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不强”是我国本土农药行业(不包括收购获得的先正达和安道麦)的典型特征。“大”是指我国在农药的核心成分(原药)上的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是大部分农药原药产品的主要生产地。“不强”是指我国农药行业在产业链上基本没有定价权,农药行业本身的盈利情况主要“仰人鼻息”。“仰人鼻息”是没有定价权的表现,而没有定价权背后的本质原因在于我国本土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
“先正达集团”的成立,预计将为破解我国农药行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提供契机。要想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农药行业“仰人鼻息”的局面,核心在于两点,第一是建立销售渠道开拓终端市场,第二是依靠专利创制药实现产品创新。但在目前的国内农化行业生态下,我国农药行业难以通过内生的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由央企主导的跨境收购成为可行的模式。
展望十年后的中国农化行业发展愿景,我们预计“先正达集团”将引领国内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助力中国农业实现数字化。
创制药研发环节:我们预计原“先正达股份”的创制药部门,将进一步持续研发推出新的农药品种,尤其是适合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新型农药品种,保持甚至扩大在创制药领域的优势。
制剂销售环节:我们预计“外部优化整合,内部降维打击”是可行的发展路径。在全球销售网络下,原“先正达股份”和安道麦的全球销售网络有望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在全球格局下的渠道优势和成本优势。“先正达集团”的数字化模式可以对目前国内终端销售极度分散的格局进行降维打击,实现我国农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农业数字化:我们认为“先正达集团”可以采用“借船出海”的策略,利用中化化肥完善的国内化肥销售网络推广农药,打造“种、药、肥”一站式解决的销售渠道,并以此为依托,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的数字化。
风险提示:全球农药市场区域化竞争加剧;“先正达集团”内部资源整合进度低于预期。
1.我国本土农药行业“大而不强”
农药行业的核心包括创制药研发推广、原药生产、制剂销售三个环节,其中:
创制药环节天生具有很强的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具有高投入高产出;
销售体系在建设初期效果一般,没有较强壁垒,但是一旦形成完善的销售网络后,则可具有很强的渠道壁垒和品牌壁垒;
原药生产环节处于产业链中游,且由于产品品种繁多且生产企业数量巨大,竞争较为激烈。
农药行业按照销售规模和主要环节的盈利贡献度,可分为三个梯队。其中:
第一梯队:以创制农药和全球化的销售网络为核心,其农药营收规模在60亿美金以上,同时具备全球化销售网络,包括先正达、拜耳、科迪华、巴斯夫,CR4约为61.6%。
第二梯队:以仿制药为主打,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销售区域,其农药营收规模在20亿美金以上,主要包括安道麦、日本住友、澳大利亚纽发姆、美国富美实、印度联合磷化物公司(包括其2019年收购的爱利思达),CR10约为91.6%。
“大而不强”是我国本土农药行业(不包括收购获得的先正达和安道麦)的典型特征。
“大”是指我国在农药的核心成分(原药)上的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是大部分农药原药产品的主要生产地。
“不强”是指我国农药行业在产业链上基本没有定价权,农药行业本身的盈利情况主要“仰人鼻息”。
“仰人鼻息”是没有定价权的表现,而没有定价权背后的本质原因在于我国本土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虽然我国生产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农药原药,但是由于我国本土农药企业在全球没有销售渠道,而本土内的消费量预计只占全球的15%,因此农药行业严重依赖出口,出口依存度高达70%左右。所以,具有海外销售渠道的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农化企业,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我国本土农药企业的重要客户而非竞争对手。
在价格产生方面:
对于草甘膦等万吨级别以上的大品类农药原药产品,其价格主要靠中国企业间拼杀成本产生;
而百吨级的细分类农药原药产品大部分则由国外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委托加工,主要按照成本加成的方式定价。
2.破解之道:拓展渠道+产品创新,“先正达集团”的成立有望成为契机
要想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农药行业“仰人鼻息”的局面,核心在于两点,第一是建立销售渠道开拓终端市场,第二是依靠专利创制药实现产品创新。
