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订单农业,就是还没开始生产,产品就已经预定或被销售出去了,是有计划地进行农事生产活动。订单农业大到国企、大型商超与农场合作,小到团队或个人与农户合作,计划需要多少农产品,就生产多少农产品。例如某一企业的食堂需要每月采购50头猪,采购便会与一些养殖户签订单,养殖户就开始计划养殖,按月供应该企业50头猪。
订单农业一方面可以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一方面也可大大减少农产品滞销给农户带来的损失,近几年大量的公司企业都采取了订单农业,有计划有目标地去生产农产品,极大地解决了农产品卖不起价格,而城市的农产品高居不下的社会矛盾。
前几年网络上也流传不少农产品滞销的现象,农产品不好存贮,若不及时销售出去,可能就造成亏损,不少农户因滞销而损失惨重。而订单农业会大大降低这类现象的发生几率,农户也无需在担心销量的问题了。
近年来,“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为特征的订单农业在全国多地“开花”,成为了当前逐渐盛行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
一是订单农业完善了利益风险机制,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运作原则得以体现;二是订单农业完善了定价机制,使农业产业化最受瞩目的收益问题得以解决;三是订单农业完善了制约机制,使农业产业化的规范运作得以保障;四是订单农业可打造名牌农产品,使农业产业化在销售环节上有了拳头产品,从而为企业融入市场化经营浪潮并立足生根,提供了物资资本和必备要素;五是订单农业是目前农业产业化具体实施过程中比较容易促成的一种实现形式,具有操作性强、稳定性高、收益量大等诸多优点。
1、农户与科研、种子生产单位签订合同,依托科研技术服务部门或种子企业发展订单农业。
2、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依托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
3、农户与专业批发市场签订合同,依托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
4、农户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
5、农户通过经销公司、经济人、客商签订合同,依托流通组织发展订单农业。
1、一个是订单无法完成
农业受自然灾害和生产水平影响较大,农业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天灾或技术问题而出现订单无法完成的情况,或者当减产时,农民违约不卖给收购方;此外,当市面上产量过剩时,市场价格低于订单合同价格,收购方也可能出现违约情况。
2、另一个是采购商违约
作为农业生产方,在订单农业模式下,要规避自己的风险,最重要需要解决好以上两个问题。首先做好自己的生产工作,执行好生产标准;其次一定要保障自己在合约中的权益,最大可能争取违约赔偿的描述,避免文字漏洞。
作为农业生产者要明白订单农业只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一种,做大、做强自己、了解用户的需求,提升产品的品质是更古不变的原则。
订单农业并不是一个新的事物,其实早在10年之前,我国部分地区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农产品产销模式,只是没有将其定性为“订单农业”这一概念而已。目前我国农业部一直在推进订单农业的发展,预计在未来5-10年内,这种产销模式将成为一大主力。
以往,我们在农业生产上,一直是先种值,后销售的模式,这样一来,由于种植农户并没有掌握市场需求,而是自顾自的生产,就具有较大的盲目性,这也直接导致不少地区“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订单农业恰恰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做出的改善模式,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销定产”,在分析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与合作社、公司等签订供销合同,实现一对一种植和销售,比如最近今年比较火的“农超对接”就是这一模式的代表之一。
这种定向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因为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了,而且在国家政策的保护下,销售价格也比较合理,关键是,农户还可以提前拿到预定金,心里踏实。
但是,尽管有近10年的发展历史,然而订单农业在我国当前还是没有建立起比较成熟的运营机制,其中的许多问题依然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比如:
1.订单双方的“恶意违约”问题怎么解决?
2.公司方和农户方对于农产品品质的理解不一样,怎么设定一个合理的农产品质量标准?
3.农产品的质量受自然因素的直接影响,怎么保证每年的订单都达到标准?
4.价格差问题,公司方的立场在于量大低价,而农户方在质量标准的要求下考虑到投入成本,通常要求高价,这一问题怎么解决?
5.距离较远,物流配送成本较高
6.公司方把农产品收上来之后,多了怎么办?
