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公司管理制度范例6篇

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就是一系列融资安排

大灾风险分散制度可以有多种形式多个层级

我国将如何设计自己的大灾风险管理制度

首先,省一级政府要担当本省大灾风险管理制度的组织责任,同时要适当承担省内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的大灾风险责任,这也是“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应有之义。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而言,国家不会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风险责任“兜底”,但也不会把大灾风险责任完全压在保险机构肩上。因为任何保险机构都难以独自承担农业保险的大灾风险损失。

其次,省一级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也要从分散风险的手段和层级两个方面做出选择和安排。在省一级,这种制度不一定局限在大灾风险准备金上面。就分散大灾风险的手段而言,在各保险机构购买再保险的基础上,省一级政府层面最好选择市场化融资手段,包括发行政府担保的农业保险特种债券,或者允许从政策性金融机构借贷。可以但不一定要建立大灾风险基金,也不必要在风险证券化方面动脑子。因为建立和管理大灾风险准备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将长期占用大量的资金,在我国资本市场不那么完善的现今,基金规模难以预测。

1.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概述

1.1.1定义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确保企业财务战略的实现,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制度。在企业内部实行内部财务控制是抑制财务会计造假、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强化单位内部财务监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1.1.2煤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内容

煤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企业应当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实物资产的内部管理制度;三是对外投资活动的内部管理制度;四是工程项目的内部管理制度;五是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六是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七是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八是成本费用的内部管理制度;九是担保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十是合同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

1.2对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研究现状

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对煤矿企业管理制度研究的文献众多,其主要观点如下。

1.2.1煤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理论研究

龚敏在《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以机制保稳健靠管理增效益》一文中论述:“煤矿集团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在财务基础管理、资金管理、投资管理、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效的探索实践。”

张晓玲在《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建设》一文中认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根本需求,他针对国内外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中的现状阐述了我国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针对山西大同煤矿集团企业的特殊发展需求,创新的应用ERP系统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模块。”

李怡在《对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思考》一文中认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难以建立健全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管理者思想认识偏差;二是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冲击;三是企业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财务管理意识有待加强等几方面。

李翠平在《树立科学创新理念,抓好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一文中论述:煤矿企业财务管理是利用货币形式对公司的经营、业务活动全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将加强内控机制建设、规范经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培养员工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专业素质及提高员工的险防范意识作为基础,通过加强或完善内部稽核、培养教育、考核和激励机制等各项制度,全面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增收节支,促进公司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

王峥在《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思考》中认为: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遵循合理原则有,一是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要注意政策性;二是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要注意科学性;三是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要注重全面性。

1.2.2加强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措施研究

王田宝在《煤矿非煤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一文中论述:“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有如下几点,一是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二是提高资金的营运能力;三是注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四是强化资产管理;五是严格控制企业的规模;六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抓好会计基础工作。”

巩海霞在《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中认为:“做好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做到,首先,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既兼顾煤矿企业经济目标又兼顾社会目标的完成,不再单纯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其次,转变观念,确立财务管理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再次,科学设置财务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余美龄在《新形势下加强国有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中认为:“加强国有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做到,一是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二是不断修正、补充财务管理内容体系;三是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四是转变观念,确立财务管理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李洪波在《如何建立和完善农垦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文中论述:建立农垦企业内部财务誉理制度的几个立足点,第一,财务管理体制将企业内部的经济权力进行了明确的划分,第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企业财务原则》、《农业企业财务制度》的具体化,第三,财务管理基础制度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内容之一,它是财务核算的基础和条件。

综上,国内对于煤矿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研究较多,但其研究层次大都停留在理论方面、宏观方面,缺少与实践结合,案例分析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小额借款风险管理控制

当前,小额贷款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在具体运营和操作层面始终面临着诸多风险。如何控制和降低金融风险,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主要叙述了小额贷款的操作风险及控制措施。

一、小额贷款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内部管理风险

内部管理风险是很多小额贷款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机构不健全、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不完善、信贷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等造成的。

首先,信贷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管理机构至少应包含贷款调查部门、贷款审查审批部门和贷款审计部门。贷款调查部门负责对贷款进行调查和评估,同时做好与客户关系的维护与贷后管理。贷款审查审批部门负责对业务部门和调查部门提交的贷款进行审查。贷款审计部门则负责对已发放的贷款进行审计与监督,并向领导反馈审计结果。但当前一些贷款公司在管理机构上设置不合理或不健全,人员配置也不完善,导致贷款流程不完善,造成一定的风险。

其次,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法,业务操作流程不合理,操作不规范,导致贷款管理混乱,贷款风险高。

再次,信贷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强。一方面,存在信贷从业人员道德素质差,有索要回扣、收受贿赂等现象。另一方面,一部分信贷评估人员缺乏专业水平,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学习不够,分析、评估能力差,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贷款风险。

