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关乎着求职者的收入,也是企业HR必须要面对的问题,站在HR的角度要能让求职者满意也要能为企业省钱,故了解HR给人才谈薪资套路,有助于人才在求职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薪资!下面来看看HR的谈薪酬套路是怎样的?
一般一开始是不会谈薪资的
面试时,HR经理会避免一开始就谈论薪资。因为需要在面试过程中积累对应聘者足够的了解,也需要让应聘者对企业及职务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否则当双方的沟通还不够时,就盲目说出薪酬的数字,会破坏谈判的可能性。
不直接问你的薪酬情况
有的HR经理在招聘中常常直接询问应聘者希望的待遇是多少,其实这样已经给予应聘者开价的权力,往往对企业较为不利。尤其是当应聘者说出理想待遇,而企业又没有办法满足他的希望时,便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相反地,如果经过询问在知道应聘者目前或上一份工作的薪资是多少后,即使又附加了他现在希望获得的待遇,企业也会有较合理的参考标准。
如果应聘者目前的薪资低于企业预定的最高给薪值,企业可以依据想要应聘者加入程度的高低,调整薪资以吸引应聘者;如果应聘者目前的薪资高于企业预定的最高给薪值,HR经理可以把说服的重点放在职务的其他优势上。
只告诉你薪酬范围的下限及中间值
就好像做营销一样,要善于将企业薪酬的卖点告诉对方。如各种保险齐全,实行内部赠股制度,而且大企业让应聘者有更稳定、长久的收入等,尽量避免一开始就将企业的底牌亮出。
只讲下限值及中间值,一方面可以替企业筛选掉对薪酬期望过高的应聘者,一方面又保留了谈判空间,遇到经验丰富或者条件极佳的应聘者,还有可以上调的弹性空间。
考虑好具体岗位薪资的上下限
在与应聘者谈论薪资之前,企业应该先考虑这个职务对企业的价值为何,以及企业愿意支付的薪资,才可能寻找到与企业薪资预期相符的应聘者。否则,当出现对薪资预期过高的应聘者时,企业可能会与应聘者陷入不切实际的讨论,最后还是徒劳无功。
所以,在面试前,企业必须确定出职务给薪的最高上限为多少。因为企业必须顾及财务能力,以及内部给薪的公平性,这个上限既使企业最大竞争对手的最优秀员工来应聘,也不能被打破,否则员工薪资可能成为负担。
而且如果企业给予应聘者超出上限的薪资,当其他员工知道时,也会引起不满,从而影响员工的情绪。
知已知彼掌握薪酬信息
薪资谈判过程中,作为企业方要知己知彼。知己就是了解自己企业的薪资结构和现状,知彼就是了解应聘者的真实薪资待遇和他曾经的薪资待遇,同时知道同类人才的社会平均薪资,甚至他的社会关系(同学、亲朋等)的薪资待遇。
企业在调查了解全面信息的基础上,就掌握了谈薪的主动权,这样来与应聘者谈判,可以降低应聘者的心理预期,使应聘者主动降低薪资要求。
薪资标准要讨论明确
让应聘者对薪资要求开诚布公并不容易,许多人害怕如果说出自己目前或者希望的待遇,可能会让他们在应聘过程中丧失优势,企业会取薪资要求较低,但条件相似的求职者。
另外,HR经理可以通过问话的方式试探薪资的可能性,避免双方可能的尴尬。例如,“如果企业给你5000元的薪水,这和你预期有没有可能吻合”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正式确认薪资前,让应聘者以假设的方式思考接受,以减少双方的惊讶。
不忽略其他收入报酬
一个职务的报酬并不只体现在薪资上,当企业与应聘者在薪资上的看法不同时,企业可以量化其他福利,以减少双方的分歧。
例如,HR经理会向应聘者分析,虽然职务的基本底薪比应聘者的预期低,但是企业的佣金及年终奖金比一般企业高,想办法在不提高薪资的情况下,让应聘者看到一个职务的真正价值,以增强对应聘者的吸引力。
善于心理战降低你的实际心里期望
于是他在谈判过程中出了几道专业领域里面的尖锐难题,结果应聘者答得不好,于是自信心锐减,就这样薪资很快谈了下来。所以薪资谈判是心理战,更是耐力战和智慧战。
谈薪的态度诚恳
薪资谈判的目标不是把薪资压到最低,而是为企业找到最适合的员工。企业如果在谈论薪资上耍了太多花招,例如,误导应聘者将来加薪的幅度很大,只求把应聘者先说进门。这样,应聘者当时即使勉强接受过低的薪资,过后也会因为薪资确实不符合他们的需求而伺机离开。企业虽然暂时省了些钱,但将来会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
当企业诚实告知应聘者,虽然企业很希望聘请他,但是真的无法支付如此高的薪资时,有时候应聘者甚至会因为喜欢工作内容等原因,而在薪资上自动让步。这种诚实的做法,比起在听到应聘者的高价后,再寻找其他借口拒绝应聘者,能使企业较大机会以低薪获得人才。
宣传自已的企业,用事业吸引人
HR经理在和应聘者交谈中,应引导应聘者看企业的网站和有关的宣传册,介绍企业的管理团队,介绍企业的文化;此外,还要介绍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介绍在这一大行业背景下企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走向和发展战略;并结合应聘者的自身特点为应聘者做一简明而充满希望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满足应聘者的成长渴望;同时根据应聘者的实际情况积极正面地引导应聘者共同奋斗,体会企业成长的乐趣。
正面的期货式的理念引导,会增加企业对应聘者的吸引力,冲抵应聘者对实实在在的薪资的期望。但在进行此类操作时,忌讳神吹胡侃。
欲擒故纵,故意降低法
他把底线亮出来以后,你再和他谈判,就轻松多了,如果他同意这个薪资,我就会用第5点,即“多付一点点”来对付他。作为HR,拼命压求职者的工资是不可取的,因为你要长久的留住他,就要公平对待他。否则,即使他来了公司,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迟早要走的。
试用期和转正工资,一次搞定
还有一点,就是应该和求职者谈好试用工资和转正工资,有的HR只谈试用工资,说转正后再谈,这不可取,你要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试用结束的时候,通常公司和个人对自己的评判是不一致的,这时再谈判,如果崩了对双方都是一个损失。
以上的套路还需求职者自已去领悟,在面试时想好不同套路的应对方式!薪资报酬,但是可能也是他们决定是否接受一项工作的重要参照。
以上的套路还需求职者自已去领悟,在面试时想好不同套路的应对方式!
