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悯农李绅,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做好对农资供应的监管工作,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通过全国各地开展大规模的农资市场清理整顿活动和落实农资市场监管措施,使农资市场管理秩序、农资经营机制和农资市场体系得到较大完善与发展。但也清楚看到,有些问题时有发生,我们必须探索新形势下农资市场的长效监管途径和办法。
一、问题
(一)经营主体资格不合法或擅自转让证照
一是无证照经营。有的农资经营者不办理《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擅自经营农资;二是经营者不具备经营条件。有些经营者不具有兽药、种子等农资的相应知识,或者没有所要求的质量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或者不具备兽药、种子等农资的保管场所,却擅自进行购销;三是非法挂靠经营。有的个体经营户无相应的农资经营许可证,而挂靠在供销社等单位下面,进行经营农资。由于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机制,往往进货渠道混乱,经营失效、变质的农资;四是超范围经营。部分经营单位和个人只有《农药经营许可证》,却从事兽药经营。有的擅自将零售扩大到批零兼营;五是转让证照。有些农资经营者擅自出租或转让《兽药经营许可证》、《农药经营许可证》等,无视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不正当竞争或销售假冒伪劣农资
一些农资企业使用虚假经营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说明书等,以及采用更换包装、更改厂名和生产日期、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方法欺骗农民。违法主体多为个体、私营企业。他们进行分散包装、异地销售,或假冒他人注册商标、仿冒知名产品的包装装潢,或以国产货品冒充进口货品,严重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假防假技能不高
农资市场的消费者多为农民,部分农民法律意识淡薄,不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或者缺乏真假农资的鉴别能力。
(四)执法力量有待进一步增强与整合
一是在执法装备、农资质量检测条件等方面十分有限;二是在农业、工商、质监等部门之间各自为阵的现象尚有存在,部门内的有关机构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农资打假工作难以形成强大合力,一定程度上造成执法资源浪费。
二、原因
(一)法律法规与防假知识宣传不够深入
目前,很多农民识假防假能力弱,没有掌握一定的鉴别技能和相应的法律知识。在购买农资时不索要发票,或者在向有关部门投诉前不懂得保留证据,给维权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农资销售的流动性大
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的销售市场大多在农村,部分假劣农资产品被不法分子直接运到村边地头进行抛售。由于农村地大面广,限于人力、财力、物力等原因,对这些农资产品的监督管理存在很大难度。
(三)执法手段落后
当前农资监管手段远不能适应农资监管执法新形势、新情况。农资监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统一、高效的农资监管信息平台。请支持原创网站
(四)执法经费不足
从上到下,农资打假和监管缺少足够的专项经费,农业、工商等农资管理单位大多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
三、对策
(一)积极推进农资现代经营方式,加快形成以农资批发企业为龙头的连锁配送网络
打破行业界限,通过资产、技术等方面的联合,构建连锁配送为主导的农资销售网络。兴办大型农资配送中心,充分发挥规模化、网络化经营的优势,通过直营连锁、加盟连锁、自由连锁等形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标识、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的农资物流体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信誉度,真正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
(二)完善农资技术服务,提高农资供应服务的整体水平
(三)健全监管体系,落实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措施
(五)完善农资质量纠纷处理和赔偿机制,坚决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六)加强部门配合,确保农资市场管理综合措施落实到位
(七)推行市场准入制,严把农资市场“入口关”请支持原创网站
一是对农资经营者实行市场准入制,督促农资经营者提高售后服务水平。要求农资经营服务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农资经营服务业;二是对农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规范农资产品流通渠道。要求农资经营者执行商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摸清情况,找准反假重点。山西省吉县地处黄土高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农民占当地人口的90%以上,金融知识缺乏,法制观念淡薄,特别是广大农民对人民币防伪知识知之甚少,防假、识假能力弱,给了制假、贩假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据调查,在当地农村,80%以上的农民不知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60%~70%的人不知道持有误收的假币违法,甚至有不少人收到假币后希望将假币的损失转嫁他人。面对反假斗争的客观情况,结合发行库并入他行,仅有一名专职货币发行工作人员的实际,人行吉县支行经过反复调查论证和研究,决定把反假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以信用社为依托建立反假联络站,以行政村为单位成立反假币宣传点,把农民组织起来,广泛吸收在当地有文化、有威信的村干部或农民作为反假联络员,建立农村反假币网络。