但在目前的国内农化行业生态下,我国农药行业难以通过内生的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由央企主导的跨境收购成为可行的模式。2020年1月,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集团宣布将各自旗下的农化资产予以整合,成立“先正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先正达集团”,旗下核心资产包括原来属于中国化工集团的先正达股份公司100%的股份和安道麦股份有限公司的74%股份,以及原来属于中化集团52%的中化化肥股份,39%的扬农集团股份等。
“先正达集团”业务涵盖农化板块农药、化肥、种子、数字农业全流程,其中农药板块产值约千亿,是最为重要的板块。先正达集团的成立,进一步理顺了SAS联盟(中化农业、安道麦、先正达)内的协同合作机制,预计将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数字化的主导力量,为破解我国农药行业大而不强的局面提供了契机。
“先正达集团”的形成,有望带动我国农化产业的大发展。按照2019年销售收入,“先正达集团”位居全球农药行业榜首,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梯队企业。目前农化行业景气度较低,且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增强,为我国农药产业逆势而上提供了难得机遇。
全球农药行业格局从“美欧二极”走向“美欧中三极”:
2017年之前为“美欧”双极主导:纵观全球农药行业近二十多年的历程,自1997年金融危机后到2017年陶氏杜邦合并前,国际农化行业发展平稳,呈现美欧双极主导的稳定格局。农化行业发展主要由拜耳、先正达、巴斯夫、孟山都、陶氏益农和杜邦引领,其中拜耳、先正达和巴斯夫为三家欧洲公司,孟山都、陶氏益农和杜邦为三家美国公司。
2017年之后变为“美欧中”三极鼎立:但是进入2013年后,由于农产品价格长期低迷,需求不振导致农化行业利润水平显著下滑,六大巨头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超级并购。2017年,陶氏益农和杜邦合并成立了科迪华,而先正达则于同年被中国化工集团收购,次年,孟山都被拜耳收购,此后,全球农化行业的势力版图正式由美欧两极转变为美(科迪华)、欧(新拜耳、巴斯夫)、中(先正达)三极鼎立的格局。
3.展望十年后的中国农化行业:“先正达集团”引领,实现跨越式发展
展望十年后的中国农化行业发展愿景,我国预计先正达集团将引领中国农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助力中国农业实现数字化。
我们仍从创制药研发、原药生产、制剂销售这三个环节进行分析预判,并对中国农业数字化发展做出展望。
3.1创制药研发环节:原“先正达股份”持续研发
在创制药研发环节,我们预计原“先正达股份”的创制药部门,将进一步持续研发推出新的农药品种,尤其是适合于我国生态环境的新型农药品种,保持甚至扩大在创制药领域的优势。
3.2原药生产环节:借助国内优质原药生产企业
在原药生产端,我们预计会更多地借助扬农化工等国内优质原药企业。扬农化工等本土原药龙头的工程化优势、成本优势和管理优势,预计可以成为先正达集团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方式,因此由其承担更多先正达集团体系内的原药供应,是强强联合的自然选择。
3.3制剂销售环节:外部优化整合,内部降维打击
在制剂销售环节,我们预计“外部优化整合,内部降维打击”是可行的发展路径。
外部优化整合:是指在全球销售网络下,原先正达和安道麦的全球销售网络有望进行深度融合,进一步强化在全球格局下的渠道优势和成本优势。
内部降维打击:国内销售网络中,制剂企业以地方性的小企业为主,集中度极低。2019年,预计我国农药行业销售额在500亿元左右,但年收入仅7亿元的农药制剂公司就可以进入到我国农药制剂销售前十名,仅为先正达的百分之一。农药终端销售区段极度分散过去是阻碍我国农药行业发展的一个难题,但我们认为,但随着先正达集团的成立,其数字化模式可以对目前国内终端销售极度分散的格局进行降维打击,实现我国农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4农业数字化:借助中化化肥网络打造“种、药、肥”一站式解决的销售渠道
农业数字化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农业数字化的本质是运用卫星、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并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监测作物、害虫、土壤和天气条件,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提出如何合理配置使用农药和化肥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降低投入、提高产出的效果。例如,如何快速、高效、准确地除掉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杂草,一直是农民在种植中的痛点。
农业数字化是行业第一梯队企业争相竞逐的制高点。智慧农业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升收益,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是第一梯队的农药企业都在大力发展的业务模式,也为未来的核心竞争领域,从信息采集能力和推广能力的角度来看,目前拜耳和先正达集团具有领先优势。
