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农业现代化大潮中,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作为国家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本应为农民朋友的生产生活带来利好。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多地方的群众纷纷反映出“补贴资金兑付慢”和“补贴迟迟未到账”等诸多难题,令他们在农机购置的过程中倍感压力和无奈。
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省勇于创新,开创性地尝试了“县级受理核验审核、省级集中发放补贴资金”的模式,以此来提升补贴资金的发放效率,力求打破传统的困境,早日将补贴资金直达农民手中。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自2024年5月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率先采用这一新模式以来,已经成功为24名购机者发放补贴资金高达45.14万元。而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累计发放补贴资金6.46亿元,变化令人振奋。
一、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补贴申请全程漫长在调查中,94%的受访者曾申请过农机购置补贴,而其中77%的用户表示,从申请补贴到真正完成资金到账,用时超过了一年,具体而言,能在一年内领到补贴的仅占23%,而有57%的用户则表示,需等待1至2年,甚至有20%的用户提到自己在等待补贴资金方面超过了两年。这一结果不禁让我们反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执行过程是否存在亟待改善的问题。
二、九成受访者反映补贴兑付慢,给农民造成经济负担调查显示,90%的受访者认为补贴资金发放滞后是申请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这无疑增加了广大的农民朋友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使他们在购机时的积极性受到了显著影响。同时,这种延迟不仅仅局限于农民个人,连带影响到经销商和农机制造企业的资金流动,形成了产业链中的连锁反应。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辽宁省的“县级审核和省级发放”模式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提高审核效率的同时,确保资金的及时发放,值得全国其他省份借鉴。
四、改善补贴资金发放效率与透明度的必要措施调查还表明,82%的受访者支持“省级直发到卡”的方式,认为其有效提升了补贴资金的发放效率。此外,56%的受访者表示,简化申请材料和优化审批流程至关重要,尤其是考虑到农机购置者普遍年龄偏大,过于复杂的申请材料只会增加申请的难度。
同时,34%的受访者呼吁加大对县级单位的监管和审计力度,以确保补贴资金的合法使用,避免出现不当行为。还有34%的受访者提倡提升信息化水平,让数据多跑路,这将有助于提高透明度,方便农民及时掌握补贴的申请进度与发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