广泛动员,形成反假合力。建立农村反假币网络工作得到了人行临汾中支各级领导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吉县县政府组织召开了由当地执法、新闻、教育、金融机构等多家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进行动员,并以政府文件形式印发了《吉县反假货币工作实施方案》,组织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亲自挂帅,人行抓落实,公、检、法、工商、新闻、教育、金融机构等14家单位参加的吉县反假工作领导小组,采取人民银行负责金融机构和农村站、点,辖区商业银行、信用联社负责企事业单位的方式,组建了8个反假网站,102个行政村的反假网络点,108位有一定文化素质、热心奉献,并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农民成为反假联络员。为拓宽反假领域,2006年他们又在50个偏远自然村优选了50名农民联络员,并将全县反假联络站、点示意图,举报电报,联络方式,工作记录,反假知识等编成《反假联络员手册》,做到联络员人手一册,建立了快捷的反假联络方式,从而形成了一个信息畅通、业务熟悉、快速反应、联合作战的县、乡、村三级反假网络工作新机制,使反假工作辐射到山区农村各个角落。
不拘一格,培育防假队伍。一是集中培训,层层带动共同提高。人行吉县支行先后组织对辖区金融机构出纳人员集中培训20余次,受训600余人次。在培训内容上,一方面从人民币票面特征、设计特点、防伪措施和专业防伪特征等方面逐项详细讲解;另一方面将真假币实物进行对比讲解,使参训人员细致摸索,反复实践,提高了实际鉴别能力;同时,还对参训人员加强了假币收缴、鉴定程序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规范了假币收缴鉴定行为。注重对一线出纳人员的培训,为“把关堵口”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是定点培训,提高农民反假联络员的业务技能。反假人员不辞辛苦,到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村对反假联络员进行定点培训,将《第五套人民币鉴别手册》等资料印发给联络员以便于他们学习和掌握。今年他们又把学习《金融知识国民读本》纳入培训重点内容,发至联络员人手一册。通过定点培训,使农民反假联络员了解掌握了真假人民币识别的知识,明确了职责,转变了工作方法,为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们脚踏实地,以独到的眼光、超人的胆识,演奏了一曲曲致富路上的凯歌。
刘大庆:跟着商机跑
一吨哈密瓜竟然比一吨钢材还贵!这让早先在做钢材生意的刘大庆看到了商机。1999年,他来到伊吾县淖毛湖镇,承包60亩地种起了哈密瓜,挖到了“第一桶金”。
淖毛湖果真是块风水宝地。2006年,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一期年产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醚项目选址淖毛湖。刘大庆看好运输这块大“蛋糕”,于2007年9月成立了伊吾县淖毛湖镇兴湖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当初是两手空空过来的。”刘大庆告诉记者,自己是青海人,当初在搞钢材销售,循着哈密瓜的商机扎根新疆,如今他除了物流公司以外,还拥有60亩瓜地、一辆载重100吨的运煤车、两家商店。
记者在兴湖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看到,占地37.6亩的物流园店铺林立,运输车辆奔忙不停,一派繁忙景象。物流园附近的村庄60户村民做起了租房生意,每间房月租金300元。当地政府为扶持物流业出台了优惠政策。
刘大庆说,以前伊吾人学驾驶要跑到哈密市。2010年,哈密地区和伊吾县为购买卡车的农户供驾训费补贴,车主只要掏提1800元即可。驾训场地就设在淖毛湖,大大方便了农民。
“2011年广汇新能源有限公司实际销售煤炭300万吨,2012年计划销售煤炭1100万吨。”刘大庆说,2012年他和挂靠公司的64名农民一样,都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准备大干一场。
库都斯阿不都热依木:让家乡特产与旅游完美结合
离开大城市外贸公司,回家乡自己创业。2011年春节,库都斯阿不都热依木做出了一个坚定的选择。
库都斯2007年毕业于新疆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走出校门后,他应聘到乌鲁木齐一家外贸公司做俄语翻译。三年多的工作经历让他增长了不少见识,也让他看到了家乡潜在的商机。库都斯不顾公司领导层挽留,决定回伊吾县开辟自己的新天地。
库都斯首先盯上的是具有天然特色的野山杏、苹果和野蘑菇。办企业登记手续、建车间、购设备,经过一个多月的奔波,3月初,库都斯牵头成立了伊吾县富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他是法定代表人。合作社目前有十几个社员,除他以外,都是当地农民。
依托合作社,库都斯搞起了野山杏、苹果等农产品收购、储藏、包装、销售。冷藏库、烘干房就建在伊吾县吐葫芦乡托背梁村。今年合作社收购了5吨苹果,还有2吨杏干,1吨土豆,6另外还委托哈密市一家企业对野山杏和野蘑菇进行礼品包装。