拜耳:旗下的ClimateFieldView数字化农业平台现已在全球超过20个国家上市,全球现已有约4000万公顷(5.7亿亩)的农田数据连接到FieldView平台,并且使用人数持续增加。拜耳的优势主要来自于其收购的孟山都在农业数字化上的先发优势。早在2012年,孟山都就凭借自身在转基因种子上的优势,推出了“一体化农田耕作系统”,并于同年收购了精准播种公司(PrecisionPlanting),可以通过分析土壤大数据,实现非均匀播种。次年,孟山都以又收购了给农民提供天气保险的美国气象公司(TheClimateCorporation),此后又陆续收购了土壤传感器公司640Labs、农业技术共享平台YieldPop、和提供土壤分析SaaS服务的Solum等。
先正达集团:数字农业业务板块主要由来自中化集团旗下的中化农业(智农系统、慧农系统)、先正达本身及其于2019年收购的来自东欧的Cropio集团组成。此次收购之后,全球使用先正达数字化工具管理的农田合计将超过4,000万公顷,未来预计先正达集团将在国内大力推广其农业的数据化平台。
“先正达集团”有望助力中国农业实现数字化。与国外农场以集约化规模生产模式为主不同,我国的农业依然以散户经营为主,而且对于品牌的认知度较低,因此在我国单独构建起能够深入田间地头的销售网络成本高收益低,这也是导致我国农药制剂供应端格局极度分散的本质原因。但是,我们认为,先正达集团可以采用“借船出海”的策略,利用中化化肥完善的国内化肥销售网络推广农药,打造“种”“药”“肥”一站式解决的销售渠道,并以此为依托,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的数字化。
4.“先正达集团”旗下精兵良将汇集
4.1先正达股份:全球第2大农药公司、第3大种子公司
先正达股份有限公司(SyngentaA.G.)是世界领先的农业公司,是全球第2大农药公司、第3大种子公司,农药和种子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18.1%和5%(2018年数据)。2019年先正达的销售收入达到135.82亿美元,其中农药/种子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01亿美元/31亿美元,占比分别为74%/23%。
2017年6月中国化工集团完成对先正达公司的收购,收购金额达到430亿美元。中国化工对先正达的收购将能够填补专利农药和种子领域空白,对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将起到积极作用。
先正达拥有行业内最广泛的产品组合,围绕水稻、玉米、大豆、谷物、多种大田作物、特种作物、蔬菜、甘蔗八大核心作物,产品包含植物保护、种衣剂、种子及性状。先正达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在全球9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员工达2.8万人。
风险提示:集团内资源整合进度不及预期。
4.2安道麦:全球非专利型农药巨头
安道麦是全球非专利型农药巨头,2019年销售额达到39.97亿美元。按照2018年销售额计算,安道麦在全球农药行业中排名第6位(前5位均为专利型公司),市占率约为6.3%。
2011年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安道麦60%股权,并于2016年继续收购剩余40%股权,2017年安道麦与沙隆达(国内重要的农药原药生产企业,是中国化工集团子公司)完成合并,是当时唯一一家“立足中国、联通世界”的作物保护领军公司。
安道麦业务贯穿完整产业链,可充分利用各个环节的专业储备,从每个环节创收价值。
研发:拥有超过180名研发人员,建有3大化学研发中心(分别建在以色列、中国南京、印度)。
产品开发:拥有超过150名化学家及农技学家,有5座制剂实验室(分别位于以色列、中国、印度、巴西及美国)。
登记:在超过100个国家具备登记能力,目前在全球拥有约5600张登记证。
生产:在全球建有6大合成生产基地、16座制剂生产厂。
销售:在超过35个国家拥有本土团队,包括所有重点农业市场。
4.3扬农集团:国内最优秀的原药生产企业之一
扬农集团是生产农药、氯碱、精细化工产品的大型农药、化工企业。扬农集团产品包括三大系列(拟除虫菊酯系列、农药系列、基础化工产品系列)六十多个品种,现已形成以菊酯为特色、农药为主导、氯碱为基础的产品精细化、多元化格局。扬农集团建有工程设计院、化工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品开发与技术转化能力强。
扬农集团控股的扬农化工是国内最优秀的农药原药生产企业之一,拥有高效的工程化能力、领先的农药原药生产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高标准的环保安全能力。扬农化工的拟除虫菊酯农药的产量和营业收入一直名列全国同类农药行业第一,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从基础化工原料开始,合成中间体并生产拟除虫菊酯原药的生产企业,产业链配套完整。
4.4中化化肥:中国最大的“产供销一体化”综合型化肥企业
中化化肥是中国最大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综合型化肥企业,涵盖资源、研发、生产、分销、农化服务全产业链。中化化肥实行“以分销为龙头,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的发展战略,已经形成以化肥生产、采购及分销为主,上下游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运营模式,在上游资源、生产板块、国际业务、分销网络、物流配送、农化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具有核心优势。
