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装备补短板成效及加快推进建议农机新闻网

目前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经济作物、药果茶畜、杂粮、水产等机械化严重滞后,丘陵山区机械化难如人意。随着农业劳务成本成倍提高,一些特色农业生产难以为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农机产能释放不足,形成了严重的浪费。如果更换思路,农机制造业和全面农机化都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本文讨论此话题,旨在抛砖引玉,使农业新质生产力尽快生根开花。

一、什么是农机装备补短板

农机装备补短板,是指针对农业生产中农机装备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加强研发、生产、推广和应用,以提高农机装备的整体水平和适应性,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1、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离不开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

当前我国农机装备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短板,例如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重要零部件自给率不足,一些经济作物的机械化作业“无机可用”,粮食产后环节的机械化率有待提升等。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聚焦这些短板弱项,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和改进。

我国丘陵山区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但适用于丘陵山区的机械相对缺乏;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很快,但无机可用却制约其发展;随着劳务成本的迅猛提高,使畜牧业等发展受机械化程度过低的瓶颈制约;在智能化方面,一些关键部件的攻关仍需加强……。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旨在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农机装备向大中小型兼备、绿色高效智能一体迈进,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为了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中央层面,农业农村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启动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将其列入重点研发攻关领域。连续四年将加强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强化行政推动,对补短板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例如,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

河南省出台的《河南省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方案》,明确了总体要求、发展重点、主要任务、保障措施4个部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快研制先进适用、高效低损、安全可靠农机装备,发展目标明确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力争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

天津市出台《天津市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方案(2022-2025年)》,加快补齐重要农机装备短板弱项,着力破解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难题,全产业链协同推动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3、农机装备补短板的重点领域

农机装备补短板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大型大马力机械。如240马力、32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量产,填补市场空白;700马力青饲料收获机、18kg/s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完成样机试制;6行打包采棉机、高速插秧机、12kg/s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等国内品牌销量占比超过50%,加快对国外同类产品的替代。

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多款6—15度坡丘陵山地拖拉机、再生稻收获机、白萝卜收获机、根茎类中药材收获机实现产品定型;山地玉米播种机实现突破,适用于西南山区;油菜移栽机、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等规模量产,有力支撑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山地轨道运输机大量应用于湖北、重庆、浙江等省的果(茶)园,保有量接近5万套,显著减轻了劳动强度,丘陵山区一些关键领域开始了从“无机可用”到“有好机用”的跨越。

智能化领域。成功研发出雏鸡断喙机器人、设施巡检机器人、设施植保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打破国外垄断局面。

粮食产后环节。烘干、仓储、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率有待提升。

经济作物领域。不少果、茶等经济作物仍“无机可用”。

二、国内外农机装备补短板的案例

1、国内农机装备补短板成果

湖北省农机装备产业曾在全国创下辉煌,但在企业体制改革后发展受挫。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湖北加大研发制造投入,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呈现恢复性发展态势。生产规模有所恢复,研发能力不断提高,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例如形成了长投国泰农机产业园、东风井关农机产业园等规模产业园。

云南省立足丘陵山区农业生产特点,集中力量补短板强弱项,研发特色农机装备,扶持龙头企业,创建示范县,推进农机推广应用,培养专业人才。全省农机装备研发攻关能力、产业规模、总动力和机械化水平均有提升,未来将强化部门联动和政策协同,力争实现“双突破”“双提升”。

国产300马力级无级变速拖拉机实现量产和产业化应用,多款丘陵山地拖拉机完成样机试制……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着眼产业急需、农民急用,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推进各类适用机具研发推广,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农机装备加快向“大中小型兼备、绿色高效智能一体”迈进。

为攻克甘蓝机械化采收难题,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研发团队多年持续科研攻坚。今年上半年,国产甘蓝联合收获机实现零的突破,乘驾式、手扶式等多种机型正式投入生产,可适应露地大田、丘陵山区缓坡地等多种作业环境,目前已在内蒙古、江苏、山东等11个省份20多个县区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开发的智能田间转运机,同步开发智能化控制系统,可自动跟随甘蓝收获机作业,实现“边采收、边运输”的智能化收运联动作业,大幅降低了甘蓝“从地里到车里”的劳动强度。……

2、国外农机装备补短板成果

国外农机装备智能化。为了抢占农机装备制高点,欧美等发达国家增加投入,大大加快了农机装备智能化步伐。欧美等发达国家农业已基本实现全面机械化,并且智能化农机装备应用广泛。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将卫星导航系统(GPS)安装在农业机械上,开启了农业机械高科技、高性能、智能化的先河。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智能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些高水平的智能化机械不断得到升级并运用在实际的农作生产过程中,较快地提高了农业机械智能化的技术水平。

