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增长不仅使农资生产商叫苦,也令农民的投入产出账越来越不合算
本报记者席斯
每逢春季备耕时期,张文广就为河南省周口市富民肥业有限公司推销化肥,今年春季比往年更加忙碌,每天奔走于厂家和农资零售点之间。
3月22日这一天,他跑了附近的十几家农资零售店,却一吨都没卖出去。“从2005年元旦到现在只推销了20吨,去年这个时候,已经推销出了四五百吨。”张轻叹一口气,说道。
距周口市300公里远的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辛庄堡供销社农资站是当地规模较大的化肥经销商,许多乡村一级的农资站都从这里批发化肥。该农资站经理李荣贤说:“磷肥和氮肥的销量每天在30吨左右,今年比往年少卖1/4。”
化肥推销不出去,在张看来最明显的原因是价格增长。与2004年同期相比,他所在的周口市太康县化肥价格平均每吨上涨了100元左右,其中磷肥涨价五六十元,尿素涨了三四百元。
农资涨价并不局限于太康县或河南省。今年,全国范围内的农资价格上涨早在1月就已经开始。
1月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在新疆区库尔勒市兰干路农资市场上,很多经营农用资料的商店里挤满了询问价格的人,但买的人却不多。利农商店的老板娘说,一直居销售首位的美国磷酸二氨,2004年每吨售价最高为2200元,今年达到了3140元甚至3200元;尿素每吨1280元,今年达到了1800元;复合肥每吨1640元左右,今年是2100元左右;地膜每公斤(1吨=1000公斤)8元多,今年达到了12.8元,涨幅都在60%以上。
正在询问磷酸二氨价格的一位农民说,他家有100亩地,往年春耕时投资1.5万元左右就够了,而今年粗略算了一下,最少也需要2万多元。如果资金不够,他只有减少二氨的投放量。
减少施肥量也是张文广邻居们的打算,尽管大家都清楚减少化肥意味着减产,但2004年的收入状况让他们别无选择。从去年秋天开始,关于粮价上涨、农民增收的消息一直充斥在媒体和政府文件上,但实际上很多地区并不是如此景象。
太康县去年秋收时节因为下了几场大雨,大部分农民收入锐减,每亩收入从往年的八九百元下降到了二三百元。张文广说:“这点收入买价格这么高的肥料,想都别想。”
而在内蒙古区的通辽市,去年的粮食还存放在农民的仓房里。2004年,通辽市玉米增收,政府预计该年度粮价会达到每市斤(1吨=2000市斤)0.5元,并以此为标准做好了当年的GDP评价,其统计结果是农民人均收入增加450元。但据当地农民称,玉米价格从未到过0.5元,而是起初还能维持在0.45元左右,但后来一路下降,现在只有0.38元。
一直等待好价格的农民至今还没有卖掉去年的粮食,手里只剩下少许日常生活开支。建国村的一位农民说,虽然急于购买化肥,但现在玉米收购价格太低,况且经过一冬,玉米失去了水份,重量上太吃亏。
中国农业大学农经系教授李秉龙认为,化肥在农产品的物质生产成本里大概占45%左右,如果化肥涨价10%或者20%,就会抵消掉中央对农业的直补所拨付的100多亿元。
在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自治县县长阿汝汗举例说,国家对旱田的各种补贴平均每公顷(1公顷=15亩)为352.7元,农资涨价与补贴相抵后,农民每公顷还要多拿出140多元,而这个账还是依据2月初的农资价格测算的。
张文广不仅是农资推销员,还是一个农民,家里有4亩地,供着两个上学的孩子。他最近看报纸写道,农资涨价是因为经销商不断抬高价格。他觉得这顶帽子戴得太冤,并说,由于农资出厂价格高,销量又上不去,经销商的利润还不如往年,比如富民肥业有限公司的老板就每天愁眉苦脸的,推销提成也从每吨5元下降到今年的3元。
对于农资价格的迅速持续上涨,张有些不理解。趁着进货的时机,他询问了有业务来往的河南省平顶山磷肥厂和新乡尿素厂。对方告诉他,虽然国家对国产磷酸二氨每吨给予100元补贴,但运输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的增长使厂家不得不提高价格。
生产化肥需要大量矿粉、硫酸、煤炭、天然气等原料和能源,而这些原料价格近一年来从未停止过上涨的趋势。目前,上游原材料价格以及运费的上涨已使很多农资生产和经销企业的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经营,而且,已经有一些地区的农村出现了农民因买不起农资而只好让耕地撂荒的情况。这些农民反复算投入产出账,却越算越不合算,只得再次扛起行李外出打工。
国内一些研究机构认为,农资价格上扬短期内还看不到减弱的迹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际市场上化肥价格偏高刺激了国内化肥产品出口的增加,这也会抬升国内的化肥价格。
两部委还提出了几项措施表示扶持化肥生产,包括:对化肥生产用电、用天然气实行优惠价格,尿素产品增值税先征后返50%,国产磷酸二氨每吨给予100元补贴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监督煤炭生产企业严格执行对化肥生产用无烟块煤最高限价的措施,从化肥生产的源头上抑制价格上涨;进一步加强对煤电油运的调度,加大支持化肥生产的倾斜力度。
不过据周口市的几家化肥生产厂家说,在煤电运输方面他们还没有得到什么优惠。
这使张文广觉得自己挺倒霉——作为农民,因为受灾收入大幅下降,而作为化肥经销商,在不断走高的价格中提成也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