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三亚市经济形势分析及2009年展望
2008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领先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战略部署,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推动经济朝着科学发展的轨道上运行。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出“平稳较快运行、质量效益较好、物价涨幅趋缓、结构继续优化、统筹和谐发展水平提高、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的良好局面,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效,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跃上新台阶。
一、全市经济运行的基本面保持向好
(一)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服务业支撑作用增强
2008年,三亚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44.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8%,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89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52.03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增加值66.39亿元,增长23.8%。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8年,由于积极落实种粮直补、能繁母猪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扩大冬季瓜菜和粮食的种植面积,继续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和供港澳果蔬基地建设,农业生产形势较好。200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0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农、林、牧、渔和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增长9.4%、16.5%、9.8%、10.6%和13.3%。
2、工业生产保持高位运行。在房地产投资快速发展的需求带动下,以商品混凝土为主的建材行业推动工业经济较快发展。2008年,工业完成总产值26.57亿元(不含中海油),同比增长1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11亿元,同比增长20.1%。商品混凝土行业实现总产值5.81亿元,增长102.4%,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15.4个百分点。
3、服务业较快发展。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比同期GDP增速高了7个百分点,占GDP比重为53.7%,比2007年的51.2%提高了2.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2.5%。从服务业内部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43亿元,增长22.5%,增幅同比下降7.5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只有南方航空公司在我市落户,而从2008年11月起,南方航空公司停飞了12架麦道飞机、只有2架空客飞机在正常运营的影响,我市的民航客、货运输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致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幅同比下降。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6.99亿元、11.22亿元、16.34亿元和20.15亿元,分别增长15.5%、19.7%、32.4%和25.4%;金融业增加值2.24亿元,增长7.8%,增幅同比下降13.4个百分点。
(二)投资消费增长较快,对外经济平稳发展
1、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我市继续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通过实施“两个24小时”和“两个一律”制度有力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在东环铁路三亚段、国际客运港、绕城公路主线、凤凰机场二期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海棠湾开发建设、太阳湾高级度假酒店、新佳旅业鹿回头、洲际酒店等重点旅游项目的推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58亿元,同比增长38.2%。按投资种类看,基本建设投资71.17亿元,增长26.8%;房地产投资76.18亿元,增长48.3%,其中,住宅投资73.98亿元,增长46.7%;农村投资4.23亿元,增长92.7%。
2、消费品市场繁荣稳定。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和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共同带动下,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8.77亿元,增长26.5%。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30亿元,增长26.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0.47亿元,增长24.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0.62亿元,增长26.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7.23亿元,增长25.7%;其他行业零售额0.92亿元,增长17.2%。居民消费升级加快,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中的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类、金银珠宝类等商品零售额增幅分别为5.2倍、1.2倍、30.9%和29.9%。
3、进出口较快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和市场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由于实行出口企业技术改造补贴,培育多元化出口主体,外贸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7647万美元,增长15.0%。其中,出口6647万美元,进口1000万美元,分别增长17.0%和5.3%。分国家出口金额看,日本1380万美元,增长6.0%;韩国1300万美元,增长7.4%;美国752万美元,增长1.2%;台湾502万美元,增长18.0%。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增长。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1.54亿美元,增长15.4%;当年合同外资1.58亿美元,增长3.2%;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3宗。
(三)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增长较快,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
