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强能增效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民合作经营,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着力发挥其在障农民稳定增收、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5月,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218.5万家,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1.5万家,加入农民合作社的农户占合作社成员总数比例超95%;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近400万个,经营土地面积约7亿亩;各地发展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9万家,总部设在县域的龙头企业约占66%。蓬勃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然要求。

一、坚持“因地因业制宜、因时因势而动”发展原则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秉承因地因业制宜、因时因势而动的发展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因业制宜,充分把握地区差别和产业差异,尊重农业生产规律和农民主体意愿,根据不同地区村镇经济发展水平、乡村产业基础、资源要素、劳动力素质等方特定情况,探索适当的发展模式。二是坚持因时因势而动,充分把握市场需求,尤其是主要农产品供需趋势、农业补贴政策调整形势、农业技术发展态势等确定发展模式和产品类型。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着力提升市场反应灵敏力,尤其是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的采用能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经营。

二、持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持续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

一是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第二轮土地延包工作关乎广大农民切身利益。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稳妥有序推进,因地制宜细化实化延包方案,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妥善处理和解决较为突出的矛盾,确保二轮延包平稳过渡,切实保障好农民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安宁。

二是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建立多种形式土地经营权流转风险防范和保障机制,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管理,鼓励流转双方签订规范流转合同,确保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健康运行。发展完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建立专门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提供流转供求信息、合同指导、价格协调以及纠纷调解等系列服务,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三是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符合本地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办法,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科学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明确成员确认规则和组织形式;完善农村集体财产的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建立更加合理的分配机制,平衡好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财产权益保障的关系。

三、分类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强能增效

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各有特色亦各具优势,支持引导家庭农场为基础组建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兴办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推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一是进一步规范合作社发展质量提升。当前部分农业合作社及合作联社存在规模化程度不高、规范化程度不强、专业化程度不深、组织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影响其联农带农富农实效。为此,需积极整合各级各类涉农支农资金,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形式,支持合作社积极与科技研发机构合作、开展技术改造升级,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合作社的生产效率;支持合作社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运用品牌效应提升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推动合作社的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持续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培育绿色、特色的支柱性农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要素,构建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发展的农业全产业链,发挥产业链带动作用,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合作,开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打造发展新优势。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构建完善农民主体、企业带动的现代乡村生产体系。鼓励龙头企业通过产销订单、土地托管、资产入股等多元合作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构建形成“企业+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和集生产、加工、包装、品牌、营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本文作者系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

THE END
1.问:供销合作社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哪三种方式?/综合政务(一)出资创办方式。指领办主体作为发起人之一,出资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入股参办方式。指领办主体入股已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单位。 (三)服务带动方式。指领办主体不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但利用自身经营服务资源,通过提供生产托管、产品购销、品牌培育、项目咨询、财务管理、政务代办、教育http://www.enping.gov.cn/hdjl/ywzsk/z/content/post_3205720.html
2.加快成為服務農民生產生活的綜合平台新聞報道“小藍車”是蘭州市供銷合作社所屬蘭州市再生資源回收公司開展廢舊家電回收網絡體系建設的抓手。“居民通過服務熱線、平台下單等形式,可實現廢舊家電線上預約、線下收購。目前,我們已建成分揀中心12個,建設各類社區回收網點1000個。”公司經理劉愛軍介紹。 今年以來,全國供銷合作社系統積極服務國家“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http://cpc.people.com.cn/BIG5/n1/2024/1128/c64387-40370619.html
3.合作社经济模式改变传统农业分红机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往往存在于小规模土地占有、劳动力有限以及技术落后的状态下,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居民。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种新的合作社经济模式逐渐兴起,它通过集体化经营、共享资源等方式,为农民提供了提高收入水平的新途径。https://www.pcr8nv7es.cn/yang-zhi-zi-xun/468284.html
4.农民专业合作社新时代农业的发展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由一群具有共同利益和职业特性的农民组成的经济组织,它们通过合营、共享资源等方式,共同参与农业生产和服务活动。这种形式的合作体现了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强调的是成员间的相互依赖与协作。 历史沿革 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概念并非突然出现,它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间段内对传统家庭式农业https://www.3svb9bc3.cn/ke-pu-dong-tai/333848.html
5.老师,我们有个公司营业执照类型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申报选择合作社会计制度做账,增值税、附加税、企业所得税、个税。具体的你去电子税务局,我要查询一户是https://www.kuaizhang.com/ask/question_9936928.html
6.“公司+合作社+农户”新模式具有很大优越性“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当鼓励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新模式。”4月中旬,2013年中国现代农业经营形式创新论坛在山东财经大学举行。我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祖辉教授接受农村大众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新模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https://paper.dzwww.com/ncdz/content/20130507/Articel01003MT.htm
7.“公司+合作社+农户”下的四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探析——从农户【内容提要】本文探讨了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四种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公司与农户的关系及其对农户福利改善的影响。分析发现,在“公司领办合作社与农户对接”的模式中,农户作为公司的合同工,能够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但没有决策参与权;在“农户与公司合办合作社”的模式中,公司与农户初步建立起还不稳定的利益https://ccrs.ccnu.edu.cn/list/H5Details.aspx?tid=1618
8.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公司+合作社+农户”做大建强特色央视网消息:在湖北省通城县,近年来,当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油茶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 在通城县塘湖镇阁壁村的油茶基地,定武油茶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们正在基地里对油茶进行锄草培土、抚育管理。 2021年,塘湖镇建成一座两万平方米的乡村振兴工业园。逐渐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油茶产业发https://www.jfdaily.com/wx/detail.do?id=498039
9.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夏时节“公司+合作社+农户”做大建强特色央视网消息:在湖北省通城县,近年来,当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油茶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 在通城县塘湖镇阁壁村的油茶基地,定武油茶专业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们正在基地里对油茶进行锄草培土、抚育管理。 2021年,塘湖镇建成一座两万平方米的乡村振兴工业园。逐渐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油茶产业https://web.shobserver.com/wx/detail.do?id=498039
10.浙江现代畜牧业:靠“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打天下”浙江现代畜牧业:靠“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打天下” 江海环抱,山川竞秀,经济发达,人文璀璨。作为国土面积最小的几个省份之一,浙江省千好万好,发展畜牧养殖业却难有优势可言:第一,空间有限;第二,玉米等饲用原料对外依存度高;第三,利润微薄、市场波动,缺乏投资动力,“猪周期”等令养殖户伤不起。https://www.soozhu.com/article/109153/
11.兴化“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走出农民增收路公司与大丰农场及本镇、周边地区签订长年供粮协议,采取“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种植经营模式,打造无公害生产基地4.8万亩,建立绿色种植基地面积1万多亩,按照绿色食品要求,统一管理,统一防治,实行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户余粮,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加强产销联合,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https://jnews.xhby.net/waparticles/70/2r1ErZmOnsAoAQSq/
12.习题本讲提到,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公司+生产合作社(订单【习题】本讲提到,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公司+生产合作社(订单农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方式,本质都是土地、资本、技术、管理相结合。。[习题 答案 公需科目 ]https://m.rwtext.com/90QX1PTH.html
13.“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是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关键赫章县结构乡毛姑村设立食用菌公司支部等4个党支部,带动建立了8个种植养殖经济合作组织,带动群众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年收入达760万元。增强了发展能力。党建和产业链融合,能将破碎、分散的土地重新“打捆”,将过去分散的、单打独斗的农户有效组织起来,通过集体带动、抱团发展,使龙头企业https://www.wydbw.com/info/3/188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