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年收集9千吨废旧铅酸蓄电池昆明收集点项目环评报告表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政府www.kmxs.gov.cn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批稿)

项目名称: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年收集9千吨废旧铅酸蓄电池昆明收集点项目

建设单位: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临沧尚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九月

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年收集9千吨废旧铅酸蓄电池昆明收集点项目现场照片

厂区道路

厂外运输道路

厂区内景图

拟装修改造贮存库图

拟建装卸作业区

厂区大门

耀龙机电公司(厂区南侧)

昆明天宇医药有限公司(厂区北侧)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表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年收集9千吨废旧铅酸蓄电池昆明收集点项目

建设单位

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黄金存

联系人

通讯地址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春雨路798号

138****5800

传真

/

邮编

650000

建设地点

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春雨路798号旁工业用地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G5990其他仓储业

占地面积

(平方米)

1000

绿化面积

总投资(万元)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108.7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10.87%

评价经费

(万元)

5

预期投产

日期

2018年1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随着我国电器产品的增多,废旧铅酸蓄电池的产生量也随之增加,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废旧电池的平均回收率仅为2%。废旧铅酸蓄电池随意丢弃不仅造成了浪费,也污染了环境。但废旧铅酸蓄电池并不是“废物”,而是有待开发的“第二资源”,其中铅的含量可达到30%~45%,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如何有效地进行废旧铅酸蓄电池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已经成为当前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及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基于环保理念,同时为了企业自身发展,拟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租用昆明市凡得瑞铸造有限公司已建厂房,建设“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年收集9千吨废旧铅酸蓄电池昆明收集点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的规定,该项目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项目应属于“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中“180仓储(不含油库、气库、煤炭储存)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仓储、物流配送”类项目,因此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委托临沧尚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编制工作(委托书见附件1),我公司接受委托后,认真研究该项目的有关材料,并进行实地踏勘、调研,收集和核实了有关材料,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了解建设项目对其周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并提出环境污染控制措施,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项目概况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昆明市西山区春雨路798号旁工业用地

行业类别:G5990其他仓储业

工程投资: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08.7万元,占总投资的10.87%

占地面积:1000m2

职工人数:本项目定员4人

2、地理位置及周边现状

3、项目规模及内容

4、产品方案

表1-1项目产品方案

不同规格的铅酸蓄电池组分差别不大,铅酸蓄电池主要成分为铅、塑料、硫酸、玻璃纤维、铜等,主要成分组成见表1-2。

表1-2铅酸蓄电池成分组成表

主要理化性质见表1-3:

表1-3主要成分理化性质一览表

5、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方案

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计划在昆明市西山区春雨路798号旁工业用地租用现有厂房,建设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储存、转运仓库,主要回收范围为昆明市行政区域,每年可回收、储存、转运9千吨废旧铅酸蓄电池,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将回收的废旧铅酸蓄电池转运到规范化、高水平的有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可减轻昆明市行政区域内环境负担,加大资源回收利用率。

(1)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流程

企业计划统一上门回收区域内网点如车辆/设备维修点、物资回收点等网点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后运输至仓库。

本项目收集区域:昆明市行政区域(即昆明市下辖7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3个县和3个自治县,包括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洗上去、呈贡区、晋宁区、东川区、安宁市、富民县、嵩明县、宜良县、石林彝族自治县、寻甸回族自治县和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在内的14个行政区域)内;服务范围包括:汽车4S店、汽车维修厂、电动车维修店、电动车电池以旧换新点、摩托门市店、通讯行业用电池、运输行业用电池等。

(2)电池收集运输

废旧铅酸蓄电池收集运输车辆需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收集运输车辆应按(GB13392-2005)的规定悬挂相应标志;收集运输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司机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岗位培训,凭专业岗位操作证书上岗作业。

(3)电池转运运输

建设单位计划委托云南明全物流有限公司(该公司营业执照见附件4)对收集的废旧铅酸蓄电池进行转运,转运内容为将废旧铅酸蓄电池从本项目拟建地址转运至下游接收单位。云南明全物流有限公司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详见附件5),其经营范围为: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危险货物运输(8类)、危险废物、危险货物运输(3类),符合本项目废旧铅酸蓄电池转运要求。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已与云南明全物流有限公司签订运输协议(详见附件6),确保本项目收集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可委托云南明全物流有限公司进行运输。

(4)下游接受企业

建设单位计划将回收的废旧铅酸蓄电池转移到云南振兴集团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该公司营业执照见附件7)进行再生利用。云南振兴集团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沙甸冲坡哨工业园区,该公司已取得云南省环境保护厅核发的试运行期间危险废物经营许可文件(详见附件8),允许经营废物类别为废旧铅酸蓄电池(900-044-49),云南振兴集团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处置废旧铅酸蓄电池能力为88900吨/年,本项目收集的废旧铅酸蓄电池数量小于下游处置单位处置能力,故满足处置要求。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已与云南振兴集团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签订处置协议(详见附件9),确保本项目收集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可委托云南振兴集团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进行处置。

6、项目工程内容

本项目由储运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组成,详见表1-4。

表1-4项目建设内容组成一览表

-----------------------------------------------------------------------------------------------

7、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项目投入运行后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见表1-5:

表1-5项目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情况一览表

8、环保投资情况

表1-6项目环保工程及投资情况一览表

9、生产设备

项目生产设备情况见表1-7。

表1-7主要设备一览表

10、场地要求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部令第39号),废旧铅酸蓄电池为危险废物,编号为HW49-900-044-49。

根据“关于发布《铅蓄电池再生及生产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82号)的公告”指出:“重点控制的废电池包括废的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氢镍电池、镉镍电池和含汞扣式电池”。并根据《电池废料贮运规范》(GB/T26493-2011)要求:“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电池废料,对于不同组别采用分离贮存,同一组别采用隔离贮存“。本项目主要收集废旧铅酸蓄电池,属于危险固废,因此需采用隔离贮存的方式进行贮存。

本项目设2个仓储区用于储存废旧铅酸蓄电池,分完整废旧铅酸蓄电池存放区和破损废旧铅酸蓄电池存放区,废旧铅酸蓄电池贮存方式按《电池废料贮运规范》(GB/T26493-2011)中表2的要求进行设计,设计要求详见表1-8。

表1-8《电池废料贮运规范》中隔离储存方式要求表

注:《电池废料贮运规范》(GB/T26493-2011)中关于隔离储存的定义为:“在同一房间或统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距离用通道保持空间的储存方式。”

11、储运方式

(1)收集方式

根据《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中规定:“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因此,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之前,不得开展经营活动。

本项目针对破损的废旧电池放置于专用耐酸、耐腐蚀的PVC桶中,外面黏贴符合GB18597中附录A所要求的危险废物标签,废旧铅酸蓄电池运输车辆需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运输车辆应按(GB13392-2005)的规定悬挂相应标志,运输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司机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岗位培训,凭专业岗位操作证书上岗作业。

运输车辆设置防淋挡护,车辆上铺设耐酸大槽体,存放电池的专用耐酸、耐腐蚀的PVC桶放于耐酸槽体上,一旦存放电池容器出现泄漏,电解液不会泄漏流出车外污染沿途环境。

收集的废铅酸蓄电池入厂后分类存储,其中完整的铅酸蓄电池先采用耐酸、耐腐蚀的PVC周转箱包装后放入存贮区,破损的电池则放入带盖的专用耐酸、耐腐蚀的PVC桶内。且建设单位事先与上游企业签订回收协议,加强规范收集。

(2)运输方式

根据《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中规定:“危险废物运输应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按照其许可证的经营范围组织实施,承担危险废物运输的单位应获得交通运输部门颁发的危险货物运输资质”,根据《电池废料贮运规范》(GB/T26493-2011)中的规定:“铅酸蓄电池采用公路或铁路运输”。