……
这些问题如今并不是单一的某个订单农业参与者面临的问题,而是相当具有普遍性,也正是因为如此,订单农业才发展地如此缓慢,因此我们还是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过渡方案,比如“订单终端公司+物流配送公司+批发商分销+订单终端种植农户”的合作模式就值得一试,能够将各个阶段的风险进行逐一分化,保障订单双方的利益。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其实质就是通过订单的形式把市场需求反映出来,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
订单农业的存在形式
1.粮食主产区与销区签定粮食购销合同。
2.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签定农产品购销合同,依托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
3.农户与科研生产单位签订合同,主要是签定农作物制种合同,依托科研技术服务部门发展订单农业。
4.农户通过经销公司、经纪人、客商签定合同,依托中介流通组织发展订单农业。
5.农户与专业批发市场签定合同,依托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
【云种养APP—汇聚全国农技专家为你免费服务,点击“了解更多”】
订单农业的好处主要有,第一,对于种植者来说,销路有了保障,对于分散的种植者来说,种什么,怎么卖,每年都是一个大难题,价格随着市场行情浮动很大,什么时候出手性价比最高,让农户很头疼的问题,而订单农业的农户只需要在签约时,综合考虑往年的市场价格,根据成本投入,计算出定什么价格可以实现盈利,后续就可以节省很多功夫了。第二,对于收购者来说,确保了货源,比如是一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每年对于特定的生产原料有很大需求,必须要保障货源充足,才能正常生产,但是每年去收购不同地区的农产品,费时费力,同时价格有高有低,对于采购人员就很高的专业要求。所以,订单农业对于种植者和采购者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有利的地方。
订单农业在现实中落实时,也存在很多实际的困难。第一,因为农产品价格不同年份可能会有较大变动,特别是经济作物,当市场价格明显高于订单价格时,农户可能就会毁约,卖给价格更高的商贩,至于约定中的惩罚措施,在农村根本不容易实施,而约定价格明显高于方面行情时,商家也可能会出线压价的现象,而法律条文程序繁琐,农户维权意识薄弱,也只能吃哑巴亏。第二,种植技术标准化,统一化困难。收购者对于农产品品质一般都会有要求,而农户种植技术水平不统一,对于新的技术和方法的接受度较难,农业从事人员老龄化,学习能力也降低,所以,不容易统一标准,保障农产品质量。对于对订单农业有需求的企业,还是需要完善流程,确保双赢。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订单农业从90年代末开始出现并发展,逐步成为当前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订单签订购买者,过度程度,最终无法兑现损耗农民利益,农民或乡村组织因为农产品价格高于合同价格,不履约或者部分履约,造成合同签订买方利益受损。国内订单农业氛围、法律配套及市场参与者的信用是当前订单农业主要风险,另外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偏多,加上农业基础设施偏差也增加了订单农业风险。
一般订单农业可以总结为5类,分别为:1)农户与科研、种子生产单位签订合同,依托科研技术服务部门或种子企业发展订单农业;2)农户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依托龙头企业或加工企业发展订单农业;3)农户与专业批发市场签订合同,依托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3)户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4)农户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签订合同,发展订单农业;5)农户通过经销公司、经济人、客商签订合同,依托流通组织发展订单农业。目前第1、2中形式发展较好,其中第二种模式的温氏股份依托广大的养殖户,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生猪及黄羽鸡生产企业,且合作的养殖户可以获得非常好的利润,温氏股份快速发展,其他饲料/养殖集团也加快了类型模式的拓展,雏鹰股份除了在养殖环节做订单农业,上游饲料原料也加快布局,如在吉林大力拓展玉米种植订单农业。订单农业第4种模式是近几年订单农业发展的最快模式,但模式接近了订单生产和销售大部分问题,但对价格风险的规避能量仍不足。
订单农业快速发展,保险公司开始参与订单农业部分活动,甚至部分金融公司也加入,如推出了农业保险,农产品价格保险,南华期货推出了橡胶价格保险较好了解决了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南方的甘蔗种植灾害险,减少了甘蔗因台风,霜冻的造成的农民损失。
订单农业快速发展,农民参与订单需要注意合同种的诈骗,近几年出现了一些公司打着购买种子化肥,高价回收产品的诈骗活动。农民需要加强自己学习,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成本和提高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规范生产高质产品,更好的参与订单农业。
