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之前先搞清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承包权和使用权是分开的。
土地流转的形式: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
2004年关于土地流转,国务院颁布的《决定》中提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五年内完成承包经营权确权。
以上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就是把利用率不高土地从实物形态变成价值形态,让一部分农民获得股权后安心从事第二、三产业,另一部分农民可以扩大经营规模。
这里面涉及两个关键点:1、土地性质可变更;2、地方政府有审批权。
另外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安徽、浙江、江苏、广东为首批试点省份/直辖市,试点期限1年。国家层面很难及时准确的进行微观管理,权力下放也是一条探索之路。
根据以上思路,把土地流转概念搬到表里做筛选、比对。其实看完这些成分股之后,发现他们分为三大阵营:1、之前参与过土地流转项目的,承包方;2、手里有很多储存土地的;3、土地流转的其中一项发展是农业规模化生产(今年新政策其中一个关键是可改土地属性),对标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配套服务。
以下数据来自最近1年度已披露的年报:
5、吉林森工,主营业务:矿泉水(49.78%)、园林绿化业务(35.41%)、人造板产品(11.17%)。扣非亏损,短期偿债有点压力,试点区之外,过滤。
19、新野纺织,主营业务:纱线(63.31%)、面料坯布(25.25%)、棉花(11.03%)。毛利率、净利润不高,有息负债率倒是挺高的,经营现金流也不是很理想,甚至不高的净利润当中大部分还是纸面富贵。试点区之外,基本面不理想,排除。
21、广宇发展,主营业务:商品房销售(97.28%)。也是存货、杠杆较高的典型房地产企业。这几年营收的增幅较大,但净利润完全跟不上,稍微看了一下是资产减值吃掉了挺多利润的,好奇的小伙伴可以去翻翻。公司在试点区,但澄清说跟土地流转无关。
23、神农科技,主营业务:种子(93.35%)、农化产品及农业技术服务(6.24%)。连续5年扣非亏损,基本靠投资收益、资产处置(卖资产续命)维持,排除。
24、宋都股份,主营业务:房地产销售(80.25%)、其他产品(14.50%)、其他差额项目(计算)(5.25%)。房地产产业的特征,存货与预收款较高的类型,但是,利息费用基本与扣非净利润持平,主业相当于一年白干。排除
28、威华股份,主营业务:纤维板(68.31%)、锂盐(20.67%)、稀土及锂盐(10.40%)。固定资产占总资产40.57%,对于一个盈利能力低下,固定资产占比还这么大的企业来说,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基本面不够理想。
不是我存在偏见,对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我是比较在意的,有个比较夸张的玩笑:卖一吨钢铁赚的净利,不如卖一斤猪肉赚的净利多。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也有很多上市公司苦苦经营一整年,不如把资产变现存银行做定期赚的多,这就是很尴尬的事情。而依靠非经常性损益、投资收益(银行理财除外)等则具有不可持续性,很多时候扣非净利润亏损的公司就喜欢用这些不可持续的收益遮羞。
结论部分为个人主观臆断,有暴涨的可能,也存在腰斩的风险,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