本项目运输主要涉及两个方面:昆明市行政区域内废旧铅酸蓄电池的收集运输以及外运至具有处理资质企业的运输。

项目收集的废铅酸蓄电池委托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单位的运输车从本公司运输至具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采用公路运输的方式,一般1天转运1次。

本项目在废铅酸蓄电池运输过程建议使用专用耐酸、耐腐蚀的PVC桶,一般情况下从公司收集电池后直至送至具有处理资质的单位期间不更换容器,特殊情况容器出现破损,需要及时更换。禁止在转移过程中擅自拆解、破碎、丢弃废铅酸蓄电池。并根据《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手续。

(3)主要运输路线

(4)储存方式

实行分类隔离存储,并配有统一明显站立标识牌。本项目废旧铅酸蓄电池暂存区分区堆放,分为完整铅酸蓄电池储存区、破损铅酸蓄电池储存区,入厂后完整的废旧铅酸蓄电池放入专用耐酸、耐腐蚀的PVC周转箱内暂存,破损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则放入带盖的专用耐酸、耐腐蚀的PVC桶内。

本项目仓库储存区总面积为100m2,企业在储存区设置了1个叉车过道和1个危险废物暂存间(详见附图3),根据计算,在废旧铅酸蓄电池储存容器单层堆放情况下,暂存区理论最大容纳废旧铅酸蓄电池量约150t,实际最大容纳量为30t,因此,本仓库有足够的空间储存废旧铅酸蓄电池,不会因废旧铅酸蓄电池储存容器堆放过度密集而造成容器挤压、倒塌等环境风险。

12、配套设施情况

(1)给水与排水

1)给水系统

厂区用水均为市政给水管网供给。本项目定员4人,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13)中的办公用水定额为40L/(人·d),则本项目办公楼用水量约为0.16m3/d(48t/a)。

2)排水系统

本项目排水分为两类,一类为日常办公产生的废水,另一类为事故工况下废旧铅酸蓄电池电解液泄漏师含电解液的污水。两类排水系统如下:

①由于本项目所在区域市政污水管网和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均未正式投入运营,故本项目日常办公产生的废水分近期、远期进行处理:①近期(即本项目所在区域市政污水管网和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均未正式投入运营):厂区内新建一座1.5m3隔油池及1座6m3的生活污水暂存池,职工生活污水经现有化粪池沉淀后进入生活污水暂存池暂存,后由卫生机构进行定期清运;初期雨水经隔油池隔油沉淀后进入污水暂存池暂存,后由卫生机构进行定期清运;②远期(即市政污水管网和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均正式投入运营后):生活污水经厂区现有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A级标准限值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②项目设施事故应急池,并且在装卸作业区、废旧铅酸蓄电池储存、暂存区、集液池之间地面设置导流沟,连通事故应急池。用于在发生废旧铅酸蓄电池电解液泄漏时电解液、电解液冲洗水、消防废水等的收集。收集后污水作为危险废物交由有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2)供电

本项目供电由昆明市西山区供电局统一供给。

(3)消防

配备灭火器和消防砂。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建设单位租用昆明市凡得瑞铸造有限公司空置厂房进行规范化建设后投入运营,根据与建设单位核实和我单位技术人员现场踏勘,现有场地仅简单进行了土地平整和水泥硬化,不存在遗留污染物的环境问题。

表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周边环境现状见附图2。

1、地形、地貌、地质

项目所在地昆明市西山区属滇中高原的一部份,地形复杂,起伏明显,盆岭相间,地势北高南低,谷律乡的风摆山为全区最高点,海拔为2641米,谷律乡与富民县交界的螳螂川江边石楼梯为全区最低点,海拔为1750米。相对高差达891米。山形在南北向构造和东西向构造的影响下形成纵横交织的网络状山体,山峰与盆坝相对高差一般在500~800米之间。全区地貌类型有以下五种:

(1)中切中山河谷地貌。区内西部谷律乡风摆山以西,山体受螳螂川水系切割,山势陡峻,河谷狭长,比降大,河流地段发育,宽窄不一。海拔高度以风摆山顶的2641米至蔡家村石楼梯的1750米,相对高差891米。

(2)高原山地地貌,在风摆山以东的团结、明朗、猫猫箐、观音山等山区属高原山地地貌,地形起伏明显,北高南低,受外力侵蚀,溶蚀和断层的影响较为突出。

(3)山间盆地地貌。山间盆地又称小坝子,面积在一平方公里左右。分布在高原山地中间,该类盆地是经受了地质以后的新生代,通过浸蚀、溶蚀等外力作用形成,境内有龙潭、花红园、白眉、小黑荞、青鱼盆地。

(4)断陷湖盆地地貌。包括马街、碧鸡至观音山,是新生代时期的湖积物和其他地带的残积物经洪水冲积所形成。新生代初,由于地壳运动,复合了南北构造——西山大断层,西盘上升,成为西山,东盘下降,四方流水汇集,成为滇池,滇池的西部、北部发育为宽广冲积平坝,整个坝区微向滇池倾斜。

(5)低山河谷地貌。主要分布在螳螂川上游和滇池出口处,流经海口镇各村委会的低山河谷地区,周围山脉起伏平缓,相对高差300米以下,有小平坝和丘陵,河道较宽,流速较缓,农田灌溉方便。

项目所在区域大地构造单元隶属扬子淮地台的康滇古陆东缘,处于著名的南北向小江断裂带与普渡河断裂带之间的夹持地带。此两条断裂带发展历史长,活动强烈,对该区域构造发展、地层沉积、地貌变迁、盆地演化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地区构造类型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以径向构造为主,纬向构造发育,并配生有后期北东向及北西向构造发生。

区域地面出露第四系冲积、湖积层,岩性为砂、砾石、粘土、淤泥及泥炭,区域基岩埋深在300m左右,为寒武系龙王庙组灰质白云岩。区域外围分布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和二叠系等地层,岩性以灰岩、白云岩和砂岩为主。

根据区域资料《云南地震动参数区划工作用图》,项目区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根据国家(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昆明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区第二组。

2、气候、气象

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地处滇中高原,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分明,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1.5,极端最低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5mm,月最大降雨量208.3mm,日最大降雨量15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时2327.5小时,年蒸发量1856.4mm。最大风速40m/s,多西南风,相对湿度76%。

3、水文情况

西山区是昆明市的主城区之一,国土面积791km2,城市建成区面积42km2。多年平均降水量971.6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49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315.2mm。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0.80亿m3,地下水产水模数为10.1万m3/km2。据目前的统计资料表明,西山区小水电站年发电量1598万KW·h,而农村用电量5316万KW·h,小水电站的发电量仅占用电量的30%,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的经济发展。

境内形成明显河道的河流共42条,按地域可划分为城区河道和天然河流,其中城区河道有新运粮河、老运粮河、大观河、乌龙河、西坝河、船房河、采莲河、正大河、太家河(金太河)等9条;天然河流有海口河、螳螂川、律则河、岔河、明朗河、桃树箐、打岔箐、棋台河、石马哨大沟等33条。全区水利化程度较高,水利工程众多,共建有小(一)型水库5座,总库容为1360万m3;小(二)型水库23座,总库容为537万m3;小坝塘291座,总库容606万m3;引水工程7件。区内水资源最集中地是位于西山区西南部的滇池,在正常高水位1887.40m时,水面面积为310km2,湖泊蓄水量15.6亿m3,故作为滇池排水河道的海口河、螳螂川成为区内河流水力资源蕴含量之最。