1、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在国内旅游业平稳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发展和前三季度房地产超常规发展的共同带动下,2008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10925万元,增长61.4%,其中,非税收入28380万元,增长52.2%;税收收入182545万元,增长62.9%。
2、规模以上工业效益状况良好。列入统计监测的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0.5%,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0482万元,增长87.1%,工业产品销售率98.2%,总资产贡献率9.2%,资产保值增值率100.3%,资产负债表79.2%,流动资产周转率3.1%,成本费用利润率5.0%,全员劳动生产率135840元/人。
3、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三亚市2008—2013年重点民生项目发展规划》,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积极扩大就业规模、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关心弱势群体生活,不断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从改革发展中得到的实惠不断增多,家庭财产普遍增多。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71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人均为8423元和2004元,分别增长10.0%和11.8%;人均转移性收入2557,增长41.7%,财产性收入487元,增长26.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267元,增长27.3%。农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189元,增长18.6%。作为农民收入主体的家庭经营纯收入4105.43元,增长16.7%;工资性收入增长20.8%;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增长22.7%和55.6%。
(四)流量经济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繁荣稳定
1、旅游业稳步发展。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出台了国内航线航班补贴政策、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活动、持续进行国内媒体宣传和专业的国内旅游宣传促销,有效地克服了各种不利因素对我市旅游市场的冲击,确保了国内游客保持增长势头,有效地弥补了入境游客数量下降。全市接待旅游过夜人数604.15万人次,增长12.2%。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553.00万人次,增长13.7%;接待海外旅游者51.15万人次,下降2.0%。全年旅游收入91.05亿元,增长13.7%。其中,国内旅游收入73.04亿元,增长17.2%;境外旅游收入26206万美元,增长7.4%。
2、金融形势平稳运行。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80.20亿元,增长25.7%,比2008年初增加57.28亿元,同比少增2亿元。其中,由于趋紧的货币政策和不断上升的企业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资金比较紧张,企业存款增速快速回落,企业存款余额117.7亿元,增长17.1%,比2008年初增加17.2亿元,同比少增24.9亿元,增速较去年低了54.9个百分点。在2008年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下,居民更注重资产的安全性,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121.9亿元,比2008年初增加28亿元,增长29.8%,同比多增15.3亿元,增速较去年高14.1个百分点。受紧缩性货币政策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信贷投放速度明显放缓,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5.33亿元,增长12.6%,比2008年初增加10.7亿元,同比少增6.5亿元。从人民币贷款余额的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住宿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业、交通运输业、农林牧渔业。金融机构主要将贷款投放在我市重点发展产业。
3、交通运输业保持稳定增长。2008年,全市旅客运输量2409.35万人,货物运输量1307.3万吨,分别增长9.5%和18.3%;完成旅客周转量353417万人公里,下降3.5%,货物周转量125050万吨公里,增长19.8%;全市旅客吞吐量617.99万人,增长15.1%,其中,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600.63万人,首次突破600万人次,增长13.1%。
(五)消费价格下半年逐步回稳,农资价格高位运行,房价涨幅逐月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5.5%,涨幅比2007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109.8%,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8个百分点;居住类105.6%,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其余各类商品价格有涨有落。从各月情况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从2008年5月开始连续8个月回落,主要拉动CPI上涨的食品类价格涨幅回落明显,由最高月的108.0%,回落到12月的最低点101.1%。全年农资价格指数108.7%,涨幅比2007年上涨6.0个百分点。2008年2月以来,商品房价格指数比2007年分别上涨13.4%、14.7%、13.7%、13.2%、12.6%、10.5%、8.1%、6.7%、5.0%5.3%和6.1%,总体呈现逐月回落态势。
二、科学发展取得新成就
一年来,三亚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福祉、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结构调整升级取得新的进展。一是农业结构得到优化,冬季瓜菜、热带水果、海洋渔业、生猪养殖业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2008年,蔬菜、水果、海水产品、养猪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3.4%,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4.1%。二是投资结构继续改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和优势产业投资项目得到加强。居民服务业投资增长16.4倍,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投资增长349.0%,交通运输业投资145.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48.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42.5%,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2007年提高3.43个百分点。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推进。崖城创新创意产业基地全面启动,园区道路已开工建设,2008年,累计投资达3650万元。
