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部神剧,初映时无人问津,14年后却突然蹿红,豆瓣评分攀至9.2。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年龄、什么社会角色,它都可能成为你的“财富圣经”。
这部剧,就是2008年上映的《天道》。
剧中人物不多,却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故事聚焦于商场,却是刀刀见血的生死拼杀。
《天道》仿佛现实生活的缩影,让我们看到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沉浮,最终大浪淘沙、适者生存、智者胜出。
然而,看似漂泊不定的命运,其实都有迹可循;一个人获取财富的多寡,也是皆有定数。
这个定数,就在于我们对社会运行法则的探索、洞察、运用。
恰如猎豹CEO傅盛所说:“认知,几乎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
利益相争,本质上是心智较量;贫富差异,根源在认知水平的参差。”
比没钱更可怕的,是深入骨子里的穷人思维
《天道》里,有这么一群“穷到底”的人——王庙村的村民。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拂了十几年,可王庙村的村民却越来越穷,有些农户连一年4块钱的电费都交不起。
他们大部分人靠天吃饭,只知道种地,靠卖命劳作,来解决温饱问题;小部分人会去城里打工,可一碰上黑心老板或者同行竞争,就立马灰心丧气,卷着铺盖回家。
他们宁愿忍受贫穷,也不愿为生活多想想出路;宁愿围着琐事原地踏步,也不敢多做尝试。政府给建了翻砂厂、木工坊,可一看赚不过城里的大工厂,村民们就自暴自弃,主动退出,任由厂子闲置、荒废;碰上收成不好,村民们也只知道勒紧裤腰带,在“等靠要”中逼自己熬过去。
村民们的穷,不是因为没有发家致富的强烈愿望,也并非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是因为“趋易避难”的生存本性。
他们去城里务工,不是看不到商机,而是怕风险、怕担责任;他们也都知道读书好,但动脑子的活儿比种地累多了,而且能不能考上大学还是未知数,不如种地可靠。
哪怕在2022年,王庙村村民所面临的困局,在现实中仍随处可见。有些人只要日子还过得去,就自动屏蔽压力、放弃尝试、逃避风险:明明可以通过考职称升职加薪,却不想动脑子看书做题;明明有机会摆在眼前,却不愿劳心劳力,只想安于现状……
久而久之,我们在这些短视的行为中,沉溺于安逸,活成了最穷的人。当贫穷靠自己无法摆脱,便只能寄希望于救世主从天而降。《天道》中,因缘际会之下,村民冯世杰为王庙村请来了高人丁元英。
虽然能获取一定财富,可他们受限于贫乏的认知,被过往的经验习惯束缚,本质上却没办法彻底实现脱贫。
心理学上有个“个人构念论”。
意思是一个人的认知,是由他过去的见识、经历、思维等形成的。
不主动挑战,习惯于做简单的事,我们脑海里的构念就会很单一,行为就会受到很多限制。很多时候,贫穷不是命运使然,而是思维局限所致;限制我们的,也不是外界,而是我们自身。
不懂得多维突破,只顾忙于眼前细节,用低质量的勤奋替代高效能的思考。
这种骨子里的穷人思维不根除,人只能被困在越努力越贫穷的死循环里。
人,根本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不知道你有没有幻想过一夜暴富?如果有,那一夜暴富后,我们就真能过上理想的生活吗?
知乎上有个扎心回答:给你500万,你可能过得还不如从前。
你可能用500万去盲目投资,最后陷入负债焦虑;也可能肆意挥霍,在无尽的欲望中毁掉自己原本的生活。
说到底,人根本驾驭不了能力以外的钱,即使靠运气发了财,这些钱也早晚会从你的认知漏洞里溜走。
格律诗公司的小股东——叶晓明、冯世杰、刘冰,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丁元英主张以最快的速度冲刺到行业的顶端,再通过降价销售,吞食行业老大乐圣公司的市场份额。
但叶晓明觉得,这样做太浪费钱,还容易得罪人,不如像其他小公司一样跟在乐圣身后,分点残羹冷炙;
冯世杰也倾向保守经验,对丁元英的谋划,只会说:“咱也不知道丁哥啥意思。”而刘冰眼里除了钱,对其他一概不知,还时常问:“怎么能看出丁元英是个高人,恐怕是个骗子吧?”