4、植被、生物多样性

项目所在的西山区植被系亚热带西部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和亚热带暖性针叶林。有植物193科642属1187种。主要的代表树种有高山栲、元江栲、滇青冈、滇石栎、云南松、华山松、滇油杉、桉树、柏树、桤木等。针叶林分布较广,从海拔1800~2641m均有分布。主要灌木有滇杨梅、小铁子、杜鹃、山茶、火把果、云南含笑、刺黄连、沙针、水麻柳、芝麻花、乌饭、珍珠花、箭猪等,草本植物有:白健杆、蔗茅、野古草、龙胆草、竹叶草、白茅、山姜、灰金茅、黄背草及各种蕨类。全区有林地覆盖率43.2%。

据现场调查发现,评价区域内植被主要为项目周边的绿化树,无天然植被林,树木主要为云南松,生物多样性一般,生态环境主要受人为控制,自身调控能力较弱。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行政区划、人口

西山区地处滇中高原中部,位于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西郊,东邻滇池,并与五华区和官渡区毗邻,西接安宁、禄丰,南与晋宁县接壤,北与嵩明和富民交界。西山区辖棕树营、马街、金碧、西苑、永昌、福海、前卫7个街道办事处,碧鸡、海口、团结三个镇,是拥有城市主城核心区、城郊区和山区农村的昆明市主城西区。西山区总面积791.14km2。2015年西山区人口约为77.4万人。

2、社会经济

经省、市统计局审核评估下返,2016年西山区GDP完成455.5亿元,同比增长11.7%。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410.1亿元,年均增长1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79.6亿元,年均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35.6亿元,年均增长1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742元,年均增长10.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316元,年均增长12%。

2016年接待游客1104.1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6.7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01%和15.84%。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实现工业增加值70.74亿元,年均增长9.2%。完成海口工业园区“一园两片”布局调整,园区产业聚集力不断增强,引进了三昌汽配、正邦科技、梅塞尔气体等一批亿元实业项目,精细磷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都市农业得到大力发展,农业增加值达3.8亿元,年均增长4%。实施“1245”工程,建成了小村都市现代农业、永靖绿色蔬菜等一批农业园区,大龙潭生态园、团结苹果庄园等一批都市农庄;培育龙头企业55户,实现产值73.4亿元;发展高效农作物3.1万亩,亩产值超万元的占比达12.3%。西山区成为全省唯一连续10年入围“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区。

3、教育、卫生

西山区内有各级各类学校约222所,如高新一中、西山一中、西山区实验中学、昆明市第五中学、碧鸡中学、福海中学、前卫中学等等,其中:小学72所(完小72所);完全中学9所;初级中学23所;高级中学1所;幼儿园104所;中职学校12所;特教学校1所。

西山区拥有医院(卫生院)约48家,医院床位8989张,医护人员9549人。据最新消息显示,西山区经审批建立的卫生服务中心(站)已达97个,服务人口65.52万人。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重大疾病预防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

4、文化、文物保护

西山区东濒滇池,与官渡区、呈贡县隔水相望,北与五华区、富民县接壤,西邻安宁市、禄丰县,南连晋宁县,湖山秀丽,是昆明市的主城区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昆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沉淀了无数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如:中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石龙坝水电站)、中国第一根电缆、中国第一架望远镜、海内第一长联、云南第—条公路、云南第一个私立测候所等。区内山地广阔,泉流纵横,风摆山、玉案山、棋盘山、罗汉山等形成昆明西面屏障,峰翠石奇,风景秀丽,西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闻名中外,景区内名胜古迹众多。

西山区境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有三千年的文明史。泰汉时期是古滇国的组成部分,东汉进入传统农耕时代后,先后隶属于滇池县,建宁郡、宁州、昆州等管辖,唐宗时期为拓东,鄯善郊区。西山区长期以来以农耕渔猎为主,清末民国初年为近代昆明地区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抗战期间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在海口、马街形成了两大工业区,奠定了今天西山区工业发展的雏形,解放后西山区为昆明县的第五区和第六区,1953年将昆明县撤销并入昆明市,并将昆阳县第三区(海口)并入,今西山区为当时第八、九、十区,1956年合并扩大后,昆明市置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2004年9月,因区划调整,黑林铺街道办事处、沙朗乡、厂口乡划入了五华区,前卫、福海、金碧、永昌等4个街道办事处划入了西山区,行政区划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文物数量也发生一些变化。全区下辖马街、福海、前卫、金碧、永昌、西苑、棕树营、碧鸡、海口、团结10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791.14平方公里,区内居住着彝、白、回、苗、纳西、壮、哈尼、僳僳、满、蒙古等25个少数民族。

根据《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滇池保护范围分为下列一、二、三级保护区和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区:(一)一级保护区,指滇池水域以及保护界桩向外水平延伸100米以内的区域,但保护界桩在环湖路(不含水体上的桥梁)以外的,以环湖路以内的路缘线为界;(二)二级保护区,指一级保护区以外至滇池面山以内的城市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以及主要入湖河道两侧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50米以内的区域;(三)三级保护区,指一、二级保护区以外,滇池流域分水岭以内的区域。本项目所在地位于滇池三级保护区,滇池保护区位置关系见附图5。

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所在区域以及可能影响到的区域内没有自然保护区,无重要的国家级、省级及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布。评价区内无古树、名树,未发现国家和省级保护的动植物。

5、项目区规划

表三、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区域位于昆明市主城区内,所在区域为住宅商业混合区,区域空气质量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根据《2016年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项目所在区域二氧化硫(平均值为18μg/m3)、二氧化氮(平均值为32μ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值为55μg/m3)、细颗粒物(PM2.5)(平均值为27μg/m3)、一氧化碳(平均值为0.986mg/m3)、臭氧(平均值为82μg/m3)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大气环境中酸雨出现频率为0%,较上年不变。

2、地表水质量现状

评价区域的主要地表水体为新运粮河,最终汇入滇池草海,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新运粮河和滇池草海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水体保护。

根据昆明市环保局发布的《2016年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新运粮河水质类别为劣V类,,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8.26,污染程度显著减轻超类水标准的指标有1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368mg/L,超标0.23倍;滇池草海水质类别为V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63.8,属中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水质类别由劣V类上升为V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下降2.0%,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叶绿素a、总氮有所下降,五日生化需氧量有所上升。

3、声环境质量现状

建设项目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春雨路798号旁工业用地,项目所在地为昆明市声环境功能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临春雨路一侧35m±5m范围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声环境质量临成昆线一侧35m±5m范围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b类标准。

根据《2016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2016年昆明主城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3.5dB,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昼间2类区标准(60dB),声环境质量总体为较好,噪声总体水平与去年持平。交通干线昼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4dB,接近《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区及4b类限值,平均等效声级较去年下降1.4dB。

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据现场调查发现,评价区域现已完全城市化,区域内建筑物较多,交通道路也较密集。区域经过多年的人工开发,已无天然植被,评价区域地表植被主要为道路两侧种植的行道树。生态环境更多由人为控制,自身调控能力较低,生物多样性较差。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次建设项目所在地为城市建成区,商业活动比较密集,评价区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保护对象为附近林地、植被等。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3-1。

表3-1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表四、评价适用标准

1、环境空气

本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功能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见表4-1。

表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

单位:μg/m3

2、水环境

地表水:项目附近地表水体为新运粮河,按照《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规定,新运粮河水环境功能为非接触娱乐用水、景观用水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体标准要求。详见表4-2。

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

单位:mg/L

地下水: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类标准;具体标准见表4-3。

表4-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

单位:mg/L(除pH外)

3、声环境

项目西厂界靠近春雨路一侧35m±5m范围内属于4a类声环境区,春雨路属于城市主干道,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除项目西厂界外,其余厂界均属于于2类声环境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见表4-4。

