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3.07.29
我们综观潮菜这五大特点,便不难发现,这五大特点,都是潮州菜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潮汕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物质资源、人文历史、风俗民情的独特性而产生出来,离开潮汕地区这块土地,是不可能产生这五大特点的。我们说这五大特点,是潮州菜之所以深受人们欢迎的原因,是因为这五大特点,展现了潮州菜在烹饪原料,在菜肴的口味上都非常顺应当今的饮食潮流,它表明潮州菜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土风情,它表明潮州菜不但口味纯正,而且医食并重,有益身心健康,而所有这些方面,都有一个菜系能否发展且具有生命力的相当重要的方面。
相传南宋年间,在元兵入侵潮汕地区时,当兵荒马乱,百姓流落于荒野之中,特别是冬寒饥饿,无物可充饥时,人们发现田中有一种野草“鼠粬鼠粬粿”。这种草既能充饥,又无毒,还有特殊的香味,便把它拿来食用。后发现该青草可以渗入大米磨成浆来做成粿,逐渐便认识到这种青草是一种好东西,为了方便使用,把摘来的青草用太阳晒干,可以畜藏。在逢年过节时,随时都可以使用。后来这粿品经民间逐步改进,把原使用大米制的粿皮改为使用用糯米和蕃薯,这样使粿皮比较柔软,再把粿馅从原来用蕃薯和红糖,改为用绿豆沙馅,有的是用红豆沙馅,还有的是用花生仁炒熟后脱膜用白砂糖研碎烂作馅。这一改进便成粿皮柔软不涩,馅甜香,软滑,滋润,也就成为名小吃。现在这小吃以民间的一般食品已成为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在各大宾馆、酒店、酒楼就餐经营。
鼠粬粿的名称就在于个鼠字,有的把鼠粬写成鼠壳,这样也有的误认为是老鼠的壳。有趣的是在汕头市第三届迎春联欢节前正要准备安排宴请海内外嘉宾时,正当在和市委、市政府领导审查安排品种菜单时(因每一届迎春联欢节都是以潮汕小吃宴请客人,每次都要安排几道品种),当审查到鼠粬粿时,有位领导就说,这个名称是不是改一下。在当时也有一番争议。这位领导也承认是潮汕小吃,是受海内外侨胞喜爱的产品,也是使侨胞通过品尝能够思念乡情。正在争议过程,市委林兴胜书记就说,这还是鼠粬粿好,我们家乡也是叫鼠粬粿,这样就把菜单定了。据《百草》介绍,鼠粬草其实是一种药草,鼠粬草(英文名:GnaphaliumaffineD.Don),别名:清明菜,田艾,鼠耳草,香茅,黄花白艾,佛耳草,土茵陈,白头草,追骨风,洒曲缄等。鼠粬草为菊科植物,鼠粬草的全草可以入药。一般生在路旁,田地,山坡,草地等,春夏间采收较多,分布在我国的黄河流域以南各省区,潮汕地区特别多。
鼠粬草性甘、平,有止咳平喘,降血压,祛风湿的功能。主治感冒、咳嗽、哮喘、高血压、支气管炎、风湿腰腿痛、解毒。外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
潮汕美食能把民间所采用药草与食物结合在一起,制作成为美味食品,既可食疗,又有治疗价值,真是潮汕人智慧的结晶。
粳米粉、糯米饭、香菇、虾米、鸡内脏、花生仁、生蒜
配料红桃粿味精,胡椒粉、鱼露
做法
把糯米饭、切成丁的湿香菇、虾米、切成丁的鸡内脏、炒香去外衣的花生仁、切碎的生蒜,一起下油锅爆香,调入味精,胡椒粉、鱼露,即成红桃粿馅。
粳米粉冲开水做成红桃粿皮,把红桃粿皮搓成长条,捏一小块,压成圆薄皮,包上馅,然后用粿印印出,上蒸笼蒸熟即可,也可在吃前略微用油煎香。
名家点评
潮州民间习俗,凡时年八节,几乎家家产户都要做红桃粿、酵粿、白饭桃。红桃粿、酵粿做完后,要放在祖宗灵位前祭拜,白饭桃则只是拿来吃,那是因为潮州人认为红色是吉祥如意、好意头的象征,而酵粿在制作过程需要发酵,故取其“发”的好意义。
红桃粿的原料、制作方法和白饭桃完全一样,只不过在水磨粳米粉蒸熟后要冲开水的时候,开水中调入一点玫瑰红的食用色素,使做成的粿呈粉红色。
过去潮州人做红桃粿时,有时往开水中调入一种叫“红花末”的色素,“红花末”所含化学成份,吃后对身体稍有不利,所以我们提倡使用食用色素,且要限量使用。
备注
粳米粉在冲开水之前,一定要先上蒸笼蒸熟,否则红桃粿的粿皮不爽,吃的时候会粘齿。
源记粿汁(分行)就在沈氏道与芽笼19巷路口交界处的仁爱咖啡店内,营业5个月来,也吸引不少爱吃粿汁人士。它也是大巴窑8巷咖啡店内著名源记粿汁的分行。芽笼源记粿汁的摊主王春晖,在熟食行业已有20多年,对烹调美食有丰富经验。如今芽笼摊位的一切烹煮工作,全落在他身上。他的看法是,东西要好吃,凡事就要亲力亲为。他每天清早就把煮卤汁用的蒜头及香料等,放在大锅中烹煮上1个多小时,然后再把洗净的猪肠、猪肉及猪杂等,放在锅里慢火卤滚,发出浓香味道。接着再把猪肠、卤肉、猪皮、豆干捞起和熟鸡蛋等,放进另一个较小的卤锅里,使卤肉、猪肠、卤蛋等更加入味。王春晖的粿汁摊摆放着大小猪肠、卤肉、猪皮、猪舌、猪肚、豆干、鱼饼、卤蛋和菜尾等等,顾客要吃什么,丰俭悉听尊便,把料放进卤锅中烫热,再来一碗粿片,就可大快朵颐了。有如粿条般的白色粿片,吃起来和粿条一样嫩滑、可口,很合一般人的口味,若加点卤汁、葱油更是有味。王春晖说,顾客都很注重粿汁的辣椒酱,所以他亲自选择新鲜的辣椒和配料,搅成辣味适中的辣椒酱,蘸点配料更够味。
