

农药对大气、土壤、水源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农药的大量施用会导致有毒物质在环境中的浓缩富集,长久残留在环境中或是食物中,经过食物链的生物浓缩,将对自然环境和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2.3、害虫产生抗药性

施用农药能有效抵抗害虫,产生非常显著的直接效益,但是对某一类害虫长期施用同一种农药就会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施用农药的同时还会对周围的益虫、植物等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3、化肥农药施用调控措施

3.1、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

适当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根据当地农业特色和产业结构特点,改变种植物的结构特点,比如说:若以往的种植业中粮食作物比重较高,那么应适当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增加蔬菜、水果、花卉等的种植比例,以丰富的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农民一旦获得一定幅度的增收之后,就会花更多的精力在科学种植上,学习农业知识,为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奠定经济基础。

3.2、加强市场监管

坚持落实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树、药材等作为的规定,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农药经营渠道和基层农药服务体系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农药销售行为,严厉查处违规销售农药行为,不定期检查农药销售者的经营许可证、经营状况等,从销售环节抑制高毒、剧毒农药流到田间,做好食品安全把关,促进农药合理使用。

3.3、制定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监督农药施用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农产品的监管,加强农产品的品质抽查,制定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规范农民的农药施用行为,通过市场价格机制促进农民自觉科学施用农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3.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一方面加强化肥施用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施肥水平,采用科学的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渗透进土壤、水、空气中的肥料量。另一方面要推广使用农家肥、绿肥、生物菌肥等肥料,尽量减少化肥的施用,既节约肥料成本,又保护土壤的生产能力。

3.5、全面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树立预防为主的病虫害防治理念,推广综合防治技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比如说: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推广生物农药,制定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的补贴政策,单位面积施用生物农药达40%及以上者,每年给予10元补贴,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3.6、综合治理措施

化肥农药施用的调控还要依靠技术开发和推广,依靠科技进行化肥农药施用的节能减排工作,保护土地资源,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推进环保农业的及那块发展。制定政府问责制、监控体系、考核体系和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整治化肥农药市场,加强节能宣传,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化学农药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

4、结束语

农村环境的恶化和农业污染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化肥农药的使用既带来了农业的增产,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过度的化肥农药施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影响了农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大力进行化肥农药的合理调控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农业经济整治,开展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施用绿肥、农家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绿色农业建设做贡献。

THE END
1.#后浪看三农#四字@中国三农发布的视频【#后浪看三农#:四字鉴别真假化肥】@中国三农发布 近日连续追踪报道#贵州农民买到多种假冒伪劣化肥#事件。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买到了假化肥呢?主播@辛嘉宝_Garbo 教你用四个字来辨别真假化肥↓聚焦三农官方微博 2年前0 【#后浪看三农#:四字鉴别真假化肥】#贵州农民买到多种假冒伪劣化肥# #中国式春耕# https://weibo.com/tv/show/1034:4755269377523757
2.化肥的鉴别方法种植主持人:归纳起来,陀少芳高级农艺师刚才提到的两点就是看标识和闻味道。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呢?我们继续听陀少芳的介绍(出音响——本台库——专题——如何辨别化肥的真伪—陀少芳2 2`43`` ) 主持人:我们再简单归纳一下陀少芳高级农艺师刚才提到的辨别化肥真伪的4点:那就是用嘴尝,用手摸,用水泡,用http://www.bbrtv.com/3g/index.php?action=show_news&contentid=62659
3.裕丰303教你鉴别化肥小技巧农民种地,化肥是关键。现在,市场上销售的化肥品种杂多,真假难辩。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辨别我们最常用化肥真假方法: 一、简单快速区别真假尿素方法 我们常用试水温来鉴别尿素的真假,放一杯温水,抓一把尿素放入水中,尿素很快溶解,溶解后十分清澈,水温迅速下降,说明所放尿素的质量是合格的;如果水温有细微的下降则说明所https://www.meipian.cn/1qv9s2z5
4.鉴别真假化肥的八种方法另外,提醒农民朋友,有些化肥虽然是真的,但含量偏低,如劣质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低于8%(最低标准应达12%)。这些化肥属劣质化肥,肥效不大,购买时如发现可疑现象应及时请专业人员鉴别或检测化验以后再购买为宜,切莫上当受骗。在购肥时还应注意:一要选用大厂名牌肥料;二看“三证”是否齐全,即生产许可证、登记证和标准http://www.cuncunle.com/content/1641503286689140
5.关于磷酸二氢钾,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三偏磷酸钠厂家怎么区分真假磷酸二氢钾;磷酸二氢钾在水稻作物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磷酸二氢钾在柑橘作物中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磷酸二氢钾在农业作物中的应用;磷酸二氢钾的工业应用;磷酸二氢钾的食品添加剂应用;磷酸二氢钾的含量;磷酸二氢钾养分计算方法;磷酸二氢钾中含不含氯;喷施磷酸二氢钾注意事项。http://www.rhphos.com/show-7-26-1.html
6.史丹利复合肥真假辨别方法哪里能买到真的史丹利复合肥料→MAIGOO摘要:史丹利是行业内知名的复合肥生产厂家,正由于知名度高,因此市场上存在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大家在选购时要注意辨别,一般可以通过看外包装、简易目测、手捏感觉、闻下味道等方法进行甄别。购买史丹利复合肥时,大家可以到史丹利公司在各大城市设立的销售网点购买,或者通过网上旗舰店购买,这样可以保证买到真的史丹利复合肥https://m.maigoo.com/goomai/27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