表4-4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

1、废气

本项目主要经营内容为仓储业,属非生产性行业,施工期废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颗粒物其他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运营期废气主要为废旧铅酸蓄电池搬卸过程中产生的微量铅尘及硫酸雾,装卸作业区废气主要为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仓储车间和危废暂存间内废气通过内通过车间内设置的微负压排气系统,利用引风机引出,经碱液喷淋处理后由厂区东南侧15m高排气筒排空,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详见表4-5。

表4-5项目废气排放浓度限值

2、废水

故运期本项目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需满足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水质要求,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A级标准限值。具体标准限值见表4-6。

表4-6《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A级标准

3、噪声

项目西厂界靠近春雨路一侧35m±5m范围内属于4a类声环境区,运营期西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0)中4类标准;除项目西厂界外,其余厂界均属于于2类声环境区,运营期其他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0)中2类标准详见表4-7。施工期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表1噪声限值,详见表4-8。

表4-7运营期噪声排放标准限值

单位:等效声级Leq[dB(A)]

表4-8施工期噪声排放标准限值

4、固体废物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要求。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本项目采用电能,不设燃煤、燃油锅炉,无SO2、NOx产生及排放。

表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生产工艺流程简要说明或简图:

一、工艺流程简述:

本项目为废旧铅酸蓄电池收集、储存项目,不涉及拆解和金属回收过程,具体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详见图5-1。

图5-1本工程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图

生产工艺流程介绍:

1、收集、装车

2、运输

本项目废旧铅酸蓄电池运输车辆需要具有危险废物运输资质,运输车辆需具有应对危险废物包装发生破裂、泄漏或其他事故进行处理的能力。因收集点多而分散,因此由各收集点至暂存厂房不具备固定线路的条件,没有固定的路线。但转运路线的确定总体原则为:转运车辆运输途中不得经过医院、学校和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避开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域。

3、卸车

4、包装、暂存堆放

本项目根据《电池废料贮运规范》(GB/T26493-2011)标准要求,将回收的废旧铅酸蓄电池经汽车运至厂区后进行分类,将完整废旧铅酸蓄电池暂存于完整废旧铅酸蓄电池仓储区内,采用耐酸、耐腐蚀的PVC周转箱包装;破损废旧铅酸蓄电池暂存于破损废旧铅酸蓄电池仓储区内,采用耐酸、耐腐蚀的PVC桶包装。项目对回收的废旧铅酸蓄电池不实施拆解及再生加工等。

5、装车、外运

仓库内废旧铅酸蓄电池的最大储存量为30t,转运周期一般为1天1次,由叉车装车,装车过程主要污染物为叉车噪声(N1)。装车后废旧铅酸蓄电池委托云南明全物流有限公司外运至云南振兴集团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进行处置、利用。本项目不涉及容器清洗,统一委托具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清洗。

项目投入运营后主要污染因素如下:

废气:硫酸雾、铅。

废水:日常办公废水。

噪声:废旧铅酸蓄电池卸载、车辆运输噪声。

固体废物:泄漏液、含酸废石膏、废抹布、废防护用具等。

二、施工期

本项目租赁现有厂房进行建设,厂房已经建成,仅需对厂房进行装修改造。施工装修内容主要为对厂房地面增设防腐、防渗、防漏层,新建导流沟、集液池、事故应急池、酸雾吸收塔、排气筒,对窗户加以密封等,故项目施工工程简单,周期较短。

1、废水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工人产生的办公污水和施工废水。

厂区内不设置卫生间,办公污水主要为施工工人洗手、清洁产生的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包括工程施工阶段养护、机械冲洗、场地冲洗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混凝土养护废水、机械冲洗废水等,项目施工生产废水不含有毒物质,主要是泥沙悬浮物含量较大。根据国内外同类工程施工废水监测资料:混凝土养护废水悬浮物浓度约为500mg/L~2000mg/L,pH值9~12。施工过程中设备、机械清洗等产生的废水量小,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和石油类。

由于施工期较短,可在施工区将开挖的事故池作为施工的临时沉淀池用于收集处理施工期间产生的办公污水和施工废水,沉淀处理后的废水可用于混凝土养护以及场地洒水抑尘。

2、废气

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和交通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粉尘的影响范围较广,主要表现在交通运输沿线道路两侧及施工现场,尤其是天气干燥及风速较大时更为明显,从而使该区域及周围附近地区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增大。据调查,施工作业场地近地面粉尘浓度可达1.5~3.0mg/m3。

3、固废

本项目施工期固废主要为房屋装修阶段产生的装修垃圾,按地上建筑面积100m2计算,装修垃圾类比同类型建筑房屋装修情况,约为每1.2t/100m2计,则产生的装修垃圾共约1.2t。另外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施工人员约5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kg/人.d计,则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5kg/d;委托当地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4、噪声

本项目是对租用的厂房加以改造,因此噪声主要来自施工车辆运输、施工的噪声以及房屋改造过程中电钻、墙体敲打等过程产生的机械噪声。其源强为70~95dB(A)之间,这些声源具有噪声高、无规则等特点。

二、运营期

本项目投入运营后产生的废气污染因素主要为硫酸雾、微量铅尘等。

(1)有组织排放废气

表5-1有组织废气收集、处理和排放方式统计

本项目有组织排放废气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详见表5-2

表5-2有组织排放废气产生源强

(2)无组织排放废气

本项目无组织排放废气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详见表5-3

表5-3无组织排放废气产生源强

项目运营期只产生办公污水,本项目定员4人,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13)中的办公用水定额为40L/(人·d),则本项目办公楼用水量约为0.16m3/d(48t/a),产污系数取0.8,则办公废水量约为0.128m3/d(38.4t/a)。

①近期(即项目投运至市政污水管网和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均正式投运期间):厂区内新建一座1.5m3隔油池及1座6m3的生活污水暂存池,职工生活污水经现有化粪池沉淀后进入生活污水暂存池暂存,后由卫生机构进行定期清运;初期雨水经隔油池隔油沉淀后进入污水暂存池暂存,后由卫生机构进行定期清运(清运合同见附件14)。本项目运营近期内(5个月)的生活污水产生总量为19.25m3。生活污水暂存池的清运频率为每半个月一次,清运量为1.92m3/半个月。

②远期(即市政污水管网和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均正式投入运营后):生活污水经厂区现有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A级标准限值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远期厂区内处理的生活污水,其中水污染物主要为COD、BOD5、氨氮、TP,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产生系数和经化粪池处理后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废水中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5-4。

表5-4远期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状况

图5-2项目近期水平衡(m3/半个月)

图5-3项目远期水平衡(t/a)

本项目依托租赁现有厂房经改建后作为废旧铅酸蓄电池储存仓库,项目主要内容为收集、储存废旧铅酸蓄电池,运营期噪声源主要为进出厂的货车、叉车行驶、装卸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根据类比调查噪声源强为75~80dB(A)之间。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为职工生活垃圾、泄漏液、含酸废石膏、废抹布、废防护用具等。

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2t/a。集中收集后定期送环卫部门处理。

根据调查,废旧铅酸蓄电池内电解液的含量为10%~20%(本项目以20%计),由于泄漏是偶然发生的,预计铅酸蓄电池发生泄漏概率为1‰,泄漏液产生量为废旧铅酸蓄电池内电解液贮存量的10%,除去损耗,产生的泄漏液量约为0.6t/a,经仓库内设置的导流沟收集进入集液池,收集后转入耐酸容器,于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后定期送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危废类别为HW31,危险废物代码为421-001-31。

根据类比同类型规模生产企业资料可知,项目使用的酸雾吸收塔产生的含酸废石膏产生量为0.03t/a,属于危险废物物,废物类别为HW34,废物代码为900-349-34。产生的含酸废石膏需进行定期清理,后委托云南大地丰源环保有限公司进行处理。

