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度翻砂生涯翻砂工的痛

那是一个冬天,具体是八一年,八二年,还是八三年,不记得了。事情缘由是车间削减定额工时。

我们大件班,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固定的。这些产品,都有自己的定额工时。即,每做一个,算完成了多少工时。每天做了八小时工时,算完成了定额。翻砂工每月完成二百零八工时,保证工资全额发放的同时,发放十块钱奖金。每超过一个工时,奖一毛钱。这种制度,其实不合理。如二级工和四级工,完成同样的工时,报酬却不一样。但,大家都能接受。接受的原因,是潜意识里,有个工龄因素。也即潜意识里,有个对企业累积贡献作为铺垫。

这种工资发放,导致的结果,是翻砂工的工资比辅助工种、行管人员甚至比领导的收入要高出不少。当然,我除外。我除外的原因待会再讲。这样势必导致其他工作人员的心里不平衡。于是,隔这么久,必定会有一次压工时。即原来定额五个小时的,压到四个半小时,甚至更少。这无疑是平均主义在作祟。就企业来说,压工时的做法,有百害而无一益。对翻砂工而言,其伤害更是灵肉都痛。一是翻砂工付出的劳动绝非别的工种可以相比。即使领导,当一切都能按部就班,别说辅助工种,即使行管人员和领导岗位,捉个人就能干。二是企业不可能在削减工时中获得任何好处,甚至会在日趋平均中伤害其内在的多劳多得的原则。

那天,车间将两个大件班班长叫去了。班长回到班上,首先是骂娘。然后将车间削减工时的决定向大家宣布了。旋即所有的翻砂工将工具一扔,开始罢工。车间首先用大话空话套话威吓翻砂工。翻砂工瞅也不瞅他们。

这种对峙持续了几天,车间依旧态度强硬。翻砂工们开始烧木模取暖。每个木模都价值不菲。眼见着事情愈闹愈僵,电机厂厂长来了。厂长叫范多富,即后来的湘潭市市长。范多富说,车间的做法有些不妥。同时承诺,不追究翻砂工在此次事件中的任何过激行为。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于是,第二天,翻砂工们恢复干活。

但,过了不久,工时削减,仍然进行了。只是幅度没有原来的大,同时,邀请了两个班长协商。

我之所以说,“我除外”,是我不想干活。许多时候,索性拿本书去废砂场看书。当时,主要看古文古诗词中国通史和哲学史。看书的目的,还真没有功利。因为,我不知道我的前途到底在哪。偶尔写诗也谈不上是爱好文学。虽然如此,却自视颇高。

大约就是这时候,写了首笼中虎。

笼中虎

几尺天涯岂是你的用武之地

故乡的山岗,又不知遥隔几千里

向天哭,天地本不能容你

向月诉,月儿害怕你勇猛的躯体

你张着血盆大口,却不能咬破囚禁你的樊篱

你那灯笼般的眼睛,燃烧着熊熊火焰,却不能烧毁你头顶上的屋脊

生性傲慢的你唷,何时能回到

属于你的苍茫大地

因为干活少,收入可想而知,是少之又少。有个月,仅仅领了七块五角钱。其中,五块钱是物价差。我师傅说我,也是一个月,领了这么点钱,划算不?我说,最划得来的是我,因为我就做了几个工时,有几块五,每个工时的工价,比你们高多了。

不愿意干活,最好的事,便是照顾病人。车间有谁在住院,领导通常情况下会想到我。照顾病人,基本工资有发,同时,还有十块钱奖金,有翻砂工的营养费。

有意思的是他好了后,我回工段交差。因为照顾病人,理论上星期天也要照顾,这当然是加班。和工段长算加班时,我算了一个数,报给了他。这玩意很容易算,将总天数除以七,再看剩余的几天内有没有星期天,有,加一,没有,不加。不知道工段长是哪根筋出了问题,他说我算错了,多给我算了十天。我马上说,是呀,我怎么算错了呢?这样吧,这段日子家里有事,我明天就开始休。我这么说,并不是不珍惜倒休票,而是我如果不休,他发现错了,会将这十天除去。这种蠢事,打死我也不会干。我休完了后,去上班。工段长果然发现他算错了,说,多给你算了十天。我说,不可能吧?怎么会多呢?他也没法,只能算我上了班。

还有一个辅助工种的工人,男的,较矮,三十岁上下,在整理砂箱时,垒得老高的砂箱坍塌了,将他砸死了。这事儿,我写进中篇小说《山魈》(一家刊物留用了,什么时候出来,还不知道)了。清理遗体时,我在场,甚至双手托了他的头。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看见死亡,但,是我第一次思考生命的脆弱,也是这件事,让我对生命有了敬畏。

THE END
1.女子在翻砂厂上班干苦力每天又累又热女子在翻砂厂上班干苦力每天又累又热兴国融媒体中心 广东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俄乌战争开打到现在,俄罗斯压箱底的图160都去哪里了? 苗苗爱国际 6879跟贴 打开APP 60架韩国F35A隐身战斗机,模拟对战120架朝鲜米格战斗机,谁能赢 队长的自驾游 1.1万跟贴 打开APP 7.23动车追尾事故纪实,高架桥上两辆https://m.163.com/v/video/VQULLA9RL.html
2.庐陵印象四十五——传统翻砂“太苦了,太累了”一旁清理模具的婶婶说这话时一直摇着头。从青春年少到年逾花甲,叔婶一直从事着翻砂这门传统手艺。 叔婶原来都在农机厂工作,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翻砂工。性格率直的婶婶告诉我,传统翻砂并不复杂,但必须要细心、更要有力气,关键步骤就是“砂型铸造”。先将下半型模具放在平地上,铲入红砂夯紧https://www.sohu.com/a/403153217_251921
3.我走进工厂的第一工种—当时17岁的我虽然身高1.80米,但体重只有120多斤,正是成长期身体不是很强壮,但精神气还是十足的,每天除了按时保质完成翻砂工作外,业余时间还主动负责起车间向厂宣传部投送稿件和车间版报的编制工作。经过努力拼搏扎实工作受到了师傅们和车间领导的好评,工作第一年被评为全厂优秀徒工(全厂2名),并在全厂工作总结大会https://www.meipian.cn/3fqh4lwj
4.年轻时的“翻砂工”经历1978年底,我从插队落户两年多的农村,被上调进了江南小镇上的一家农机厂。进厂后的第一份工作,被安排进了铸工车间,干起了翻砂工,而这对夫妇,正是当年的工友。时光荏苒,竟还能一眼就认出来,还叫得出名字,男的叫“阿明”,那女的,比男的还年长几岁,叫“阿金”。https://www.douban.com/note/577550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