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价格明显上涨创新高,明年春耕化肥有保障吗?

化肥价格明显上涨,保供稳价政策频出——

明年春耕化肥有保障吗

今年以来,受生产成本推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化肥价格明显上涨,已达近10年新高。当前国内化肥价格如何?价格上涨会否对农民种粮积极性产生影响?明年春耕化肥生产供应能否得到有效保障?

价格创新高

化肥价格涨了多少?

在农资行业做了快30年的王正武,是湖南省供销合作社湖南新三湘农资公司益阳南县新三湘农资公司的总经理。他告诉记者,除了2008年有过一次肥料价格高峰,大多数年份肥料价格都比较稳定。

“可是今年价格涨得比较多。”王正武算了一笔账,按照最近肥料的价格,种植一亩地要增加50元左右的成本。

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朱联告诉记者,我国化肥供应整体处于“氮磷产能相对过剩,钾肥部分依赖进口”的局面,总体价格与国际市场存在一定差异。化肥价格从年初开始一直在涨,去年下半年,尿素的价格是1800元/吨,今年最高涨到3144元/吨,创下近10年新高。

2021年化肥市场涨幅较大,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发布的中国化肥批发价格综合指数(CFCI)也能印证。12月6日,CFCI为3039.70点,环比上涨22.22点,涨幅为0.74%;同比上涨994.88点,涨幅为48.65%。

为何会出现如此明显的上涨?朱联分析,主要是多因素叠加影响。一方面,原材料涨价明显,煤炭、天然气、硫磺等化肥原料价格涨幅较大,同时,国际上的氮磷钾肥均出现了大幅上涨,而且涨幅高于国内,拉动了我国化肥出口明显增加。另一方面,社会库存处于低位。春耕期间企业销售化肥积极性高,春耕结束后化肥价格高位运行,库存都消耗了,导致化肥库存水平低于往年。

不过,化肥涨价,化肥生产企业整体开工率却偏低。专家表示,这主要是受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化肥价格波动明显、市场风险加大等因素的影响。

调控效果显现

化肥价格明显上行,对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今年早些时候,我们发现,县里原来种植面积达二十几万亩的油菜和生菜,由于化肥价格较高,种植面积减少三分之一。”王正武感叹,因为成本上涨,但利润不大,还有些农户减少了用肥量,放弃复合肥等高端肥料,只用单质肥料。

今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约谈重点化肥企业,参会企业表示将全力组织好生产经营,保障国内化肥市场供应。

海关总署公告称,10月中旬开始,对29类涉及出口的化肥增设法定商检。由此,我国加强了出口化肥的质量管理要求,也进一步缓解了国内市场供应短缺的状况。

10月19日开始,国家发改委连续对煤炭等化肥原材料行业出台调控监管措施。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开启公开竞拍,投放第一批国家储备钾肥。

近日,国家发改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国铁集团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化肥生产协调保障工作专班稳定今后一段时期化肥供应的通知》,部署地方建立化肥生产协调保障工作专班,按照“一企一策”原则,主动帮助重点化肥生产企业,协调解决影响提高生产开工水平的困难和问题。据了解,通知涉及的重点化肥生产企业范围涵盖尿素、磷铵各70%左右的产能,钾肥90%左右的产能。

在抓好生产供应的同时,为及时畅通农资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139家秋季农资保供重点农资企业名单,全系统3700多家农资企业和40多万个基层网点,可提供就近购买、配送上门、技术指导等服务。

在多项调控监管措施的干预下,近期化肥出口减少,国内市场尿素价格出现快速回落。11月29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农资快报显示,尿素价格继续小幅下跌,磷铵价格弱势走低,国内氯化钾价格总体持稳,复合肥价格小幅下滑。

与此同时,国内部分地区尿素零售价格继续下跌。其中,浙江、河北、内蒙古、广东、陕西、河南、湖南、辽宁、安徽、黑龙江、江苏、云南、湖北、上海、重庆、吉林、广西、福建、山西、新疆等20省区市尿素零售价格周环比下跌14.32元至187.5元/吨,北京、江西2省市价格周环比上涨100元至150元/吨,其余地区价格持稳。

保供加快进行

当前,农资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冬储备肥逐步开始。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1月下旬全国尿素日产量15.02万吨,尿素企业平均开工率为68.65%,较前周上涨6.04个百分点,市场供应增加。

与此同时,受资金周转和市场预期不明朗影响,加之原料价格震荡运行,导致下游经销商对冬储备肥存在一定观望情绪。

“我们的在仓库存相比往年也略有下降。”王正武透露,公司每年销售4万吨左右的化肥,占益阳南县农资销量的一半以上。目前,已向厂家打了部分冬储资金款,将结合后市行情走势伺机补充新货源并及时拉回。

