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科学合理施肥是玉米高产栽培的一项关键措施。现如今在玉米生产中盲目施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氮肥用量过多,钾肥用量不足,造成土壤养分失衡,肥料利用率下降。所以,有必要总结一下玉米生长及需肥规律来指导生产,帮助种植户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节约成本增加效益。
一、肥料对玉米的作用
1、氮长叶:
氮是多数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蛋白质,核酸,叶绿素,维生素,细胞色素和酶激素等。对产量极其重要。能促进根系的发育和茎叶的生长,使作物保持绿色,施用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玉米高产和优质。
2、钾长果:
钾不是有机化合物的组成成分,是酶的活化剂,在体内移动性很强,可促进叶绿素的形成、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合成,并调节渗透压,以增强抗逆性,改善品质。当叶片合成的碳水化合物以蔗糖为主要形式向果实运输的时候,钾起运输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果实品质的优劣。
3、磷肥长的是柴禾:
磷是作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元素,积极参与体内代谢作用,可移动到生长旺盛的生长点、根尖、促进细胞的增生。生育初期可促进细胞数量急剧增长、生育中期可促进花芽分化,使作物茎杆强壮,提高抗病和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
二、玉米需肥规律
1、作物营养的临界期及营养最大效率期
玉米磷素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一般是种子营养转向土壤营养时期;玉米氮素临界期则比磷稍后,通常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即小喇叭口期。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增产效能的时期。此时一般出现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旺盛期。这个时期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最强,植株生长迅速,生长量大,需肥量最多。玉米氮素最大效率期在喇叭口到抽穗初期这是玉米养分吸收最快最大的时期。
2、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
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需肥较多,尤其对氮、磷、钾需要量最多,吸收顺序为氮>钾>磷,且随着产量的提高,需肥量明显增加;高产田会出现需钾>氮>磷。微量元素严重不足时,也会影响产量,尤其是高产栽培更为明显,所以在栽培过程中一定要以产量为目标确定施肥量。
另外,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需求趋势一般为:苗期生长量小,吸收量也少;进入穗期随生长量的增加,吸收量也增多加快,到开花达最顶峰;开花至灌浆有机养分集中向籽粒输送,吸收量仍较多,灌浆后期养分的吸收量逐渐下降。
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吸收速度和数量有很大差异。玉米在整个生育期中都吸收氮肥,对氮的吸收比较均衡,吸收高峰在抽雄吐丝期,灌浆成熟阶段吸收速度减慢。玉米对磷的吸收也是在抽雄开花期达到高峰,后期吸磷下降;但玉米苗期对磷特别敏感,如果苗期缺磷,即使以后补施,也难以挽回苗期缺磷所造成的影响。玉米对钾的吸收,以拔节至孕穗期最多,开花期达到最峰,后期停止对钾的吸收。
3、不同生育时期吸收速度及比例
不同生育时期吸收养分的比例和速度也不同。一般而言,玉米的幼苗期生长缓慢,虽然需肥量少,但对肥料反应敏感,只要轻度追肥即可满足要求,且主要应以氮肥为主。
(1)春玉米:春玉米在抽穗开花期达到高峰;春玉米追肥应以30%~40%在拔节期,以60%~70%开花灌浆期。另外,在生育后期以氮为主、氮磷配合施用,施用量约占总追肥量的10%左右。
(2)夏玉米:夏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以拔节孕穗期为最多,而且夏玉米的吸氮高峰比春玉米来得早并且集中。对夏玉米或麦田套种玉米,未施基肥,则应以氮、磷、钾和有机肥作种肥。在拔节孕穗期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显著加快,所以要早施、重施,一般以60%~70%的肥料施在拔节前后,以30%~40%在灌浆期施用。灌浆后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施用。玉米对磷的吸收一生变化比较平稳,累进吸收量逐渐上升。
4、玉米全生育期吸收氮、磷、钾的数量
玉米的一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除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外,还因土壤肥力、玉米品种、施肥技术不同及气候条件的变化而各有差异。一般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需要吸收纯氮(N)2.2~2.8kg,磷(P2O5)0.85~1.3kg,钾(K2O)2.0~2.5kg。
三、玉米施肥技术
1、玉米根系生长特点
玉米根系分布在水平方向0~20cm,垂直方向0~40cm的土柱内。生产上施用磷肥等移动性差的矿质肥料,须考虑玉米根系的这一分布特点。此外,追肥以距植株10cm左右为宜,且穴施优于条施。另据玉米根系后期下移、下层根系衰亡较晚等特点,生产上应注意增厚熟土层,采取有机肥料深翻入土及深耕、深松土等措施,打破犁底层,改善通气、营养等土壤环境,使根系分布深广,这对提高根系后期活力、防止早衰有重要意义。