定目标的重要。
——这正是本文需要解答的问题。
●设定求职意向是找工作的第一步
与外出旅游一样,在你开始找工作时,首先需要确定目标,理清求职意向。求职意向就是你希望从事的职业,例如:记者、文案专员、服装设计师。只有明确设定了求职意向,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你也许曾这样说过:“我想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然而,什么才是适合你的工作?答案其实很简单——与求职意向吻合的工作就是适合的工作。
找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设定求职意向。走好这第一步至关重要,因为这一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职业发展方向。很多求职者找工作时没有设定求职意向,他们被动接受用人单位的选择,虽然因此找到了工作,但很快就发现得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认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列出能力清单
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关联的统一体。你过去的积累和未来希望达成的目标,共同决定着你现在的行动。因此,为了设定求职意向,你必须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的过去和未来,虽然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遇见未来的自己
绝大多数人不能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未来——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你连自己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又如何计划现在的行动呢?也许你觉得人生的变数太多,与其频繁地修改目标,还不如走一步算一步,“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确,人生变化无常,我们没有巫师的法力,谁都无法准确地看见自己的未来,也很难完全按照既定的规划来开展行动。然而,这些都不能成为你舍弃目标的理由!其实,目标对于人生的根本作用在于激励。人的内驱力,也就是由心而生、自动自发的力量,正是目标所诱发的。当你明确需要达成某个目标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自我的潜力是无穷的。目标激励着你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即使有朝一日目标有所变换,你依然在前进的道路上,这就是你取得成功的理由。因此,目标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目标。
●价值排行榜:你真正在乎什么?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也不是人生的根本目的,工作或许只是你获取幸福的一种方式,你真正在乎的是别的,在你的内心深处隐藏着一份“价值排行榜单”,上面记录着你希望拥有的人生价值——也许你自己也不曾意识到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力量是无形而巨大的,人的行为深受其影响,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最终都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人生的幸福。
你必须设法列出自己的价值榜单,因为有意识地将自己的求职意向与价值追求结合起来,会有效地避免你在职业道路上走弯路,也会令你享受到工作本身的乐趣。
当你列出了自己的价值清单后,根据每个价值在你心目中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越重要排得越靠前。
以上的步骤可以重复进行。你必须得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获取一份准确的价值排行榜是一件不易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通常来说,重复的次数越多,你得到的价值排行榜就会越准确。
●行业与职位,你了解多少?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你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行业与职位。只有了解清楚之后,你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挑选出适合你的工作。
用人单位公开发布的招聘启示也是你了解行业和职位的极好途径。严谨、规范的公司,其招聘启示是非常全面和详细的,包含了岗位名称、岗位要求、职责描述等信息,通俗地说,就是明确地告诉你——某个岗位的基本工作内容是什么,需要你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认真研读这些内容,你将从中了解行业与职位,并且明晰自己所需具备的能力。
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我们了解行业与职位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只要你愿意,你几乎可以轻易地获取任何想要的信息,尤其是当下互动、开放的交流平台与社区的兴起,你可以通过在线提问的方式向陌生的人寻求帮助,找到答案。
●三个圈法则
在你充分认识自我、行业与职位后,你可以开始为自己设定具体的求职意向了。
现在,你需要将自己的角色彻底转变,从毫无顾忌的梦想主义者转变为严厉、冷静、理性的现实主义者。你要遵循“三个圈法则”对职业清单进行筛选,过滤掉那些不符合此法则的项目。“三个圈法则”示意图如下:
阴影部分
首先,你希望从事的职业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任何一项职业都要为别人提供服务、创造价值的,简单的说,就是能够为别人带来好处。我们以“学生”和“老师”为例,两者都是表示身份的名词,然而,“老师”是一份工作或职业,而“学生”就不是。现在,请你对照职业清单,将那些无法为别人带来好处的“职业”删除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些职业也可以为别人带来好处,但是这些好处微不足道,或者需要享受这些“好处”的人少得可怜,这些职业最好删除掉。
其次,你希望从事的职业必须是自己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大的内驱力,为了在内心产生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也为了长久地坚持一份工作,你最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也就是自己喜欢的工作。现在,请将职业清单上那些你根本不感兴趣的项目删除。
再次,你希望从事的职业必须是你擅长的。做自己擅长的事,才能发挥优势,施展长处,充分利用已经具备的资源。现在,请将职业清单上那些你不擅长的职业删除。
●你的职业清单上还留存几个条目?
通常情况下,1至3个是比较合理的,如果太多,请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合理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