尖米丸的制法,须选用当地精细的大米,先在清水中浸泡3至4小时,捞起放于石磨,辗成米浆,取纱布将米浆过滤,除去粗杂质,然后倒进锅里加温边用木棒搅拌,至水温六、七十度后转为慢火,煮成糊状,冷却凝成块状,配1/3生浆,揉捏成团,再取事前凿满直径0.5厘米小圆孔的木板,置于盛清水的鼎上,慢火加温,至现蟹目水,即将浆团放于木板上搓揉,用力压其顺小圆孔滴滴漏下鼎中,因浆团半生不熟,挤下圆孔的丸体每段约2厘米,两头坠缩为尖状,落鼎煮熟,便成为小巧玲珑的尖米丸。因其制作经过10余道工序,十分精细,丸体柔韧润滑,略有弹性,煮汤倍感爽嫩可口。尖米丸烹调工艺讲究“清、鲜、巧”风格。丸体佐料保持新鲜,先将丸体在清沸水中泡过,再汇入滚烫的猪骨原味汤,加上肉片、鱿鱼、墨鱼脯、虾仁之类佐料,调以鱼露、胡椒粉之类配料,最后,在清汤面上撒下几片青翠的香菜或葱珠,与洁白的丸体和橙艳的肉片,构成和谐的色调,清美的味道,美观的造型,令顾客赞叹不已,在品尝之余,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关爷宫前尖米丸焕发出新的光彩。从昔时的两家专利到如今的多家共荣,沿袭为大众化小食。如果你有兴致来炮台镇品尝,不论走进关爷宫前后肉菜市场简易的小食摊,还是登上中兴大道、涵华大道豪华的餐厅酒家,不用多久,一碗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尖米丸汤就已经端到你面前的桌上。店主热情待客,根据需要,可随意加汤调味,其优质的丸体,独特的风味,更比昔年胜一筹。关爷宫前尖米丸的兴旺,有利于饮食文化的发展,对旅游事业也是一个很好的促进。
潮汕蚝烙做法详解
主料:鲜蚝250克,鸭蛋3个,葱头20克,雪粉75克,熟猪油150克,味精1克,鱼露5克,辣椒酱5克。
做法:
1、先将鲜蚝仔用清水漂洗干净,用雪粉水调匀,并将葱头切成细粒放入,同时加入味精、鱼露搅匀待用。
2、用旺火烧热平鼎有足够热度后,加入少许猪油,将蚝仔、粉水混和成浆状,用匙再调和后下鼎,再把鸭蛋去壳打散淋在上面,加入猪油煎,并配入辣椒酱调味,用铁勺在鼎里把蚝烙切断分块,再用勺翻转,四周加入猪油,继续煎烙,煎至上下两面酥脆,并呈金黄色,盛入盘即成,并伴上芫荽叶。特点:鲜美酥香,酥而不硬,脆而不软。
潮汕肉丸的制作始于鱼丸。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平王喜鱼,每餐无鱼则食而无味。偏楚平王残暴成性,若不慎梗了鱼剌鱼骨,便会杀了做菜厨师。一日,有新厨师深感伴君如虎,自己迟早难逃一劫。越想越气愤,就用刀背狠狠剁鱼以泄愤。岂知这一剁,竟使鱼肉与鱼骨分离。他灵机一动,将鱼肉剁成肉泥,再搓成丸子给楚平王吃。楚平王竟赞不绝口。从此,做鱼丸的食法就保留了下来,并随着楚平王南迁传至潮州。民间将制作方法依法类推,做出猪肉丸和牛肉丸。这三种肉丸再加上鱼皮饺,就是民间俗称的“潮州四宝”。
以前肉丸制品都是手工制作,手工制作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工艺难度大、品种数量少,远近地区无法仿效,大大制约了肉丸制品的推广。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揭东县曲溪镇永仁食品机械厂研发出首批肉丸制品加工机械——肉丸打桨机成型机等机械,迈出了肉丸制品机械化生产的第一步。尔后,永仁食品机械厂根据生产商的要求,边制造边研发,逐渐完善了整套肉丸制品机械设备,使肉丸制品的制作全面实现机械化。肉丸制品生产工艺也随着“三叉”系列机械设备走出潮汕,走向全国及世界各地。
1994年4月26日晚,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广东省潮州菜烹调师培训中心、广东省潮州菜烹调师技术考核鉴定中心联合在汕头市金海鸥酒店举办传统潮州菜、潮汕工夫茶品评鉴尝会。饶宗颐先生偕庄世平、吴南生、林兴胜、许德立等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应邀参加。
品评鉴尝会结束了,饶老意犹未尽,他引申《诗经诗·小雅·鹿鸣》名句:“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的诗意,挥毫疾书,当众题留墨宝:“燕乐嘉宾”。既是用高雅文化对金海鸥和其他酒店烹饪事业的鼓励,也是对她们未来的期许。十一年过去了,饶老的墨宝一直载入当地的方志上。“金瓜芋泥”这道传统潮菜也于2003年度荣获汕头市“十大潮菜”金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