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像许多绝世高手一样,当达到一定高度后会很迷茫,不知何去何从,08年后的田园公司,前面没有了模仿参考者,后面是一批追随者,这也意味着田园的商业模式必须开始改变了。2008年,李董首次从投资者那接触到“刘易斯拐点”这一词,那时国内出现用工荒,劳动力成本直线增加,在思考中他认识到,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将会极大地影响农业成本的构成。而对于农药行业,当人工成本不断增加的时候,防治病虫害打药劳动可能会超过农药的成本成为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成本,这将是病虫害防治行业面临的新局面,因此降低劳动力投入将会成为病虫害防治非常关键的一环。当时国内农药企业还都局限于仅着眼农药竞相提高农药的性价比一个维度的竞争中,没有人把目光集中在降低劳动力成本这一块。李董却坚信,跳出农药本身,站在“农药加防治劳动”的视野来降低病虫害防治的总成本,会是一片崭新的蓝海。自此广西田园把节省打药的劳动力当成战略方向,高效减量的“高工效”农药走进了田园的篇章。
企业转型,小飞机成就大梦想
2008年,李董偶然从南开大学的教授那里得知有一种热烟雾剂技术,不用兑水,一亩地喷两百毫升,一天可以作业200亩地,他一听大感兴趣,随后多方查阅,发现在国外也有类似技术称为超低容量制剂。加上广西田园准备研发飞机施药这一块,但是由于价格较高还要等待降价,于是他决定先涉足可以大幅度减少施药用水量而大幅度节省劳动的超低容量农药技术,当时国内尚无人研究,更无人实践。经过在国内多方走访,投资合作开发,后来自己开发,最后成功获得多项专利申请。
王牌打药队,省时省工不是梦
“市场已经没有退路,农产品必须与世界接轨。如果国内粮价被迫与国际粮价接轨降低30%~40%,国内给农民提供服务的农资企业也必须将价格降低30%~40%。不能以这个幅度降价给农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李董如是说。农药行业要想将提供给农户的农药降价30%~40%,一味的压缩利润是不可能的,只有改变产业结构,缩短中间环节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广西田园的打药队在这样的思考中应运而生。打药队采用厂家——打药队——农户的模式,把批发商零售商合二为一,直接与厂家合作,大幅度降低成本。并且打药队是专业化的队伍,专业的操作可以大大的降低器械和药物的浪费。
广西田园从2012年大力推广打药队,扶持线下渠道商打造自己的打药队。起初公司是打算把无人机卖给渠道商,让他们去给农户打药,但是许多渠道商碍于高额的成本不敢实施,于是公司改变了策略,由卖变为租,大大地扩大了打药队的规模。据了解,田园公司为拟转型拓展植保服务的渠道商提供无人机等高工效施药设备及高工效农药产品、提供操作人员免费培训、设备调试等服务。打药队无需购买利用率低、昂贵且技术处于快速变革中的设备,只需支付作业费分成给公司。这一模式极大降低了合作伙伴的投资风险、经济压力和成本、解除了合作伙伴的后顾之忧。
转型升级,争做综合农事服务商
2015年,田园的无人机打药队服务作业获得盈利,使用背负式喷雾器创造了单台低容量喷雾器作业2000亩的成绩,700多支打药队作业面积超过100万亩次。而此时李董有了更深的思考,他想如果要获得更大的利益必须把打药队做大,他以手机为例,以前MP3、MP4、照相机等功能都很单一,如果全部购全则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而手机出现后,集各种功能于一体且成本大大地降低。农业生产也如此,以水稻为例,包括整地、育秧、插秧、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烘干等多个环节,如果是种植大户自己来操作这些,则会面临投资大、使用季节短、人员难以专业化,人工成本高等各种问题,全程下来则会出现大户赚钱难的问题。而田园如果把各种农事活动集为一体,既可以把农户的成本降低也可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基于这个理念,广西田园转型走向了综合农事服务商的道路。目前广西田园有约5000个经销商,约50000个零售商,田园会帮助和支持所有愿意转型服务商的合作渠道商,大家一起壮大。
(扫描二维码可观看专题视频)
发布
上一篇
科研打头阵,服务做包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从创立伊始,上海永通就致力于成为世界上知名化工公司,集化学品研发,生产,工程设计和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在永通的化工办公楼大厅的电子屏上,至今仍闪动着这样一段话:“卓越源自专业”。正是这样一份执着与专注,助推着永通在水溶肥的道路上的走得越来越远。