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女生花14万元在交友平台刷礼物,父母买化肥才发现账户仅剩13元
2024-08-0221:29
河北保定小学六年级女生小倩,因在现实中有些内向,受到同学和朋友冷落,于是在网络空间聊天交友。5个月内,她刷礼物打赏14万元,耗尽家中积蓄。孩子父亲陈先生称,在今年3月夫妻购买化肥时,发现银行卡里仅剩13元。
小倩说,在虚拟世界里,不断刷礼物能让更多的人聚拢在自己周围,跟自己聊天。一旦停止刷礼物,房间里的网友就会离她而去,剩下的只有难受和悲伤。
14万存款仅剩13元
小倩的父亲陈先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他们家住在河北保定,是地道的农民。他和妻子都已经五十多岁,夫妻两人在家里种着地,同时在附近的毛巾厂打零工。
▲银行流水交易记录。(图源:受访者)
夫妻俩询问女儿后才知道,这些钱被女儿充值到交友平台,全部用来刷了礼物。而且涉及多个平台,其中“觅光”内的充值超过10万元。
陈先生称,小倩自幼成绩优异,从小到大一直都是班里的前三名,一直都是个很听话的好孩子。夫妻二人节约吃穿用度,只为省下钱来给孩子提供上学的经济保障,“孩子除了教辅的费用,其他的零食啊、本子啊什么的从来没有问我们要过钱。”
小倩的母亲回忆,去年上网课期间,小倩开始频繁地很找他们要手机,说是上传老师布置的作业。两人也就没怎么在意,将家里的一部就手机交给了小倩使用,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交友软件中找“簇拥感”
小倩说,当时聊天室里有好几个人,一起起哄刷礼物,她也就跟着充值刷了礼物。后来,多个聊天的朋友告诉小倩,多刷礼物能够不断升级,从而有更多的朋友进入聊天室陪聊。
▲交友软件的页面。(图源:网络)
在现实生活中,小倩有些“社恐”、内向,跟朋友出去玩耍,都是别人在一起活动,她则待在一旁备受冷落。在“觅光”里,没人知道她的真实姓名,说话也没有任何约束,很自在。
去年底到今年初,随着小倩多次充值、刷礼物,越来越多的人来找她聊天,她也习惯了享受着被簇拥着的感觉。当时在小倩眼里,她并不知道在平台充值的这么多钱意味着什么,在刷礼物的次数越来越多后,她已经完全刹不住车了。从刚开始的几十块钱的礼物,到最后自己给他人刷的最贵的一个“结婚礼”,价值5200元。
小倩说,“觅光”聊天室内人少的时候两三个,人多的时候有三十多个人。在她刷到了总金额五六万时,曾经不想再刷礼物了。但她发现一旦停止刷礼物,聊天室的人马上就消失了,没人围着她跟她聊天了,“那时自己心情就特别差。”随后,她充值、刷礼物行为仍然在继续,直到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
小倩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聊天房间内,经常有人诱导她用极具魅惑的语气和嗓音说话,还有网友私下让她拍摄并发送自己露腿的照片。
在APP内,有多个不同主题的聊天房间,有情感、交友、电台等类别。大部分房间人很多,有的有数十人同时在线。
针对此案例,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认为,根据《民法典》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本案中未成年人打赏行为可以视为赠与,赠与行为需要经过监护人的事后追认方可生效,如果监护人拒绝追认,可以要求退回打赏的钱。
付建认为,平台方应当提高对于未成年人保护意识,将实名制进行到位,例如加强人脸识别等身份认证,对于充值行为应当发送短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