2、施肥原则:一般情况下,应是施足基肥,适量种肥,早施攻秆肥,重施攻穗肥,补施攻粒肥。
3、施肥技术
合理施肥主要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玉米高产施肥技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喷肥。
(1)深施基肥
基肥是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也称底肥,通常应该以优质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其重要作用是培肥地力,疏松土壤,缓慢释放养分,供给玉米苗期和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机肥料肥:秸秆还田)。
(2)用好种肥
种肥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以速效性化肥为主。由于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会引起烂种,因此要与种子分开施入,深度8~10cm。种肥数量:氮肥总量的10%左右及施基肥后剩余的全部磷肥。
(3)分次追肥
①苗期肥:没有施用种肥的地块,在拔节期结合第二次中耕追施,数量与种肥相当。
②穗期肥:玉米拔节至抽雄是施肥最大效应时期,此时正值雌穗小穗分化盛期,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影响着果穗的大小和粒数的多少,需要较多的养分和水分。穗期肥一般以速效氮素化肥为主,约占氮肥总量40%左右,要深施。
③花粒期肥:此时玉米已完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此时施肥的目的以保持绿叶,延长叶片功能期,是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④叶面喷肥:玉米生育后期若田间出现缺肥症状可通过叶面肥来补充养分,可起到快速吸收的效果。
3、施肥数量
①基肥
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入的肥料叫底肥,也叫基肥。底肥是供给玉米全生育期养分的长效肥料,对玉米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底肥主要以农家肥和化肥为主。底肥的施用方法有撒施、条施和穴施,一般以条施、穴施效果较好。撒施,在底肥数量较多、深耕的情况下,可采用撒施,即将底肥撒施在土壤表层,然后结合深翻将底肥埋入耕层中。施肥深度应根据土壤、肥料、气候和农业技术等因素而定。如有条件采用全层施肥或分层施肥,能更好地适应不同时期根系的吸收,使底肥的增产作用更为明显。条施或穴施:在底肥数量较少的情况下,特别是配合使用化肥做底肥的,应采用集中条施或穴施。把粪肥施在垄沟内,破旧垄合成新垄,压好磙子,适时播种。这种施肥方法,能使肥料靠近玉米根系,利于玉米的吸收.俗话说:“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一条线还不如一个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般情况下,亩产量达600kg的地块,要施足农家肥,二铵100~150kg,尿素150~200kg,硫酸钾100kg,硫酸锌15kg做底肥,结合整地打垄一次性深施20cm以下。
②种肥
在播种时施在种子附近或随种子同时施下去的肥料叫种肥。种肥主要是供幼苗生长所需养分,对培养壮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玉米施用种肥一般可增产10%左右,特别是在底肥施用不足的情况下,种肥的增产作用更大。玉米对种肥要求比较严格。首先要求酸碱度适中,对种子无烧伤、腐蚀作用,不影响种子发芽出苗;其次是肥效快,用做种肥的肥料多采用化学肥料和腐熟好、质量高的农家精肥,易被幼苗吸收利用。施用方法,主要以条施为主。机械播种采用化肥侧面条施的方法。注意,以化肥作种肥时,必须做到种、肥隔离,避免烧种烧苗。
③追肥
玉米出苗以后施用的肥料叫追肥。追肥的目的主要是补充底肥和种肥的不足,及时充分地供给玉米生育过程中所需要的养分,以促进玉米生长和发育。玉米追肥主要以速效氮肥为主。常用硝酸铵、尿素做追肥。在土壤缺磷、缺钾的条件下,采用早期追施磷、钾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均有明显的效果。追肥用的磷、钾化肥品种有二铵、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等。
目前玉米追肥,最普遍的是“一炮轰”,不论地力水平和追肥多少都在拔节期前后1次施入。这种追肥方法缺点很多,若追肥量大,追施早,容易引起植株早期生长过快,降低抗倒折能力;若追肥量不足,容易造成后期脱肥早衰。追肥的时期可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以及当地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供应情况而定,群众的经验是“头遍追肥一尺高、二遍追肥正齐腰,三遍追肥出毛毛。”强调要分别在拔节,大喇叭口和吐丝期追肥,以达到攻秆、攻穗和攻粒的目的。一般在生产上,中、低肥力地块,由于前期玉米生长缓慢,应在铲二遍地后进行根际追肥,即拔节肥,有利于上部叶片的生长和幼穗分化,壮秆促大穗;高肥地块,玉米长势旺盛,可以在铲三遍地后进行根际追肥,即攻穗肥,有促大穗,减少秃尖、防早衰、提高百粒重的作用。但最迟也要在7月15日前一次性追完。对长势差,二三类苗多的地块,要多追一遍肥,实行弱苗偏管,提高玉米田间整齐度,降低空秆率。一般每亩施尿素20~26kg。深刨坑、厚培土,距植株10cm远,离地表20cm深刨坑追肥。
④叶面喷肥:在玉米生育后期,根部养分吸收能力减弱,若发现有缺肥现象,可采用喷施叶面肥的办法及时补充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