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于烟尘里的这类工匠,还在你的记忆中鲜活吗?
翻砂是一种古老的技艺,它与冶炼业相伴而生,民间称之为“手工铸造”,从事翻砂的工匠俗称“翻砂匠”。
翻砂技艺是通过将铜、铁、铝、锡、铅等固态金属熔化成液体后,并将其浇灌入铸型空腔中,待金属液体冷却凝固后即成为固定成型的铸件。
文‖君山图‖网络
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翻砂匠便应运而生。翻砂匠人经过两千多年不断地提高技艺,铸造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翻砂匠把粘土或粘结砂作造型材料,根据铸件的比例大小做出砂型模具,然后将高温熔化后的液态金属灌入砂型模具进行浇注。金属冷却后,剥开外层的粘结砂,然后对铸件进行除砂、修复、打磨,逐渐使其成为一件合格的铸件。浇铸而成的产品固定成型,剥离砂土,而粘结砂则可以反复使用。
制作砂型模具时,先将下半边放在一个平板上,按比例大小使铸件在砂盘内凹陷成型,填型砂并使之紧实,然后刮平,将上砂箱翻转180度放置一边。再制作下型,完工后将造好的砂型翻转180度,然后将上型模具翻转180度和下型模具合好,中间连接处必须严实合缝,不得留有缝隙。
砂型模具修整完毕,上型与下型对接,固定好不得松动,还要留有浇铸金属液体的空隙等待浇注。技艺高超的翻砂匠在不同的季节需要考虑到温度、湿度、气压、材料等复杂的因素,再凭借经验选择适合的浇注点,才能铸造出合格的铸件。砂盘模型做工要精细,金属液体一定要彻底融化,才能浇铸出理想的铸件。一个铸件质量的好坏,浇注是关键。
在翻砂和浇铸的过程中,匠人凭借的是经验和悟性。匠人翻砂出来的产品,冷却后必定要抚摸铸件的角落处和对接处,勘验铸件是否光滑。有时,匠人还要剔除砂粒粘着的痕迹,铸件表面光洁的铸件才是理想的产品。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开始铸造钱币,使用的就是翻砂技艺。唐朝时期,翻砂匠人就开始采用范铸法、失蜡法用于铸钱。铜质钱币做工要求比较精细,钱文要清晰精美,字口要深峻凸现,转角要清晰,不得有连角,轮廓要精整圆润。
中国的钱币铸造世界闻名,金属钱币流通了两千多年,翻砂匠人功莫大焉。
翻砂铸件较多,在农耕时期随处可见。因为翻砂技术应用广泛,其它行业匠人也往往采用翻砂技术,比如小炉匠、补锅匠,铜匠等行业匠人也掌握了翻砂技艺,并使翻砂技艺为本行业服务,甚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银子是我国古代的流通货币,不同称量的银锭就是采用范铸法制成。比如银匠师傅在铸造饰品时,最初采用的是翻砂技艺,后来逐步采用范铸法。银匠首先要考虑上下砂箱怎样分开才能把木模取出,同时还要考虑融化的银水从什么地方流入,怎样灌满空腔以便得到优质的铸件。银匠师傅制成砂型后,就将银水灌入砂型的空腔中。浇注成功后。匠人还要除砂、修复、打磨,经过一番修整后才能够成为一件合格铸件。
翻砂工艺是一个精细而复杂的过程,大致有以下步骤:
1、制图:
先将铸件绘制成图形,标明尺寸,细部特征一定要格外标注。
2、模具:
在制作模具时,模具的大小一定要适中,不能太大,太大浪费材料;也不能太小,太小则不能容纳下铸件。有经验的匠人选择模具时,尺寸要略大于成品,要有收缩余量,外围的砂层也不能太薄,砂层太薄则可能使金属液体外溢,或造成浇铸失败。技艺高超的匠人以确保熔融金属凝固和收缩有一定的空间为最佳。
3、制芯:
制芯就是制作浇铸的模型,这是一个精细的过程,匠人通过把粘砂粒置于模具中,以形成一个固定的铸件。内芯的制作一定要精准,与模具之间的空隙厚薄一定要均匀,线条要流畅,不能留有死角。
4、成型:
匠人在熔炼金属过程中要手眼并用,时刻观察浇铸的过程。剥离铸件和模具时,一定要等待冷却后,不可操之过急。
5、清洁:
铸件剥离模具后,还要去除铸件表面的砂粒,打磨铸件上过剩的金属残迹,以改善铸件表面外观。
6、整理:
铸件完工后,匠人还会对铸件再进行精细打磨,去除杂质,抹去铸件表面的沟壑,一件精美的铸件便宣告成功。
中原地区的翻砂匠人常做的是铁锅、鏊子、犁铧等生产生活器具。也有一些匠人承揽大的铸件,比如为寺庙内祭祀焚香用的铜铁铸鼎。后来,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一些翻砂匠人便专门从事某一行业,比如铸铜匠人成为一个专门行业,铸造神像的匠人成为专门从事宗教人物塑像的职业匠人,还有一些匠人成为官府内从事铸造钱币的匠人。
百行百业,林林总总,翻砂匠人在选择职业走向时,沿袭行业内祖传的技艺,从而掌握了翻砂技艺。还有一些其它职业匠人因为行业技艺的需要,也掌握了翻砂技术,并在本行业内将翻砂技艺运用得出神入化、得心应手。
从事翻砂的匠人大多身系一个布围裙,两臂套着袖套,匠人往往两手黢黑,满面垢污,两只大手虽然粗粝却极其精巧,他们凭借双手和一双慧眼,把翻砂磨具做得精细美观。一旦铸件剥离磨具后,匠人便用工具将边角的毛刺锉掉,使之保留光洁的外形。
由于翻砂行业历史悠久,在社会交往中比较受到其它行业匠人的尊重,因为其它行业匠人对翻砂匠人有所求,他们使用的工具需要翻砂匠人配合方能完成,这是百行百业匠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因翻砂工艺可以将陈旧的铜铁铝锡等金属熔化浇铸,二次利用,所以,翻砂匠人的活路就比较宽泛,但凡废铜烂铁,旧铝残锡都可以熔化浇铸成型焕然一新,成为一件精妙绝伦的器具。
从行业分工来讲,翻砂匠人与铁匠、小炉匠、金银匠、铜匠等行业匠人共同敬奉太上老君为祖师爷,因地区不同,翻砂匠人对行业祖师爷的敬奉就有一些差异。
有些翻砂匠人甚至与窑匠共用相同的行业密语,遵守共同的行业禁忌和行规。但是,由于翻砂匠人的历史十分久远,匠人在收授徒弟时就比较严格。
翻砂匠人对徒弟要求必须身强力壮,必须尊敬自己的师傅。徒弟入门,必须在祖师爷像前磕头拜师,这是徒弟进门必须走的一道坎儿,不拜祖师爷那是大逆不道,师傅也不会答应接收不曾祭拜祖师爷的徒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翻砂技艺依然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但其工艺已经得到大大提高。
随着农耕文化的逐渐隐退,广袤的中原大地的乡村间已经鲜见翻砂匠人的身姿,昔日村头巷尾腾腾升起的熔化金属的烟火,早已湮没在乡村古道的滚滚烟尘之中,幻化成一道远古的风景。
【作者简介】君山,本名赵俊锋,河南鄢陵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作家协会会员,河南戏曲学会会员,鄢陵文联原主席,鄢陵作家协会主席,出版有多部著作。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