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万物争荣,丰收在望。行走在甘肃省康县大地,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别有一番景致。随处可见一台台轮式拖拉机、旋耕机忙着整地、起垄,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各式农机“大显身手”,让农业生产越来越有“科技范”。
望着田里忙碌的农机,种了10多年地的平洛镇团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龙义平不禁感叹:“有了机器的助力,耕地、种植比过去方便多了。在过去,都是靠人力完成犁地、施肥、播种工作,既费时又费力。现在从犁地到播种,大部分都使用农机,省心又高效,别提多方便了。”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康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围绕推进特色山地产业提质增效,紧盯粮食作物及优势产业,坚持“小农机、大作为”,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普及推广先进农业机械技术,着力培育以农机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服务组织,完善社会化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机装备结构日趋优化,有效保障了“三农”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引进新设备助力农业发展
曾几何时,康县作为典型的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仍然滞后,主要农作物、优势特色产业生产中农业机械占有率低、丘陵山区有机难用等问题尤为突出。
因为地块散乱小、耕地零星破碎,限制了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推广应用适宜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成为康县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必答题”。
为破解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特色产业运输成本高的实际难题,康县积极探索山地特色产业运输新办法,学习考察外地的成功经验,聚焦聚力推广山地轨道运输机等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技术,优化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结构,破解了山林区域在产业发展中交通运输高成本难题,以农机化助推产业蓄力发展。
走进康县满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山地单轨运输机像小火车一样在一条蜿蜒曲折的轨道上行走,仅用时8分钟就将12袋有机肥从山脚运了上来。据运输机操作演示人员苏满康介绍,单条轨道长4000米,行驶速度为1.65千米每小时,投入运行后,将节约人力成本150万元,运输农资及农产品量由年5吨增加到年运输量达100吨以上。
同时,合作社还引进了收购废弃菌袋加工机,将废旧菌袋加工成生物质颗粒,进行二次利用。
从适合大田耕种的传统拖拉机、收割机等设备,到现在能飞、会跑的农机,康县农机装备结构不断优化、数量持续增加,种类越来越丰富,满足了不同地型、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需求。
2023年,康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3%以上,有效促进了农机化发展延展拓面、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探索实践了山地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方式,打造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新样板,走出了一条具有康县特色的“农机上山”路。
服务组织化生产“换挡提速”
农机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康县小农户数量多,土地经营细碎化,经济基础差,导致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对较低。通过创建村级农机服务队为广大小农户解决“耕种难”,是推进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2年,康县充分利用“三个共同”促振兴机制,创建了42个村级农机服务队,用于村级专合组织农机装备提升的资金达到1074.8万元,极大地提高了康县农机动力水平,实现了部分专用农机装备从无到有,探索和创新了农机合作社创建模式。
6月6日上午,在蹍坝镇安家坝村观看了全县现代农机装备展示演示后,蹍坝镇安家坝村村民崔武玉感慨地对记者说:“无人机可以用来撒药、施肥和播种,比人工作业效率高了好几倍,真是太神奇了。时代在变化,各项农机装备也在更新换代,我们农民也得多培训多学习,紧跟时代的步伐。”
为有力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康县积极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订单作业、跨区作业、土地托管服务、综合农事服务,大力培育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合作组织,着力构建上下贯通、纵横相连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如今,康县农机服务组织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农机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2022年,仅迷坝乡、太石乡、碾坝镇三个乡镇的农机合作社就已引进农机33台套,培养机手15人,全县42个示范村共引进各类机具达到375台套,实现农机服务组织全覆盖。
机补落实处农机“走”进万户
旋耕机、播种机,小型收获机、微耕机、高粱脱粒机、手推车、起垄机等机械……
农业发展,农机先行。在康县迷坝乡张台村丰仓合作社,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张仓指着一台收割机向记者介绍,购买时大约13.5万元,政策补贴3.5万元,给我们节约了将近30%的资金。
农用机械的价格少则几千元、动辄上万元,对于普通农民而言,不是一笔小数目。善用农用机械补贴,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我们农机购置补贴严格按照‘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的方式实施,多形式开展农机强农惠农政策宣传,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让广大群众真正得到实惠。”黎明说道。
同时,为方便群众办理农机购置补贴业务,康县农机服务中心积极对接,将群众购机的申请、受理、录入、打印告知书和公示等业务办理环节延伸至乡镇办理。通过服务下移,对群众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一卡通”发放管理,确保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能够及时、足额拨付到购机农户和合作组织补贴卡上。
“去年以来,我们共协调资金1100多万元用于购买农机,今年又首次投入94.1万采购农机。在6月6日举行的农机具发放仪式上,为21个乡镇73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放机械轮式50型拖拉机加挂旋耕机、单犁铧成台套,播种机,小型收获机、微耕机等机械125台(套),以进一步满足从事农业生产发展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对机械化生产需求。”康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贾世仲说。
农机显身手,农业迈大步。“深耕”希望的田野,康县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应用,从传统的“镐锄镰犁”到如今的“金戈铁马”,农机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金扁担”不仅挑得越来越好、越挑越稳,也挑起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