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公益综合报道】据中国农业大学官网消息,近期,“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陆续取得重要进展。
6月12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田丰课题组和生物学院李继刚课题组的合作研究论文《智慧冠层促进玉米密植增产》。该研究首次在玉米中鉴定到“智慧株型”基因lac1,揭示了光信号动态调控lac1促使玉米适应密植的分子机制,为商业品种快速定向修饰、多性状协同改良、野生种从头驯化等提供了强大工具。
去年5月9日,拼多多向中国农业大学捐赠1亿元设立“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支持中国农业大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全球农业领域科技前沿,在强化基础研究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细胞》、《自然》先后刊登资助项目成果
“出生、结婚、死亡都不是你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原肠运动才是。”发育生物学的先驱路易斯·沃尔伯特(LewisWolpert)曾如此表示。
除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外,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中还有多项瞄准农业“卡脖子”关键技术的攻坚成果出炉。
玉米是全球第一大粮食作物,不断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单产水平持续提升的关键手段之一。有关数据显示,美国玉米种植密度普遍超过6000株/亩,而中国玉米种植密度平均为4000株/亩,发掘和利用耐密高产基因、培育耐密高产品种是提高中国玉米单产水平的重要途径。
助力营造自由、开放、合作的科研环境
“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自成立以来,在2023年度进行了两期项目资助,共资助在研项目50项,涉及农业生物育种、兽医公共卫生、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涉农前沿交叉等多个领域。其中,关于水稻抗病机制、β-葡萄糖苷酶赋予玉米病虫害抗性等多项研究成果已刊发于国际知名期刊。而2024年第一期资助项目仍在评审过程当中,截至目前已收到项目申请100余项。
据悉,“拼多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基金”分两类项目进行征集、评选和资助。A类项目主要瞄准农业“卡脖子”技术领域,支持科研团队进行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已获资助项目来看,该类项目主持人多由具有战略科学家思维的院士级科学家担任,集结本领域或跨学科队伍,开展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攻关,前瞻性探索解决农业领域科学问题。B类项目主要支持青年人才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进行原创性基础研究。目前已获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既有“国字号人才”,也有从国内外顶尖大学引进的青年科学家和优秀博士后。
中国农业大学方面表示,随着受资助项目不断增加,该基金除了为科学家们提供坚实的科研保障外,还将搭建起跨学科的交流平台,为科学家们营造一个自由、开放和合作的科研环境,助力科技强国、农业强国、人才强国建设。
“我们祝贺中国农大在多个科研领域连结硕果,未来,拼多多将继续支持基础研究和农业‘卡脖子’技术的科研攻关,推动拥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诞生。”拼多多首席发展官朱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