3、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一是积极推动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鹿回头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红沙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完工,亚龙湾区域集中供冷节能项目、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转动工程、市区污水管网改造等建设项目进展顺利。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严格控制和大力治理环境污染,突出做好重点海域的水污染防治,查处一批违法乱排企业,积极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展顺利,化学需氧量实际排放量6320.29吨,削减3.7%;二氧化硫实际排放量126.4吨,削减54.1%,完成省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计划。
5、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协调推进。今年以来,在城市加快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城乡统筹发展取得新的进展。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对农林水事务支出3.51亿元,同比增长52.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8.6%,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2月末,金融机构对农业贷款6.09亿元,增长1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78%,新建沼气池3315户,92个自然村的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投入使用,新开通了3条农村公交线路,槟榔河乡村旅游已开业迎宾,农村公路“畅通工程”稳步推进,民房改造、扶贫帮困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全市经济总体运行平稳的同时,应该看到,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的影响,2008年8月以来,三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增速相继出现回落,在行业间不断进行传导。2008年11月起,虽然中央和省政府采取一系列保增长的政策措施,但是政策效应的发挥有一定的时滞。
(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同比走低。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5.3个百分点,旅游接待人数增速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回落21.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幅同比分别下降10.5、10.0个百分点。进入2008年8月以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63.9%、56.4%、20.0%、34.3%、12月则下降6.3%,逐月下滑态势明显。
(二)房地产市场走低,致使财政增收困难。受全国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销售量价齐跌影响,对购房者心理产生了严重的持币观望态度,三亚潜在购房者对房价调整的预期较为强烈,房地产销售市场观望气氛浓厚,致使房地产投资下滑,不仅影响建材市场销售,也影响到税收和地方财政。8月至11月,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33.8%、46.0%、46.7%、41.3%,12月则骤降35.9%,而相应各月的房地产业税收分别增长104.2%、63.0%、35.1%,11月下降9.1%,12月尽管增长11.0%,但若剔除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政策性增收,则应为负增长,从房地产税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的月度情况看,8月至12月分别为51.8%、37.1%、32.5%、30.8%、30.1%,房地产业税收的颓势使得财政增收难度加大。
(三)国际游客减缓。今年以来,受人民币升值致使入境成本增加、取消落地签证、全球股市低迷财富缩水以及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市接待国外过夜游客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旅游外汇收入同步下滑。6月至12月,国外过夜人数分别下降28.7%、42.5%、18.0%、20.5%、14.7%、36.5%、22.8%;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下降25.4%、34.5%、16.1%、21.5%、6.2%、9.7%、5.1%。国外游客占全年旅游接待人数的比重由2007年的9.7%下降到2008年的8.5%。
(四)城镇居民收入不乐观。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7%,同比回落7.9个百分点。从内部构成看,作为城镇居民非自主增收的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明显,分别增长26.0%和41.7%,分别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和26.0个百分点,而反映自主增收能力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仅增长10.0%和11.8%,均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城镇居民自主增收能力还需加强。
四、2009年经济增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望2009年,不确定因素很多,金融危机扩散使我市经济发展遇到一定的挑战,同时2008年底,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措施的出台又让我市经济发展面临难得的良好机遇。
五、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几点建设
(一)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1、用好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积极推进投资进度。一是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继建项目的建设进度。重点项目是关系三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要加快东环铁路三亚段、三亚绕城高速公路、创新创意产业园、凤凰机场二期等重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海棠湾开发、太阳湾度假酒店、槟榔村5A乡村游、落笔洞文化旅游、凤凰水城、三亚湾二线、凤凰岛开发等旅游房地产建设进度,确保重点大项目的投资进度。二是继续落实和创新投资体制机制。认真落实重点项目责任制,严格按“两个24小时”和“两个一律”制度,加速推进投资项目建设步伐,积极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征地拆迁中遇到的难题,保证项目建设用地的及时供给。三是加强与银行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充分利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项目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对接,保证充裕的资金供给。四是要积极超前谋划好近几年的投资规划,将更多的项目列入中央和省投资计划,争取尽快开工建设。
