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化设施技术打造富农强农新引擎农机农产品粮食产量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向农业现代化阔步迈进,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农业科技创新,他要求紧盯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大力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要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急需为导向,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但仍然存在科技创新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

如何瞄准我国农业科技短板,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根据我们的调研,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寻求突破。

一、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农机和农技现代化是先导

当前,我国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以及大规模应用为农业现代化打开了更广阔的路径,一批新型的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正快速迭代。但总体来看,我国大型农机设备制造技术陈旧,农机设计开发能力不强,缺乏适应山地丘陵地区的设备。另一方面,我国无人机飞手培训体系须尽快健全,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也亟待培养跨学科的农技人才。

因此,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的现代化。

二、粮食安全与农业规模化、特色化、科技化、多样化的平衡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是确保社会稳定、人心安定的重要保障。因此,稻谷、小麦、玉米等主粮的生产必须做到保面积、保产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当前,我国粮食安全战略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同时要“辅之以利、辅之以义”。

在这四个方面中,辅之以利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只要种粮能赚钱,国家粮食就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主粮生产与特色农业不完全是一对矛盾的关系,因为通过提高种粮效益,让农民有钱赚,本身就与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如果能够扭转种粮低效这种局面,让农民通过种粮也能获得较高的效益,那我们就找到了紧抓主粮生产与特色农业发展之间的平衡点。

因此,要实现主粮生产与农业规模化、特色化、科技化、多样化的平衡,必须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掌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保障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这些农产品也是粮食。

三、用AI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特色化、多样化

当前,我国一些地区的AI技术的应用已经获得进展,促进了农业的智能化和升级。人工智能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头和其他智能设备进行自动化监测和数据收集,有效地降低了成本和劳动力投入。例如通过分析气象数据、土壤湿度、光照等多种因素,预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产量,并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

随着世界范围内AI技术的快速发展,用AI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特色化和多样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前,AI技术在农业中的推广还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包括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和隐私保护问题,我们应该尽快理顺机制,让这项技术更大程度上服务于农业。

四、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发展基因编辑在内的现代种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物育种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现代种业已进入“常规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信息化育种”的“4.0时代”,正迎来以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而基因编辑技术,被誉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革命性突破,已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有人这样形容,它仿佛一把有魔力的“剪刀”,不仅能“剪切”基因,还能用于“修补”基因。已有的研究表明,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快速地生成作物改良所需的基因突变,帮助培育出产量更高、更有营养、更耐受极端天气、需要更少化肥和农药的作物。

因此,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推进基因编辑等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将为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保障粮食安全发挥积极助力。

五、利用数字技术农产品供应链,从产地到加工再到餐桌形成垂直闭环体系

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分散、供应链链条冗长、物流成本高等痛点,农产品行业亟需借助数字技术的应用,对农产品供应链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重构供应链新格局。

当前,我国乡村宽带覆盖率达100%,5G实现“县县通”。此外,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活跃度高的电商市场,为高质量推进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打通农产品上行与消费升级之间的“中枢神经”提供了坚实基础。

因此,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深度融合,推动农产品供应链全流程的透明管理、快速响应、无缝链接、信息共享与协同,可形成基于数据驱动的农产品供应链生态系统,从根本上重塑农产品供应链,让种养端、加工端、流通端以及营销端各环节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变,从产业到加工再到餐桌形成垂直闭环体系,从而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以上五个方面,是新时代我国科技兴农强农的关键,瞄准五大突破口,充分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才能用现代化设施、技术打造富农强农新引擎,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个根本目标。

THE END
1.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进设施农业高能发展在培训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加工设施处处长何丽虹、省蔬菜体系首席专家侯雷平、省农机中心农机技术推广二部副部长薛平分别作了《我国设施种植机械化现状》《山西蔬菜“设施-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探讨》《设施蔬菜机械化技术应用与农机农艺融合思考》专题讲座,阐述了国内设施蔬菜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讲解了设施蔬http://www.amic.agri.cn/secondLevelPage/info/31/171641
2.探讨农机科技创新中的农机与农艺相结合问题农机的类型与农业技术相比差距较大,农机技术类型广泛,可根据不同区域选择适宜的农业进行农业工作,而在农业技术基础上完成农业创新来推动新农机的推广,则需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探索更具价值和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机,重视新农机推广,让新农机更容易结合农艺,从而完成农机与农艺的结合创新,由此可见推广新农机是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912/7024635.shtml
3.第三讲:农机与农技结合,促进黑土地保护和粮食增产上两讲我们的农艺师崔景赫带领大家走进了乾溢现代农业,了解乾溢现代农业,农艺师郭浩专业系统的为大家讲解了如何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粮食增产。这一讲由我带领大家分享我们乾溢现代农业是如何通过农机与农技的结合,促进黑土地保护和粮食增产。 随着现代农业机械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国家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农业机械化进程不断推https://www.meipian.cn/2phgl7y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