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药登记与产业现状:农药登记数量仅次于山东位居全国第2位

作者:江苏省农药总站邱峰张渝谷心悦靖广林

农药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稳定农业生产与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农药工业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70多年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涵盖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完整产业体系,为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梳理江苏省农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发展面临问题与挑战,提出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1、江苏农药产业现状

1.1农药登记情况

截至2024年6月,江苏省登记农药产品6,509个(表1),约占全国14%,数量仅次于山东、位居全国第2位,其中,原(母)药1,302个、制剂5,207个,共登记有效成分400余个,涉及70余种剂型,产品种类以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为主,比例约1∶0.7∶1。近年来,江苏省微毒/低毒农药新增登记数量占比保持>90%,水基化、无尘化、控制释放等环境友好剂型加快发展,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和可分散油悬浮剂等环保剂型占比持续上升。江苏省内清原农冠、迈克斯(如东)等4家农药生产企业自主创制6个新农药产品(表2),并获批登记。

表1全省农药登记产品类别统计(单位:个)

注:登记产品同时属于不同产品类别的,重复计算。

表2新《条例》实施后全省获批登记新农药产品

1.2农药生产情况

江苏省现有农药生产企业156家(表3),较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前减少130余家,现有企业中原药和制剂兼生产的企业55家、纯原药生产企业28家、纯制剂加工企业73家;卫生农药生产企业11家,生物农药生产企业6家。江苏省进入各类园区企业124家,入园率80%,基本形成以苏南苏中创新引领、苏北壮大原药及中间体规模为特色的农药产业发展集群。″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年均原药生产折百量约60万t,制剂实物量约65万t,农药年均产值约600亿元,约占全省化工总产值的3%,农药产量、销售额、出口量、出口额均居全国首位。农药龙头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江苏省以农药及中间体为主业的沪深上市公司11家,占全国农化行业沪深上市公司总数的34%,尚有多家企业IPO排队中。

表3全省农药生产企业分布(2024年6月)

1.3农药经营情况

除专门经营卫生杀虫剂的经营户外,江苏省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的经营户达2.3万余家,其中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户625个、限制使用农药仅限出口企业214家,经营单位总数较《条例》实施前减少近3,000家。农药经营形式从以门店零售为主,向多类型共存发展转变,一、二级农药批发商不断壮大,农药集中采购配送和零差价供应在多地试点取得明显成效,经营农药兼统防统治的专业服务公司或组织迅速崛起(如艾津植保、蜻蜓农服等)。江苏省农药自营出口生产企业147家,自营出口额57.0亿美元,占全国各省自营出口额33.4%,农药出口总额86.3亿美元,占全国农药出口总额31.8%,均位居全国第一。

1.4农药管理情况

《条例》实施以来,江苏省农药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各地依托种植业管理机构、农业执法系统,科学界定各级部门管理职责。省级农药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将农药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规范开展农药登记初审、生产经营许可审查,制定审批办事指南和流程图,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和″一网通办″要求,压缩承诺办结时限至10个工作日,强化开展农药事中事后监管,依托全省农业农村″苏农云″大数据平台,省级开发建设″江苏省数字农药监管平台″和″江苏省农药经营电子台账管理系统″,全面整合行业数据、业务办理、监管信息、预警分析等模块功能,初步实现全省产业数据″一张图″呈现,业务″一张网″通办。

2、面临问题和挑战

″十四·五″期间农业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农药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主要体现在:

2.1生产体系结构性失衡,龙头企业优势不足

江苏是农药生产大省,全国近40%原药和17%制剂由江苏农药企业生产,但原药与制剂生产发展不均衡,原药出口导向明显,制剂产品竞争力相对不足,龙头企业不够壮大,省内虽有扬农股份、利民化学、长青农化、中旗化工、江山农化等大型农药企业,但与外省比,龙头数量、企业规模、产品品牌优势并不十分明显。产业链全程服务延伸不够,仅有蜻蜓农服、艾津植保等少数企业实施″生产经营+植保服务″的一体化发展战略。江苏省以生物农药为主要产品农药生产企业仅有6家,且规模均较小,产品登记占比低、市场份额小。

