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虫剂一直是农药登记市场的热点之一,经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2019年我国新登记杀虫剂共计54个,其中包括首次登记的化学原药4个和生物杀虫剂3个,见表1。
表12019年我国新农药杀虫剂登记情况
农药登记种类
登记有效成分名称
化学原药
双丙环虫酯
唑虫酰胺
螺螨双酯
腈吡螨酯
生物杀虫剂
银杏果提取物
绿盲蝽性信息素
二化螟性诱剂
1双丙环虫酯
双丙环虫酯是日本明治制果药业株式会社与北里研究所共同研发的生物源衍生物杀虫剂。该成分具有独特的芮烯类(pyropene)化学结构和新颖的作用机理,被认为是杀虫剂作用机制分类中第9D组的第一个成员。
1.1产品化学信息
理化性质:双丙环虫酯原药为黄色固体粉末;无味;密度(20℃):1.300g/cm3,熔点:147.3~160℃;蒸气压<9.9×10-6Pa(25℃),<1.5×10-5Pa(50℃);pH(23℃):5.3(1%纯水溶液),5.8(1%CIPAC标准硬水D溶液);水解半衰期(25℃,pH4或7):DT50>1年;溶解度(g/L,20℃):水2.51×10-2,正己烷7.66×10-3,甲苯5.54,二氯甲烷>500,丙酮>500,甲醇>500,乙酸乙酯>500;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ow=3.45(25±1℃);亨利常数<2.34×10-4Pa·m3/mol;不易燃,不易被氧化。
1.2作用机理
双丙环虫酯作用机制与吡啶甲亚胺衍生物杀虫剂吡蚜酮和pyrifluquinazon类似,属弦振器官香草素受体亚家族通道调节剂,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的一种或多种蛋白质而显示出杀虫活性,施药数小时内害虫停止取食,击倒作用慢,持效期长,叶片渗透力强。
1.3优势亮点
(1)双丙环虫酯对哺乳动物、鱼、鸟类、蜜蜂和捕食性昆虫低毒,对非靶标动物(如捕食螨、寄生蜂和蚯蚓等)和陆生植物安全,但是对水生无脊椎动物有一定毒性。
(2)双丙环虫酯与现有杀虫剂和虫害管理系统无交互抗性。
(3)双丙环虫酯在施药后数小时内即能使昆虫停止取食,但其击倒作用较慢。该产品持效期长,对蚜虫的持效作用长达21d。
(4)双丙环虫酯具有优秀的叶片渗透能力。
(5)双丙环虫酯能有效防治刺吸式口器和吮吸式口器害虫,例如蚜虫、粉虱、木虱、介壳虫、粉蚧和叶蝉等,可降低昆虫介体传播的病毒病和细菌性病害,适用于经济作物、大田作物和观赏植物等,可叶面处理、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
1.4国内登记情况
表2双丙环虫酯国内登记情况
登记证号
农药名称
剂型
总含量
登记证持有人
PD20190013
原药
92.5%
巴斯夫欧洲公司
PD20190012
可分散液剂
50克/升
PD20190011
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
75克/升
表3已登记双丙环虫酯制剂产品的具体使用技术
作物/
场所
防治对象
用药量
(制剂量/亩)
施用
方法
50克/升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
番茄
烟粉虱
55~65毫升/亩
喷雾
甘蓝
蚜虫
10~16毫升/亩
黄瓜
辣椒
棉花
苹果树
12,000~20,000倍液
小麦
75克/升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
45~53毫升/亩
9~13毫升/亩
2唑虫酰胺
唑虫酰胺为原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其农药部分现属日本农药公司)发明的新颖杀虫杀螨剂。
2.1产品化学信息
图2唑虫酰胺的结构式
理化性质:熔点:87.8~88.2℃;蒸气压(25℃):5×10-4mPa;辛醇/水分配系数:KowlogP=5.61(25℃);密度(25℃):1.18;亨利常数:2.2×10-3Pam3/mol;溶解度(25℃):水0.087mg/L;正己烷7.41、甲苯366、甲醇59.6、丙酮368、乙酸乙酯339(g/L);稳定性:在50℃,pH4.0~9.0的水中可稳定5天不水解。
2.2作用机理
唑虫酰胺作用机理为阻碍线粒体的代谢系统中的电子传递系统复合体Ⅰ。从而使电子传达受到阻碍,使昆虫不能提供和贮存能量,被称为线粒体电子传递复合体阻碍剂(METI)。杀虫谱广,具有触杀作用。
2.3优势亮点
