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农机智能化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前不久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再次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科技与装备支撑。总书记高瞻远瞩的科学论断,为我国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
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作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我国还远非农机强国。突出表现在农业装备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目前我国智能化高端农机不到农机总体规模的10%,而且主要依靠进口;许多前沿技术还只限于局部点状应用;中低端产能过剩,机具的可靠性、适用性有待提升。以安徽为例,全省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已超过80%,深松作业机具安装监测仪、植保机器人应用等均居全国前列,其效率比普通农机提高50%~60%,在作物种植阶段,应用智能农机提升至少5%~10%的亩产。但是,大田高端智能农机应用落后于周边苏鲁豫鄂,设施农业智能装备应用远落后于江浙沪,山区、丘陵地区农业生产中“无好机用”“有机难用”等问题比较突出,农机“不够聪明”成为制约全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关键因素。
当前,发展智能化农机正逢其时。从市场层面看,各类新型经营主体需求日趋旺盛,“机器换人”步伐加快;从政策层面看,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和各省区市均要求加快智能化农机研发、应用和推广;从技术层面看,5G、卫星导航、电液控制、作业监测等现代农机装备技术趋于成熟。为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加强智能化农机研发和落地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给农业插上科技创新的“金翅膀”,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挑上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
智造技术要先行
“两个融合”要加快
人才培训要给力
购机补贴政策要跟进
与传统农机相比,智能农机由于研发需要结合多种智能技术,其系统成本比较高,据我们对蒙城、泾县调查,农民购买智能化农机设备,即使在获得农机补贴的情况下,实际每套系统成本依然需要3~5万元,而整套设备更是高达十几万元。这对于普通农户来说难以承担,因此购买意愿会降低,智能农机推广难度较大。因此,应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智能农机,扩大新产品补贴试点,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同时,要改变现行农机补贴对智能化农机产品并不友好的“一刀切”模式。现行农机补贴政策规定,购置统一机型可享受一定比例补贴,但设置了财政资金补贴的上限,比如同一种农机低端的卖7万元,高端的卖15万元,但是补贴都一样。建议提高购置智能化高端农机的补贴标准,以提高农户购置和使用智能农机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智能农机服务体系,为农户智能化农机设备维护提供方便。
顶层设计要做好
(作者单位:蒋莉安徽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陈月玲安徽省泾县泾川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胡桂芳安徽大学农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