例如,研发的谷物联合收割机,能够实现高效率收割与脱粒,进而实现作物的分离茎杆与清除杂余等功能。该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农作物精确的产量分布数据,甚至连谷物的湿度分布情况以及田间海拔的高程分布数据等情况也能够进行测算。

三、我国农机装备补短板存在的问题

农机装备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工具和保障,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资源、减少损耗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在农机装备补短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关键机具研发应用进展缓慢

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烘干、仓储、加工等粮食产后环节的机械化率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此外,一些经济作物如茶、果等仍然存在“无机可用”的情况,这意味着这些领域内的农机装备研发和应用还有待加强。

2、高端农机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滞后

3、农机装备质量稳定性差,维修成本高

国产农机装备的质量稳定性较差,使用寿命短,维修成本高。部分农机装备的质量不稳定,故障率高,售后服务跟不上,导致维修难度大、费用高。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对农机装备的信赖和使用积极性。

4、农机农艺融合差,机手队伍老化

农机与农艺之间的融合存在不足,导致农机的使用效率降低。同时,农机手队伍的老龄化问题严重,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机驾驶工作,导致农机手的后备力量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加大对年轻农机手培养的支持力度来解决。

5、农机市场杂乱无章,淘汰率高

目前我国农机市场品牌众多,机型迭代快,市场上的农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淘汰率高。这种情况导致了农机更新换代快,维修成本高的问题。

四、加快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的若干建议

1、加快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的措施

实施需求调查行动分区域、分产业、分作物、分环节开展补短板需求调查,编制先进适用农机装备需求清单,突破关键环节“卡脖子”瓶颈。

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行动,以提高农机作业便利条件为目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中南部山区农田短板,因地制宜推广适宜装备。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强化补贴政策引领。加快报废更新政策实施,促进大马力、高性能、复式作业机械发展,优化提升农机具配套比。

推动农机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引导企业研发轻便化、智能化、高效化农机装备,打造产业集群,组建产学研推用联盟,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深度融合。

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鼓励整合吸纳小农户农机具,推广服务模式,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开展多样化农机社会化服务。

加强农机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建设“智慧农机”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快北斗终端应用,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促进信息技术应用。

2、加快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的政策支持

为了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工作,一是加强部门协同。农业农村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密切合作,建立定期沟通机制,聚焦短板精准施策,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开展试点。稳步实施丘陵农机、农业机器人专项,会同财政部在9个省份开展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加大研发立项,积极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农机装备研发立项。

三是建设科研基地。新建西南玉米、华东中药材等9个全程机械化科研基地,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支持先导区建设。支持黑龙江、浙江协同云贵两省、江苏协同甘肃建设“一大一小”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先导区,遴选建设新一批50个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熟化应用基地,为农机创新产品提供性能优化和验证示范平台,加速产业化进程。

THE END
1.甘肃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观察同时,甘肃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导向作用,加大对急需农机具支持保障力度,对丘陵山地机械实行应补尽补并提高补贴测算标准,全省补贴推广马铃薯、中药材、蔬菜、林果等特色产业所需机械2.5万台(套),丘陵山区紧缺机具补贴占比提升到全省补贴总量的35%,有力促进了丘陵山区综合机械化率的提升。 http://www.amic.agri.cn/secondLevelPage/info/30/172403
2.焦点访谈丨小农机如何上山岗?丘陵山区农机装备补短板各地这样做→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快梳理《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短板目录》,进一步明确产业急需、农民急用的丘陵农机名单,引导各部门、地方政府以及社会资源聚焦目录,进行攻关。农机是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补齐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的短板,提升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才能更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https://www.cnr.cn/newscenter/native/gd/20240402/t20240402_526650734.shtml
3.供需两端发力补农机短板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既是建设农业强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支撑,也是建设制造强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领域。推动农机补短板要把握农机智慧化趋势、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推动企业强链补链。 我国首套胡萝卜无人收获机日前正式发布。正常作业状态下,每天可采收150吨,采收合格率达98%以上。几个月前,国产甘蓝联合https://m.gmw.cn/2024-10/22/content_37627666.htm
4.甘孜州采取有力措施加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农药舆情网为贯彻落实《四川省加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 加快打造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天府良机”行动方案》和四川省农机装备补短板 打造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天府良机”推进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甘孜州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补农机装备短板。 一是加强资金投入。安排25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对我州急需和薄弱环节机具在中央资金补贴的基础上进行累加http://nongyyq.org.cn/show-76739.html
5.谭旭光:农机具是我们农业机械行业的最大短板!2月17日,谭旭光在日本东京创新中心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邀请日本多位专家就全面提升农机具水平,补齐技术短板,进行深入交流。 谭旭光说,要从整车整机角度推进动力系统一体化竞争力提升,特别是在农机具上做好产业链布局,拓展多功能性能。希望各位专家深入中国市场一线,在中国的田间地头,亲自与客户交流,亲自操作农机具,做出接地https://www.zjmif.com/machinenotes/detail/id/26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