(1)唑虫酰胺具有广谱、高效和速效性好的特性。唑虫酰胺对鳞翅目、半翅目、蓟马目、甲虫类、膜翅目、双翅目和螨类均防效良好。
(2)唑虫酰胺不仅对害虫的卵、幼虫和成虫高活性,而且对鳞翅目和甲虫类害虫还有抑食作用,在低剂量下可忌避害虫。
(3)唑虫酰胺广泛用于甘蓝、大白菜、黄瓜、茄子、番茄、菊花、萝卜、西瓜和茶树等作物的多种害虫的防治。
2.4国内登记情况
表4唑虫酰胺国内登记情况
PD20190043
悬浮剂
15%
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D20190042
98%
山东省青岛凯源祥化工有限公司
PD20190016
虫螨腈·唑虫酰胺
20%
表5已登记唑虫酰胺制剂产品的具体使用技术
登记农药名称
作物/场所
(制剂量/亩)
施用方法
15%唑虫酰胺悬浮剂
小菜蛾
30~50毫升/亩
20%虫螨腈·唑虫酰胺悬浮剂
30~40毫升/亩
3螺螨双酯
螺螨双酯是青岛科技大学发现,由浙江宇龙开发的季酮酸酯类杀螨剂。青岛科技大学具有优先权的化合物专利号:CN201110002988。
3.1产品化学信息
中文通用名:螺螨双酯;英文通用名:spirobudiclofen;CAS登记号:1305319-70-3;分子式:C20H22Cl2O5;相对分子质量:413.29;结构式如图3。
图3螺螨双酯的结构式
3.2作用机理
螺螨双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害螨体内脂肪合成和阻断能量代谢,属于非内吸性杀螨剂,通过触杀和胃毒防治卵、弱螨和雌成螨。
3.3优势亮点
螺螨双酯对全爪螨属、叶螨属、始叶螨属和瘿螨属等具有良好的防效,可用于柑橘、葡萄、茄子和辣椒等作物有害螨类的防治。
3.4国内登记情况
表6螺螨双酯国内登记情况
PD20190039
24%
浙江省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
PD20190038
95%
浙江宇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表7已登记螺螨双酯制剂产品的具体使用技术
用药量(制剂量/亩)
24%螺螨双酯悬浮剂
柑橘树
红蜘蛛
3,600~4,800倍液
4腈吡螨酯
腈吡螨酯是由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开发的新型丙烯腈类杀螨剂。日产化学具有优先权的化合物专利号:JP2001326186。
4.1产品化学信息
中文通用名:腈吡螨酯;英文通用名:cyenopyrafen;开发代号:NC-512CAS;登记号:560121-52-0;分子式:C24H31N3O2;相对分子质量:393.52;化学结构式如图4。
图4腈吡螨酯的结构式
理化性质:外观:灰白色结晶固体;熔点:106.7~108.2℃;蒸气压:5.2×10-4mPa(25℃);亨利常数:3.8×10-5Pam3/mol;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logP=5.6;密度:1.11(20℃);溶解度:水0.30mg/L(20℃);稳定性:54℃,14天稳定,水解DT50=0.9d(pH9,25℃)。
4.2作用机理
腈吡螨酯作用机制与去酯化烯醇的活化代谢有关,通过破坏呼吸电子传递链中的复合物Ⅱ(琥珀酸脱氢酶)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
4.3优势亮点
(1)腈吡螨酯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以触杀为主,兼具胃毒作用,在植物体内有弱的内吸和渗透活性。
(2)腈吡螨酯对柑橘树、苹果树、梨树、茶树、玫瑰、葡萄、草莓、辣椒和西瓜等作物的各类害螨和食心虫等均具有良好的活性。
4.4国内登记情况
表8腈吡螨酯国内登记情况
PD20190053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PD20190052
30%
表9已登记腈吡螨酯制剂产品的具体使用技术
30%腈吡螨酯悬浮剂
二斑叶螨
2,000~3,000倍液
综上所述,2019年国内新杀虫剂登记的这些产品待其专利期届满后或将迎来登记热潮,其未来市场前景可期。
(1)本网旨在传播信息,促进交流,多方面了解农药发展动态,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邮政编码:210024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7号(化工大厦)主办单位:江苏省农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