云南大地丰源环保有限公司已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其核准经营类别包括含铅废物(HW34)中90349-34一项和其他废物(HW49)中900-041-49一项,故可以满足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的处置要求。(处置合同、公司资质,危废经营见附件11、附件12、附件13)

类型

内容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

场地平整和防渗、事故池开挖和防渗等过程

粉尘、扬尘

少量

运输车辆

尾气

少量(自然扩散)

营运期

仓储区有组织排放

硫酸雾

0.0361mg/m3

0.0017mg/m3

0.00054mg/m3

5.1×10-5mg/m3

装卸作业区、库房大门无组织排放

7.8×10-5t/a

3.1×10-6t/a

废水污染物

施工人员在场活动

办公污水

施工废水

沉淀后用于场地洒水抑尘

工作人员

污水量

氨氮

磷酸盐

噪声

施工设备运行、车辆运输、施工人员

施工噪声

周围围墙围挡和一定距离的自然衰减排放

车辆运输、机械设备

交通和机械噪声

厂房隔声和自然衰减排放

建筑垃圾

施工固废

建筑垃圾分类出售处理,或者堆存于指定地点,不外排

施工人员

生活垃圾

委托环卫部门清运,不外排

运营期

含酸废石膏

HW34

900-349-34

危险废物

0.03t/a

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交由云南大地丰源环保有限公司进行处理处置

泄漏液

HW31421-001-31

0.16t/a

废抹布

0.05t/a

废防护用具HW31421-001-31

0.015t/a

统一由环卫部门处理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另附页)

本项目为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项目,根据现场踏勘项目区处于城市建成区,项目区周围已无天然植被,主要为人工种植的城市绿化带。本项目建设租用昆明市西山区春雨路昆明市凡得瑞铸造有限公司空置厂房进行规范化建设后投入运营,不新征土地,不破坏生态资源,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

表七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项目租赁现有厂房进行建设,厂房已经建成,仅需对厂房进行施工改建。施工装修内容主要为对厂房地面增设防腐、防渗层,修建沟槽、集液池、消防水池,对窗户加以密封等,故项目施工工程简单,周期较短。

1、施工扬尘

项目施工期扬尘主要为物料装卸、地面平整、事故池、导流沟开挖和防腐防渗措施建设以及临时堆弃场等引起的扬尘。以上扬尘将伴随整个施工过程,是施工扬尘重点防治对象。

(1)施工现场必须设置垃圾存放点,集中堆放并覆盖,及时清运,严禁随意丢弃。

(2)施工现场的水泥和其他细颗粒建筑材料必须密闭存放或覆盖,严禁露天放置。

(3)采用围挡隔离、洒水降尘措施,在规定期限内将废弃物清理完毕,严

采取以上防尘措施后能有效的减少场地扬尘的产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并且施工期是短暂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期影响随即消失。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办公污水和施工废水。办公污水的水量较少,厂区新建一座隔油沉淀池用于收集处理初期雨水及员工洗手用水,污水经隔油池沉淀后回用,用于场地洒水抑尘;由于施工期较短,施工废水的产生量也较少,可在施工区将开挖的事故池作为施工的临时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的办公污水和施工废水可用于混凝土养护以及场地洒水抑尘,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

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地基挖掘弃土和生活垃圾,均为一般固体废物。工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送市政部门指定地点堆存或者建筑垃圾分类出售处理,不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小,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处理。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在采取上述措施后,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4、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是对租用的厂房加以改造,因此噪声主要来自施工车辆运输、施工的噪声以及房屋改造过程中电钻、墙体敲打等过程产生的机械噪声。其源强为70~95dB(A)之间,噪声具有间歇性,且施工周期较短,施工期建筑施工厂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的噪声限值,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通过采取以上必要的防治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并随着工程的完工而消失。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1环境影响分析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在保证各项设施正常运转并采纳本报告中的有关建议情况下,加强厂区管理,废气污染物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及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1.2防护距离

(1)大气防护距离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有关规定,需对本项目废气的排放做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分析。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参数取值及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7-1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参数及结果一览表

根据预测,本项目排放的硫酸雾及铅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均无超标点,故本项目不需设置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1.3排气筒高度合理性分析

2.1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①近期(即项目投运至市政污水管网和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均正式投运期间):厂区内新建一座1.5m3隔油池及1座6m3的生活污水暂存池,职工生活污水经现有化粪池沉淀后进入生活污水暂存池暂存,后由卫生机构进行定期清运;初期雨水经隔油池隔油沉淀后进入污水暂存池暂存,后由卫生机构进行定期清运。本项目运营近期内(5个月)的生活污水产生总量为19.25m3。生活污水暂存池的清运频率为每半个月一次,清运量为1.92m3/半个月。每半个月生活污水暂存池内的污水量为1.92m3(远小于污水暂存池6m3的储量),故本项目设置的生活污水暂存池可满足本项目污水暂存需求。近期内的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暂存池暂存,后由卫生机构进行定期清运,废水不会进入外环境,因此本项目近期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②远期厂区内处理的生活污水,其中水污染物主要为COD、BOD5、氨氮、TP,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城镇生活源产排污系数手册》中,生活污水中污染物产生系数和经化粪池处理后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废水中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7-2

表7-2远期废水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状况

综上所述,远期废水经现有化粪池处理后污染物排放浓度可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A级标准限值(远期),故拟建项目在保证各项设备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本项目远期废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2.2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1)拟建项目为废旧铅酸蓄电池收集和临时储存项目。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本)》的规定,废旧铅酸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其废物类别属于HW31含铅废物,废物代码为431-001-31,在非正常情况下,其电解液发生泄漏事故时,处置不当会对地下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附录A,本项目属于“U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中“154、仓储(不含油库、气库、煤炭储存)”,地下水评价类别为III类。

(2)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源头控制措施:本项目无工艺废水产生,为防止危险废物暂存泄露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应对防腐防渗措施的性能定期进行监测,对暂存容器进行定期检查、检修。便于发现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跑、冒、滴、漏降至最低限度,同时检修过程要防废旧铅酸蓄电池电解液泄漏。

分区防控措施:本项目防渗分为重点防渗区和一般防渗区。

一般防渗区:厂区道路及厂房大门,约450m2。防渗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一般防渗区的防渗要求进行防渗设计,防渗层的防渗性能应等效于厚度=1.5m,渗透系数=1.0×10-7cm/s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进行设计。

分区防渗图见图7-2。

图7-2分区防渗图

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依托租赁现有厂房经改建后作为废旧铅酸废电池储存仓库,项目主要内容为收集、储存废旧铅酸蓄电池,运营期噪声源主要为进出厂的货车、叉车行驶、装卸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根据类比调查噪声源强为75~80dB(A)之间。操作位于厂房内,间歇作业,经过隔声、衰减后,可衰减15~31dB(A)。厂界噪声衰减后预测排放值见表7-3。

表7-3厂界噪声预测排放值一览表

单位:dB(A)

根据上表预测值可以看出,本项目噪声对各厂界贡献值为24.95~34.5dB(A),同时根据同类型企业运行经验,项目运营期间产生的噪声经过隔声、距离衰减后,运营期项目西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0)中4类标准;除项目西厂界外,运营期其他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0)中2类标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为泄漏液、含酸废石膏、废抹布、废防护用具等。

本项目危险废物产生情况见表7-4。

表7-4项目危险废物产生情况一览表

5、环境风险分析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本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1)危险源识别

根据HJ/T169-2004的规定,物质危险性标准见表7-5。

表7-5物质危险性标准

本项目主要涉及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储存,不涉及拆解、深加工活动,本项目废旧铅酸废电池储运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故主要为废旧铅酸蓄电池破损造成硫酸的泄漏。本项目确定硫酸和铅为本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表7-6电池主要成分的理化性质和毒性