后来,格律诗和乐圣打官司,需要支付天价的诉讼费。
3个小股东在收到起诉书后,立马就找董事长欧阳雪退了股。
虽然叶晓明拿回了本钱,冯世杰保住了村里的生产线,刘冰厚着脸皮能赖在公司继续打工。但他们忙活了大半年,什么都没赚到,不过只是像井底之蛙一样,趴在井口看了一眼。
作家良大师曾说:“认知能力决定了做正确的事,这比正确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很多时候,不是生活对你太残酷,而是你的思考太肤浅。
被思维禁锢,受认知束缚,无论走多远,也只是原地徘徊。
有句话说得好:“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认知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因为认知缺陷。”
视野狭窄的人,永远看不到视线以外的风景;认知低的人,也攫取不到能力以外的钱。
缺乏底层认知,仅凭经验和感觉做事,没有头脑做依托。
天上掉下再大的馅饼,也都会成为困住你人生的陷阱。
认知水平,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高认知的人,看事情客观且通透,能理性地分析出核心问题,再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他们按规律办事,不盲从、不偏执,终成人群里的领头羊、佼佼者。很认可这样一句话:“未来社会不是人赚钱,而是钱找人,财富永远只会流向最匹配它的人。”比起努力、阅历、人脉,认知才是一个人最核心的竞争力。
提升认知,是打开财富密码的金钥匙
认知,是我们获取财富的根本能力。无论是谁,认知能力只能从零开始积累,再通过终身学习,缓慢沉淀得以掌握。就像这张复利曲线图,只有当你到达认知拐点,你的思维体系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天道》之所以被很多人奉为“商业宝典”,就是因为它能带我们快速走到“认知拐点”。
1.借力而行,向高人请教丁元英的红颜知己芮小丹,是古城的一名警察,在抓获高智商罪犯王明阳后,她却对王明阳无从下手。每次审问,王明阳都傲慢地说:“我说不说都是杀头,杀一次头与杀十次头没有分别。但是,我能从你们的无奈中获得不出卖他人的道义感。”芮小丹请教丁元英,丁元英说:“他需要的不是忏悔,而是忏悔的理由,你需要帮他找到灵魂归宿感,帮他画个句号。”之后,在丁元英的指导下,芮小丹先做了3天功课,破解了王明阳的“强盗逻辑”,再从信仰的角度,说服他主动交代犯罪事实,在王阳明被执行死刑之前,对他实现了灵魂的救赎。而这件事,也升华了芮小丹的心境,引导她展开更深入的思考。说到底,人是环境的动物,你接触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见识。与智者同行、向高人求教,无疑是拓宽眼界,提升认知最便捷的途径。
2.深度学习,广泛实践《天道》里,有个公认的人生赢家,就是肖亚文。她出身寒门,靠读书考入警官大学,后又进修法律、德语,去国外镀了层金,成为职场上独当一面的事业女性。她对人生规划清晰,靠知识一步步改变命运。当格律诗被起诉,请不起律师,肖亚文一马当先,趁机入股,并充当法律代表,打赢了官司,成为最后的大赢家。罗振宇曾说:“影响一个人认知水平的因素有教育背景、父母、社交圈,所以不断学习,不放弃成长,随时更新知识,是升级认知的渠道和途径。广泛涉猎,深度学习,才能用不断积累的知识武装头脑,用心智突破事业上的局面。”
《天道》中的100句话:普通人、牛人、神人,差距到底在哪?
编辑:米丽萍
End
2022年跨年演讲:任正非|至暗时刻我心光明用痛苦创造欢乐
王育琨:在浮躁“躺平”的时代,打下「活法」这根桩
最新震撼演讲,充满领悟力和智慧!
跨年演讲:造物者的信仰!
任正非的野望:磨好豆腐给最亲的人吃,开启人人天赋潜能,以生命铸成技术大美绝活,为人类创造价值。任正非三个法宝:1.敬畏团队创造的无穷性,连接无穷性;2.一切都在反转,一切都在生成,以无穷性的未来拿捏当下的动态平衡;3.从未来前进到当下,以当下拿出大美绝活的确定性,穿越未来的不确定性,把自己铸造成器。无论怎样不被理解,都要把最好的东西贡献给世界!
在浮躁的尘世,打下一根坚实的桩!
对话耿一诚:“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
战疫决定性胜利后不傲娇不自是
恪守大美绝活的原点思维
保持敬畏之心保持空杯保持开放
韬光养晦稳住阵脚有所作为决不当头
王育琨:任正非的造物者精神大美绝活就是一种信仰恪守企业经营的原点思维以生命铸成大美绝活解决人世间的痛点弥补天地演化生命的缺憾
王育琨:稻盛哲学在中国2020.12.20一刹那接一刹那触动您柔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