(二)流动性金融风险

(三)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

在小额贷款发展的历程中,常常遇到借款人资不抵债、或躲避债务的现象。一方面,这是由于小、微型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经营不善或为了贷款而对资产实力进行造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小额贷款公司对贷款人的债务信息掌握不全面,不能及时根据贷款人的债务偿还能力或资产实力调整贷款发放。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因金融市场(如利率、汇率、信贷资产价格)的波动而可能导致的金融企业蒙受损失的风险。比如,小额贷款公司在当前的法律环境及金融环境下,随时面临可能被改制转型的风险,或者小额贷款公司受市场经济影响较大,如果经济发展萎缩则贷款难以安全回笼的风险就会提升。

二、风险控制的措施

(一)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做好客户风险分析

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而言,制定合理、全面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是提高抗御风险能力的重要工作。主要的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应该包含贷款业务操作流程、风险管理办法、贷款调查评估办法、贷后管理制度、违规处罚制度等。

同时,要切实提高信贷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够认真分析借款人的诚信情况、经营能力及经营情况、资本情况、抵押质押财产价值与性能等,确定是否有按期偿还的能力,确保贷款安全回笼。

(二)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小额贷款公司信息不对称性,确保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全面监测市场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政策、行业各项活动、客户经营和财务状况以及公司自身流动性水平及运营情况,并对信息指标、参数加以量化分析,从而促进风险控制方案的制订。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需要设置专门的金融风险信息采集数据库,通过对信息流加以分析、整合、匹配和分类,对新的政策、法规等加以有效收集。同时,加强对资产流动性、风险备付金比率、短期贷款比率等的分析,促进资金回笼,建立起金融风险预警指标,有效对风险进行预控。

(三)找准市场定位

小额贷款公司要抓住“小”这一特性,遵循“小额、分散、安全”原则,为各类小微和个体业户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不能贪大求全,盲目扩张、滥发贷款,从而增加金融风险。此外,小额贷款公司可积极设立基层营业网点,支持多种经营,使公司的投资多样化、分散化,减少各种贷款的关联性,从而优化贷款结构,分散风险点。

(四)严格程序,健全制约机制

严格办贷程序,首先要做到执行贷款“三查”制度,不能将其流于形式,切实提高放款质量。贷款基本制度包括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三查”制度,审贷分离制度,“三性原则”包括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性”原则是确保贷款资金实现安全和效益最大化的根本。坚持贷款面谈制度对申请人的还款意愿从细节上进行把握。同时,严格执行贷款调查岗位责任制,通过健全制约机制提高贷款质量。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正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是农业财政支持已经达到平均水平并持续上升。农业财政是由支农支出、农业科技支出、基础建设支出、农村居民救济费用支出等组成的。支农支出作为后勤支出,主要用于支援农村各项建设的费用支出,例如:山林建设、水田建设、鱼塘建设等。农业科技支出主要用于研究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村居民技术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基础建设支出主要是农田水利建设、农业基地建设、农村道路建设、种子培育等组成,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农村居民救济费用支出包括对贫困农村居民、受自然灾害家庭、残障居民等,农村居民救济费用能够暂时缓解居民们的经济问题,帮助困难居民加入到农业生产队伍当中。

二、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财政的误区

(一)农业财政支出的问题

农业财政支出是由支农支出、农业科技支出、基础建设支出、农村居民救济费用支出等组成的,不同支出对农村发展有不同的作用。支农支出作为整个农业财政支出最大的一部分,对各项建设的费用支援十分重要,但由于支农支出的费用过于庞大,支出费用分配不匀,其他部分的支出受到约束。农业科技支出虽然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但是大多数农村居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学习,无法正确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等知识。基础建设支出作为改善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重点,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而政府的人力资源配备有限,因此需要农村居民加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但多数农村居民没有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知识,无法进行基础设施的建造。农村居民救济费用能够暂时解决困难居民的经济问题,这只是作为困难居民的过渡期,但也有不少农村居民存在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不参与农业生产。

(二)农业支出结构不合理

(三)财政预算与监督

农业财政预算通常是由农村财政人员对各项支出进行提前预算,以保证资金能够合理支出。但近年来,多数农村财政人员行事马虎,素质教育不高,不严格执行预算制度,才使这些问题出现:对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及时上报和解决,收取私人利益导致各项支出的资金不成正比,甚至有动用公共财政的现象。财政监督需要农村居委会的干部或是管理人员来完成,财政监督是为了对资金流动的走向进行监控,预防资金不到位的情况。近几年,农村频频出现财政资金下落不明的情况,南昌市生米镇潼溪邓家自然村,遂川县大坑乡罗坊村等,就都曾出现过此类现象。