2.2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转型升级任务重

当前,省内绝大部分农药企业生产技术、产品创制和自动化水平虽位居全国前列,但与国际农化巨头比仍具有较大差距,表现在生产技术水平及研发实力不高、产品结构不够优化,老旧产品多,附加值偏低,同质化严重等,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新农药意识,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大型骨干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费用仅占销售收入的3%左右,且多用于农药登记试验。部分企业还不能实现进出厂物流、自动化立体仓库、生产现场的物料配送和工序间的物料传输等,大宗产品生产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清洁及安全生产工艺仍需提高。企业、学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创新攻关机制、平台尚不完善,产学研合力不够。

2.3农药规范经营用药水平与乡村产业振兴仍有差距

江苏省现有农药经营单位2万余家,其中80%为小规模零售门店,且大部分分散在乡镇,集团化连锁经营比例较低。经营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指导科学用药能力不足。经营门店管理粗放,规范化、品牌化意识不强,经营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较为突出。智能识别、智慧监测、大数据预警和智能施药等系列植保设备较为紧缺,配套智能设备使用的专用剂型开发滞后,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病虫害防控要求。禁限用农药违法违规使用、鲜食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种植户不按标签使用农药等问题频发,农药使用不当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与人民群众对放心优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还有差距。

2.4化工安全环保政策趋紧,农药产业外迁加剧

″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深入推进,部分企业被迫关闭退出、停产整改或进行资源优化重组。2017年以来,江苏省累计关闭退出农药企业53余家,企业总数由全国第1位降至第2位,约105家企业转移农药登记证1,149张。省内企业累计在外省投资新建农药项目48个(图1),其中省内全部迁出21个,对外投资扩大产能项目27个。从迁入目的地来看,主要集中在周边山东、安徽等省,以及西北部分省份,其中山东11个、湖北7个、甘肃6个、安徽和宁夏各5个、辽宁和内蒙古各4个、河北和浙江各3个、陕西和四川各2个、上海、云南和重庆各1个。

图12017年以来江苏农药企业在外省投资新建办厂分布

2.5行业整体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求″

据统计,全国现有持证农药生产企业约1,700家,登记农药产品约4.5万个,其中原药生产700多家,设计年产能>300万t,实际年产能仅150万t,国内使用不足40万t;制剂产能>500万t,实际产能约373万t,且存在产品重复登记、同质化竞争激烈、委托加工泛滥等情况,而实际需求量仅约157.82万t。近年来,农药产业″西移″明显,转移企业数量多、新增产能大,其中以内蒙古、宁夏、甘肃等西部地区为主,新增或扩建的农药产能主要涉及草铵膦、麦草畏、灭草松、硝磺草酮、噻虫嗪、毒死蜱、醚菌酯、丙环唑等,多数产能已过剩,未来2~3年后新增产能释放将加剧产能过剩。

2.6监管服务与形势发展需求尚存在差距

《条例》修订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改革农药管理体制,将农药全产业链交由农业农村部门一体化管理,从而避免多头管理、重复管理。近年来,全省农药管理服务能力总体上有了很大提升,各级管理职责进一步明晰,但对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监管职责,还存在管理体制不顺畅、职能切块管理、上下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监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等短板弱项。农药信息化监管平台刚刚起步,应用覆盖率还不高,与全面实现信息化监管和现代化管理仍有差距。

3、对策与建议

3.1构建现代农药生产体系,实现产业高端化转型发展

按照《″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十四·五″化工产业高端发展规划》要求,加快构建沿江、沿海和苏北三大农药发展集群,优先打造南通如东洋口化学工业园、淮安盐化新材料产业园和徐州新沂化工产业集聚区等农药专业园区,引导企业入园进区集聚发展,强化农药企业与配套中间体企业协同布局,推动农药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严格农药生产许可准入,禁止新增农药原药(化学合成类)和园区外农药生产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按照国家及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意见,严格淘汰已列入淘汰和禁止目录的产品、技术、工艺和装备,鼓励企业开发、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加快淘汰高污染、高风险产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农药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中型生产企业;推动部分骨干企业整合下游生产服务要素资源,提供″互联网+农业″服务全程解决方案,有效延长产业链。