库都斯打开加工车间大门让记者参观,桌上摆放着伊吾县地产的红苹果、黄苹果色泽诱人,咬上一口,水分充足,又脆又甜。
说起2012年的打算,库都斯说他想利用托背梁村的农舍开展乡村旅游。目前该村正在整体搬迁,留下来的老房子对于城里人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
“我们要在这里建设供游客休闲、购物、用餐的接待点,把野山杏加工成杏皮茶,还有奶酪、奶茶等,把伊吾县最具特色的产品一样样开发出来。”库都斯对未来充满信心。
叶尔江凯沙汗:前山乡的“爱因斯坦”
前山乡有个哈萨克族牧民,不仅会装修房子,还会补鞋、修理摩托车和各种家用电器。1月6日,记者在喀拉乌勒村见到了这位被当地人戏称为“爱因斯坦”的多面手。
叶尔江说,以前乡里没有人从事家电维修,牧民电器坏了要送到哈密市或伊吾县城去修。2005年他开始维修家电,维修费比别处低,大大方便了牧民。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接大小20件电器。
只念过小学二年级的叶尔江从小喜欢捣鼓旧电器,刚开始从事家电维修的时候,他也遇到过无从下手的困窘,为此他曾经向哈密市一位销售家电零部件的汉族老板请教过。久而久之,叶尔江从事家电维修就得心应手了。
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朗诵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又改,改了再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
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有时在上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朗诵、修改,知道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直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他端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写作的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关键词:农贸市场改造建设发展现状主要做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
目前,作为余姚市的菜篮子行业龙头企业,农批市场承担着全市60%以上的“菜篮子”供应任务。2011年,农批市场实现成交总额50.25亿元,比改造前(2009年底)增长35.33%,其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市场供应和解决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余姚市加快推进农贸市场建设,着力发挥菜篮子民生保障作用提供了借鉴意义。
一、近年来余姚市农贸市场建设发展现状
推进实施农贸市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是保证老百姓“菜篮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放心菜”工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人口再就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去年,浙江省政府更是明确了农贸市场“民生性、公益性、社会性”的新定位,把它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将“三保”(保供应、保物价、保安全)作为农贸市场提升发展的新目标,使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更轻松、更放心,体现了政府对抓好这项民生工程的充分重视。因此,推进农贸市场建设不仅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工作任务,更是体现了地方政府对民生保障的重视与否,其基础设施的好坏、环境卫生是否优美、交易是否兴旺、秩序是否良好、消费者是否满意等,直接体现了地方政府对社会公益责任的价值担当。
经过近年来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余姚市农副产品流通初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共存与发展的体系格局,构建了以农批市场为龙头,以城乡菜市场为基础,以农村菜市点为补充的农贸市场网络,其中菜市场仍是群众日常食品消费的主要业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市经注册登记、有一定基础设施和服务规范的菜市场有70余家,其中隶属于市商务局市场管理开发中心(下简称市场中心)直管的有10家,占18.32%;乡镇或村集体投入的有50多家,占57.76%。这些菜市场占地面积近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多平方米,设有摊位16000多个。另有自发形成的、设在农村道路边上或相对空旷地点的菜市点不计其数。目前,城区菜市场平均摊位在280个左右,服务半径约500-1000米之间,为周边15000人到30000人提供服务。由于人口密度的关系,乡镇菜市场的服务半径比较大,但实际服务人口比城区少。2011年,单单市场中心直管的市场年商品成交额已超过65亿元,实现就业安置6000余人。
1、《悯农》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
2、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8226;长歌行》)
2、蚕无夏织桑充寨,田废春耕犊劳军。杜荀鹤《题所居村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