(2)风险评价等级

结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中辨识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对本项目所有危险源进行识别,判别方法如下: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则定位重大危险源。单元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列计算,若满足下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q1、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t。

Q1、Q2......Qn—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t。

表7-7本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指标表

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与《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的规定,本项目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3)风险影响分析

①泄漏影响分析

②运输风险影响分析

本项目所暂存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全部采用公路运输,运输车辆需具备废旧铅酸蓄电池等危险废物运输资质。车辆运输过程中应不得经过医院、学校和居民区等人口密集区域。

在正常造作运输情况下,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较低,但在暴雨、阴雨天、台风、大雾及冬季,下雪路面结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交通事故发生概率会随之上升。交通事故因发生地所处的环境敏感程度不同。因此,危险程度也不一样。废旧铅酸蓄电池散落到水体、土壤中的环境影响大于散落在路面的影响。

③火灾影响分析

项目废旧铅酸蓄电池暂存场所是具有良好避雨措施和消防措施的仓库,废旧铅酸蓄电池转运周期也很短,只要管理人员加强日常维护、巡视,发现问题马上解决,仓库发生火灾、漏雨的风险是很小的。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因火灾、漏雨等因素引起电池泄漏,从而对环境带来危害的报道。

(4)事故池设置

正常工况下破损电池泄漏的电解液均在耐酸、耐腐蚀的塑料桶中,统一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事故工况下,存放破损电池的塑料桶发生破裂,泄漏的电解液通过桶流出导致电解液进入仓库地面,地面设置导流沟,将电解液收集进入集液池,并及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仓库地面、导流沟及集液池、事故池均设有防腐、防渗措施,集液池、事故池容积大小设置依据详见如下分析:

①集液池

根据类比资料可知,铅酸蓄电池成分中硫酸含量约为10%,则一次发生泄漏时(两个电池泄漏)硫酸泄漏量约为8kg,一般铅酸蓄电池用的是1.18~1.2g/cm3浓度的稀硫酸,本环评取最不利值,密度按1.18g/cm3计,则泄漏硫酸容积约为6.78L。项目运营期不进行地面清洗,因此,无场地清洗废水产生。本项目拟在厂房东侧设置集液池3m3一座,可以满足电解液的临时收集暂存。

②事故应急池

式中: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再打物料量的一台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

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m3;

V2=Q消×t消

Q消—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同时使用的消防设施给水流量,5L/s;

t消—消防设施对应的设计消防历时,1.5h;

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运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m3;

(V1+V2-V3)max—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V1+V2-V3取其最大值;

V4—发生事故时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

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

根据估算,本项目V1取0m3,V2取27m3,V3取3m3(集液池),V4取0m3,V5取0m3,经计算本项目需设事故池总有效容积24m3以容纳事故消防废水。本项目拟建设30m3的事故水池,以满足项目的需求。

(5)风险管理

根据《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19-2009)、《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单,本环评对项目的风险安全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①运输过程风险防范措施

由于危险废物的运输较其他物品的运输有更大的危险性,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谨慎,确保安全。危险废物运输过程中主要要求如下: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3年修正版)第五十九条规定:“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移出地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商经接受地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批准转移该危险废物。未经批准的,不得转移”。根据上述规定,跨省转移危险废物的,必须向危险废物移出地省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b、根据1999年10月1日执行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的规定,本项目运输废旧铅酸蓄电池必须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手续。

c、每转移一车(次)废旧铅酸蓄电池,应按每一类危险废物网上申请联单。转运时应持联单转移危险废物。

d、运输车辆应按(GB13392-2005)的规定悬挂相应标志。

f、运输中使用专用车辆,对废旧铅酸蓄电池的运输要求安全可靠,严格执行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进行废铅酸蓄电池的运输,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严禁采用三轮机动车、全挂汽车列车、人力三轮车、自行车和摩托车装运废旧铅酸蓄电池。

g、必须配备随车人员在途中经常检查,废旧铅酸蓄电池如有丢失、被盗,应立即报告发生地的交通运输、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高速公路上发生丢失、被盗,应立即报告高速巡警,并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丢失发生地的公安部门和环保部门查处。

i、危险废物运达卸货地点后,因故不能及时卸货,在待卸期间行车和随车人员应负责看管车辆和所装危险废物。

j、运输车辆应取得危险废物运输经营许可证,并具有对危险废物包装发生破裂、泄漏或其他事故进行处理的能力。

k、每辆车应配备两名以上司机,每开车4小时应换班休息。

l、装运废旧铅酸蓄电池的车辆应有遮阳、控温、防爆、防火、防水等措施。

m、废旧铅酸蓄电池的运输应制定详细的运输方案及路线,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配备事故应急及个人防护设备,以保证在收集、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地减少以防止对环境的污染。

②储存过程中风险防范措施

贮存过程事故风险主要是因为设备泄漏或遭雷击而造成的火灾、水质污染等事故,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废旧铅酸蓄电池必须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分类管理,分类存放;配备必要的危险品事故防范和应急技术装备。根据消防部门的要求配置消防设施。加强工作人员危险品贮存、使用防范事故的常识教育,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实行事故防范的岗位责任制。根据《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年修订单,危险废物贮存主要要求如下:

a、严格按贮存要求设计。储存区设置导流沟和事故应急池。应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等标准规范执行。将干铅酸蓄电池与湿电池分区存放。发现漏液的电池必须由值班人员分拣后放置在耐酸的容器内。危险废物标签和储存设施参照GB18597、GB18599的有关规定进行。

b、贮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熟悉贮存物品的特性、事故处理办法和防护知识,持证上岗,同时,必须配备有关的个人防护用品。

c、盛装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容器上必须黏贴相应危险废物标志。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都必须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的规定设置警示标志。库房、场所的消防设施、用电设施、防雷防静电设施等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要求。危险废物场所必须有专人24小时看管。

e、要严格遵守有关贮存的安全规定,具体包括《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

f、仓库内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设备、干粉灭火器和灭火药剂等,值班人员应经过培训,除了具有一般消防知识外,还应熟悉废铅酸蓄电池的种类、特性、贮存地点、事故的处理程序及方法。力争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g、设置通风窗,并配备强制通风装置如电风扇等。日常可使用通风窗通风,大雨时需关闭通风窗,使用风扇强制通风。夏季温度过高时也应使用风扇强制通风。

h、厂房内灯具必须为冷光源,防爆灯具。

③危险废物储存设施的关闭

a、危险废物储存设施的经营者在关闭储存设施前应提交关闭计划书,经批准后方可执行。

b、危险废物储存设施经营者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污染。

c、无法消除污染的设备、土壤等按危险废物处理,并运至正在运营的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场或其他储存设施中。

d、监测部门的监测结果表明已不存在污染时,方可摘下警示标志,撤离留守人员。

(6)事故应急预案

制定相应的应急计划,成立应急组织并明确其职责,配备相应的应急设施、设备与器材,制定应急通讯联络方式,发生事故要立即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监部门。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教给职工应急医学救援知识,加强平常的应急演习等。使风险事故尽快消除,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包括: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风险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必须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应急预案应符合项目的客观情况,具有实用、简单、易掌握等特性,便于实施;对事故处置过程中职责、权限、任务、工作标准、奖励与处罚等做出明确规定,使之成为企业的一项制度,确保其权威性。

项目风险事故应急预案仅是企业整体事故应急预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严格的应急预案应当在项目建成试生产前编制完成,在项目投产运行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且应急预案由于需要内容详细,便于操作,因此应当结合安全评价报告专题制定。本次环评仅对应急预案提出要求,并对主要风险提纲挈领的提出应急措施和设施要求,编制应急预案。

