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磷肥市场价格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背后受多重因素影响。进入8月份,国内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市场价格在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
一、磷酸一铵和磷酸二铵市场现状
磷酸一铵领域,企业主要聚焦于待发订单的执行,销售压力暂不凸显,实际成交价格具备一定的弹性空间。市场新单交易活跃度有限,成交重心微调。下游需求端表现较为平淡,跟进意愿不强,新单数量稀少。从价格走势来看,国内磷酸一铵市场价格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以云南地区55%粉状一铵为例,市场报价在3150-3250元/吨区间,较前日显著下降100元/吨。据权威的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数据统计,7月29日中国磷酸一铵批发价格指数(CMPI)达3420.62点,环比微跌3.13点,跌幅为0.09%;同比大幅上扬675.08点,涨幅高达24.59%;相较于基期则上涨1359.53点,涨幅为65.96%。
企业层面,多数企业持续落实待发订单,报价保持相对稳定。不过,部分企业有意提升报价,个别大型企业更是推出全新价格策略,并谨慎地少量接收订单。然而,市场的交易氛围依然不够活跃,行情处于窄幅盘整态势,短期内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需求方面,下游秋季肥补货的进展不如预期,复合肥工厂在采购过程中持谨慎观望态度,对原料的跟进积极性不高,新订单成交规模有限,主要依赖刚性需求进行补货。在原料方面,磷铵价格近期进入调整阶段,磷矿虽有试探性上涨的意向,但受到磷铵价格的限制,其上涨预期可能落空;硫磺价格维持在高位盘整;合成氨市场价格大幅下挫,不过整体原料面仍存在一定支撑,短期内保持坚挺态势。
具体价格分布上,安徽55%粉状一铵市场报价位于3480-3550元/吨区间,山东55%粉状一铵市场报价在3500-3550元/吨范围,江苏55%粉状一铵市场报价处在3450-3500元/吨之间,河南55%粉状一铵市场报价为3450-3500元/吨,湖北55%粉状一铵市场报价在3350-3400元/吨,四川55%粉状一铵市场报价则在3300-3350元/吨。
磷酸二铵方面,企业主要执行出口订单,国内销售相对冷清,市场交投氛围不温不火,从业者心态暂时稳定,以观望为主,下游采购态度谨慎,多依据实际需求进行少量跟进。近期,国内磷酸二铵市场价格稳中有升。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数据统计,7月29日中国磷酸二铵批发价格指数(CPPI)为3946.92点,环比小幅上涨0.82点,涨幅为0.02%;同比增加370.81点,涨幅为10.37%;比基期上涨1334.87点,涨幅达51.10%。
据业内专业人士透露,国际磷铵买方市场库存处于低位,印度后续可能会出台磷肥的一揽子补贴政策,但近期实际操作有限。在磷酸一铵方面,巴西的采购速度有所减缓。中国出口至巴坦的二铵价格在620-628美元/吨CFR区间,8月份的现货量有限,企业的出口订单基本已确定。
具体价格方面,甘肃64%颗粒二铵报价为3750元/吨,云南64%颗粒二铵报价在3600-3650元/吨,河北57%褐色二铵报价在3470-3500元/吨,安徽57%褐色二铵报价在3480-3500元/吨,山东64%颗粒二铵报价在3920-4000元/吨,湖北地区64%颗粒报价在3650-3750元/吨,黑龙江64%颗粒二铵报价在3930-4000元/吨。
二、中国磷肥产业的逆袭之路
在农业这一国民经济的关键支柱产业中,肥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磷肥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其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回溯至21世纪初,我国的磷肥产业曾深陷困境,长期依赖进口,甚至被冠以“磷肥净进口国”的称号。
2000年之前,我国的磷肥产业基础薄弱,年度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国内农业生产的巨大需求,只能依赖大规模的国外进口来填补供需缺口。这种高度的对外依赖,不仅显著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更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了潜在的严重风险。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大力推进国内磷肥产业的发展,力求摆脱对外依赖,实现自给自足。
为了迅速提升国内磷肥的生产能力,中国政府施行了一系列高效且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推行“以产顶进”战略,即通过大力扶持国内磷肥生产企业,逐步以国产磷肥替代进口产品。为激励企业加大磷肥生产力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涵盖税收减免、贷款贴息、项目补贴等多个方面。这些政策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国内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一大批磷肥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磷肥产量也随之实现快速增长。
除了政策优惠,政府还积极搭建平台,助力国内磷肥企业拓展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自2000年起,每年举办的高规格、大规模的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为国内磷肥企业提供了一个集中展示自身实力与产品优势的绝佳舞台,也使国内消费者对国产磷肥有了更直观、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这一重要平台,众多国产磷肥品牌脱颖而出,逐渐打破了国外品牌长期以来的垄断局面,成功赢得了国内市场的高度认可。
在实现磷肥自给自足之后,中国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乘胜追击,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2007年,中国磷肥开始进军国际市场,远销世界各地。随着中国磷肥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出口量逐年攀升。2015年,中国磷肥出口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578万吨P2O5,中国已然成为全球最大的磷肥出口国。
中国磷肥产业的迅猛发展与崛起,引起了部分西方国家的不安与担忧,他们借机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企图通过各种手段打压中国磷肥产业的发展。例如,他们无端指责中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并对中国磷肥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以此限制中国磷肥进入其国内市场。然而,近年来国际市场对磷肥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中国磷肥产品在价格和质量上的显著优势,使得西方国家的这些不良图谋难以得逞。
尽管限制磷肥出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压力,但从长远战略眼光来看,中国磷肥产业若要实现可持续的长远发展,必须积极投身于国际竞争,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中国磷肥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积极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产品,大力拓展海外市场,稳步提升中国磷肥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国磷肥产业从曾经严重依赖进口的弱势产业,成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这无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励志篇章,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勇气和拼搏精神,同时也有力地证明了中国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所具备的强大决策力和高效执行力。展望未来,坚信中国磷肥产业必将续写辉煌,为全球农业的繁荣发展和粮食安全作出更为卓越的贡献。
三、6月磷化工产品产量情况
2024年6月,国内磷酸一铵产量约为96.36万吨,较上月增加13.87万吨,环比上涨16.81%;较去年同期增加32.13万吨,同比上涨50.02%。说明6月磷酸一铵行业装置恢复态势强劲,企业订单充足,待发货量庞大,开工率显著提高,检修设备逐步恢复运行,行业供应量大幅增加。
2024年6月,国内磷酸二铵月产量约为105.70万吨,较上个月减少6.30万吨,环比下跌5.63%;较去年同期增加1.60万吨,同比上涨1.54%。6月份磷酸二铵企业出口态势良好,国际需求旺盛,行业保持高开工率,尽管部分装置进行减产检修,但整体供应量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如果从广义的磷化工产品来说(假设还包括其他比如含磷农药、磷系新能源材料等,这里缺乏2024年6月这些产品全面准确的产量数据),可以从过往经验和趋势等方面来大致分析一下可能的情况:
四、市场趋势与展望
从当前的市场形势来看,磷酸一铵市场短期内仍面临一定的需求疲软压力,价格可能继续在低位盘整。但随着秋季肥生产旺季的临近,下游复合肥企业的备货需求有望逐步提升,这将对磷酸一铵价格形成一定支撑。
在磷肥产业整体发展方面,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和环保性能,以满足日益严格的市场需求和环保标准。
对于磷系新能源材料,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张和储能领域的快速发展,对磷酸铁锂和磷酸铁的需求有望保持增长态势。但企业也需要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市场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性能来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