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拿“僵尸农机”骗国家补贴?新闻频道

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12亿元。农机购置补贴是一项重要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目的是让农民在购买农机具时享受到实打实的优惠,也使我国的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机械化水平得以不断提升。

但近期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接到群众线索,在一些地方,有人动起了农机购置补贴的“歪心思”,把这笔钱当成了“摇钱树”。

1调查

农机公司为何只做一款产品免费送

十月中旬,江苏各地陆续进入了秋收秋播的时节。但在兴化市大营镇的一些农户家中,记者看到,本该在地里使用的施肥机却被闲置在库房里。

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些机器都是当地的农机经销商送来的,已经在库房里放置了两年多。记者注意到,施肥机的铭牌上所显示的生产厂家是河南赛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日期为2021年6月。

种植户告诉记者,这种水稻侧深施肥机能转动,但是效率很低,而且经常卡机,所以这些机器都被大家搁置起来,大家甚至把这种机器叫做“僵尸农机”。这种水稻侧深施肥机市场价格从一万多元到两万多元不等,但在农户眼里却毫无用处。

在江苏扬州江都区樊川镇上,记者也见到了同款施肥机。销售人员直言,这就是做补贴的。

同样,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区一家农机有限公司,多台标注着“赛腾农机”字样的施肥机也是用来做“活动”的。江苏镇江润扬农机销售人员表示,我们搞“活动”就是为了国家补贴,这台机器送给你,不用你掏钱,补贴是到你个人账上,你把补贴款给我。

经销商告诉记者,购买的农户在补贴发放之后,需要将资金如数返还给经销商。

虽然,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申请和领取有明确的规定并不断进行规范、优化,但这些农机补贴资金却成了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使国家的惠农政策大打折扣。

在江苏省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信息实时公开平台上,记者发现,截至2023年11月,镇江润扬农机有限公司所销售的河南赛腾侧深施肥机已经有175台申请了国家农机补贴,每台补贴额为5000元,其中153台已经结算完成。

从补贴的账面上看,这些施肥机的销售价格为12000元至19000元不等,经销商只拿回了5000元的补贴金额,这是亏本买卖吗?泰州市兴化凯盛农机负责人告诉记者,河南赛腾只生产这一款产品,就是专门做补贴用的,所以厂家给经销商的出厂价也远远低于市场行情。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凯盛农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健说:“机器说实话就是为了做补贴,没什么用,给我的价格便宜,3000元一台。”

如此说来,每台机器经销商能挣2000元。但采访中,泰州市兴化凯盛农机有限公司总经理负责人刘健向记者透露:各地对农机补贴的政策不尽相同。以侧深施肥机为例,有的县市除了国家补贴的5000元之外,还有地方补贴。他所在的泰州市兴化市,这几年对侧深施肥机都有5000元的地方补贴,这样一来每台机器他就能净赚7000元。

2算账

仅一款农机就占用550万元资金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2023年年初,由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2年农机畅销榜当中,河南赛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还位列施肥机畅销榜第三名。

然而,当记者赶到这家企业在全国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上登记的地址——河南省邓州市的农机大市场时,却怎么也找不到这家企业。

在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中,2022年12月5日,河南邓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将这家企业标注为“经营异常”。

记者在企业的工商注册信息中了解到,2021年4月1日,河南赛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由邓州市创新食品有限公司变更而来,同时,投资人从韩龙变更为了李钢。

2021年5月,黑龙江农垦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对河南赛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所送检的两台样机进行了一致性、安全性、实用性和可靠性评价,其鉴定结论为该机型符合农业农村部推广鉴定大纲,鉴定结论为通过。这意味着这样的农机可以进入市场销售并根据补贴政策进行补贴申请,这也是刘健等经销商可以销售这款农机的依据。

采访中,刘健向记者透露了一个业内公开的秘密:所谓的鉴定,只看送检的机器。厂家只要拿几台真正可以使用的机器去送检,机器能使用,就能获得相应的鉴定报告。而在实际销售过程中,销售的机器能不能用,鉴定机构并不负责。

公开平台上,仅在江苏,目前就已经有超过620台河南赛腾的机器进入了补贴名单,在能查询到的公开数据中,已经申办国家补贴的河南赛腾侧深施肥机就已经超过了1100台。按照每台5000元的国家补贴金额计算,光是这一款农机就要占用550万元的农机补贴资金。

3追问

地方主管部门到底如何监管的?

记者调查中发现,经销商和农户之间根本没有购买机器的资金往来,发票也是虚开的,但经销商却有恃无恐。在实践中,地方主管部门具体是如何监管的?记者就调查中发现的这些问题联系了当地农机管理部门。

江苏省扬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说:“找我没有用,因为我们市级不发放购机补贴,我们是管理购机补贴,以县为单位来发放,所有国家的钱都要到县里面去。”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负责发放补贴,重点是把关真实性。只要把机器买回去、有材料,就没办法界定对方是否作假。

事实上,随着调查的深入,记者心中还有更多的疑问:这些不能使用、专门为了“骗补”而“定制”的农机,是如何在监管部门的眼皮底下被生产出来的?肆意在国家农机补贴资金池里“吸血”的“僵尸农机”又是如何堂而皇之地进入补贴目录的?多地的经销商为什么能够通过层层审核,成功将原本应该是农户领取的补贴装入自己的口袋?仅仅一款套取补贴的“僵尸农机”就“吸”走了500多万元的补贴资金,究竟谁应该为此负责?据央视网

把国家补贴当摇钱树

“多赢”让僵尸农机

一路畅行

比如,既然那些农机只是个华而不实的“壳子”,是怎么通过检测流入市场的?记者调查发现,所谓的鉴定,只看送检的机器。厂家只要拿几台真正可以使用的机器去送检,机器能使用,就能获得相应的鉴定报告。而在实际销售过程中,销售的机器能不能用,鉴定机构并不负责。

而当记者采访一些地方的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时,对方给出的回复是:“只要把机器买回去、有材料,就没办法界定对方是否作假”……问题是,真的就没有办法吗?须知,纸面材料是最容易造假的,成本也极低,如果监管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无异于走过场,这就给弄虚作假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

再退一步说,这些问题如果真的难以发现,为什么记者走访一番,在一线采访几个当事人,就把问题揭开了呢?按理说,对应的监管部门应该比记者更专业,更有监督和管理经验,也更应懂得哪里容易出问题。这显然反衬出该有的监督流程失效了。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各方都进入了某种“舒适区”。对于农民来说,他们虽然没有拿到补贴,但好歹也白白得到了农机,虽然大多时候它只是闲置的“废铁”;对于农机制造商和销售商来说,通过这些形式上的操作空手套白狼,拿到的补贴远比徒有其表的农机制造成本高;而对于管理部门来说,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补贴发放任务。

这看起来简直是“多赢”,但正是这种各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状态,寻求所谓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导致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不仅没有用在刀刃上,反而成了一些非法商家的“摇钱树”,让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在具体执行中大打折扣。

THE END
1.事关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安徽印发实施意见新一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工作,安徽计划怎么干?日前,安徽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安徽省2024—2026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补贴对象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种类范围含23大类49个小类133个品目农机具。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购置先进适用农业机械http://www.moa.gov.cn/xw/qg/202410/t20241021_6464663.htm
2.您了解的农机补贴有哪些?农机补贴通指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会需要购买一些农机,但是农机价格一般是比较贵的。因此购买农机政府会给予补贴,农机补贴政策仅是农机推广工作的一种措施和手段。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农机化水平的提高。 2021—2023农机补贴新政策 https://zhuanlan.zhihu.com/p/455491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