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首先要做到工艺安全化,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达到建筑物、工艺、设备等结构布置安全、电能安全等,从本质上根除潜在的危险。

②进行安全化管理来改善设备的安全性、改进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完善标准及操作规程,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③贮存点必须防雨和远离其他水源,尽可能远离热源。贮存点区域内设置应急导流沟,同时对导流沟也采取防腐、防渗、防漏措施。

④地面防渗参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防渗设计,渗透系数=10-10cm/s。

⑤为避免危险气体的积累,贮存点必须有排气系统,或简单的排风装置。

⑥若在贮存或装卸过程发生泄漏,则应及时用拖把进行吸附,并单独对拖把进行收集贮存在耐酸容器中,定期交由具有相应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处理。

⑦密切注意气象预报,如可能出现台风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时,在灾害来临之前,做好防范措施。如将车间电源切断,检查车间各部位是否需要加固,将回收的废电瓶(铅酸蓄电池)垫高,以防水淹,从而消除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项目事故应急方案主要内容见表7-8。

表7-8项目应急预案主要内容汇总

(7)风险评价结论

本项目为废旧铅酸蓄电池的收集、储存项目,本项目未构成重大危险源,环境风险主要是废旧铅酸蓄电池电解液泄漏,可能导致电解液泄漏至外环境,从而对外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可能因为突发性火灾等原因,导致场地内堆放的废旧铅酸蓄电池来不及运出,从而对周围大气、水环境造成污染等,具有潜在事故风险。企业要从多方面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加强风险管理,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并在风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可以使风险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将事故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6、清洁生产

拟建项目为废旧铅酸蓄电池的收集、存储项目,项目的实施可以减少危险废物的不合理处置产生的环境影响;废旧铅酸蓄电池主要来自于汽车4S店、汽车维修厂、电动车维修店、电动车电池以旧换新点、摩托门市店、通讯行业用电池、运输行业用电池等。项目对设备噪声、废水、固体废物采取了合理有效地处理措施,确保各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本项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7、产业政策合理性分析

8、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9、选址合理性分析

(1)土地使用合理性分析

(2)与《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的符合性分析

云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滇池保护范围划分为3个区域:

(一)一级保护区,指滇池水体和保护界桩向外水平延伸100m以内的区域,但保护界桩在环湖路(不含水体上的桥梁)以外的,以环湖路以内的路缘线为界;

(二)二级保护区,指一级保护区以外至滇池面山以内的城市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以及主要入湖河道两侧沿地表向外水平延伸50m以内的区域;

(三)三级保护区,指一、二级保护区以外,滇池流域分水岭以内的区域。

本项目属于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的三级保护区。项目涉及到的《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条款主要有以下几条:

三级保护区:

第四十九条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应当控制审批。涉及项目选址的,批准前应当征求滇池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项目,立项前或者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当召开听证会。

不得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炼汞、电镀、化肥、农药、石棉、水泥、玻璃、冶金、火电以及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项目。

第五十三条三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向河道、沟渠等水体倾倒固体废弃物,排放粪便、污水、废液及其他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污水、废水,或者在河道中清洗生产生活用具、车辆和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物品;

(二)在河道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或者将其埋入集水区范围内的土壤中;

(三)盗伐、滥伐林木或者其他破坏与保护水源有关的植被的行为;

(四)毁林开垦或者违法占用林地资源;

(五)猎捕野生动物;

(六)在禁止开垦区内开垦土地;

(七)新建、改建、扩建向入湖河道排放氮、磷污染物的工业项目以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景观的其他项目。

本项目与《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三级保护区符合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废旧铅酸蓄电池收集项目,不属《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严禁建设项目,本项目的建设不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自然景观。符合《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三级保护区要求。

(3)与“一湖两江”规定符合性分析

项目位于“一湖两江”流域范围内,根据《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一湖两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规定》,为加快昆明生态城市建设步伐,保护和改善滇池、长江、珠江流域水环境质量。排入“一湖两江”流域水体的外排水,必须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10、全本信息公示

在完成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后,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已于2017年11月14日~2017年11月20日在昆明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公参平台进行了全本信息公示。

截图信息公示:

公示期间无反馈意见。

表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处理效果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场地平整和防腐防渗、导流沟开挖、事故池开挖和防渗等过程

对施工场地适量洒水降尘、围挡隔离、定期清运

对环境影响轻微

自然扩散

仓储车间有组织排放废气

硫酸雾、铅尘

仓储车间、危废暂存间内设置微负压排气系统,项目产生的微量铅尘、硫酸雾利用引风机引出,经碱液喷淋处理后由厂区东南侧15m高排气筒排空。

装卸作业区、仓库大门无组织排放废气

加强生产管理,严禁厂区外装卸

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标准限值

水废水污染物

施施工期

隔油池沉淀处理后用于场地洒水抑尘

不外排

运运营期

生活废水

近期生活废水

对环境影响较小

远期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经厂区现有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中A级标准限值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噪噪声

设备运行

车辆运输

进出车辆和机械、设备

采购低噪声设备,加强进出车辆管理,尽量低速、慢行,正常行驶时尽量少鸣笛

固体废弃物

施工建筑

送市政部门指定地点堆存或者分类出售

按性质妥善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施工人员日常生活垃圾

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

HW34900-349-34

定期清理于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后,委托云南大地丰源环保有限公司进行处理

经仓库内设置的导流沟收集进入集液池,收集后转入耐酸容器,于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后定期送至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HW49

900-041-49

收集后于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后定期送至云南大地丰源环保有限公司进行处理

废防护用具HW49

工作人员活动

统一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根据现场踏勘,项目所在区域已开发完全,为城市生态系统,植被主要为项目周边春雨路两侧种植的行道树。项目所在区域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自身调控能力较差。

工程实施后,通过厂区外围栽种树木,空闲地结合城市建筑物布局进行绿化,间植灌木,种植草坪、花卉等方式,既可以吸声降噪改善生产条件,同时也能够美化环境,使景观环境得以改善。

表九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拟投资1000万元,在昆明市西山区春雨路798号旁工业用地现有厂区内建设云南恒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年收集9千吨废旧铅酸蓄电池昆明收集点项目。本项目主要内容为利用100m2的现有仓库经过装修改造为废旧铅酸蓄电池储存仓库,用于废旧铅酸蓄电池收集、储存项目,项目主要收集、储存汽车4S店、汽车维修厂、电动车维修店、电动车电池以旧换新点、摩托门市店、通讯行业用电池、运输行业用电池等产生的废旧铅酸蓄电池。

2、产业政策符合性

3、选址合理性

(2)与《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的符合性

本项目属于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的三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炼汞、电镀、化肥、农药、石棉、水泥、玻璃、冶金、火电以及其他严重污染环境的生产项目。

(3)与“一湖两江”规定符合性

(4)与西山区城市规划符合性

4、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1)大气环境

根据《2015年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项目所在区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臭氧平均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

(2)地表水环境

根据昆明市环保局发布的《2016年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新运粮河水质类别为劣V类;滇池草海水质类别为V类,均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V类水体要求。

(3)声环境

建设项目位于昆明市西山区春雨路798号,项目所在地为昆明市声环境功能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临春雨路一侧35m±5m范围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

根据《2016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2016年昆明主城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为53.5dB,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昼间2类区标准(60dB),声环境质量总体为较好。交通干线昼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7.4dB,接近《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区限值。

(4)生态环境

5、总量控制

项目区内不设锅炉,运营过程不耗煤、不燃油,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无需申请废气污染物总量指标。

6、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1)施工期

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后,项目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且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并随着工程的完工而消失。