朱联表示,面对复杂多变的农资市场,中农控股全力以赴保障冬种收尾、冬储工作顺利展开,并提前布局明年春耕市场。今年前11个月,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农公司累计供应化肥2214万吨,同比增长6.75%,特别是在钾肥供应略紧的情况下,通过中欧班列、中老铁路分别从乌克兰、老挝等进口钾肥补充国内供应。

“冬储期间,我们将全力做好各类春耕肥的建储工作。”朱联透露,钾肥投储创新通道,携手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做好国家储备钾肥线上竞拍交易,直接让利于终端农户,充分维护农民利益,这一举措将对平抑钾肥及下游复合肥的价格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后期化肥市场走势及当前市场存在的问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资与棉麻局、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建议,要继续做好煤炭、天然气等原材料保供稳价工作,有力保障尿素、复合肥生产企业开工率,同时积极做好钾肥大合同谈判工作,有力保障明年氯化钾供给。当前,农资价格较高,假冒伪劣商品可能乘虚而入,建议有关部门联合加大农资打假工作力度。同时,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指导化肥承储企业积极稳妥开展冬季收储,有力保障明年春耕化肥市场供应。

THE END
1.化肥价格,你涨我也涨,何时是个头?农资资料除了以上几个原因,消费者的心理也是影响化肥价格的因素之一。大家都知道,现在市场上很多商品都存在跟风涨价的情况,消费者往往会担心价格还会涨,所以就会抢购,这样一来,价格就更容易上涨了。 五、未来展望,价格或有波动但趋势仍向上 虽然化肥价格现在涨得让人心疼,但咱们也得看到,随着农业的发展,对化肥的需求还是会继http://xm.bailichun.cn/post/16347.html
2.化肥最新价格动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分析文化艺术交流最新化肥价格动态显示,受多种因素影响,化肥价格呈现波动。这些价格变化对农业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化肥成本的变化,农民种植成本也随之调整,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若化肥价格上涨,可能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农民收益,甚至影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规模。需密切关注化肥价格动态,以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和经营策略。 https://www.anjiaphoto.net/post/6921.html
3.关于抑制农资产品价格上涨过快的建议议政建言而上年度政府按粮食种植面积给种地农民的种粮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和农机等综合补贴每户合计平均为508.68元,化肥价格上涨不仅冲销了中央的惠农政策效果,而且农民户平收入还减少190.91元。2008年前三季度我省农资综合直补亩平增加了27.2元,亩平收入可增加20多元,加上国家两次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油菜籽、小麦、稻谷、棉花http://www.hbzx.gov.cn/46/2014-09-15/3411.html
4.农资行业农资资讯农资价格农资价格走势【卓创资讯农资行业】提供最新的农资价格,农资行业资讯、农资价格走势、农资行业市场价格等,帮助您全面了解市场动态,洞悉市场变化,明确发展趋势,为您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https://fert.chem99.com/
5.淡季化肥价格全线上涨时值寒冬,本应是农资销售淡季,但受国家环保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化肥价格出现普遍上涨,据周至价格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显示:12月份市场上尿素、二胺、碳铵、磷肥零售价格分别为1.80元/公斤、2.80元/公斤、0.90元/公斤、0.90元/公斤,较11月份的1.70元/公斤、2.60元/公斤、0.76元/公斤、0.80元/公斤分别上涨5.9%、7.7%、18.4https://www.meipian.cn/zka00kp
6.农资价格上涨原因分析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成因→MAIGOO知识表明化肥、农药、柴油、农膜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原料购进和出厂价格涨势都比较强劲,种地的人有一句话,说“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在粮食种植的成本中,化肥所占比重超过50%,直接增加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走高。 (二)供需矛盾加剧,拉动农资价格上涨。https://m.maigoo.com/goomai/160993.html
7.农业农村部回应化肥涨价:产能储备足后期价格将以稳为主中新网消息,化肥等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对今年的春耕有什么影响?针对此问题,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20日回应称,我国化肥产能和储备是充足的,今年春耕化肥总体上仍然供大于需,备肥到位率高,市场供应完全有保障,后期化肥价格将以稳为主。 资料图:无人机在麦田播撒肥料。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4&newsId=4026315
8.农业农村部:国内化肥农药的产能持续充裕,总体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展望下半年的走势,国内化肥农药的产能持续充裕,农资市场运行有望保持平稳有序,总体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返回央视网首页 返回新闻频道 最新推荐 今年盛夏,全国天气如何?最新预测! 7月4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盛夏全国气候趋势及主要气象灾害预测。今年盛夏时期,我国气候状况为https://news.cctv.com/2023/07/21/ARTI3zqQEiJpLjALqbhE97mw2307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