(四)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农业财政管理人员的疏忽,导致农业财政的管理制度一直以来都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无法按照管理制度来要求财政人员的工作,也很难对财政支出进行合理的预算与分配。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为了能够使农业财政资金透明化,将资金用到安全、规范的农村发展建设当中,需要完善农业财政管理制度。

(五)为农作物购买农业保险

目前,农作物保险主要有两大类,粮食作物保险和经济作物保险,粮食作物保险主要以豆类、薯类等为主;经济作物保险主要以瓜果、蔬菜等为主。而农作物保险按照农作物的生长期,又可分为生长期农作物保险和收获期农作物保险,这两种类型的农作物保险,能够有效地保障农民的收益,即使是农作物受自然灾害产量下降,农民也能通过农作物保险得到应有的保障。因此,为农作物购买保险,能够有效地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也能为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做好保障。

三、改善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财政存在的误区

(一)改善农业财政支出,带动居民自主生产

农业财政支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适当改善:第一,支农支出作为整个农业财政支出最为庞大的一部分,可以进行适当缩减,将支农支出用在需要的建设支援当中。第二,农业科技支出能够增加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因此,农村可以进行农业科技研究基地的建设,让每一位农村居民都能学习到农业生产技术,既能带动农村居民进行生产,也能减少农村生产成本。第三,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就需要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第四,农村居民救济费用只能作为暂时救济费用,不能长期进行救助,要鼓励村民自主生产,投入到农村各项建设当中。

(二)合理分配农业财政,建设现代基础设施

(三)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实现透明财政资金

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能够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完善财政管理制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将村民利益放在首位,针对村民的需求进行农村建设。第二,严格监督财政人员的工作,把控财政资金的走向。第三,带动村民积极投入生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第四,及时将使用资金明细公布于众,彻底实现财政资金透明化。第五,严格执行财政管理制度,互相监督,互相纠正。只有实现农业财政全面支持农村发展,才能提升农村经济效益,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为农村劳动者购买农业保险

购买农业保险能够有效地保护农业劳动者的利益,能够对在劳动过程中,受到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购买农业保险,不仅能够使农业劳动者放心地劳动,也能够劳动者的家人没有后顾之忧。另外,在购买农业保险时,需要明确保险责任、保险金额等,确保农业保险能够为农业劳动者带来帮助。

四、结束语

作者:赖华子陈旺余单位:南昌大学法学院

信托机构模式的法律制度设计信托机构模式

经营者受托模式的制度设计经营者受托模式

年年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一年,谋划好明年工作,对推进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至关重要。为此,市委农工部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特制定工作重点:一、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一)、抓好两个组织。一是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借鉴“广野模式”的成功经验,着眼进一步构筑农民进入市场、农户对接企业的桥梁和纽带,谋划建立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的龙头企业基地2-3个,逐步构建龙头+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既解决群众的销售问题,又保证龙头企业的原料供应;选择部分种养典型村,进一步推广“村委会+协会”的运作模式;二是抓好农村经纪人组织。大力实施“经纪人工程”,根据产业特点,对水产经纪人、冬枣经纪人、苜蓿经纪人、粮棉经纪人等各类专业经纪人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在此基础上,以行业协会或各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抓好全市经纪人队伍的规范和提高。年内,将规范壮大冬枣经纪人队伍作为工作重点,引导更多的冬枣经纪人加入到“天南地北闯市场”的大军之列。

(二)、做大四个产业。着眼特色产业富民,进一步做大做强以冬枣为主的特色产业规模。深度开发冬枣产业。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大力培树林地承包大户、大片,扩展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年内新增冬枣标准化管理面积4万亩、绿色基地认证面积8万亩。巩固稳定苜蓿产业。进一步指导完善牧草收割收购服务体系,加快苜蓿精深加工的研发生产,促进牧草产业向纵深发展。发展壮大牛羊产业。依托牧草资源,以发展专业村、专业户为重点,年内肉牛奶牛饲养量分别达到8万头和2500头。改造提升海洋产业。大力发展“大吨位、钢壳船”,巩固和推进渔区捕捞业由近海向远海转移;加快水产品科技开发基地、无公害高效养殖基地和浅海及滩涂开发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工厂化养殖;加快鼎盛公司二期、鑫海公司等项目建设,推进海产品加工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移。力争年内对虾、南美白等海水养殖面积达到5万亩,育苗水体突破10万方。