生产板块:中化化肥控股生产企业7家,参股7家。其中,氮肥生产企业3家、磷肥及磷化工生产企业6家、复合肥生产企业3家、钾肥生产企业1家、新型肥料生产企业1家。所有生产企业化肥年产能超过1000万吨,合理分布在资源地和消费市场。中化化肥是中国生产化肥品种多而齐全的生产商,产品涵盖各种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及配方肥、微肥、缓控释肥、有机肥、生物肥及其他新型肥料。
国际业务:中化化肥携逾60年国际贸易经验和实力,与国际上主要化肥供应商保持着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包括议价能力、市场份额和品牌效应在内的较强的市场地位,是我国领先的化肥进口商,对满足国内短缺的优质化肥资源需求、调剂余缺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钾肥进口方面,中化化肥凭借多年国际贸易的实力地位,与加拿大钾肥公司(canpotex)、约旦钾肥公司(apc)、白俄罗斯钾肥公司(bpc)等国际主要钾肥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于缓解中国钾肥资源短缺、弥补国内钾肥市场缺口、稳定国内农用、工业用钾肥供应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国际钾肥高度垄断、供应商限产保价、价格不断上涨的背景下,中国始终保持着全球钾肥“价格洼地”地位。对此,中化化肥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在磷肥进口方面,中化化肥长期独家代理摩洛哥、突尼斯磷酸二铵进口,不仅将两个产品推广、培育成国内磷肥市场的精品,同时也为平衡双边贸易、维护国家外交经济关系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复合肥进口方面,中化化肥与挪威yara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连续20多年独家代理yara复合肥进口,为农民提供高效的复合肥高端产品,打造了中国进口复合肥市场第一品牌,形成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较强的市场影响力。
分销网络:中化化肥建设了国内覆盖范围广泛的化肥分销网络,不仅提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还同时提供农化服务。仅化肥产品年经营量已超过1600万吨,是中国规模大、产品齐全、科技服务能力强的农资分销网络。该网络拥有18家分公司、8500余家销售门店、1.1万余家客户及1200余名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覆盖了中国95%的耕地面积。
物流配送:中化化肥打造了一支700余人的专业物流管理服务队伍,拥有的600家分拨库与配送库,构成了支撑分销网络的级差型仓储网络,具有超过400万吨化肥存储能力,初步完成了“安全、便捷、低成本”的一体化农资物流体系的搭建。
农化服务:中化化肥凭借遍布全国主要农业县的自建分销网络,除了发挥农资供应、物流配送的功能外,还积极打造“农化知识传播、现场服务指导、测土配方施肥服务”为主要职能的三位一体农化服务体系。
科技创新:中化化肥已形成了包含管理架构、创新平台和团队、制度机制、科技投入等要素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了1家磷复肥企业研究中心和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正在筹备成立氮肥研究中心和作物营养与保护研究中心。年均科技投入超过1亿元,主要用于企业生产工艺的节能降耗改进,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新型肥料研发、科技服务和推广等。
4.5荃银高科:“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区域龙头
荃银高科是“育繁推一体化”的高科技种业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是首批获农业部颁证的农作物种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部和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的种业企业之一,被中国种子协会认定为“中国种业信用明星企业”。公司农作物种子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三位,其中杂交水稻种子业务居全国第二位,海外业务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公司一直坚持走“以科研为源头、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技术创新之路,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杂交水稻、杂交玉米、小麦、棉花、油菜、瓜菜等农作物种子,销售区域覆盖华东、华中、华北、东北、西南、西北等国内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域及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境外地区。
5.投资策略
6.风险提示
全球农药市场区域化竞争加剧;先正达集团内部资源整合进度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