3.2建立现代农药科技创新体系,持续提升企业竞争力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强强联手,加快产品创新研发,从仿制国外专利到期产品向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登记产品转变,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快海外市场的布局,加速抢占国际市场。支持绿色农药登记,大力发展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纳米农药等,逐步淘汰退出抗性强、药效差、风险高的老旧农药品种和剂型,有序做好现存10种高毒农药分期分批淘汰。引导企业加大生产工艺研发和技改投入,积极引入微通道、连续流动和高效″三废″治理等先进生产技术,加快″智改数转″和″老旧生产装置更新改造″,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一批农药管理、研发、检验和营销等专业人才队伍,提升行业整体人员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3.3规范农药经营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市场环境

完善经营许可审查标准,严格审查经营主体条件,加强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完善农药经营退出机制,严格控制限制使用农药经营主体数量,引导经营单位集团化、连锁化发展,合理布局批发和零售网点,提高集采和议价能力,提升经营品牌化水平,满足病虫草鼠害防治需求。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指导督促农药经营者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制度,认真落实农药实名制购买政策要求,引导农药经营由传统的营销产品向技物结合服务转变,实现技术、服务等集成一体化。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强化农药经营标准化门店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农药经营管理和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3.4构建现代监督管理体系,提升产业管理服务能力

明确农业农村部门法定职责,明确农药行政审批、行业监管、执法管理、使用指导责任单位,压实属地、部门和岗位人员职责。严格执行《农药管理条例》以及国家、省产业政策要求,强化行业准入条件审查,加强农药日常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贴牌销售、超范围生产及违法委/受托加工行为,规范农药市场生产经营行为。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准确掌握省内农药行业发展动态,加强信息调度研判,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全面提升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THE END
1.农药经营许可证如何办理2023?办理农药经营许可证需要按照当地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行操作。以下是一般的办理步骤: 1. 咨询了解相关政策:首先,你需要了解当地的农药经营许可证办理政策和要求。可以通过咨询当地农业部门、工商局或相关部门进行了解。 2. 准备申请材料:根据政策要求,准备相关申请材料。通常包括企业注册证明、法人代表身份证明、经营场所租赁合http://chongqing0313262.11467.com/news/4751322.asp
2.菏泽市牡丹区:靠前服务提速农药经营许可审批办理近日,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服务大厅,前来办理农药经营许可证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刘先生有点不知所措,在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很快将相关材料梳理完善。农业事务股业务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企业在办理农药经营许可证过程中的需求和困难,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精准指导。 http://heze.subaoxw.com/zj/2024/1009/182406.html
3.联合认证管理手册2023为推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地生产力,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森林的物质产品、生态多样化功能需求,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山东舒尔家具有限公司联合当地森林经营者(林户),自2017年8月开始,在诸城市林业发展中心大力协助下,广泛征求了利益相关方意见,按照FSC标准要求经营管理森林,http://m.shuerjiaju.com/nd.jsp?id=64
4.24个农业执法指导性案例【案情摘要】2021年7月,沈阳市农业农村局接到沈阳市和平区纪委移交的该区某消毒消杀公司涉嫌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经营限用农药案件线索。沈阳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立即对该公司开展执法检查。经立案调查,当事人如实交代其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在2021年沈阳市和平区卫生健康局某政府采购项目中成功中标6种农药产https://www.360doc.cn/article/7293128_1071178194.html
5.山东首张农药生产许可证花落海利尔1月2日,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褚瑞云为海利尔药业集团总裁葛家成颁发农药生产许可证,标志着山东省第一张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许(鲁)0001号)花落海利尔,海利尔药业集团的子公司青岛奥迪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第二家获得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许(鲁)0002号)的企业。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1/05/c_1297834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