(三)、建强龙头企业。将农业项目建设作为提升农业整体水平的载体和突破,以项目壮龙头,以龙头带特色,以特色促增收。一是加大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对全市20余家规模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全部建档立案,实行动态管理和季度通报,并适时召开企业经营、项目进展情况调度会,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申报和争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重点,全力为企业争资金,争政策。年内完成05—XX年度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工作,并全力为入闱企业争取XX年年度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贷款贴息。三是加快推进新建、在建龙头项目进度。全力推进鑫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示范园项目、天天食品公司脆冬枣加工扩建项目、神农公司脆冬枣加工项目(开发区)、渤海奶牛、肉牛良繁项目等重点龙头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盘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提升龙头对特色产业的带动力。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继续深化村务公开。在XX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完善村务公开“四统一”。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村务公开的指导、检查力度,每季度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乡镇的公开阵地、公开档案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公开阵地是否达标,公开内容是否达标。二是加大村务公开的通报力度,对公开阵地建设不达标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改正。

(二)、强化村务民主管理。一是结合村委会换届,建立健全落实好11项民主管理制度。包括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三资管理制度、村委会换届后工作移交制度、审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二是按照市委、市政府(70)号文要求,分三个阶段:示范带动、全面推进、攻坚补缺,使全市95%以上的村达到议事规范,制度落实的目标要求。

(三)、推进村级素质工程。第六届村委会选举结束后,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大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上突出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财经纪律、民主管理制度、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培训人员主要是村支部成员、村委会成员、村理财小组、监督小组成员以及部分村民代表;培训方式上采取集中授课与分乡镇培训相结合。三、妥善化解农村债务

按照沧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妥善化解农村债务的意见》,我市在11月份开始试点,XX年年将进入沧州市制定的三年偿还债务的攻坚阶段,要充分利用村两委班子换届的时机,重点抓好全市的农村财务清理整顿,化解老债务,严控新债务的发生,总结各乡镇化解债务的经验做法,协调各职能部门,制定出台有利于化解农村债务的规定和办法,确保实现XX年年偿债的目标。

THE END
1.农业公司管理制度模版(3篇).docx第四条农业公司管理制度的核心目标在于构建科学、高效、安全、稳定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以推动农业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五条农业公司设立总经理办公会,该机构行使总经理职权,负责公司的日常运营与管理决策。第六条农业公司内设生产管理部、财务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职能部门,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设立相应岗位,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9431547.html
2.农业公司企业财务制度农业公司规章制度(精选3篇)农业公司企业财务制度农业公司规章制度(精选3篇) 第一章 总则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制定本制度;二、为规范公司日常财务行为,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便于公司各部门及员工对公司财务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监督,维护公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guizhangzhidu/14102632.html
3.农业企业财务制度全文财农字[1992]344号号法规库农业企业财务制度 1992年12月22日,财政部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农业企业财务行为,有利于公平竞争,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企业财务通则》,结合农业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农业企业?农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是https://law.esnai.com/view/6536/
4.农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篇2:农业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1.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小企业会计准则》,特制定本财务管理制度。 2.公司各部门、人员在财务会计工作中必须认真执行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 财务机构设置及人员分工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i9b9h9q7.html
5.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1)经管文库洋浦丰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一、目的:为了准确掌握财务信息,规范财务行为,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863216-1-1.html
6.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财务管理制度》的通知第一条 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业银行)是国有金融企业,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财务行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逐步建立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根据《企业财务通则》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以下简称财务制度),结合农业银行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http://www.110.com/fagui/fagui/law_40301.html
7.江苏银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一期)募集说明书摘于祝林,男,财务部部长,1964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1980年12月参加工作,曾任双发塑料制品厂财务科长、厂长助理,灌东盐场财务科副科长、科长,2009年至2015年7月任江苏省银宝盐业有限公司财务处副处长、计划财务部副部长(主持工作)、部长。2015年7月起任江苏银宝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3-23/doc-ifxqnnkr9906903.shtml
8.公司年度总结及计划融资方案(精选12篇)积极协调中昊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贫困户对接,目前该公司已与两村贫困户签订务工合同29户,产品合作合同13户,该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 五是开展机关干部与贫困第三,严格工会经费的管理,会费的收交及支出均严格遵照财务制度,认真履行各种手续。第四,积极开展多种多样健康有益的活动,使工会工作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https://fw.chazidian.com/mip/fanwen2885430/
9.现代农业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现代农业公司薪酬管理制度.doc Theenos| 15页|237KB|0次下载| 0.0 (0人评价) 我要评价: 用手机看文档 下载 开通VIP 1 ***资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目的 为完善公司引人、用人、选人、留人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薪资管理体系,吸引 高素质的人才,留住优秀的人才,建立稳定的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https://doc.mbalib.com/view/aaa804fe34925d108266f0fa026959b3.html
10.2022年社旗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自觉遵守行业法规、规范和企业规章制度; 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3)吃苦耐劳,工作责任感强,工作执行力强; 4)具备较强的获取信息、分析判断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5)具有积极的职业竞争和服务的意识; 6)具有较强的安全文明生产与节能环保的意识。 http://www.sqzz.cn/teaching_research/detail/content/1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