简单的讲,订单农业指的是根据订单来安排生产的农业,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再进一步讲,就是生产者(农民、合作社、公司)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决定该种植或生产什么样的农作物。也可以理解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内容。
而订单农业可以从源头上解决上述问题,市场需要什么,直接跟生产者签订订单,种植计划性强,能够合理安排生产、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可避免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有利于农民、农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所谓的订单农业,其实就是社区支持农业的一个延伸,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也叫合同农业或契约农业。签约的一方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包括经纪人和运销户,另一方为农民或农民群体代表;订单农业很好地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
现在新兴起来的订单式农业因其特有的产销模式,深受广大农户的信赖与好评;订单农业想农民之所想,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有效的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更好的体现了现代农民的进步思想及现代化发展步伐;目前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有不少小型农场经营者均在尝试此类方式,比如,上个月在上海崇明有两位崇尚天然种植的经营者就在接受预订夏天的西瓜,100斤起订,5元/斤,配送费用另外计算(或到指定地点自提),消费者需要事先支付一定的订金,待西瓜成熟后便配送给消费者;
农民说:“手中有订单,种养心不慌。”不过,订单履约有一段生产过程,双方都可能碰上市场、自然和人为因素等影响,也有一定的风险性。但比起计划经济和传统农业先生产后找市场的做法,订单农业则为先找市场后生产,可谓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一种进步;
订单式农业采用特有的产销模式,将是未来带动农民发展致富的主要形式及方法;
所谓订单农业是一种供需平衡的发展模式,农户或合作社通过与消费者签订订单的形式,进行农产品贸易,目前多用于种植业。订单农业不是盲目地选择种植作物种类和种植规模,而是通过订单的形式,先确定需求量再进行生产。这样就避免了因不了解市场需求,造成的农产品过剩,进而带来的收益受损和农产品浪费。通过订单农业,消费者选择自己理想的果蔬种类,并对生产环节有基本的了解,能够吃到更安心的农产品。
订单农业对于农户来说既是保障又是要求。通过合同的方式签订好收购数量和价格,让农户在播种的时候就不用愁销路,产多少卖多少,要多少产多少,让农户种的安心。但因为有了订单,就得按照合同上的要求种植,在栽培和管理环节上要更加注意。每一颗果子都是有采收标准的,为了达到合同中的标准保质保量的完成订单,农户也要抓紧对自己的要求。从这个角度来讲,订单农业也规范了农产品市场,是对农业发展有利的一件事。
订单农业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对于苦苦寻觅优良产地优选食材的消费者来说,订单农业从源头上保证了优质,可以通过合同的方式规定生产环节细节,让消费者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同时,这种优质农产品还能保证量的供应,不用担心好不容易找到的好货很快卖没了,下次买不到的情况发生。
订单农业直接连接了生产者和消费者,让两方直接对话,提高了效率,也促进了农业发展,是未来农业发展方向之一。
订单农业简单说就是合同农业、契约农业。农户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乡村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所签订的订单合同。
订单农业具有市场性,预期性和契约性。订单单位制定农产品的收购数量,质量和保护价。这就会避免农产品过剩造成的市场价格下滑。在种养殖过程中,订单单位还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确保农产品的优质高产,以及畜牧业的疾病防控,减少用药,确保药物残留达标。所制定的保护价更是让农户吃了定心丸,不再出现价贱伤农和滞销所带来的麻烦。
订单农业在这几年的推广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市场价格变动大,在利益的驱动下,农户和企业都出现过违约问题。在市场价格高时,一些农户违约,谁给的价格高,就把农产品卖给谁。而当市场价格低,农产品滞销时,一些企业就会压价收购或者拖欠货款,更有甚者携款跑路。这就要农户和企业双方加强诚信和法律意识,签订正规的购销合同,在必要时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