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我国多数地区春耕施肥已完成,当下正值农民施肥空档。《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多地采访调查发现,农需淡季,化肥价格仍居高不下,并带来了各环节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在田间地头,农民种地成本增加;部分地方化肥销售市场赊销问题严重;在生产环节,原料、物流成本上涨等多要素推动化肥价格“水涨船高”。
化肥价格居高不下行业赊销问题严重
记者在田间地头采访时发现,化肥涨价给一些种植大户增加了种植成本。“今年使用化肥成本明显高于去年,尿素每吨价格为2630元,比去年每吨上涨了430元。”云南安宁市种植大户林华民每年都要采购上百吨化肥,今年化肥价格上涨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湖北根聚地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德顺说,近年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成本上升明显,一些农作物单位亩化肥使用由2017年的192元/亩涨到了2020年的236元/亩,上升了23%。
在化肥零售端口,自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分级销售体制逐渐打破,现行基本是生产厂家在各地实行经销分销制,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但在一定区域内市场较乱,存在恶性竞争。
江苏一些化肥经销商户反映,全行业赊销问题仍比较严重。“今年化肥涨价,卖得越多,压力越大。”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长卫农资经营部负责人徐长卫说,种植大户赊账情况较多,一般两万元左右,从生产端到销售端全面赊销,一般等农民收获结束会收到赊销款。
生产环节各要素推动化肥“水涨船高”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贵州、云南、青海等主要化肥生产企业采访了解到,化肥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价格都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企业优先满足国内市场。从生产要素上看,化肥涨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一季度生产前端也曾出现一些困难,天然气供应不足、合成氨不足等原因,部分氮肥装置因为没有原料而停产。
二是国内国际市场化肥需求旺盛带动化肥出厂价不断上涨。云南天安化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公司磷酸二铵的价格出厂价目前为2320元/吨,与去年相比每吨上涨300元,其出厂价为近10年来最好。
二铵市场持续火爆,作为二铵替代品,局部复合肥需求较往年有所增加,一定程度支撑了复合肥市场涨势行情。
三是“南肥北运”物流运输成本高企。我国“南肥北运”格局明显,磷肥生产主要在云贵川鄂四省,而主要粮食产区在北方地区,尿素、钾肥同样面临产需分离。再加上化肥生产的主要原料硫磺,大部分依靠海外进口,为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物流运输成本。
我国磷肥主产区除湖北具有长江水运优势外,云贵川地区磷肥生产企业的大宗原燃材料、化肥产品基本依靠铁路运输,如贵州磷化集团全年铁路发运量在1100万吨左右。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市场化步伐的加快,铁路运价持续上涨,目前磷化集团铁路运输成本平均300元/吨以上。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分公司总经理杨金榜说,随着盐湖集团钾肥公司产品主要采取铁路运输方式进行交付,铁路运费逐年上调致使销售运输成本逐年增加,特别是远距离市场受运价的影响更大,致使部分市场份额丢失,市场占有率下降。
在生产源头,张永松、杨金榜等化肥生产企业负责人说,希望能在原料矿石、硫磺以及化肥产品铁路运输上落实铁路运价优惠政策,给予支农型企业铁路运输优惠政策,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