(2)运营期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投入运营后产生的废气污染因素主要为硫酸雾、铅尘等。通过分析,项目有组织排放废气,即仓储车间和危废暂存间产生的微量铅尘、硫酸雾利用引风机引出(风机最大风量为7500m3/h),经碱液喷淋处理后由厂区东侧15m高排气筒高空排放。经酸雾吸收塔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的废气中硫酸雾排放浓度及铅尘排放浓度,远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所规定的排放限值。项目无组织排放的废气,即运输车辆进出、装卸作业区搬卸及车辆进出开闭库房大门等情况的少量废气逸散,采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模式—SCREEN3进行估算,硫酸、铅尘废气的最大落地浓度远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硫酸及铅的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因此,拟建项目在保证各项设施正常运转并采纳本报告中的有关建议情况下,加强厂区管理,废气污染物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排放标准及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

2)水环境影响分析

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厂界噪声主要来自于货车、叉车装卸、运输废旧铅酸蓄电池时产生,经厂房隔声消减后,项目西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0)中4类标准;除项目西厂界外,其他厂界噪声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0)中2类标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泄漏液、含酸废石膏、废抹布、废防护用具及职工生活垃圾等。

职工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2t/a,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产生的泄漏液量约为0.6t/a,经仓库内设置的导流沟收集进入集液池,收集后转入耐酸容器,于危险废物暂存间暂存后定期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使用的酸雾吸收塔产生的含酸废石膏产生量为0.03t/a,产生的含酸废石膏需进行定期清理,后委托云南大地丰源环保有限公司进行处理;废抹布产生量约为150kg/a;产生的废防护服量约为30kg/a,废抹布、废防护服经收集后暂存于危险废物暂存间,后委托云南大地丰源环保有限公司进行处理。

项目固废均得到妥善处置,不直接排入周围环境,对外界环境影响较小。

7、环境风险

8、清洁生产

拟建项目为废旧铅酸蓄电池的收集、存储项目,项目的实施可以减少危险废物的不合理处置产生的环境影响;废旧铅酸蓄电池主要来自于汽车4S店、汽车维修厂、电动车维修店、电动车电池以旧换新点、摩托门市店、通讯行业用电池、运输行业用电池等。项目对设备噪声、废水、固体废物采取了合理有效地处理措施,确保各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9、总结论

项目在营运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等有关环保法规、政策,认真落实本报告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合理处置。在上述前提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从环境角度出发,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二、要求及建议

1、确保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加强环境管理,以保证污染防治达到预计效果。

2、项目在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之前,不能从事收集、储存废铅酸蓄电池有关的经营活动。

3、项目泄漏液暂存于集液池内,收集后转入耐酸容器后定期送至有资质的单位处置;其他固体危废集中收集,包装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4、加强管理,强化企业职工自身的环保意识和事故风险意识。

5、废铅酸蓄电池的转移应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手续进行,运输车辆要求有运输废旧铅酸蓄电池运输资质,禁止不相容的废物混合运输。

6、收集、转移、贮存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容器应根据废旧铅酸蓄电池的特性而设计,不易破损、变形,其所使用的材料能有效防止渗漏、扩散,并耐酸腐蚀。禁止在收集和转移过程中擅自拆解、破碎、丢弃废铅酸蓄电池及倾倒电解液。

7、按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环保总局公告2007年第48号)的要求,编制废旧铅酸蓄电池收集、储存过程中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根据预案内容定期进行演练。

三、施工期环境监理

(1)建设符合性环境监理。在施工阶段,环境监理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应结合项目设计资料,及时检查已施工完成的工程内容及安装的主要生产设备,检查工程选线、产品生产工艺规模、各类环保设施的工艺规模,了解是否出现变更调整。对项目建设的关键工程内容和设备进行核实,防止批小建大,使用落后生产设备等情况发生。

(3)施工行为的环境达标监理。

(4)环境保护工程、设施和措施的环境监理。

四、环境监测

1、大气污染源监测

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等规定的监测分析方法对各种废气污染源进行日常例行监测,有关废气污染源监测点、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见表9-1。

表9-1废气污染源监测

2、水污染源监测

根据排污口规范化设置要求,对企业外排的主要水污染物进行监测,在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在排污口附近醒目处,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监测地点:污水总排口;

监测因子:COD、BOD5、NH3-N、SS、TN、TP、铅、石油类

监测频率:每年监测1次

3、噪声监测

定期监测厂界四周噪声,监测频率为每年1次,并在噪声监测点附近醒目处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以技术可靠性和测试权威性为前提,建设单位可以委托有监测能力和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定期监测。

5、地下水监测

在评价范围内布设2个地下水监控点,其中D1设置于项目场地内(在项目区域内打1个地下水井作为地下水监控点),D2位于项目项目场地下游(在项目下游找一水井作为地下水监控点)。每半年监测一次。监测项目:pH、硫酸盐、铅、石油类等。

6、应急监测计划

应急监测计划包括事故的规模、事态发展的趋势、事故影响边界、气象条件、污染物浓度和流量、可能的二次反应有害物及污染物质滞留区等。

地下水应急监测:项目场地、场地下游地下水,监测因子为pH、硫酸盐、铅、石油类等。

大气应急监测:在昆明天宇医药有限公司、项目北侧零散居民点、新丰公司生活区、大渔村等敏感点设置采样点,监测因子为硫酸雾、铅尘。

五、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内容

项目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运营期“三同时”验收一览表见表9-1。

THE END
1.装修用废弃石膏板如何回收再利用其实如果把装潢废弃材料利用起来还是很不错的,很多人在装潢的时候都喜欢把这些废弃材料扔掉,其实这样还是怪浪费的。现在其实有很多的商家会回收这些装潢废弃材料,因为他们回收过去以后还是可以进行再次加工的,我们完全可以低价出售的。 已有2 个回答 [天花板/吊顶]现在装修用集成石膏板吊顶的人多吗? 这个问题我比较有https://www.to8to.com/ask/search/632112/
2.脱硫石膏固废处理脱硫石膏回收利用 大多数产品亦达到国标,而是博韦斯县,诚信经营。问题衣服回收处理上海廊下镇保护产业协会(简称中环协)认为,风投作为中环协副会长单位,成立20年来以助力我国保护产业发展为己任,培育出了以东江环保、维尔利、铁汉生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环保上市企业,其中不乏中环协会员单位。大家再看一看具体内容呵呵。流动https://www.hmhj.net/a/2256.html
3.废石膏粉回收处置艾卡环保砖厂电厂水泥窑综合利用处理固体废石膏粉回收处置是当前环保行业的热点课题之一,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为目标的艾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追踪到这一趋势并积极参与其中。我们立足于东莞市的环保砖厂、电厂和水泥窑等领域,通过综合利用处理废石膏粉等固体废物,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合法转移的固体废物管理平台。 http://dongguan.11467.com/info/23571081.htm
4.用这13种废石回收再利用途径,”变废为宝“!水泥人网废石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废石并不是完全没有用,大量废石的推挤不仅占用土地面积,长此以往,其中的有害物质会污染大气和土壤,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威胁,但废石经过加工之后可称为优质的砂石骨料,如要实现“变废为宝”则需采用可行性的加工方案,对其进行综合回收再利用。 http://www.cementren.com/2021/0625/63726.html
5.水泥工业科技发展方向11篇(全文)2、加大废纸回收和利用力度 预计2015年,全国废纸浆量为6200万吨,其中国内废纸浆3900万吨,废纸回收率46.4%,废纸浆(含进口废纸)在纸浆消耗总量中的比重将维持在65%左右。与《规划》任务相比,“十二五”末期,完成国内废纸回收率和废纸利用率目标难度不大。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g20939p.html
6.废物再利用策划书对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 无害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过程。 2.2 循环经济运行应遵循的原则 2.2.1 减量化原则 减量化原则针对的是输入端, 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流量, 对废弃物的产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tex196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