2、继续繁荣和活跃消费市场。一是扩大旅游消费需求。2008年游客在三亚的购物消费已占全市的30%,每增加一位游客,就会增加200元左右的购物收入,2009年若能增加12%的游客,就会增加1.45亿的购物收入,并且在三亚购物还有较大的空间。因此,要不断扩大旅游业规模,在稳步发展国内旅游业的同时,继续加大国外宣传促销力度,实现国内外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据统计,2008年,每位国内游客消费1300元,其中,购物消费200元左右,而每位国际游客消费3000元,其中,购物消费450元左右。二是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改善民生,净化消费环境,不断扩大消费市场。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增加就业岗位,转移农村劳动力促进居民收入的增长,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医疗、教育、卫生、文化传媒与体育、保障性住房的财政支出力度,改善消费环境,提高居民对未来消费的心理预期,最终实现扩大消费与改善民生的良性互动。
3、大力推动对外贸易发展。充分利用我市的资源优势,围绕海产品等主要农副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企业技术改造的财政补贴,继续实施多元化的出口战略,积极建立外贸进出口预警机制,预防和化解对外贸易风险。二是加强招商引资合作。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大与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交流,积极参加交易等大型商务活动,加强对港澳台的招商引资工作。
(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1、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一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冬季瓜菜、热带水果、热带花卉、南繁育种、海洋渔业等特色农业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二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农村公路通畅,加快“一池三改”沼气池建设,继续推动农村电网、民房改造、改水改厕等惠农工程建设。三是落实支惠农政策。健全农业投入保障机制,提高支惠农等补贴标准,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四是加大农业服务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科技“110”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开展农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树立无公害品牌。
2、优先发展高端旅游业。一是完善高端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从历次黄金周的游客抽样结果看,游客娱乐和购物消费比重一般只占20%左右,比香港低30%左右,这与我市旅游消费环境的建设严重滞后有关。要以中国生态旅游年在三亚启动和国家推进国民休闲计划为契机,以满足高端游客的需求为目标,积极发展和创新旅游度假产品,特别是海上游产品,改善购物环境,加快推进市内免税店的建设,不断增加游客的旅游消费。二是做好国内外城市的宣传促销活动。继续开展各种宣传促销活动,加强与境外客源地旅游企业合资合作,吸引更多的高端游客。三是提高旅游管理水平。积极引进境外旅行社,继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四是坚持文化产业与高端旅游相结合。要加强对我市的历史、民族宗教、海洋、生态、时尚等天涯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保护,通过“文化产业+高端旅游”的发展思路,实现天涯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形成我市高端旅游业的新亮点。
3、大力发展高科技工业。要坚持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下,依托我市独特的生态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当前是要积极推动崖城创新创意产业园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公司落户园区,为我市将来的财政提供更稳定的税源。全力推进省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4、做大做强交通运输业。一是加快推进凤凰机场二期、南山货运港、绕城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积极开通更多的铁路列车。西环铁路在已经开通到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基础上,要争取开通到达国内如重庆、四川等其他大城市的线路。三是提供财政补贴政策,吸引更多的航空公司落户我市。目前在我市落户的航空公司只有南方航空,从2008年,各航空公司在三亚机场运力投入情况看,南方航空公司占不到三成,海航集团已跃居首位,东方航空、吉祥航空、东星航空等每月进出港都超过100架次,每月进出港旅客超过1万人次,但从属地统计原则看,这些航空公司发生的经济活动不属于我市的统计范畴,所以,要针对一些航空公司在三亚投入运力,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吸引其在三亚落户。
5、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理性发展。一是加强与银行的联动,争取更多的项目得到银行的支持,协调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资金困难。二是稳步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三是加强房地产企业的宣传促销。充分利用我市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健康、美丽、生态”为招牌,强化房地产的宣传推介活动,对房地产企业参与促销提供财政补贴,努力改变当前低迷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四是激活二手房市场。大力宣传和落实促进住房消费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
6、推动金融业稳步发展。积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和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扩大小额信贷的范围和规模,建立旅游、热带高效农业、房地产等优势产业投融资平台,培育和规范信贷市场,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三)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1、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快推进在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对于仍处于前期筹备阶段的节能环保项目要加快工作进度,尽早开工建设,不断形成新的节能减排生产力。要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不断实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材料,鼓励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洁净能源。
2、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生态保护的投入力度,继续实施海防林建设、退林还塘和退耕还林工程,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强对重点海域的污染监控工作,严禁企业违法乱排。积极开展各项环保整治专项活动,加大对汽车尾气、工地噪音等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主办:三亚市统计局开发维护:三亚市党政综合网络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