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外登记情况
1.1国内登记情况
据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截至2017年4月10日,三唑磷有效状态的登记产品399个,其中,原药19个,制剂380个(单剂148个,复配剂232个)。登记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此外还包括小麦、柑橘、苹果和荔枝树、草地等。登记在水稻上用于螟虫、稻水象甲、稻瘿蚊等防治的产品350个,在棉花上用于棉铃虫、红铃虫等防治的产品32个,在小麦上用于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防治的产品4个,在柑橘树上登记4个产品用于防治红蜘蛛,在苹果树上登记1个产品用于防治桃小食心虫,在荔枝树上登记3个产品用于防治蒂蛀虫,在草地上登记3个产品用于防治草地螟。
1.2国外登记情况
据查询,三唑磷及其有效成分主要在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约旦、孟加拉、索马里、吉布提、也门、埃及、南非、安哥拉、巴拿马、尼加拉瓜、厄瓜多尔、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圭亚那等亚洲、非洲和中美洲的一些国家有登记使用。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没有三唑磷及其有效成分的登记。欧盟国家对农药使用及管理较为严格,从1991年起欧盟委员会陆续发布指令,对各种农药的使用要求、安全评估程序及阶段性计划作了详细规定。2002年11月20日,欧盟委员会再次发布了欧盟第2076/2002号法规,从2003年7月25日起停止使用包括三唑磷在内的350种农药。三唑磷主要基于残留、健康和生态环境等问题列入欧盟禁用农药名录。
2、三唑磷生产、销售情况调查
2016年,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组织各省农药检定机构对三唑磷等8种高风险老旧农药进行了生产销售情况调查,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对全国255家企业385个三唑磷登记产品生产、销售情况进行了梳理、汇总与分析。
2.1三唑磷原药
据调查统计,有效登记状态的三唑磷原药19个产品,其中13个产品没有生产,仅有6个产品有生产(原药含量均为85%)。
从生产量来看,近3年呈略下降的趋势(图1),2013年生产量(折百)6,843.9吨,2014年6,051吨,2015年5,523.5吨。从销售情况来看,主要在国内销售(年销售量3,700~4,104.88吨),约占总生产量的70%;出口占总产量的30%左右(2013年32.71%、2014年28.34%、2015年30.87%),主要销往印度、巴基斯坦、泰国、巴拿马等亚非拉国家和地区。
从各省登记和生产情况看,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江苏、山东、湖南、福建8个省有原药登记,其中江苏、山东、湖南、福建4省企业基本没有生产,主要集中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北4省生产,涉及生产企业6家(浙江和江西各1家、安徽和湖北各2家),分别为浙江新农、江西农喜、安徽繁农、安徽生力、湖北沙隆达、湖北农昴。
从6家企业生产情况看,2015年湖北农昴的产量最大为1,586吨,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安徽繁农1,463吨、江西农喜975吨、湖北沙隆达905吨、浙江新农449吨、安徽生力的产量最小为95.5吨;湖北沙隆达的全部出口,安徽繁农和安徽生力的全部在国内销售,其余3家企业出口比重占总产量的20.18%~42.56%(表1)。
2.2三唑磷制剂
共调查统计了366个产品,2013—2015年平均产量稳定在1.3万吨,其中2013年13,142.98吨、2014年13,079.08吨、2015年13,038.88吨,主要在国内销售,内销约占总产量的90%;仅江西、湖北、安徽3省有少量的出口(2013年1,206.9吨、2014年1,364.24吨、2015年1,587吨),出口仅占总产量的10%左右(9.18%~12.17%)。
单剂139个,剂型主要有乳油(132个)、微乳剂(5个)、水乳剂(2个);各剂型的含量主要有8%、15%、20%、25%(微乳剂),15%、25%(水乳剂),15%、20%、30%、40%、60%(乳油)。
复配剂227个,主要与毒死蜱、辛硫磷、阿维菌素复配的产品为主,与敌百虫、稻丰散、水胺硫磷、马拉硫磷、杀虫单、仲丁威、高效氯氰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吡虫啉、噻唑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有少量的复配产品。
从各省制剂生产情况来看,2015年共有20个省份涉及制剂生产,生产量最大的省份为江西(4,319.5吨),其次为广西(1,826.6吨);山东、广东、浙江、湖北、江苏、四川、安徽7省生产量依次递减(631.28~997.89吨);河北、湖南、河南、重庆4省在129.95~468吨间;福建、陕西、贵州、辽宁、上海、黑龙江、北京7省(市)有少量生产。此外,天津、山西、内蒙、吉林、海南、云南、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等10个省(市、区)没有制剂生产。
2.3浙江省三唑磷登记、生产、销售情况
据调查,浙江省现有12家农药企业涉及三唑磷原药和制剂登记,共登记产品29个,其中原药5个,制剂24个。
原药有4家企业登记。仅1家企业(浙江新农)有原药生产销售,其余3家(浙江富农、东风化工、一帆生物)有登记无生产销售。2013年原药产量573吨,其中国内销售447吨,出口112吨,出口比重为19.5%;2014年产量373吨,与上年相比下降了200吨,产品几乎都用于内销,无出口;2015年小幅回升至449吨,国内销售330吨,出口119吨,占比26.5%,主要销往印度、巴基斯坦、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制剂产品登记24个,其中单剂13个,剂型有15%微乳剂和20%、30%、40%乳油;复配剂11个,主要与毒死蜱、辛硫磷、阿维菌素、氟氯氰菊酯、马拉硫磷等农药复配,剂型均为乳油。近3年制剂产量逐年递减,2013年为1,164吨,2014年(856.7吨)较上年下降了26.4%,2015年(834吨)与2014年基本持平,全部用于国内销售,主要销往江苏、山东、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北、四川、广东等省市。24个制剂产品中仅有10个产品(单剂3个、复配剂7个)有生产销售,其余14个产品(单剂10个、复配剂4个)近3年来均无生产销售。2015年生产量居前3位的分别是浙江新农生产的20%三唑磷乳油(403吨)、海正化工生产的20%阿维·三唑磷乳油(186.2吨)、浙江新农生产的30%唑磷·毒死蜱乳油(133吨),三个产品的产量占总产量的86.54%;其余7个产品为少量生产,其产量在6.9~42吨之间。
3、发现的安全风险问题
3.1三唑磷残留易超标
在2014年2个省提供的风险评估监测中,存在三唑磷产品残留超标问题。近年来,农业部安全性评价项目证明,三唑磷在水稻田应用存在残留超标风险;农业部农药面源污染监测结果表明,浙江、江苏、江西、广东、湖南等省三唑磷在土壤、水样等环境样本中为检出频次最高的农药品种之一。
3.2对水生生物毒性高
据报道,三唑磷原药对鱼、虾、蟹、蚤、藻等水生生物急性毒性高。
3.3引起稻飞虱再猖獗发生
大量的研究表明,三唑磷防治水稻、小麦害虫时会对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及天敌造成影响,引起稻飞虱等非靶标害虫的再猖獗发生危害。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三唑磷对3种稻飞虱具有明显的刺激生殖作用,且对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天敌具有较大的杀伤作用,这也是引起稻飞虱再猖獗发生危害的主要原因。
3.4对螟虫的抗性
水稻螟虫对杀虫单、杀虫双产生抗性后,三唑磷很快成为防治水稻螟虫的替代药剂。随着大量单一的使用,三唑磷的抗药性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防治水稻螟虫的效果明显下降,不能有效控制水稻螟虫的发生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